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吉趣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金融危机下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的选择

来源:吉趣旅游网
第24卷第6期 总第85期 2009年6月 金融危机下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的选择 施 玲 (上海市对外经济贸易教育培训中心,上海200433) 【摘 要】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与扩展,贸易保护主义也开始抬头,一些国家纷纷采取贸 易保护措施。本文根据应对世界经济危机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同时运用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原 理,分析了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下,贸易保护主义将引发国际经济贸易的恶性循环,加剧全球经 济的严重衰退,而自由贸易则是各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正确选择。 【关键词】 金融危机; 贸易保护; 自由贸易 【中图分类号]F7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oo8—7222(2009)02—0046—03 2007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金融危机已经从局部发展到了全球危机,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国 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其冲击波一浪接着一浪,有愈演愈烈之势。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与扩展,贸 易保护主义也开始抬头,购买本国货物,排斥外来产品和外来劳务的言论,在一些发达国家的政要和议会里不时出现,这 表明在发达国家经济集体步入衰退时,全球自由贸易也开始为贸易保护主义阴霾所袭扰。世界各地、特别是某些西方经 济大国正在发生的一些事态已经令人感到全球贸易保护主义风潮兴起的瑟瑟寒意:“意大利人吃意大利食品”运动已从 小城卢卡蔓延到了米兰等大城市;俄罗斯提高了汽车进口关税;继提高部分种类豆油进口关税之后,印度又于近日没有 任何理由地宣布限制进口中国玩具;如此等等。从世界经济危机发展史来看,经济萧条从来就是贸易保护主义滋生的温 床。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必将导致经济增长衰退与失业增加,而此时有的国家往往采取“以邻为壑”的对外贸易和货币 汇率政策,以企转嫁金融经济危机,推高本国出口竞争力,阻止经济进一步停滞带来的不利后果。然而,若别国也如法炮 制,那只能导致“双输”或“多输”的结局,从而打乱世界经济发展的格局,使之处于更加糟糕的境地。历史的经验告诉我 们:贸易保护不是解决经济危机的明智之举。这从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原理中也可以得出同样结论。 一、历史的经验和教训 上世纪20年代,美国靠对德国贷款和国内信贷消费促进经济繁荣。但是,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依然存生。资 本家攫取了高额利润,广大劳动人民却日益相对贫困。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虚假繁荣,资本家为眼前的利 润驱使,盲目扩大生产,使得生产与消费的矛盾日益尖锐。 1929年1o月,纽约华尔街股票市场形势急转直下,股价狂跌。人们疯狂地抛售股票,股市崩溃,引发了一场经济 危机。首先是银行纷纷倒闭;接着,工商企业大量破产,生产锐减,市场萧条;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农产 品价格下跌,农民收入减少,很多人濒于破产。到了11月,纽约股市的各种股票损失达260多亿美元。 美国经济危机很快波及到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影响世界各国,演变成一场空前规模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929年至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3以上,贸易额减少了2/3。其中,美国的进出1:3额下降了 7O ,英、法、德、日也都减少了一大半。 美国经济遇到麻烦,美国民众怨声载道。于是,美国政府不顾诸多国家反对,通过了增加关税的贸易保护法律。 收稿日期:2009—05~O3 作者简介:施玲(1963一),女,浙江省人,上海市对外经济贸易教育培训中心讲师。 46・・—— 施 玲.金融危机下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的选择 尤其是在1930年颁布了《斯穆特一霍利关税法》。《斯穆特一霍利关税法》修订了1125种商品的进口税率,其中增加税 率的商品有890种,有5O种商品由过去的免税改为征税。就总体来看,农作物原料的平均税率由38.1%提高到 48.92%;其他商品的税率由31.O2 提高到34.3 。根据1932年进口情况看,估计实际上税物品的平均税率达到 53.2 。这项法律的出台引起了国际市场的报复,加剧了危机的恶化。为了阻止危机蔓延,各国对进口都采取严管政 策,竞相提高关税,以保护本国产业。 由《斯穆特一霍利关税法》引发的国际贸易大战,其结果是将美国股市进一步推向深渊。在道琼斯指数1932年7 月跌至41点的历史最低水平时,美国股市总市值比1929年9月时的高点缩水了89 。1931年英镑贬值,1934年美 元跟着贬值,为保护本国通货,欧洲各国纷纷实行进口管制。原先寄希望通过扩大贸易来恢复全球经济的幻想在各国 严格的外贸管制下破灭了,世界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1929~1933年经济危机后,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陷人全面大萧 条,这一状况直到1936年才略有好转,对外贸易的恢复则比生产复苏还要滞后。以世界进口总额为例,1928年时已 达到601亿美元,但到1938年仅为246亿美元,不足大危机前的一半。可见,贸易保护引起各国竞相报复,把全世界拖 进了贸易保护与贸易萎缩的恶性循环之中。描绘这一恶性循环的“金德尔伯格螺旋图”不仅让美国经济学家战栗,也 给贸易保护主义者敲响了警钟。 二、国际贸易的理论基础:比较优势原理 世界杰出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其《国富论》中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他认为,如果一个国家生产某种产品 的直接成本即会计成本,比其他国家低,那么该国就在这种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如果每个国家都生产自己具有绝对 优势的产品,然后利用自己的产品跟其他国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行交换,要比任何产品都由自己来生产好得多。 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国民财富,分工的原则是成本的绝对优势或绝对利益,而国际分工是各种形式分工中 的最高阶段。各国之间根据各自的优势进行分工,通过国际贸易使各国都能得利。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在人 类认识史上第一次论证了贸易互利性原理,克服了重商主义者认为国际贸易只是对单方有利的片面看法。 然而,绝对优势只是贸易分工与合作的原因之一。继亚当・斯密之后,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其名著《政 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又提出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比较优势原理”。他在理论和逻辑上证明了:即使一个国家样样 都具有绝对优势,也没有必要什么都生产;即使一个国家每种产品的生产上都没有绝对优势,别国也一样会有求于它, 它也会在贸易中获得利益。 根据比较优势原理,一个国家在两种产品生产上较之另一国均处于绝对劣势,但只要处于劣势的国家在两种产品 生产上劣势的程度不同,处于优势的国家在两种产品生产上优势的程度不同,则处于劣势的国家在劣势较轻的产品生 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处于优势的国家则在优势较大的产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两个国家通过分工进行专业化 生产,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处于比较劣势的产品,则两个国家都能从贸易中得到利益。推而广之,各个 国家如果都按照比较优势分工,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贸易,则所有国家都能从中获得利益。基于上述理论,我们不难 看到:既然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比较优势与绝对优势,我们就应该让国与国之间的贸易自由地发展起来,以保证各国 都能够获得最大的利益。 三、自由贸易:金融危机下的正确选择 在当前的金融危机下,采取自由贸易政策或是贸易保护政策,是各个国家面临的重要选择。所谓贸易保护,是指 通过关税和各种非关税壁垒限制进口,以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外国商品的竞争。关税、进口配额、外汇管制、烦琐的进出 口手续、歧视性的政府采购政策等都是国际贸易保护的重要手段。而自由贸易,通常被理解为取消各国贸易问的各种 贸易壁垒(取消数量限制,减免关税等等)。据西方经济学家和西方国家的说法,这些贸易壁垒是对贸易发展的限制, 是国家在对外经济方面实施干预的表现形式,是与“自由市场经济”、“经济应自由放任”的经济普遍规律相背离的。尽 管所有的经济学家都主张自由贸易,认为只有自由贸易才能让各国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实现资源在全球的最优配 置,但是基于各个国家自身利益的贸易保护从来没有停止过。从历史的经验来看,1929年至1933年期间的全球性经 济大萧条,导致了世界诸多国家的经济严重衰退。任何一个国家如果试图将自己与外部危机隔绝开来,结果反而加剧 了危机在全球范围内的蔓延,对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造成严重不利影响。 从经济学常识看,贸易保护主义是一种落后的思维。发展自由贸易,通过竞争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这样才有益于 47~ 第24卷第6期 总第85期 2009年6月 所有贸易参与方。因为贸易保护会造成出口国贸易及经济急剧下降。如果在危机中,某个国家(一般是贸易大国)率先 Sh实施严厉的贸易保护,会使向其出口的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额骤降;而对出口国来说,贸易的迅速萎缩会导致大量出口 企业破产、倒闭,失业率大幅上升,从而拖累该国经济快速滑坡。特别是出口导向型的国家,将会受到更大的影响。 在面对全球性金融危机的今天,随着金融危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的不断扩大、深化,全球范围内的投资和贸易都 出现了明显的下滑。不少国家和地区为加强对本国产业和市场的保护,采取了各种贸易保护措施限制进口,贸易保护 主义倾向再次出现。如果更多的国家纷纷效仿,选择关闭“贸易通道”,将会给全球经济带来比上世纪3O年代更惨重 的冲击。贸易保护主义还会损害一国未受保护产业部门及消费者的利益。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世界已 经形成了一个全球性的统一大市场,在这个大市场中,各种要素得到有效的配置,贸易壁垒的降低或取消则有利于加 速要素资源的流动、促进国际分工的发展,使全球消费者能够以更低的价格获得所需的“国际化”商品。如果某国实行 hFEd贸易保护,将直接或间接增加进口商成本,进口商将这部分成本转嫁给本国消费者,从而损害消费者利益。此外,贸易 保护措施从客观上使非保护产业的生产者为受保护产业生产者提供了强制性补贴,产生的收入转移效应往往得不偿 失,还会造成利益分配的扭曲。贸易保护政策不仅阻碍其他国家向该国的出口,使其他国家的产业处于不利地位,同 样也会影响该国向其他国家的出口,使本国产业陷入困境,因为一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经常会引发其他国家做出类 似的效仿,从而也将引发全球经济贸易的恶性循环。历史的教训不能忘记。 I I .TdEd国际金融危机是一场全球性的挑战,而务实合作是战胜危机的有效途径。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各国的命运已紧 紧联系在一起,只有加强合作,携手努力,同舟共济,才能有效应对危机。历史经验表明,越是危机关头越要坚持开放 与合作。贸易保护主义不仅会加大危机的严重程度,还会使危机持续更长时间。因此,各国要积极推进贸易投资自由 化、便利化,深化国际经贸合作,推进多边贸易体制健康发展,从而为世界经济早H渡过难关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嘴 TCE8亚当・斯密.国富论(上、下)[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2009. E2]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S[3]梅新育.国际金融传染机制的新特点[刀.中国金融,2007,(18). E4]张明.透视美国次级债危机及其对中国的影响EJ].国际经济评论,2007,(5). Es]王福重.人人都爱经济学[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6]时寒冰.中国怎么办——当次贷危机改变世界[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7]神谷秀树.贪婪的资本主义[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hh2OO433ChThe Choice of Free Trade and Trade Protection under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Abstract:With spread and expansion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trade protectionism was raised, some countries had taken trade protection measures in order to protect their own market.This paper an— alyzed that trade protectionism would cause a vicious circle of internationa1 economic and trade。reinforce the serious global economic recession under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based on the histori— cal experience and lessons the world economic crisis dealt with by using the principle of comparative ad— vantages international trade.The paper concluded that free trade was the right choice to cope with the internationaI financiaI crisis for alI countries. Key words:financial crisis;trade protect;free trade (责任编辑欧阳新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