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临床护理2018年7月第10卷第4期 ChineseClinicalNursinJul018,Vol.10,No.4gy2
护士心理健康专题Studnpost-traumaticgrowthinnurseswithworklaceyopviolenceanditsinfluencinactorsgf
王莉莉 师晓辉 杜 瑾
作者单位:210002 江苏南京,解放军南京总医院骨科:通信作者:王莉莉,E-mailwanlili2323@126.comg
∗
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创伤后护理人员的成长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WANGLili∗,SHIXiaohui,DUJin.NanineneralHositaloaninilitareion,Nanin10002,China.jgGpfNjgMyRgjg2Corresondinuthorpga摘要】 【 目的 了解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创伤后护理人员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工作场所暴力量表、创伤后成长量表分别调查江苏省某三甲医院340名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护理人员。结果 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护理人员创伤后成长总分为(分;多58.45±16.83)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职称、婚姻状况是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护理人员创伤后成长的影响)。结论 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护理人员创伤后成长处因素(调整的R2=0.187;F=4.591,P<0.001于中等水平,性别、职称、婚姻状况为其影响因素,护理管理者应加强工作场所暴力相关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创伤后成长水平。
关键词】创伤后成长;护理人员 【 工作场所暴力;
:/doi10.3969.issn.1674-3768.2018.04.003j
,selectedandinvestiatedwithageneralinformationquestionnairetheworklaceviolencescaleandgp,p58.45±16.83.Genderrofessionaltitleandmaritalstatusweretheinfluencinactors(F=gf
violenceanditsinfluencinactors.Methods Totall40nurseswithworklaceviolenceweregfy3post-traumaticgrowthinventor.Results Thetotalscoreofpost-traumaticgrowthofnurseswaspy
】 【Abstract Obective Toinvestiatethepost-traumaticgrowthinnurseswithworklacegpj
)4.591,P<0.001.Conclusions Thepost-traumaticgrowthofnurseswithworklaceviolencewasprelatedadministratorsshouldstrenthertraininnviolenceintheworklaceandpromotetheirpost-ggop】; 【Keword WorklaceviolencePost-traumaticgrowth;Nursespy
,,ofamediumlevelandgenderrofessionaltitleandmaritalstatusaretheinfluencinactors.Thepgf
traumaticgrowth.
(上接285页)
■■■■■■■■■■■■■■■■■■■■■■■■■■■■■■■■■■■■■■■■■■■■■■■■■■
[]尹吉善,崔文香.临床护士人格坚韧性、组织支10 王雪,
():2013,29123-26.
](:的影响[护理研究,J.2014,281C)293-294.
]持感与工作投入关系的探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J.
[]周英,马春花,等.心理弹性对护士工作满意度7 任雅欣,[]段蕾,詹玲利.护士心理资本、社会支持与工作倦8 贺斌,[]:9 RosensteinAH.Oriinalresearchnurse-hsicianre-gpy
:lationshisimactonnursesatisfactionandretentionpp[],():J.AmJNurs2002,102626-34.
]():怠关系研究[中国职业医学,J.2017,44170-74.
[]刘国亭,郝秀莲,等.对护士进行心理干预与11 孙丽琴,
():2011,436734-736.
]静脉穿刺成功率相关性的研究[内蒙古医学杂志,J.
()收稿日期:2018-04-28
,中国临床护理2018年7月第10卷第4期 ChineseClinicalNursinJul018,Vol.10,No.4gy2
·287·
工作场所暴力是指工作人员在其工作场所受到
辱骂、威胁或袭击,使其安全、幸福和健康受到明确
或含蓄的挑战[
1]
所,护理人员作为高危人群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发生
。在医患关系日益紧张的医疗场率可高达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64.3%~86、.正常工作和生活7%[2
-3]
。暴力事件严重影响,影响护理事
业长远发展[4-5
]g
。创伤后成长(体体验到的积极心理变化rowth,PTG)指经历挑战[6性]
的生活危p
o机stt事rau件m后ati个c我认知、人生观等方面发生正性变化,表现在与外界关系[7]
外对护理人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目前,国内、自现状及影响因素等方面[4,8-9]
伤后成长的研究。本研究旨在调查遭受工作场所暴,很少有关暴力事件创
力护理人员创伤后成长水平,探讨其影响因素,以期为提高护理人员创伤后成长水平提供参考依据。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所三级甲等医院经历工作场所暴力的2017年2~6月南京市。纳入标准: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书的注册护士①工作年限340名护理
人员作为研究对象;≥1年,作科室护理人员;研究。其中男2③身心健康;名(6.47%)④知情②临床一线工、同意参加本年龄22~53岁2;工作年限1~2、女1318名(年;已9婚3.51307%名);(31.4名(6127.7%%6))、未婚%);护士223名3名((1182名4.6(1832.4%53.71)%);中专48名(14.1、大专8、%本)科、护及师以1上3421名
0(式编制人员39.41%)、主管护师及以上90名(26.47%)8、8名(正式编制人员25.88%)
2;5非0正名
1(73.53%。1..22 研究方法
)
.1① 研究工具
一般资料调查表: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称、工作年限、科室、聘用方式、婚姻状况。v发iol,e中文量表由王培席ncescale,WV②工作场所暴力量表(S)work[p
1l0
a]ce[1由1
]参考其条目及计分方式编
Schat和Kelloway研
制而成,量表包含言语性骚扰、威胁恐吓、情感虐待、躯体性骚扰、躯体攻击5个条目,每个条目计分,总分为0~15分,
分数越高表示暴力频度越高0~。3频度分级为零频度、低频度、中频度、高频度得分范围分别为表Cronba0分、ch′sα1~系数为5分、6~10分、]
11~15分,
该量[2表(学者po化、欣赏生活Tst0.921
。③创伤后成长量etdreasucmhiat等ic[1g3r]o编制wth,i汪际等nventor[1y
4
],译PT,包括精神变GI)由国外、个人力量、新的可能性、与他人关系个维度,21个条目。从“完全没有”到“非常多”采5用伤后成长水平0~5分Like越rt高6级法计分,得分越高表示个体创,各维度及总量表系数为Cronbach′sα
.2.2 0资料收集
.611~0.874。
为避免二次心理应激,对遭受创伤者进行认知
测量不宜于遭受创伤2周内进行[15
]所有护理人员的调查时间距离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因此本调查中
受伤时间均在填写问卷前对调查目的2周以上。由经过培训的调查者发放问卷,、意义进行说明,统一指导语,匿名填写。对研究对象提出的问题当场解答,现场回收问卷,核实并确保问卷填写的完整性、有效性。本研究发放问卷4340份,回收有效问卷.0份,有效回收率3 统计学方法
100%。
使用量资料以均数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标准LSD法进行两±标准差(两比较)
■数据处理。计
x±s、多元)
线表示性回,采用方差分析归分析,检验α=0.05。 结果
.1 护理人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现状
被调查的3遭受情感虐待占57.65%;遭受躯体攻击.420名护理人员中,
24名,占959%;遭3受8威名,胁占恐吓196名,
言语性骚扰03名1,.占18%24名,占名,占。低频度721.026名%,;占遭6受11.18%;遭受2.躯体性骚扰4不同人口学特征的护理人员遭受工作场所暴30.30%;高频度25名,占3力创伤后成长得分比较
.2 75.3%5;%中频度。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护理人员(58.45±1)分。不同性别、职称及婚姻状况的PTGI总均分为
护理人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创伤后成长得分比较6.8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13122312·288·
,中国临床护理2018年7月第10卷第4期 ChineseClinicalNursinJul018,Vol.10,No.4gy2
表1 不同人口学特征的护理人员遭受工作场所
暴力创伤后成长得分比较 (n=340
)项目例数
值
(■xP±TsG,
I
性别分)/tF值
P值 男 女2257.68±16.09
-3.751
<0.001
年龄(岁)31858.50±13.14 <-0.593 0.276
≥32工作年限300(年)
121195661..5975±±1152..0514 < 0.616 0.541
≥11职称1212285630..3994±±1116..4155 护士 护师1 2.581
0.038
主管及以上113852.85±11.45婚姻状况8485669..4034±±1144..0611
已婚-2.486 0.007
未婚1文化程度203736526..0798±±1117..1741 中专 0.488
0.614
大专48825 本科及以上574..7978±±1127..747聘用方式21059.96±15.766
正式编制25-0.831 0.203
非正式编制
9006603..0899±±1146..4284.3 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护理人员创伤后成长预测
因素
以创伤后成长得分为因变量,性别、职称及婚姻状况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自变量赋值为:男上婚姻状况是护理人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创伤后成长
=2=;已婚0,女==01,;未婚护士==10。,护师结果显示=1,主管护师及以,性别、职称及的影响因素,见表2 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护理人员创伤后成长影响因素的
2。
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变量回归标准回系数归系数t值P值常数性别00.4260-43.<职称婚姻状况
0.3550..332154
0.30.07.2350372.271653<0.00187;F=4.591,P<0.2.00.7411
653
0 0.0.001.000174
注:调整的R2=0.13 讨论
3.1 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护理人员创伤后成长水平
不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护理人员
创伤后成长总均分为(人员在经历工作场所暴力事件后58.45±16.,8创伤后成长处于3)分,表明护理中等水平,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分析原因:工作场所暴力可增大护理人员的职业压力、带来各种负性情绪,致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水平下降,甚至引起其行
为和目标变化[4]员未接受工作场所暴力安全防范培训。既往研究[16]
表明,大多数护理人
,相关知识及
安全意识的缺乏使护理人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时毫无防备,需要较长时间从创伤的伤害中恢复,且大部分医院缺少完善的暴力事件汇报系统,对暴力事件处理不当,受害的护理人员不能有效维护自己的权
利[17-18]
会舆论给予医护人员不公正的关注和评价。再者,媒体片面甚至失实的报道,,致把罪恶
使社
的源头归结到护理人员身上,致护理人员工作场所暴力创伤后成长水平低。
3.2 不同人口学特征对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护理人
员创伤后成长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性别、职称、婚姻状况的护理人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创伤后成长水平不同。创伤、反思、认知结构的改变有利于个体创伤后成长。女性对创伤事件更加敏感,容易产生焦虑等负
性情绪[19
]反思和再认知,而负性情绪能够调动女性对创伤事件的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男性通常表现坚强、勇敢的形象,与女性相比男性更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感情,导致创伤事件后男性获得的社会支持与关注比女性少,故女性创伤后成长水平更高。职称高的护理人员工作经验和人生阅历丰富,通过反思、整合自身潜在的资源,比职称低的护理人员有更强的自我恢复、更新以及重塑能力;且职称高的护理人员往往是护理职能结构中的管理岗位,经历了更多的工作磨练,对创伤事件的认知能力、解决创伤问题能力以及控制内心感受的能力较强;而职称低的护理人员往往更多关注创伤事件本身所带来的持续的内心痛苦,故创伤后成长水平低;此外,职称高的护理人员通过继续教育学习获取信息的能力较高,可通
过多种渠道发泄不良情绪[20]
理;职称低的护理人员由于专业技术不熟练,较快调整创、伤沟通技后心
巧匮乏,容易造成其身心处于紧张、疲惫的状态,致
2,中国临床护理2018年7月第10卷第4期 ChineseClinicalNursinJul018,Vol.10,No.4gy2
·289·
创伤事件后调整较慢。研究[21]
表明,情感支持促进
个体创伤后积极改变高于信息、物质支持,更利于创伤后成长。已婚的护理人员能够获得来自配偶更多的情感支持,促进其与社会的接触和情感交流,减少情感和社会退缩,故已婚护理人员创伤后成长水平较高。
3.3 工作场所暴力频度对护理人员创伤后成长影响的分析
Laufer等[2
2
]
研究发现,创伤后成长水平受个体对创伤程度评价的影响,个体主观认为创伤越严重
其创伤后成长水平越高,创伤频度的增加使个体主观体验到的创伤越严重,故创伤后成长水平越高;但创伤频度继续增加,创伤事件累计的结果过于严重,超出了个体心理承受能力的底线,正性心理资源透支过度,应急能力耗尽,激起个体创伤后应激障碍,故创伤后成长水平随之下降。4 结论
本研究中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护理人员创伤后成长处于中等水平,性别、职称、婚姻状况是其影响因素;创伤后心理调适影响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及其工作状态,提示护理管理者应加大对护理人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创伤后成长的重视程度,职业培养中加强工作场所暴力相关培训,以提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护理人员创伤后成长水平。
参考文献
[1] GiodefwermbieoorichSG,ChurchTR,McGovernPM,etal.Anep
-rlkrogieclaaltesdvtudiyoloefntcheem:Thaegnmitiundneesaontdancounrsseequences[2] [JG]waol.rlaOkncp
tcl-uacRpevomE
ianolnviroenMA.SnMedce[Jt.Ar,2at0e04Ag
iOHNe,6sa1(n6dt):4J,2o9s′study0o5-503.0lst8,5or6(e1d1uc)e[3] 蒋莎莎449-454,蒋正辉.
]:力的影响[J].护理管理杂志.工作场所暴力对护士护理伦理决策能,[4] 颜晓辉,吴旭丽.工作场所暴力对护士行为目标达成度2015,15(2):132-134.
的影响[[5] 吕慧敏,
J余艳].中国护理管理,,隋树杰相关性研究[J].护理.护士2人015格,1特5质(3与):2工88作-2场90所.暴力管理杂志,770.
2016,16(11):768-
[6] TceepdeschiRnGd,aCtiaolnhsouanLndeG.mpPiroisctatlraevuimdeanticcegJrow.tPhsy
:ccohno-Inqutiuray
l,fo2u004,15(1):1-18.[]l[7] 翟建霞,刘晓虹理的启示[.“创伤后成长”研究进展对我国创伤护[8] 林晓,
王湘红J].中华护理杂志,.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护士反刍性沉思水平2009,44(7):668-669.
及影响因素研究[79.
J].护理管理杂志,2016,16(2):77-
[9] 陶玉秀,梁晓燕研究进展[J].护理管理杂志.临床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相关,[10] Sc2016,16(12):883-885.
qbuhcuueafpfntAC,KellowayEK.Reducingt
headversececHreisoenagflePfsfwey
coctrhsokplol,foacea200r3gag,ng8izr(2aets)isoi:1no1ana0l-1sn2udv2pp.oirotle[nJc]e.:onJOTshe-ce-[11] 王培席都:四川大学.医务场所暴力调查及理论模型研制[,D].成[12] 吴思英,
李煌元20,0林6.
少炜,等场所暴力及其对健康状态的.护理人员遭受医院工作影响[职业病杂志,[13] gTreodwestchhii2nvR0enG11to,,rC2ya9:l(Mh2o1eu)asn:93uriL2nG.-936JgtheT.].中华劳动卫生heposttraumatic
14 汪际trau,
ma[J].JTraumaStress,1996p,9os(i3ti)v:e45le5g-4ac7y1.
o
f[]陈瑶,王艳波,等.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的修订及信效度分析[(4):26-28.
J].护理学杂志·外科版,2011,61
[15] 刘晓虹版社,.护理心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卫生出[16] 谷秉红20,
1潘秀0:19芳5.
,孙宏玉,等场所暴力调查分析[.不同科室护士遭受工作14.
J].护理学杂志,2010,25(7):12-
[17] 潘红英,
桂蒙,孙蒋会,等[J.中华护.急诊护理人员工作场所暴力的应对策略理杂志,447.
]2011,46(5):445-
[18] UlennscaelAextpaenSrienc,Beadby
syanAnurrsaebsaactiLsixu,SirniinAversi,tyethaols.p
iVtiaol-inTurke[J].J,s[19] T(1Ce0ode):8nces8pc2yth-uiR889alfG.
PsychiatrMentHealthNurs2013,20ou,nCdaalthioounnLsanG.dePomsp
titrriacualematviicdegnrcoewt[Jh]:
PsycholInq
,2004,15(1):1-18..[20] 杨丽黎,
林爱娟,钱颖,等能力培训中的应用[J..文化能力模式在护士文化护理与康复,672-674.
]2011,10(8)
:[21] 翟建霞,蒋红,吴菁,等质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严重烧伤患者创伤后成长的,[22] LauferA,SolomonZ.Posttr2a0u1m1a,t4i6cs(7y)m:6p
9t4o-m6sa96.
posttraumaticgrowthamongIsraeliyouthexp
osedntdto(e4rr)o:r42i9n-ci4d4e7n.
ts[J].JSocandClinPsychol,2006,25(收稿日期:2018-02-02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