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史

来源:吉趣旅游网
第三章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第三章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第一节一分为二地对待中国古代的文化遗产第二节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第三节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发展阶段第四节中国管理思想的主要派别第一节一分为二地对待中国的文化遗产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5000年的悠久历史丰富多彩的珍贵内涵。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是祖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精华部分,在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里记载着中国无数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有关国家管理、军事管理、经济管理、文化管理、法律管理等方面的学说和主张。正确地对其进行剖析、反思,对于正确地把握中华文明的历史命运,对于形成我国管理科学的民族特色,都是极其重要的。对待传统文化的三种观点(1)“民族虚无”论(2)“儒学复兴”论(3)“中西合璧”论“民族虚无”论持这种观点的人把传统民族文化视为“沉重的包袱”、“历史的惰力”,把中华民族的民族性贬斥得一无是处他们明确地主张“摆脱中国文化的传统形态”,“根本改变和彻底重建中国文化”,“要反传统,要全力动摇、瓦解、震荡和清除旧传统”。“儒学复兴”论持这种观点的人看不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局限性和消极的一面,不加分析地盲目肯定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的中国传统文化,甚至认为中国的儒学会在一个新的基础上得到复兴。“中西合璧”论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中国的现代文化应该是把二者的优点集中起来,但对两种文化优劣扬弃的具体分析却不尽相同。第二节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一、入世精神二、伦理中心三、重义轻利四、中庸之道五、重视名节六、家庭观念七、任人为贤八、辨证思维一、入世精神所谓入世精神,就是积极地关心社会现实的人生态度。作为中国主导文化的儒家思想,不论是先秦的孔孟之道,还是两汉以后的儒学思想,其主旨都是经世致用、教民化俗、兴邦治国。其主要信条,如“内圣外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二、伦理中心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伦理道德是又一个十分重要的范畴。孔子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任之本与?”孔子是把全社会的优良管理建立在儿女对父母的孝、兄弟之间的悌的基础上。这是很合乎逻辑的管理理论。这种伦理中心主义的传统,有其为封建制度服务的消极性,也有能维系人际关系的伦理纽带,有利于社会关系的稳定与和谐的积极作用。三、重义轻利重义轻利的义利观,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观念之一。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进一步主张:“何必曰利。”重义轻利的义利观,有其积极的社会意义。但这种观念易与僵化的经济体制相结合,形成只重生产,轻视销售。否定物质激励、唯意志论的错误思想。四、中庸之道中庸之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独具特色的思想观念。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呼!”可见,儒家把中庸之道看作是最高的道德。中庸之道在历史观、变革观上是消极有害的,但在群体观、社会观上却有其积极的一面。五、重视名节孟子有一段名言:“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种思想,在日常生活中表现为珍视荣誉、讲求廉耻、高度自尊。在危难的关头,就表现为崇高的气节。在企业激励中,重视荣誉,追求自尊,是一种较高层次的精神要求。只要方法的当,就可以有效的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提高管理的水平。六、家庭观念与西方国家意识形态上的个人主义传统相反,我国意识形态的传统是家庭观念。在企业里,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往往籍助于家庭的观念的中介,以“爱厂如家”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是我国企业文化中,又一个独具特色的优势文化。七、任人为贤“知人善任”历来被认为是“治国平天下”的必备才能。中国古代的人事思想十分丰富,成为我国管理文化的重要历史遗产。在青岛海尔公司,一批德才兼备的人才走上各级领导岗位,该企业管理干部的平均年龄才26岁,这是海尔充满活力的重要原因。八、辨证思维朴素的辨证思维方式,在《老子》、《易传》、《我国孙子兵法》等典籍中有集中的表现。《孙子兵法》中“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战而胜”的战略思想;“因敌变化而取胜”的应变策略;以及三十六计的具体谋略,已成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的法宝。第三节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发展阶段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五个阶段:(1)产生萌芽阶段(2)繁荣和形成阶段(3)制度化和定型阶段(4)略有进步、停滞不前阶段(5)传统管理思想的衰落阶段一、产生萌芽阶段这个阶段大体上相当于东周以前的夏、商、周三代时期。根据现存的历史资料,诸如《周易》、《尚书》、《诗经》等书里,我们还只能整理出我国有成文史以来流传与阶级社会初期的一些基本管理概念和管理原则。二、繁荣的形成阶段这个阶段相当于春秋战国以至秦始皇统一六国这段时间,这是我国历史上思想空前活跃和繁荣的时代,百家争鸣促使各学派阐述各自不同的治国、治家、修身、养性的主张,如儒墨道法、兵农名杂,还有纵横家、阴阳家等。三、制度化和定型阶段这个阶段大体上从秦汉至唐朝这段时间。所以,汉朝和唐朝是这个阶段里两个统一的主要王朝,它们为国家管理的制度化和定型化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经过南北朝到唐朝,中国的封建社会到达了盛世,国家体制及各种管理制度趋于定型。四、略有进步、停步不前阶段这个阶段大体上是宋元两朝的400年间。北宋赵匡胤重建统一王朝后,致力于取消藩镇留州制度,收夺兵权,集军、政、财、税大权于皇帝的中央集权管理体制。所以从统治者的管理思想来看进展并不显著。五、传统管理思想的衰落阶段这个阶段大体上是明清两代五百多年时间。尽管这两个朝代都有它自己的鼎盛时期,从明代中叶开始在封建经济机体中产生资本主义萌芽,但是从统治者的管理思想来看,并无重大的创见面世。第四节、中国管理思想的主要派别一、无为学派二、仁政学派三、兼爱学派四、法治学派五、综合学派一、无为学派代表人物:李耳庄周人性论:无私无欲管理主张:清净无为无权威管理目标:小国寡民返朴归真管理形式:无知型无识无知,无欲无为,达到无不为。二、仁政学派代表人物:孔丘孟柯荀况人性论:人性善人性恶管理主张:1、任人在高位2、尊贤、举能,仁政,礼治管理目标:和谐富民德教管理形式:修身型个人修身养性达到全社会高道德水平三、兼爱学派代表人物:墨翟人性论:所染所恶管理主张:1、兼相爱,交相利2、节用,非攻,非乐管理目标:尚贤利民法仪管理形式:集权型选天下之贤为天子,是天子所是,非天子所非四、法治学派代表人物:商鞅韩非人性论:人性恶管理主张:1、树君主权威,实行专制。2、农战为功利的唯一标准。管理目标:专利富国刑教管理形式:树立君主的绝对权威,以厉害之心立法,以法令、制度服人。五、综合学派代表人物:管子人性论:好逸恶劳管理主张:1、以天地为心2、治国以法,治人以德管理目标:选贤举能富国强兵管理形式:集权分权结合型人君兼而一之,人臣分而职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