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学习资料
弘文学校钱氏课堂整理
班级:姓名:
第一单元
1、《山中访友》是一篇(散文),作者是(李汉荣)。 2、《山雨》这篇课文是按(雨来、雨中和雨后)的顺序来描写山雨的。 3、《索溪峪的“野”》这篇课文从(山野、水野、动物野、游人野)四个方面写出了索溪峪的“野”。“野”在课文中是指(索溪峪的山、水没有任何人工修饰的痕迹,是纯天然的自然美)。 4、当你看到百花凋谢的情景,你会想起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假如你身在异国他乡,夜深人静时听到用笛子吹奏的《折杨柳》的曲调,你会感慨道:(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5、古诗文中赞颂花的品德的诗句有:(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和(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6、“乡土情结”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现象。我知道的体现游子怀念故土、思念家乡的古诗句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5、《草虫的村落》是一篇(散文),它在表达上颇具特色。作者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将一个草虫世界生动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第二单元
1、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从北京到张家口这一段铁路,最早是在他的(主持)下修筑成功的。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他根据(居
niǎn
来源网络,仅 供个人学习参考
精心整理
庸关)、(八达岭)不同的山势创造性地设计了(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和(中部凿井法),体现了他(卓越的才干和高度的智慧)。
2、《詹天佑》这篇课文是围绕“(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这句话来写的,课文从(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三个方面叙述了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
3、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这句话表现了詹天佑(一丝不苟、严谨认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 4、詹天佑是一个(不怕困难、勇于挑战、工作严谨、热爱祖国)的人。 5、《怀念母亲》的作者是(季羡林),我们以前学过他写的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愧疚和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 6、《彩色的翅膀》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通讯站信号兵(小高),课文赞扬了海岛战士(热爱海岛、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高尚品德。 7、《中华少年》是一首(现代诗),作者以新时代中华少年的视角激情赞美了祖国,抒发了作为中华少年的由衷(自豪)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定决心。 8、世界上最长的古代防御工事是(万里长城);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着名爱国诗人(屈原)。
第三单元
1、答应了别人的事而又不去做,或不认真去做,必然会失去信用,正如《老子》里所说的(轻诺必寡信)。
来源网络,仅 供个人学习参考
精心整理
2、《穷人》是(俄国)着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短篇小说)。作者抓住人物的(心理活动)、(语言)、(神态)和(动作)进行描写,赞扬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妮娜》)。
3、为了劝诫朋友做人要真诚,我会对他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这句名言警句。 4、我国古代典籍中有很多关于诚信的名言,如出自于《老子》中的(轻诺必寡信),《论语》中的(民无信不立)。 第四单元 1、《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说明文),课文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课文从(地球渺小)、(自然资源有限)、(目前人类无法移居)三个方面介绍了地球。 2、《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是印第安酋长(西雅图)的着名(演说)。他在演说中向白人提出了三个要求:(善待河流、善待空气、善待动物)。 3、《鹿和狼的故事》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生态的舞台上,每一种生物都有自己的角色,不同生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人们必须尊重自然规律,维护生态平衡)。 4、对我们来说,地球只有一个。我想用(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这句宣传标语来表达我保护环境的心声。 5、(竭泽而渔)这个成语来源于历史故事,告诉我们:(不能只顾眼前利益,不做长远打算;而应该从长计议,合理规划)。
6、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的作用:科学准确具体;举例子的作用:具体真切;作比较的作用:突出强调;打比方的作用:形象生动。
来源网络,仅 供个人学习参考
精心整理
第五单元
1、《少年闰土》一文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课文一共讲了(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四件事,刻画了一个(活泼可爱、见多识广、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的形象。雪地捕鸟——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看瓜刺猹——机智勇敢;海边拾贝、看跳鱼儿——生活丰富多彩。(或为见多识广) 2、他们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他们”是指“我”往常的朋友。“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指“我”和往常的朋友都是些少爷,整天生活在大院里,不能广泛接触大自然,像井底之蛙,眼界狭窄。这句话表达了“我”对自己所处环境的不满,流露了对农村丰富多彩生活的向往。 3、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被誉为(“民族魂”)。他写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他的作品还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课文《少年闰土》选自小说(《故乡》)。 4、《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是(周晔)写的回忆伯父的纪念性文章,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谈《水浒传》)、(笑谈“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这四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 5、笑谈《水浒传》表现了他对青少年的关心和爱护;谈“碰壁”表现了他对旧社会的痛恨; 救护车夫则表现了他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关心;关心女佣阿三则表现他关心别人胜过关心他自己。
6、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这句话表面看是伯父在夸自己记性好,实际上是委婉地批评“我”读书不认真。从中可
来源网络,仅 供个人学习参考
精心整理
以看出鲁迅先生是一个关心下一代、讲究读书方法和教育方法的人。 7、“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四周黑洞洞的”表面上指很黑,看不到光,实际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黑暗,看不到一点光明,人民连一点民主和自由都没有;“碰壁”表面指碰到墙壁,实际指革命者与反动势力作斗争时受到的挫折和迫害。这句话表现了鲁迅不怕挫折、不怕迫害的顽强斗争精神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8、《一面》的作者是(阿累)。《有的人》是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写的一首诗,副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 9、反映鲁迅先生对待敌人和对待人民两种截然不同态度的名言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10、我们积累了鲁迅先生的许多名言,其中我最喜欢的一句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喜欢的理由是:(我从中了解到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的人。我要向他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11、时间对于鲁迅来说比生命还重要,正如他在《门外文谈》中所言:(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第六单元 1、《春夜喜雨》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诗中没有一个“喜”字,但处处都体现着诗人的(喜悦)之情。 2、《天净沙?秋》是(元代)散曲家(白朴)写的描写秋景的一首(小令)。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词),作者是(宋)代的(辛弃疾),“西江月”是(词牌名),“夜行黄沙道中”是(词的题目)。这首词描写的时间是(夏天的夜晚),地点是(有山有水的农村田野),词的上阕是(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
来源网络,仅 供个人学习参考
精心整理
年,听取蛙声一片)。词中流露出作者(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5、当我们听到稻田里蛙声阵阵时,会想到诗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题西林壁》一诗中道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个道理的诗句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6、《太阳的话》的作者是(艾青)。《白桦》是(俄国)着名诗人(叶赛宁)的一首(抒情诗)。 7、诗来源于古代人们的(劳动号子)和(民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统称为(诗歌)。 8、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我国诗歌发展史上被公认的三个黄金时期的文学样式分别是(唐诗)、(宋词)、(元曲)。 9、昨晚有一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这时,爸爸走过来,经他一点拨,我才豁然开朗,这真是应了一句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第七单元 1、描写人物方法主要有四种:外貌描写(肖像、衣着、神态)、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2、《最后一头战象》这篇课文以(时间)为序,扣住四个感人的片段:(“英雄垂暮”)、(“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庄严归去”),歌颂了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3、(《只有一个地球》)让我们懂得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我们要珍惜;(《老人与海鸥》《跑进家来的松鼠》《最后一头战象》《金色的脚印》)向我们讲述了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读来令人难以忘怀。
第八单元
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来源网络,仅 供个人学习参考
精心整理
译:俞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听后说:“你弹得太好了,这琴声像巍峨的泰山!”俞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听后又说:“妙极了,这琴声像奔腾不息的江河!” 2、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译:无论俞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听后都能说出来。 3、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译:俞伯牙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知音了,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 4、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古人有很多诗句赞颂了俞伯牙和钟子期成为知音的故事,如,(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 5、《月光曲》写的是(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的故事。他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人们称为“(乐圣)”,他的作品有(《英雄》)(《命运》)(《田园》)(《合唱》)等。
6、贝多芬是一个(有音乐天赋和创作才华、善良、同情穷人)的人。 7、《蒙娜丽莎》是(意大利)画家(达?芬奇)的作品。达?芬奇的另一件誉满全球的作品是(《最后的晚餐》)。 选读课文 综合题 1、课文中的很多人物令人敬佩,如,(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桑娜和渔夫,(活泼可爱、见多识广、聪明能干)的闰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鲁迅先生。
来源网络,仅 供个人学习参考
精心整理
2、我们在课本上认识了许多新朋友,有“铁路之父”(詹天佑),“民族魂”(鲁迅),“乐圣”(贝多芬),“穷人”(渔夫和桑娜),“海鸥老人”(吴庆恒),“军神”(刘伯承)……其中我最敬佩(詹天佑),因为(他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为中国人争了光)。 3、人们常用(高山流水)来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用(雅俗共赏)来赞美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当我们面对一篇好文章时,我们可以说(妙笔生花)。
来源网络,仅 供个人学习参考
整理:钱氏课堂 2017年9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