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性质读后感
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阐述了两个关于企业的最基本的问题:一是企业为什么会存在,二是企业的规模由什么因素决定。他认为,企业存在的目的是为了节约市场的运行成本,企业规模取决于企业内部组织一笔额外交易的成本与在公开市场上完成这笔交易所需的成本之间的关系。
一般意义上的企业是一个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性组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企业是单个个体的一个集合。家庭将自己的剩余产品拿到市场上进行买卖,形成某种交易,销售者和消费者在这个谈判和交易过程中,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即交易成本。就整个市场而言,这种个体行为所形成的总的成本是相当大的,人们为了对这个过程进行帕累托改进,企业便应运而生。企业是劳动分工日益复杂的结果,经济分工程度的增长需要一体化的力量,没有一体化的力量,分工将导致混乱。企业这个组织,可以将大量的生产相同性质产品的生产者聚集起来,利用规模经济降低生产成本,而且企业能够把拥有的资源和生产的产品进行统一配置、销售,避免了单个个体为进行产品销售而寻找需求方时所花费的成本,这种捆绑式的产品销售模式大幅度降低了交易成本。
对于每个生产者来说都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所以个体的行为并不能使社会收益达到最大,要想使社会福利进一步增加,单个生产者之间的联合便势在必行。企业有自己的独特优势,企业家可以利用某种方式发现市场需求,进而利用企业这个大的组织进行规模化生产,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使企业获得利润。而单个的家庭式的生产者不能做到这一点。他们的生产能力有限,即便有一定的市场需求,受生产条件所限,他们也不能生产出相当数量的产品,那么一定的交易成本和规模经济的附加收益将是单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而且,企业可以将一部分产品进行内部交易,并将自身资源进行统一配置,减少市场运行成本,这是市场所不具有的独特优势。
企业组织产品生产是有利可图的,但企业进行产品生产的规模也是有限度的。我认为,企业规模停止扩张应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企业内部完成一笔交易的成本等于在市场上完成同样一笔交易所需的成本,二是企业生产产品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只有将这两点权衡好,企业的规模才是适当的。当企业的规模超过一定的限度,生产要素的配置将不能达到最优,企业内部的资源配置靠的是企业家的经验判断,一旦生产要素配置复杂,企业家的决策将会出现偏差,不能使企业的经济效益达到最优。因此,当企业达到一定的规模之后,企业内部管理层的完善的优化是十分有必要的。
作为一个有规模化生产能力的企业,要不断的研究市场需求,并利用数据统计和产品价格来估计该市场的需求规模,只有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接近市场出清,避免出现供不应求或供过于求的局面,造成资源浪费。此时的企业家即是产品的生产者,又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协调者,企业家可以雇佣代理人来负责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工作,雇佣技术人员来研究企业应该生产什么以及生产的规模,而企业家则负责统筹协调工作,然后将产品的一部分进行内部交易,另一部分进行市场买卖。所以说,企业是一个集合体,它将市场运行中的各个环节纳入其中,而企业这个整体便代替了价格机制,对各个环节起协调作用。
在日益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中,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它构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社会分工虽然能够不断细化,但是相对于单个个体,企业具有良好的协调作用,它能对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统筹规划,减少了上下游产品之间的流通环节和流通时间,这样的协作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在相同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内生产出更多的产品。企业的出现并不仅仅像科斯说的那样带来交易成本的降低,更重要的是生产成本的降低,规模经济效益在一定限度内会使得企业的规模收益递增,而科斯只是强调交易成本的变化,忽视了生产成本,企业可以用节约下来的这部分交易费用和规模收益来雇佣劳动者,使这些劳动者得到多于在价格机制下可能得到的报酬,从而使双方的状况都变得更好。
在市场上,与其说是市场配置资源,倒不如说是企业家配置资源。企业承担了预测消费者需求的责任,正是企业的这一行为引导着资源的市场流向,企业家根据市场对产品的需求把资源在各产品间进行合理配置,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企业就好比国民经济的细胞,中国的国民经济体系就是由数以百万计的不同形式的企业组成,这些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仅决定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而且也决定着中国经济的生机和活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jqkq.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