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角,世界上最长的河流 贯穿埃及南北,古埃及文明被称为“尼罗河的赠礼”。古埃及文明没有延续下去。
4 埃及文明成就 ①金字塔 ②太阳历 ③ 象形文字 ④ 狮身人面像 5 金字塔的历史价值
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6 从金字塔获取什么历史信息
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的陵墓,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了解古埃及奴隶发展社会情况。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1两河是指指西亚的 河与 河,两河流域又称 。 5 汉谟拉比法典的意义(影响、作用、历史价值)
《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地位)。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6 《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 是一部保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典 7 《汉谟拉比法典》的特点
①社会等级严格 ②奴隶制发达 ③商品经济活跃,④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第3课 古代印度
1 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 河流域。
5 种姓制度的实质 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 它固化了社会的不平等状态,严重束缚了印度社会的发展。
8佛教创立于 ,创始人是 ,后被称为 。 综合:
1 古代亚非文明的相似之处
①都分布在大河流域,属于大河文明 ②经济上以发展农业为主 ③政治上都实行奴隶主专制 ④都处于奴隶社会时期
2 亚非文明相同的地理环境都处于大河流域,气候温暖湿润,地形以平原为主,土地肥沃,适宜发展农业。
第4课 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
3希腊城邦的特点 小国寡民
5希腊城邦的居民分为公民和非公民。①成年男性公民有参与统治的权利。②只有公民才能占有土地,占有一定数量的土地也是公民权的必要保障③参军打仗是公民的义务。④城邦的宗教活动等以公民为主体。 关系(背会):公民与非公民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二者界限分明,非公民转化为公民,极为困难。
6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 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 发展到高峰。 7 雅典奴隶制民主制度的表现(措施)①伯里克利扩大了公民权力,公职人员几乎都是从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使每一名公民都有参政的机会。② 是最高权力机构,具有立法、司法等多种职能。③为了保证贫穷公民参政议政,伯里克利还建立了津贴制度。 8 如何评价雅典奴隶制民主制度
积极: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的高峰。奴隶制民主政治为雅典的繁荣提供了政治上的条件和保障,成为古代民主政治的典范,对近现代民主政治的确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局限:广大外邦人、奴隶、妇女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9 雅典政治制度的特点 奴隶制民主制度 11 评价亚历山大东征
①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②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③亚历山大在帝国境内建造了几十座新城,这些城市后来成为新的经济文化中心。
第5课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1 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国家统治的决策权掌握在由贵族组成 的手里,两个权力相等的 主持日常政务, 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
2 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 ,作用: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背会)
3 公元前2世纪,罗马成为整个 的霸主。公元前73年, 发动奴隶起义,沉重打击了奴隶制度,罗马共和国进一步衰落。
4公元前31年,屋大维首创了“ ”这一政治形式,掌握了最高统治实权。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 。
5 2世纪,罗马帝国进入 。帝国的版图横跨 三洲,地中海成了罗马帝国的“内湖”。
第6课 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1希腊神话影响广泛,其特点是 。 是宝贵的文学遗产,也是了解早期希腊社会的主要贡献。
2 是希腊雕塑艺术中的杰作之一。
3希腊建筑特点:雅典 是典型代表。4 罗马建筑吸收了希腊建筑的特点,并有所创新。代表性建筑有大竞技场、引水道工程,凯旋门 和万神庙。 5 提出了“原子论”, 的思考转向人类社会,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这对认识人的内心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还创立了逻辑学等新的学科。
6《十二铜表法》的影响:《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7罗马的历法来源于古埃及人的 。凯撒命人以太阳历为蓝本编制新的历法,称“ ”。儒略历后来成为今天人们使用的公历的基础。 综合
1对古代文明的认识: 古代文明是多元化的,所有文明都具有自身特点,都是人类共同的财富,都应该被理解、尊重,我们应该以开放宽容的心态对待不同的文明。 2古代亚非文明与古代欧洲文明的不同:
①古代亚非文明的政治特征:奴隶主专制统治;古代欧洲文明的政治特征:奴隶主民主政。 ②古代亚非文明的经济特征:有利于农业生产;古代欧洲文明的经济特征:发展航海业和海外贸易。
原因: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不同的文明类型。
5 世界古代文明的主要特征: 区域性、民族性、多样性
第7课 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1、 世纪,在罗马统治下的 地区,传道者宣传说, 就是“救世主”。“救世主”在希腊语中称作“基督”,这种信仰耶稣基督的宗教后来被称为“ ”。 5、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 进行了改革,赐地的人成为 ,接受
封地的人则为 ,封臣必须效忠于封君,封君则须保护封臣的观念日益流行开来。11世纪,这种以 为纽带而形成的 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 6、封君与封臣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1)封臣要效忠于封君,要无偿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等。封君必须保护封臣。 (2)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而且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带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7、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
(1)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而且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带有一定的契约意义。(2)等级森严,(3)以土地为纽带;层层分封.
第8课 西欧庄园
1、从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逐渐流行开来,这就是庄园。2、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 ,
3 庄园的性质 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 和 单位。
4、庄园人员包括 和 。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的 ,佃户包括 和 。
4 庄园的土地分为两部分。① :由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收入全部归领主所有。② :直领地以外的耕地是佃农的份地,是佃农的生活来源。佃户取得份地的条件是义务耕种领主的直领地,每周要在直领地上劳动三天。
5庄园法庭设立的目的 ①维护领主的利益②维护庄园的公共秩序
6庄园法庭的特点 主持者是 或 。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地点也不固定。惩罚的手段通常是处以 , 7、庄园法庭的作用
庄园法庭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庄园法庭既维护了领主的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佃户也可以利用法庭维护自己的权益。
第9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1、10世纪起,西欧城市开始恢复起来。以 和 为中心的城市发展更快。 2 西欧城市特点 ①以手工业和商业为中心 ②交通便利 ③规模小 ④自由与自治 2、由于领主对城市居民征税,城市居民采取 和 的方式来争取城市的 。
3、城市取得自由和自治权的形式是从国王或领主手里取得 .
4、 和 是城市的基本居民。随着城市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 逐渐形成。城市手工业和商人不断分化,出现了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等,他们成为早期的 。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5、12世纪,西欧教育和学术出现新气象, 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6、大学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 、 、 。大学的课程设置一方面仍 受 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 的要求。
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1、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为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476年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的打击下灭亡,东罗马帝国延续下来,进入一个 。
2编纂《罗马民法大全》的目的 为了 ,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 3《罗马民法大全》的组成
①把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编成 。②把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的论文和著作汇编为 。③ 编成指导学习法律文献的 。④把查士丁尼执政时期的法令编辑为 。以上这4部法律文献统称为 。
4 《罗马民法大全》作用(特点):《罗马民法大全》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还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5 《罗马民法大全》的地位 《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7、拜占庭帝国文化传播的影响: 拜占庭帝国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第11课 古代日本
3 从 年开始,日本仿效 的典章制度,进行一系列改革,史称“ ” 4 意义: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6 武士集团的实质: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
7 12世纪,源氏武士集团首领 获得“ ”称号,设幕府于 。镰仓幕府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利,日本由此进入长达近700年的 时期。 8 幕府统治时期,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国家大权基本掌握在武士阶层手中。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武士道。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而是它的主公。
第12课 阿拉伯帝国
1 世纪初, 创立伊斯兰教。穆罕默德最初在 传教, 年率领信徒迁居 ,建立了一个以共同信仰为基础的宗教社团,即 。阿拉伯国家的雏形由此形成。 4 阿拉伯文化成就
(1)是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独特贡献。阿拉伯人改造了 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常用的阿拉伯数字。创造了完整 的。 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
5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中国的 的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1 西欧农村的新变化
①各地开展垦殖运动,土地面积逐渐扩大。这些新开发的地区成为具有独立司法权和行政自治权的地区。
②农奴可以用 以此获得对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也可以通
过 ,获得离开庄园的机会。在庄园衰落和瓦解的过程中,农民也逐渐获得对自己剩余产品的支配权。
③领主通过转让、联姻、继承、买卖等方式,将土地集中在一起,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 ④一些富裕的农民通过承租、购买、转让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 。 ⑤他们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 2 租地农场的特点: ①出现雇佣关系 ②产品推向市场 ③ 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3 手工业的发展: 形成了集中的手工工场。
4 手工工场的特点:①出现雇佣关系②产品面向市场③集中劳动、分工合作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5 农村新变化和手工业发展的影响: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 ,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7 ①城市中, 、 成为城市居民,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取得了特殊的法律地位。②商人巨贾与贵族联姻或成为官员,政治权利不断扩大,成为强化王权所
需要的政治力量。
第14课 文艺复兴运动
1 文艺复兴的背景
① 世纪, 工商业已经有了一定发展,出现了 (根本原因)。②资产阶级不满罗马教廷对精神世界的控制,要求建立一种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的生活哲学,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
2 文艺复兴的含义:文艺复兴是一场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大解放。
3 文艺复兴的实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 4 指导思想:人文主义 5 方式(背会):文艺复兴采取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但对古典文化并非是简单的“复兴”,这其中有继承,更有创新。
6 意义:文艺复兴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7 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
(1) 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他的长篇诗作是 分“地狱”“炼狱”“天堂”三部分,抨击教会的贪婪腐化,表达了市民阶层的情感与理想。但丁与 、 并称为 。
2达·芬奇最大成就就是 ,他把艺术创作和科学探究结合起来,创作了许多完美生动的人物形象,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他与 、 并称为 。达芬奇的绘画代表作是 和 。
3 是英国的文学巨匠。他的作品反映了时代风貌和社会本质,深刻批判了封建道德伦理观念和社会陋习,充分体现了 者的生活理想。他的代表作是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