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旁压试验等体积增加测试方法研究

来源:吉趣旅游网
旁压试验等体积增加测试方法研究:王福高敬赵艳良等 53 文章编号:1672—7479(2011)06—0053—03 旁压试验等体积增加测试方法研究 王 福 高 敬 赵艳良 陈志英 (1.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天津300251;2.河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天津300251) Analysis on the Equal Volume Increment Method for PMT Wang Fu Gao Jing Zhao Yanliang Chen Zhiying。 摘要针对美国ASTM标准中关于旁压试验测试方法的规定,分析了国内外旁压试验测试方法 的差异性。通过对国内通用PY一4型进行设备改进和操作调整,实现了ASTM标准中的等体积增加测 试。通过与传统试验方法的对比,初步分析了该方法的优点。 关键词 旁压试验ASTM标准 等体积增量测试方法文献标识码:B PY一4型旁压仪 中图分类号:TU413.4 1 概述 德国工程师1930年发明了第一台旁压仪,由于当 时材料科学的制约(半刚性塑料和人造橡胶尚未发 明),在旁压试验技术上遇到了很多问题。1955年,法 上述旁压设备均能实现旁压测试的初衷,即原位 横向载荷试验,但在旁压仪结构和测试方法方面存在 差异。ASTM标准在美国标准体系中充当了国内规范 的作用,它是由美国材料试验协会(American Society for Testing and Materials)发布的基础性标准和要求。 在ASTM D4719—07中,对预钻式旁压试验测试方法 做出了明确规定,即:A.等压力增加法(以下均简称A 方法),B.等体积增加法(以下均简称B方法)。通过 国道桥工程师梅纳(M6nard)制造了三腔式旁压仪的 初型,后来发展为今天在国际上广为使用的法国梅纳 旁压仪。我国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仿制旁压仪,并 取得了成功,后来发展为国内普遍采用的PY型和较 新的PM型旁压仪 。PY型旁压仪因其结构简单、 操作方便在国内使用较广。 收稿日期:2011—1O—l2 对比研究,国内现行旁压试验规程中,普遍采用的是压 力控制的测试方法,其实质与ASTM中规定的方法A 相同。对于ASTM中规定的B测试方法,在国内生产 和研究中均未见提及。出现上述现象一方面的原因是 第一作者简介:王福(1973一),男,2008年毕业于哈尔滨铁道职业技 术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师。 国内通用的旁压仪受设备结构的影响,不易实现等体 积增加测试;另一方面的原因是国内同行对该测试方 社.1995 较大的指标进行评估。 多层次模糊决策模型不仅适用于软土地基加固设 计的方案选择,而且还可以将其扩展到其他方面的工 程项目中去,诸如铁路选线、工程设计方案优选、工程 投标决策等。 参社,2005 [3] 贺仲雄.模糊数学及其应用[M].天津:天津科学出版社,1984 [4]李国和,刘远峰,崔维孝.高标准铁路软土地基处理方法适宜性探 讨[J].路基工程,2002, ̄o4(5):54—60 [5]赵焕臣,许树柏,和金生.层次分析法[M].北京:科学出版 社,1986 考文献 E6] 龙许友,魏庆朝,赵金顺.基于神经网络和灰色系统理论的新建铁 [1] 林宗元.岩土工程治理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2] 吴邦颖,张师德等.软土地基处理[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 路基本走向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研究[J].铁道勘察,2006(4): 】2一】5 54 铁道勘察 2011年第6期 法的优点尚未充分认识。基于以上认识,笔者对旁压 试验等体积增加测试方法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索,并 以解决。 通过设备改进和操作调整在国产PY一4型旁压仪上实 现了该测试方法。最后,对旁压测试成果进行了分析。 3 国产PY一4型旁压仪的设备改进及操作 调整 国产旁压仪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仿制完成后, 2 ASTM标准中关于B方法的规定 在ASTM D4719—07中详细阐述了预钻式旁压试 验的试验方法、仪器设备、试验程序、数据整理与计算、 试验报告等相关内容,其中在试验方法上特别区分了 等压力增加和等体积增加两种试验方法。在6.3条 中,对B方法的仪器设备规定如下:使旁压探头增加 等量体积,并通过液压装置测读旁压探头的压力变化; 在9.5条中,对B方法的试验程序做出规定:等量增加 旁压探头的体积,增量体积为大气压力作用下探头初 始膨胀体积的0.05到0.1倍。 参考相关文献,笔者找到了实现B方法的管路示 意(见图1)。 压力 图1 旁压试验B方法管路示意 分析ASTM中B方法的规定及管路图,不难发现, 该方法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定量注水装置,使旁压探头 增加体积,进而使孑L壁土体发生变形;通过探头内的压 力传感器记录压力变化,进而计算出作用在土体上的 压力值。对比后发现,方法A是在不变压力下,记录 体积随时间变化情况,一定程度反应测试土体蠕变特 性;而方法B是在不变体积下,记录压力变化情况,一 定程度反应测试土体松弛特性。 上述方法明显区别于国内旁压测试方法,在 ASTM中提出来,其优点在于何处?能否在国产常用 PY型旁压仪上实现?第一个问题,经过简单分析后发 现,该方法的首要优点就是不必在旁压试验前预估临 塑压力或极限压力 J,这一点对在不同地区、不同深 度土层开展旁压测试工作非常有益,对形成标准化的 旁压试验方法提供了基础。另一个优点是可以使孑L穴 体积增大,保持恒定的速率,使排水条件可控,这对于 进行旁压试验机理分析和对比室内试验成果有积极意 义。第二个问题,笔者通过一定的设备改进和操作得 一直沿用至今,其管路示意如图2所示。 水箱沣7K 氮气加压 图2国产PY一4型旁压仪改进后管路示意 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水箱注水,使旁压探头充水,调 节地上测量管水柱至0刻度,达到管路内水体体积恒 定;采用高压氮气瓶组合调压阀的方法加压,保持输入 端压力稳定。试验过程中,调节调压阀,使得作用在测 量管液面上的压力等量增加。通过计算测试点到地上 测试设备的静水压力和旁压膜膨胀一定体积下的约束 力,进而可得到作用在土体上的真实压力。通过计算 旁压仪的综合变形系数,求出特定压力下仪器的变形 体积,进而得到作用土体的真实体积膨胀量。 对比B方法的测试要求,在PY一4型旁压仪上进 行改进:首先,在水箱注水管路上加设三通压力表,具 体位置在注水阀和旁压仪器之间的地上管路部位。在 关闭注水阀后,通过压力表和管路内的静水压力,可以 得到旁压探头测量腔内的压力值,达到图1中压力传 感器相同的作用。然后,对加压操作进行调整。缓慢 调节调压阀,使测量管内水柱缓慢下降至需要体积,迅 速关闭测量管下方的测量管阀门,实现图1中定量注 水的效果。至此,通过以上设备改进和操作调整,使得 在PY一4型旁压仪上进行B方法测试得以实现。 4对比分析 为了测试设备改进后的效果,同时对两种测试方 法的测试成果进行比较,在某工地,开展了旁压试验B 方法测试和对比试验工作。设计旁压试验孔2个, 2孔相距2 In。其中一孔采用国内规程规定测试方法, 即ASTM标准中A方法;另一孔采用B方法进行。两 试验孔分别在规定的相同深度做对比试验,共计完成 对比试验24组(如图3、图4所示)。 旁压试验等体积增加测试方法研究:王∞加∞鲫∞加加O 福高敬赵艳良等 55 m吕 皿凹1 司 皿皿1 酱 渣 皿圊l 当 故 蠼 压力P/MPa 压力P/MPa 图3旁压试验22 ITI处A方法试验曲线 图4旁压试验22 m处B方法试验曲线 取两孔上部22 in深度内土层两种测试方法得到 的成果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在不考虑钻机成孑L质量、 人为操作等因素的影响下,可发现如下规律:B方法相 对常规测试方法(A方法)得到的压力界限值偏小,而 旁压剪切模量偏大(如表1所示)。 表1旁压试验A方法和B方法成果对比分析 5 结论 (1)国内规程中规定的旁压试验测试方法和 ASTM中规定的等压力增加测试方法相同,是在不变 与测试过程中稳定时间、旁压膜材料特性等因素有关, 尚待进一步分析研究。 参考文献 [1]Baguelin.F,等著.卢世深,等译.旁压仪和基础工程(The Perssuremeter and Foundation Engineering)[M].北京:人民交通出 版社,1984:22—34 压力下,记录体积随时间变化情况,一定程度反应测试 土体蠕变特性;而ASTM中规定的等体积增加测试方 法是在不变体积下,记录压力变化情况,一定程度反应 测试土体松弛特性。 (2)通过进行设备改进和操作调整,在国产PY一 [2]孟高头.土体原位测试机理方法及其工程应用[M].北京:地质出 版社,1997:161—195 [3] 徐超,石振明,高彦斌,等.岩土工程原位测试[M].上海:同济 大学出版社,2008:91—101 4型旁压仪上实现了ASTM标准中规定旁压试验等体 积增加测试方法。 [4]铁道部.TB10041--2003铁路工程地质原位测试规程[s].北 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34—57 (3)旁压试验B方法的优势在于:不必在旁压试 验前预估临塑压力或极限压力;可以使孔穴增大体积 保持恒定的速率,使排水条件可控。 (4)对两种测试方法得到的成果数据进行初步分 析后发现,B方法相对常规测试方法(A方法)得到的 [5]铁道部.JGJ69--90 PY型预钻式旁压试验规程[s].北京:中国 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4—14 [6]铁道部.SL237--1999土工试验规程[s].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 版社,1999:377—387 [7]顾国荣,陈2O一30 晖.旁压试验成果应用[J].上海地质,1996(4): 压力界限值偏小,而旁压剪切模量偏大。其原因可能 [8] 陈岑,赵俭斌,陈殿强.预钻式旁压试验加压等级的分析与控制 [J].工程勘察,2010(2):25—2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