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第6期 总第199期 THE SILK R0AD 、绢三 丝绸之路・考古考察I 从出土汉简看汉代羌族部族 马智全 (甘肃简牍保护研究中心,甘肃兰州730030) [摘要]羌族是自古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羌的部族构成比较复杂,史书上对其有所记载。20世纪出土的汉 简中有一些关于羌族的简文,丰富了我们对汉代羌族的认识。特别是其中所反映的羌人部族,有的史有所载,有助于我们对 相关历史的认识;有的为过去所未见,可以填补相关研究的空白。汉简中有关羌人部族的资料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悬泉汉简;羌人;部族关系 [中图分类号]K87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6-0005-04 羌族是自古生活在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之一。《说 年(140),且冻、傅难种羌反叛,征西将军马贤战殁。汉安 文》:“羌,西戎,羊种也。”羌人的生活以牧羊为韭。早在商 元年(142),东西羌大合,护羌校尉赵充招怀叛羌,多有战 代,羌人就与中原地区有所往来,《诗经・商颂・长发》:“昔 获,后赵充战殁,羌也随之衰耗。桓帝延熹三年(160),段 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日商是常。” 颍为护羌校尉,烧当八种寇陇右,零吾与先零及上郡沈 据《后汉书・西羌传》记载,周秦之际,羌人绵延不断。秦厉 氐、牢姐诸种并力寇并、凉及三辅。皇甫规招降,后复叛。 公时,羌豪无弋爰剑兴起于河湟之间,至其孙忍时,秦献 永康元年(167),东羌岸尾等寇三辅,中郎将张奂斩之。当 公出击,忍季父印率其种人附落向南发展。后成为了越西 煎羌寇武威,破羌将军段颍破灭。后黄巾乱时,湟中羌反, 牦牛羌、广汉白马羌、武都参狼羌等部族。而忍及其弟舞 寇陇右。直至东汉结束,羌人屡叛。 留湟中,忍生九种,舞生十七种,羌人得以兴盛。 关于汉代羌人的部族情况,《汉书・赵充国传》、《后汉 西汉初期,匈奴兴盛,威服诸羌。景帝时研种留何率 书・西羌传》等史籍有所记载。依笔者统计,共计以下48 种人求守陇西塞,徙至陇西狄道、安故,至临洮、氐道、羌 种:烧当、烧何、留何、先零、滇零、封养、封何、牢姐、东羌 道等县。武帝时西逐诸羌,开河西四郡,隔绝羌胡,先零羌 岸尾、摩鳖、牢羌、累姐、乡姐、勒姐、卑浦、吾良、钟羌(钟 与封养、牢姐诸种解仇结盟,攻令居、安故,围袍罕,汉遣 存)、陇西种羌号良、当煎、号多、当阗、效功种、虔人种、全 将军李息、徐自为将兵10万人击平,始置护羌校尉一职 无种、沈氐、且冻、傅难种、巩唐、罕种、开种、煎巩、黄羝、 以管理羌人。宣帝时,先零羌与罕、开诸羌寇边 遣赵充国 离浦、狐奴、零吾、鸟吾种、滇那、封俘、良多、句就种、参 与诸将将兵6万人击平。元帝时,乡姐等七种羌寇陇西, 狼、牦牛、白马、大群夷种、龙桥、薄申、唐旄、发羌。 遣右将军冯奉世击破。此时研十三世孙烧当豪健,其子孙 结合史籍的相关叙述,我们对羌人部族有以下认识: 以烧当羌为种号。 其一,羌人部族繁多。《后汉书・西羌传》:“自爰剑后, 东汉光武时。烧当玄孙滇良击破先零、卑浦诸种,开 子孙支分,凡百五十种。其九种在赐支河首以西,及在蜀、 始强盛。滇良子滇吾与弟滇岸寇陇西塞,至明帝永平元年 汉徼北,前史不载口数。唯参狼在武都,胜兵数千人。其五 (58),窦固、马武击破滇吾,余众降。后滇吾子东吾立,人 十二种衰少,不能自立,分散为附落,或绝灭无后,或引而 居塞内,诸弟迷吾等数为寇盗。章帝时,迷吾与其弟号吾 远去。其八十九种,唯钟最强,胜兵十余万。其余大者万余 反叛,马防、耿恭等击破,后迷吾复叛,护羌校尉傅育败 人,小者数千人,更相抄盗,盛衰无常,无虑顺帝时胜兵合 没,校尉张纡击败迷吾,迷吾降,张纡设会诛迷吾等酋豪。 可二十万人。发羌、唐旄等绝远,未尝往来。牦牛、白马羌 迷吾子迷唐反,护羌校尉邓训赏赂离间,诸种少解。和帝 在蜀、汉,其种别名号,皆不可纪知也。”①由此可见,“前 时,迷唐又反,朝廷遣行征西将军刘尚、越骑校尉赵代等 史”所载爰剑之后羌人种族有150种,其一是在赐支河首 人合兵3万击败迷唐。安帝永初元年(107),先零别种滇 以西及蜀汉徼北的9种。这些部族,有的可能不是爰剑之 零与钟羌反,车骑将军邓骘、任尚等以5万兵出征.反为 后。其二是衰少者52种,历史影响不是很大。其三是人数 羌败,羌盛。元初五年(118),度辽将军邓遵、中郎将 较多的89种,史籍所载的主要是这一类。这三类总和为 任尚等人先后败零昌、狼莫诸部,羌人瓦解。顺帝永和五 150种,上列48种,参狼、牦牛、白马、大爿羊夷种、龙桥、薄 { S £ 鬏 A董》 5 申、唐旄、发羌8种属第一类,其他40种应属第三类。 其二,羌人部族取名方式多样。《后汉书・西羌传》: 牢羌,据《后汉书・西羌传》记载:“永初七年(113)夏, 骑都尉马贤与侯霸掩击零昌别部牢羌于安定。首虏千人, 得驴骡骆驼马牛羊二万余头,以畀得者。” 初为东汉安 帝年号,安帝永初年间,由于地方徭役的沉重,以及征发 羌人征西域事件,导致羌规模反叛,特别是先零别种 滇零与钟羌诸种大为寇略,汉遣车骑将军邓骘、征西校尉 任尚征西羌,出师不利,羌盛,并向东发展。永初六年 (112),滇零死,子零昌代立。七年(113)夏,骑都尉马贤等 掩击牢羌于安定郡,获得一定胜利。这次羌人叛乱一直持 续至元初五年(118)才被东汉王朝下去。《西羌传》 载,参与这次叛乱的牢羌为零昌别部,而零昌为滇零之 “其俗氏族无定,或以父名母姓为种号。十二世后,相与婚 姻,父没则妻后母,兄亡则纳蟹嫂,敬国无鳏寡,种类繁 炽。不立君臣,无相长一,强则分种为酋豪,弱则为人附 落,更相抄暴,以力为雄。杀人偿死,无它禁令。”②这段话 说明了羌族部族取名的方式之一“或以父名母姓为种 号”。上述部族中。有一些确实符合此种情况.如研种和 烧当羌的得名:“从爰剑种五世至研,研最豪健,自后以 研为种号。十三世至烧当,复豪健,其子孙更以烧当为种 号。”③“研”与“烧当”是以父名取名的例证。不过有一些羌 人种族取名似与动物有关,如白马羌、牦牛羌等。 有一 些名称与地名有关,如东羌、陇西种羌等。另外,有的部族 取名可能与汉王朝的管理有关,如效功种羌,显然是汉王 朝所加之名。 其三,羌人部族的分布比较广泛。西汉对羌人的记载 较略,可见者主要分布在金城郡、陇西郡,如先零羌、罕、 开及烧当羌等。当然,河西至西域的南山一段(今祁连山、 昆仑山北麓)也应有羌人的活动,西汉时蜀汉徼外羌人的 情况也应存在。东汉以后,羌人的活动地域大为扩展。特 别是东汉中后期的“羌人三叛”,羌人向东西都有扩展。其 中较有代表性的如活动于陇西、金城郡的烧当、烧何、钟、 当煎、且冻、傅难、勒姐、卑浦、巩唐、鸟吾等诸族,向东扩 展至汉阳郡、三辅地区的鸟吾种、东羌岸尾、摩瞥等诸族, 向东北扩展至安定、北地、上郡、西河郡的先零、滇零、烧 何、罕、沈氐、牢姐、全无、虔人诸族,向西北延伸至武威、 张掖、酒泉的当煎、沈氐、先零、滇那等。由此可见。当时羌 人的分布比较分散。 在20世纪出土的简牍文献中,特别是悬泉汉简中, 有一些与羌族相关的简文,记载了羌人的一些部族,有的 史有所载,有的史籍未见,对这些部族的探讨,有助于认 识汉代羌人的部族状况。 一、牢羌与琅何羌 简1:敦煌太守快使守属充国送牢羌、口 口羌侯_人十二。神爵二年十一月癸卯朔……琅 何羌口口强藏口口口行在所,以令为驾二乘 传,十一月辛未l皆罢。当舍传舍,从者如律令。 (《敦煌悬泉汉简释粹》二三四,I o21o@:6)⑤ 这份文书涉及两件事:第一是敦煌太守快于神爵二 年(前60)十一月派“守属充国送牢羌、口口羌侯”一事;第 二是关于琅何羌的事,相关人员可以乘“二乘传”,“舍传 舍”。这两件事涉及羌族事务,其中有两个羌人部族:牢羌 和琅何羌。 6 i嚣 毛|鏊ROAD 子,滇零又为先零别种,由此可知牢羌原是先零的一支, 在西汉神爵年间即与汉王朝相交往。敦煌太守使守属充 国送牢羌,则西汉时牢羌已在河西有相关活动 并且受到 敦煌太守的管理。 琅何,应指狼何。关于狼何羌,《汉书・赵充国传》记 载:“元康三年(前63),先零遂与诸羌种豪二百余人解仇 交质盟诅……后数月,羌侯狼何果遣使至匈奴借兵,欲击 鄯善、敦煌以绝汉道。充国以为:‘狼何,小月氏种,在阳关 西南,势不能独造此计,疑匈奴使已至羌中,先零、罕、开 乃解仇作约。到秋马肥,变必起矣。宜遣使者行边兵豫为 备,敕视诸羌,毋令解仇,以发觉其谋。”’⑦此处指明了狼 何羌的活动范围在阳关西南。即祁连山与昆仑山北麓,所 以有“欲击鄯善、敦煌以绝汉道”的打算。赵充国平定西羌 之事在神爵元年(前61),二年(前160)五月,赵充国已振 旅而还。此简所记为神爵二年(前60)十一月敦煌太守移 书证狼何羌乘作二乘传车,可见狼何羌与汉的关系已正 常。至于史书称“狼何”,而简文为“琅何”,可能史书是贬 称。当时的正式称号应是琅何。 二、罕羌 简2:出粟一斗八升,以食守属萧嘉送西 罕侯封调,积六食,食三升。(《敦煌悬泉汉简 释粹》二五七,Ⅱ0111①:174) 这是一份粮食出入簿,记载了守属萧嘉与西罕侯封 调二人食粮状况,积六食,则一人三食。西罕侯封调,从人 物名称“封调”和“西罕侯”考虑,可能是罕羌的记录。《西 羌传》中羌人名字中有“封”的有先零羌封何、羌封俘、封 养种、钟羌良封、效功种号封等。羌人以“雕”为名者,如开 豪雕库、全无种羌雕何等。因此,封调应是羌人名称。 关于罕羌,《汉书・赵充国传》载:“初,罕、开豪靡当兄 使弟雕库来告都尉日先零欲反,后数日果反。雕库种人颇 在先零中,都尉即留雕库为质。充国以为亡罪,乃遣。”呵 见在神爵年间罕虽与先零羌同反,但又使雕库通于汉,则 情况有所不同。赵充国正是利用了这一矛盾,采取分化政 策,争取了罕羌归汉。罕羌的主要生活区域应为湟水流 列,反映了汉代河西羌族的特点。 以上牢羌、琅何羌、罕羌、印羌等都是史籍上所见的 羌人种族,简文所载内容使我们看到了其在敦煌一带的 活动情况,也丰富了对这些羌人部族的认识。同时,在简 牍文献中还有一些史籍未载的羌人部族,对于我们认识 羌人的活动具有重要价值。 域,《汉书・地理志》:“金城郡袍罕,应劭日:‘故罕羌侯邑 也。”’简文中的西罕侯可能是靠近敦煌一带罕羌的封号, 因此,悬泉置所出汉简中有守属萧嘉送西罕侯并在敦煌 共食的记载。 罕羌在东汉羌人反叛中也曾出现,“永和六年(141), 罕种羌千余寇北地,北地太守贾福与赵冲击之,不利。秋, 诸种千骑寇武威,凉部震恐。汉安元年,以赵冲为护 四、聊羌、垒羌 简4~13:(《敦煌悬泉汉简释粹》二四0, 《归义羌人名籍》) 归义垒渠归种羌男子奴葛。(I10114( : 羌校尉。冲招怀叛羌,罕种乃率邑落五千余户诣冲降。于 是罢张乔军屯”。‘阿见东汉时罕羌活动范围大为扩大,向 东扩展至北地,向西扩展至武威,而且人员有5000余户, 是羌族的重要部族之一。 三、印羌 简3:口小月氏、印羌人。(《居延汉简》 387・1) 关于此简中“羌”字前一字的释文.由于简文残断,各 家所释不同,《居延汉简甲乙编》作“仰”,④《居延汉简释文 合校》作“柳”。@《合校》的释文,可能是从简文残缺的状况 推断的。从简形来看,如参考“羌”字左半残断的状况,也 是可取的。但只就字形来看,此简可能与印羌有关。关于 印羌,《后汉书・西羌传》:“秦献公时忍季父印畏秦之威, 将其种人附落而南,出赐支河曲西数千里,与众羌绝远, 不复交通。其后子孙分别,各自为种。任随所之。或为牦牛 种,越萑}羌是也;或为白马种,广汉羌是也;或为参狼种, 武都羌是也。”可见印羌主要生活在赐支河曲(今青海贵 德县西,共和县之龙羊峡)一带,而小月氏则生活在祁连 山一带。《汉书・西域传》:“月氏本居敦煌、祁连间,至冒顿 单于攻破月氏,而老上单于杀月 氏,以其头为饮器,月氏 乃远去,过大宛,西击大夏而臣之,都妫水北为王庭。其余 小众不能去者,保南山羌,号小月氏。”因此xbJ ̄i 氏与羌人 密切相关,而《后汉书・西羌传》也说:“湟中月氏胡,其先 大月氏之别也,旧在张掖、酒泉地。月氏王为匈奴冒顿所 杀,余种分散,西逾葱岭。其赢弱者南人山阻,依诸羌居 止,遂与共婚姻。及骠骑将军霍去病破匈奴,取西河地,开 湟中,于是月氏来降,与汉人错居。虽依附县官,而首施两 端。其从汉兵战斗,随势强弱。被服饮食言语略与羌同,亦 以父名母姓为种。其大种有七,胜兵合九千余人,分在湟 中及令居。又数百户在张掖,号日义从胡。中平元年,与北 宫伯玉等反,杀护羌校尉泠征、金城太守陈懿,遂寇乱陇 右焉。”@可见,小月氏与南山羌人的活动密切相关。居延 汉简中出现所见的小月氏与印羌人。可能是从祁连山进 入河西的一部分遗民。@这枚简文中将小月氏与羌人并 180) 归义聊槎良种羌男子芒东。(I101-14( : 181) 归义垒甬种羌男子潘朐。(I10114( ̄):423) 归义垒卜茈种羌男子狼颠。(I10114③: 459) 归义聊藏耶茈种羌男子东怜 (II90DXT0214①:1) 归义聊卑为茈种羌男子唐尧 (II90DXT0214( ̄):2) 归义聊卑为茈种羌男子跪当 (II90DXT0214①:3) 归义垒卜茈种羌男子封芒 (II90DXT0214( ̄):4) 归义槎良种羌男子落跪 (II90DXT0214( ̄:5) ■右槎良种五人(I10214( ̄):6) 简14: 渊泉归义垒羌龙耶种男子干芒自言:今年 九月中口团(《敦煌悬泉汉简释粹》二四二,I— 10214( ̄:195) 简15: 园归义廊羌王使者男子初元五年七月园 园馀输皆奉献诣 仁行长史事团 园乘传 当舍传舍 (V 92DXT1210@:3)@ 以上简文,前十枚是名册,后两枚是文书,名册的前 九简结构一致。《敦煌悬泉汉简释粹》认为,从所记内容、 简文书法风格及简札形式看.可能是一个简册,只是全文 尚有缺简,并非仅此十简。@据出土层位,简牍时代应在西 汉中晚期。这些简文结构一致,每简之前冠以“归义”二 字,而后点明种族,计有垒渠归种、垒甬种、垒卜茈种、聊 疑◇ 7 植良种、聊藏耶茈种、聊卑为茈种、槎良种七种。种族后为 “羌”,表明族属;后为“男子”,表明性别及身份。最后为人 名,皆为二字,有奴葛、芒东、潘朐、狼颠、东怜、唐尧、躐 当、封芒、落踞九人。这些名字应是取自发音,与《后汉书・ 这是一封移书。移书是古代不同机构之间通报情况 的一种文书。此为护羌使者移与相关人员解决经济纠纷 的文书。“责”通“债”,索求负家偿物。“黄金耳(珥)县(悬 ) 青碧”是一种饰物。“耳”通“珥”。耳饰物。“县”通“悬”。悬 挂之意。青碧,青色玉石。《山海经・西山经》:“又西北百五 西羌传》所载人名类似。后两简中,简14为文书,是自我 陈述状,文中点明了地点为渊泉,部属为垒羌龙耶种,名 芒。简15亦为文书,人物为“归义羌王使者男子”.具体 事务不太详明,但可乘传车。 分析这些简文的种族,可以得出以下认识:其一,在 上述12条简文中,名册上有七个部族,文书上有两个部 族。共有九个部族。但有一些细节需要关注。简14上有 “垒羌龙耶种”的说法.而名册种有垒渠归种、垒甬种、垒 卜茈种,这说明“垒”是一个较大的部族名,而后面的渠 十里高山,其上金银,其下多青碧,雄黄。”郭璞注:“碧亦 玉类也。”郝懿行疏引《说文》:“碧,石之青美者。”因此,这 件文书所涉及的事件是刘危种的南归向藏耶茈种的零虞 索取所欠的一匹马和一件黄金珥悬青碧的饰物,要求相 关人员于“月十五日”相会,就这一问题予以解决。汉代边 塞的欠债事务有地方管理机构予以解决,这在居延汉简 中屡见。而羌人的欠债事务由护羌使者来管理,丰富了我 们对护羌使者事务的认识。而且这枚简文涉及两个新的 归、甬、卜茈为较小的部族名。同理,简15的归义羌王, 部族:一个是刘危种,一个是藏耶茈种。藏耶茈种,参简9, 则为新的一个种族,南归就 “廊”字从聊得音,而名册有聊植良种、聊藏耶茈种、聊卑为 应是聊羌的一种。而刘危种, 茈种,则“廊”、“聊”相通,“聊”为较大的部族名,而植良、藏 是刘危种的成员。耶茈、卑为茈是较小的部族名。自然,简12、13之槎良种 也是聊羌之一种,只是登记从简,只记录了较小的部族 名。因此,这些名册虽然较乱,但也只是涉及了垒羌、聊羌 两个种族,垒羌有垒渠归种、垒甬种、垒卜茈种及龙耶种 六、唐调羌 简17:唐调羌(11 90DXT1005 ̄:2)16 这也应是羌人种族名。《西羌传》有迷唐、巩唐等羌人 四个小种族,聊羌有聊植良种、聊藏耶茈种、聊卑为茈种 三个小种族。其二,仅就这12枚简文来看,每一小部族人 均不多,计垒渠归种一人,奴葛;垒甬种一人,潘朐;垒卜 种族名,以“雕”为名的有雕库、雕何等名称,因此,唐调羌 也应是羌人部族名,可惜此简过残,其详情不知。 以上是目前可见到的一些汉简中羌人部族的资料。 从上面的简文可以看出,汉简所载的一些羌人部族有的 茈种两人,狼颠、封芒;垒龙耶种一人,干芒;聊槎良种二 人,芒东、落蹶;聊藏耶茈种一人,东怜;聊卑为茈种二人, 唐尧、踞当。当然,这些简文是有残缺的,简13说“右植良 见于史籍,如牢羌、琅何羌、罕羌、印羌等。这些简文丰富 种五人”,说明在原册书中,“植良种”总共应有五个人的 名籍,但为数也不多。 了我们对这些部族活动情况的认识。还有一些部族未见 史载,如聊羌、垒羌、刘危种、唐调羌等。这些羌人部族的 记载,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汉代羌人的部族分布状 况。特别是前列聊羌与垒羌的简文,使我们认识到汉代羌 五、刘危种 简16:移护羌使者移刘危种南归责藏耶 茈种零虞马一匹、黄金耳(珥)县(悬)青碧一, 人的部族类别不仅有单一名称,有的还有二级名称,这对 理解汉代羌人部族的互属关系颇有帮助。因此,汉代简牍 中丰富的羌人资料.对深入研究汉代羌族的构成状况具 会月十五日,己言决。(《敦煌悬泉汉简释粹》 二二八,I10112( ̄):B:63) 有重要价值。 [注 释] ①②③⑥⑨⑩《后汉书.西羌传》,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2898 页、第2869页、第2877页、第2888页、第2896页、第2899页。 ⑩谢槿华、李均明、朱国熠:《居延汉简释文合校》,文物出版社 1987年版,第547页。 ④马长寿先生认为,牦牛、白马之得名源于地名,见马长寿《氐与 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99页。 ⑩王宗维:《两汉西羌部落考》,《西北历史资料》,1981年第2期。 ⑩张德芳:《悬泉汉简羌族资料》,引自郝树声、张德芳:《悬泉汉简 研究》,甘肃文化出版社2009年版,第171页。 ⑤生、张德芳:《敦煌悬泉汉简释粹》,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年版。前号为该书著录顺序号,后号为出土号,下同。 ⑥生、张德芳:《敦煌悬泉汉简释粹》,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年版,第166页。 ⑦⑧《汉书・赵充国传》,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2973页、第2977 页。 ⑩张德芳:《悬泉汉简羌族资料辑考》,引自《简帛研究20017,广 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68页。 ⑩《居延汉简甲乙编》,中华书局1980年版,下册第233页。 8 薯藿l蠹嚣Si 嚣《》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