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吉趣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邮政储蓄业务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邮政储蓄业务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来源:吉趣旅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寮 我国邮政储蓄自1986年4月恢复开办至今,在 题阐述如下,仅供商榷。 一国家有关政策的支持和邮政部I、]的努力下,经过16 年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时至今日,储蓄 网点已遍布城乡,存款余额逐年上升,市场份额不 、邮政储蓄业务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断扩大,业务品种也从单一的储蓄存款扩展至含蓄 (一)人民银行难以对邮政储蓄实施有效监管。 卡、承销国债、代收代付等中间业务领域,吸收的 储蓄存款已成为中央银行基础货币的重要支柱。邮 政储蓄机构的设立与业务的发展,沟通了城乡经济, 方便了广大储户。尤其是近几年来发展更加迅速, 现已成为城乡居民储蓄的主要渠道之一。但邮政储 蓄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根据我们 对某市邮政储蓄业务的调查,感到只有尽快解决这 些问题,才能有利于邮政储蓄事业的健康发展,有 利于人民银行加强监管,有利于金融秩序的稳定, 有利于金融业在加入WTO后迎接挑战。现将有关问 1.人民银行对邮政储蓄监管的具体对象不明确 邮政储蓄自开办以来,其性质一直没有得到 界定,邮政储汇部I、]属于金融机构,但在行政上 不属于金融机构的邮政局直接领导,人、财、物 政局统一管理,只负责邮政储汇业务管理和指导, 下设储蓄专柜的行政领导权也在支局局长手中。谴 造成人行监管对象不明确,是对邮政储汇的分支后 行监管,还是对储蓄专柜进行监管?是对邮政分 局长,还是对邮政储汇局局长?对邮政储蓄高级 人员任职资格没有实行监管,对邮政储蓄高级管玛 <吉林金融研究>2002年第7期 7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观察思考l 员的任职资格、邮政储蓄机构哪一级是高级管理人员 4人的储蓄机构,商业银行的保本点为存款余额800 万元,而邮政储蓄仅为300万元,这也充分说明了转 也没有明确界定。 2.人行对邮政储蓄机构监管的金融法律法规不完 善。 存款利率过高。居高不下的转存款利率,使该市邮政 储蓄利差收入逐年增加,1999--2001年,占邮政业 务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8%、40%和52%。邮政储蓄 目前,人行尚未形成较完整的对邮政储蓄监管的 法律法规。没有完整的监管系统和程序,没有对其监 管的办法和规定,具体的监管内容不明确,基层央行 的利差收入已经成为邮政部门的主营业务收入, “以 储养邮”的局面已经形成。 在对其业务进行监管工作中,主要依据对商业银行储 蓄业务监管的有关规定。大量的监管依据参照商业银 行的监管法规,对商业银行的监管法规邮政储蓄部门 (三)邮政储蓄转存款与邮政汇兑资金存在利差, 为邮政部门套取人民银行利息提供了条件。 目前,人民银行对邮政储蓄业务管理仍然沿用计 不了解,无法实际执行,人行也无法实施监管。比 划经济体制下设立的管理模式,即邮政储蓄存款全部 如:在《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办法》 转存人民银行,人民银行按季度支付利息,邮政储蓄 中,就未明确邮政储蓄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及监 部门从中获得利差。自1996年以来,人民银行连续 管办法。 8次降息,银行业资金的存贷利差水平巳十分微小, 3.人行对邮政储蓄机构的监管内容及方式单一。 作为金融监管一般指三方面的内容:一是风险 性,二是合规性,三是盈利的真实性。目前,对邮政 惟有邮政储蓄的转存款计息利率仍保持在4.347%的 较高水平上。以2001年为例,邮政部门在人民银行 开立邮政储蓄转存款和邮政汇兑资金往来两个帐户, 邮政储蓄转存款利率(4.6008%)不仅高于邮政汇兑 储蓄的监管只局限于合规性,特别是在邮政储汇业务 与整个邮政业务统一核算的情况下,基本上无法确定 资金往来贷方利率(2.07%),甚至还高出借方利率 邮政储蓄业务的特殊费用,这不利于邮政部门实行专 (3.24%)1.36个百分点。因此,即使动用汇兑资金往 业化经营,也不利于人行对邮政储蓄业务实施监管。 来帐户借方资金存入转存款帐户,也能获取1.36%的 而财务核算与合规性密切相关,只有对其实施财务监 利差收入。丰厚的利差诱使邮政部门将汇兑资金故意 管,才能查清合规性上的问题,从而规范邮储的经营 串存转存款帐户,套取人民银行利息。虽然各地人民 行为。在监管方式上,所提及的金融监管方法只是日 银行对邮政储蓄和邮政汇兑分别核定了库存限额,要 常监管、非现场监管、现场检查等。由于邮政储蓄机 求两项资金分库核算,专款专用,但在实际操作中两 构在法人结构及财务核算上的不独立,目前人民银行 项业务同一法人,在营业中两项业务所需现金此枯彼 对其监管只停留在事后的现场检查上,没有建立非现 丰,储、汇现金相互抵用的现象经常发生。正是由于 场监管系统,仅有现场检查,不能及时发现其业务经 转存款与汇兑往来资金利差的存在,促使部分邮政部 营中存在的问题。 门为追逐利差收入,而有意挪用汇兑资金转入储蓄。 (二)邮政储蓄转存款利率过高,为邮政部门提 (四)邮政储蓄业务非独立核算,超比例分摊邮 供了巨额利润, “以储养邮”的局面已经形成。 政业务成本费用,掩盖了高额利润。 根据对该市邮政储蓄2001年存款结构的调查, 从对该市邮政部门的调查看,2001年该市邮 该局储蓄存款定、活期比例大致为6.5:3.5。经测算, 政储蓄利差收入为725.8万元,占邮政业务总收入 平均付息率为1.47%,费用率为1.11%,净利差(润) l 389.5万元的52%;邮政储蓄从业人员仅占邮政职 率为2.02%。从该局看,每吸收一万元储蓄存款可获 工总数的24%;储蓄业务用房面积占邮政用房总面 利202元,而且在人员、费用已经固定的情况下,多 积的21.6%;储蓄从业人员工资占全局的22.9%。如 吸收一万元存款(仍按6.5:3.5的比例计算),就能多 按上述比例作为分摊邮政业务成本费用的标准,加上 增加313元的净收入。利益的驱动,促使各级邮政部 应合理分摊的管理费用,经测算,2001年的利润应 门非常重视邮政储蓄工作,并将其作为减亏增效的主 为461.9万元,但该局在核算中大大提高了邮政储蓄 要途径。巨大的获利空间,也为个别邮政储蓄机构搞 分摊成本费用的比例,使邮政储蓄的“邮政营业收支 不正当竞争、扰乱金融秩序提供了先决条件。另外, 差额”盈利仅为101万元,掩盖了邮政储蓄实际利润 经测算,在该市同为营业面积5O平方米、从业人员 360.9万元。 8 <吉林金融研究>2002年第7期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蔡 (五)邮政部门利用现行的应付利息计提方法, 在赚取高额利润的同时,将风险推给人民银行。 目前,邮政储蓄对定期存款应付利息的预提,是 按月根据各档次定期存款的余额及当日各档次定期存 款相应的挂牌利率进行计提的。在存款利率连续下调 的情况下,出现当期计提的应付定期储蓄存款利息少 于实际支付的定期利息现象,使帐面应付利息余额低 于实际支付利息余额,从而导致帐面应付利息出现红 字。2001年末,该市邮政储蓄应付定期储蓄利息科 目余额为红字616.9万元,应付利息的少提,势必虚 增邮政储蓄的当期利差收入。虚增部分作为邮政部门 的超额利润被消化掉,风险却推给了人民银行。仅 2001年,该市邮政储蓄计提应付定期储蓄存款利息 256.3万元,比当年实际支付定期储蓄存款利息395.4 万元少计提139.1万元。邮政储汇局应付利息科目出 样,一方面会促使邮政部门加强邮政储蓄成本费用管 理,另一方面,能促使其早日规范经营。其次,如暂 不下调转存款利率,则应要求其在2—3年内,用邮 政储蓄的利差收入冲减挂帐的应付利息,化解风险。 (三)随着邮政部门电子汇兑业务的开展,取消 其在人民银行开设的邮政汇兑资金往来帐户。 2002年1月1日,县以上城市已经开通电子汇 兑业务,资金清算时间大大缩短,由原来传统业务的 平均58.O5天缩短为l天,兑方局大都有条件在兑取 人取款前收到汇款。因而,没有必要再占用人民银行 资金,应取消邮政汇兑资金往来帐户,从根本上消除 储占汇现象。 (四)邮政储蓄实行独立核算。 鉴于邮政储蓄业务与整个邮政业务统一核算,无 现红字挂帐,实为挤占储蓄存款,形成潜在的支付风险。 (六)邮政储蓄内控机制尚不健全。 金融业务服务对象和内容的特殊性,要求从事金 融业务的机构必须有完整、有效的规章制度。邮政储 法明确划分邮政储蓄成本费用,掩盖巨额利润,既不 利于人行对其合规性监管,又不利于邮政部门实行专 业化经营,建议邮政储蓄早日实行独立核算。 (五)改变应付定期储蓄存款利息计提方法。 在利息计提方法上,邮政储蓄部门要认真执行权 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改变现行应付定期储蓄利息按 月分档计提的方法,实行按定期储蓄存款的结构和国 家利率的调整情况如实足额提取应付定期储蓄利息, 蓄经过l6年的发展,虽然有些地区储蓄存款已经超 过了某些商业银行,但在内控制度的建立上与商业银 行相比,无论是完整性、系统性,还是规范性,都存 在一定的差距。邮政储蓄的现有内控制度未能覆盖所 有的业务环节,且部分已建立的制度不适应目前的实 际业务操作,内控制度在执行中存在薄弱环节,并未 按照规范化、授权分责、监督制约、安全谨慎等原 则,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和能够独立行使检查监 督权力的内部审计组织机构。 二、对策及建议 或者效仿商业银行的做法,据实列支。 (六)进一步完善邮政储蓄部门内控机制。 完善的内控机制是金融监管当局实行有效监管的 前提和基础,也是金融业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规 范、控制、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的关键。真正的内控 制度,应是贯穿于金融机构各项业务活动全过程的控 制系统,它包括完善的规章制度、可行的操作规程、 严密的控制系统和预警系统。邮政储蓄部门必须建立 健全各项内控制度,一改现行以扩张规模为主的粗放 经营,向以追求效益为主的集约化经营转变,才能适 应金融业未来的发展需要。 (一)进一步完善对邮政储蓄监管的法律法规。 应以法人结构调整为切入点,尽快完善有关对邮 政储蓄监管的法律法规,使基层央行监管有章可循。 (二)适度下调邮政储蓄转存款利率,缩小邮政 储蓄的获利空间,或暂不下调利率,但要求其在 2—3年内消化应付利息赤字。 我国已经加入WTO,只有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的 步伐,才能增强我国金融业的竞争能力。鉴于邮政储 蓄发展的现状,建议国家应尽快采取有效措施,完善 有关邮政金融法律法规,改变邮政储蓄和邮政业务混 业经营、混业管理的现状,加强对邮政储蓄业务的监 管,严格按照市场准入的有关规定,成立股份制邮政 根据当前邮政储蓄转存款利率过高、获利空间过 大的现状,首先,必须继续适度下调邮政储蓄转存款 利率,利率定位要以综合付息率再加上1.5—2个百 分点为宜。从该市的情况看,在据实列支储蓄存款利 息基础上,转存款利率定位在3.57%一4.07%之间。这 储蓄银行,并使其自成体系,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人民银行辽源市中心支行) (责任编辑:耿佳) <吉林金融研究>2002耳第7期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jqkq.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