2012届杨集中学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学案----明清(五)
编制:宋静 审核:葛兴亚 时间:2012/2/17
一、考点展示 1、 政治
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与内阁的出现;清朝军机处的设置。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与特点;中央集权制度的社会影响。 2、经济
明清时期手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就;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明清时期商业发展概况;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海禁”与“闭关守国” 3、思想
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主张;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 4、文化
明清时期的书法、绘画成就;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 明清小说的成就。
戏曲艺术京剧等剧种的产生与发展。 二、主干知识梳理: (一)政治
1. 废除丞相,权分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并成定制。丞相制度从此被废除。 2. 设立内阁:
(1)背景:丞相废除后,重大政务都由皇帝处理,政务繁多。
(2)设立:明成祖时选官位较低的官员入文渊阁当值,内阁制正式确立。
(3)性质:内阁是皇帝为了加强专制而建立的政治机构,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 机构(助理机构),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职权范围始终不明朗,不能正式统帅六部百司。 3.清朝设立军机处
(1)原因:①主要原因: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②直接原因: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 (2)设立: 年间始设军机房,不久改名军机处。 (3)职能演变:由最初的单纯处理军事逐步扩大到其他政务 (4)性质:成为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5)特点:①军机大臣均由钦定,秉承皇帝旨意办事,军政大权集中于皇帝之手;②机构简单,人员精干,有官无吏,办事效率较高;③政治决策封闭性特征明显。(简、速、密)
(6)作用:军机处的设立,明显提高了中央集权政府的行政效率,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标志着我国 发展到顶峰。 思考1: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有哪些?
(二)经济 1.手工业
(1)纺织:明朝中后期在纺织业出现早期的自由劳动力市场, 开始出现(雇佣与被雇佣)。
(2)制瓷: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明代青
1
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
清代的粉彩瓷器, 时水平极高 (3)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①分布广,规模大,分工细,种类多,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远销亚非。 ②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济形态长期并存。 ③农业与手工业紧密结合,守农业发展的制约。 ④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分布相应变化。
⑤明清时期工场手工业出现,产生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2.商业
(1)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相当繁华。 (2)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①商业市场的形式多样:如城市中的市、夜市,乡村中的草市等 ②对外贸易发达构成了古代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货币种类不断丰富
④城市商业经济发达,出现了一大批的商业都会和工商业市镇 ⑤商人群体活跃和社会地位低下 3.海禁政策:
(1)内容:明清时期实行的一种经济政策,它 中国人民赴海外经商和 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
(2)影响:①积极性:一定程度上阻止了西方殖民势力对中国的侵略,维护了国家的领土主权。②消极性:隔断了中西方正常的贸易往来,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中国日益闭关自守,逐步落后于世界潮流。
明清: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高。“扬州八怪”中最有名的是郑板桥。 (三)文学:明清小说 朝代 类型 历史演义 英雄传奇 历史小说 明朝 神魔小说 白话短篇小说 讽刺小说 长篇小说 清朝 文言短篇小说 四大谴责小说
2
作者 罗贯中 施耐庵 冯梦龙 吴承恩 凌濛初 曹雪芹 蒲松龄 作品 《三国演义》 《 》 《东周列国志》 《 》 《封神演义》 “二拍” 《红楼梦》 《 》 “三言” 《儒林外史》 《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 思考2:明清时期小说和戏曲流行的原因有哪些?
(四)、京剧
1、形成:①无杂剧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②清前期,各种地方戏曲的发展;③ 为庆祝80大寿,调 进京,受到欢迎。道光时湖北汉剧加入徽班演出,在徽汉两剧种交融的基础上,又广泛吸收了其它剧种的长处,形成京剧。
2、成熟:同治、光绪年间,京剧成熟,出现程长庚等“ ”的著名艺人。 3、发展:清朝时,京剧由北京走向各地,成为全国性的剧种。民国以来逐步走向世界,受到各国人民的喜欢。 三、巩固练习
1、《元史·地理志》中“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下列关于元朝地方行政区划设置表述错误的是
A.现河北省地域是由中书省直接管理的“腹里” B.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C.行省之下,分别设道、府、州、县 D.西藏归宣政院管辖
2、作为中国古典四大文学名著之一的小说《水浒传》具有相当重要的价值,下列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水浒传》的问世客观上反映了中国社会阶层的变化 B.《水浒传》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 C.《水浒传》深刻揭露和批判了封建伦理道德 D.《水浒传》为英雄传奇小说的创作树立了楷模
3、王夫之是明清之际进步的思想家,下列观点中属于他的是 C.“天人一物,内外一理”
A.“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B.“天人之际,合而为一”
D.“天,人也,人即天也;天,物也,物即天也”
4、明初中央“设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相上下),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这一做法的实质是 A.罢设丞相,缓和君臣矛盾 C.各机构相互制约强化君主专制 行。”这句话说明:
A、康熙帝想恢复三省六部制 B、康熙帝认为皇帝事务繁重,因此应设军机处 C、康熙帝认为自古以来就是实行专制统治 D、康熙帝认为皇帝应总揽全国一切大权 6、明代内阁首辅张居正说:“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这种农商并重的言论
A.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表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 C.表明政府十分重视商业 D.代表了士大夫对商业的态度
7、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对黄宗羲这一表述的理解正确的是 A.包含有朴素辩证认识 C.主张为天下之人立法 定元曲的艺术风格是
A.体现浪漫主义风格 B.以文人雅士抒情写志为主流 C.体现凝重与沉郁的特征 D.以市民自然本色为主流
9、《西游记》刊刻于明万历二十年,主角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自由自在”的生活,对强加于他头上的紧箍儿一直耿耿于怀,成佛之后首先想到的是把它打个粉碎。它反映出明代出现 A.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立志的思想
3
B.各机构平等,避免权力集中 D.各部权力分明,提高效力
5、康熙帝说:“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不可
B.古代社会没有法律制度 D.反映近代民主法治精神
8、元代堪称中国戏曲黄金时代,后人评价元曲“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这主要肯
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 10、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羁?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材料三
„„直至近百年来,才发生新的变化。„„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伟大的近代和现代的中国革命,是在这些基本矛盾的基础之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着重号为本试卷所加)
——毛泽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193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
主要差别。(8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其专在下”、“其专在上”各指什么。材料中顾炎武提出了
怎样的思想主张,并予以简要评价。(9分)
(3)材料三中“新的变化”指什么?加着重号的文句分别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
代以来中国社会政治变革的历史趋势。(9分)
4
【答案】
(1)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
治机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秦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君主集权的官僚取代贵族政治。(8分)
(2)地方权势过大;君主专制。提出“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的分权思想。批判君主专制,
揭露官僚腐败,具有进步性;但还不具有近代的“民权”意识。(9分)
(3)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民主革命时期。清政府、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从主权沦丧到国家独立。(9分)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