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2003年9月我踏入**学校的校园,开始我的教师职业生涯,至今已是第8个年头了。在这几年中,我经历了从大学毕业生到人民教师的角色转变,跨越了从普通教师到合格教师的成长阶段。这期间,有忧伤,也有喜悦;有教训,也有收益。我的成长,首先要感谢学校、感谢各位老师,因为中华职专这片沃土,为我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营养;我们这个积极向上的群体,使我获取了锐意进取的力量;在这里,我懂得了什么是面对现实,怎样才能脚踏实地,我慢慢体悟到耕耘者是怎样的姿态。
记得《教育观念的革命》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差师眼里才有差生,……差师,忽视了学生最近发展区,抑制了学生智力发展。因而把天才教成了庸才。良师眼里只有优生,每一个学生都是天才。良师把每一个学生当作天才来欣赏、来培养。良师看到了学生的潜能并不断提升,学生越来越充实。面对一个学生,良师看到的是希望,差师看到的是困难……”
刚刚登上讲台,面对着台下几十个被应试教育淘汰的“差生”,凭着大学里学到的所谓“学问”和年轻人特有的冲劲,我发誓要让我的学生在我的教育下有所发展,改变人们对职专生的偏见。于是,我不断翻阅初、高中课本、查找各种试题材料,在经历了无数个不眠之夜后,当我满怀信心地把整理好的语文基础知识复习提纲和试题放在学生课桌上时,我没能从他们的眼中看到我盼望已久的喜悦与希望。从那一张张稚气未脱的脸上,我读出了失败,读出了沮丧,更读出了对教学内容,抑或是对我的反感。他们想学什么?他们需要什么?改变“学习贫困”难道真的这么困难!我困惑了、迷茫了,陷入了沉沉的思索。如何才能将学生们培养成才,成了包括我在内的新教师们的一道难以逾越的大山,成了我们心里的不可承受之重。就在我深陷郁闷与迷惘之时,一位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职业学校的学生基础较差,教学中应重点开发学生的‘成功智力’,培养学生的德性和个性,把教育学生的重点由教给学生知识转变到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选择,教会学生创造未来”。简单的话语,让我如醍醐灌顶,顿时醒悟,原来比给予学生常规知识还要重要的事情,就是面对现实,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学校领导、老教师们的指导下,我一边翻阅资料,转变自己的教育观点,一边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与养成教育,注重家庭、社会、学校的三位一体教育,实施培养现代职业人的素质教育,进行回报父
母、回报社会的感恩教育。为了让学生发展,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学校不断为他们搭建舞台,有了学校人力与物力的支持,全体教师充满诚意的爱心与耐心的倾注,一批批学生的刻苦踏实的付出,我们学校赢得了一个个国家级、市级、区级奖项,学生的、老师的、学校的,个人的、集体的。一批批学生在不断成长、成才,有的升入大学,有的出国深造,有的毕业后走上理想的工作岗位,有的自主创业,这都使我们感到欢欣鼓舞。学校的社会声誉不断提高,学校发展的上升势头催人奋进,大好形势激动人心。
喜悦之余,当我回首时,我惊讶地发现,自己曾走过一条多么不平凡的路!要促进学生发展,就要让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都得到充分、生动活泼地发展,就要为每个具有不同能力、兴趣、特长的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支持。事实也是如此,多少老师放弃自己休息时间,不为名利、兢兢业业地工作着。就在中华职专,每天总有一些人、一些事让我感动,让我时刻不敢停息。我们在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个学生,我们在为社会培养一批批德才兼备的建设者。
教师的职业是神圣而光荣的,“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的发展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石。因此,学校持续关注每位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发展。作为青年教师讲习班的一员,我也在学习中不断成长。
曾有这样一份调查,随机抽取120名教师,对“您热爱学生吗”的问题,90%以上的教师回答“热爱”,然后对这120名教师所教的学生进行调查,“你体会到老师对你的爱了吗”,回答“体会到”的仅有10%。为什么我们如此关爱学生,学生却体会不到呢?为什么有时关心还会伤害学生呢?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落后的观念干扰了“爱”的表达方式。学校为我们提供了各种理论学习机会,确保每位教师树立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不仅如此,学校还建立相应的教师发展保障机制,注重对教师创新实践的检验,聘请教育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每年召开德育年会,论文评选……一项项活动充分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在不断学习中,我逐渐体会到非常重要的一点,教师要树立生活教育观,即教育应当回归生活,回归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世界。教师应关注指导学生融入学生的现实生活,帮助学生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教心,必先知心。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生命世界,只有实现教师的爱心与学生
的童心对话,教师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对学生学习生活的指导,才能让他们受益。在工作中,我不断地学习,学习身边每一位老师身上的闪光点,慢慢地体会什么是敬业乐群,什么是无私奉献。我也不断尝试着将自己的爱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传递给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在爱的阳光下茁壮成长。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感受爱、付出爱,才会感恩父母,回报社会。
走进**职专以来,我不断成长。广闻广问取精华,我抓住一切时机向语文组教师请教,以他们为榜样,不断鞭策自己。同时,我利用学校为我们创造的每种机遇。通过论文、做公开课的形式,在实践中检验我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自我反思。七年来,我在学知识、学理论、学经验的基础上,极力发挥自己的优点,向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这一目标而努力。
教师是清贫的,但我们也是最富有的。也许我们的学生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是他们却可爱而有特点;也许我们的教学面临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是我们拥有**职专的优良校风和宝贵传统;也许我们的未来还有种种未知的艰难,但正如舒婷的一首诗中写到“也许肩上越是沉重 信念越是巍峨 …… 也许 由于不可抗拒的召唤 我们没有其他选择”。
作为**职专培养出来的一名青年教师,随着教龄的增长,我越来越热爱我的工作,热爱我的学生,热爱我的学校,越来越深刻地体悟到耕耘者是怎样的姿态。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