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吉趣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常州话

常州话

来源:吉趣旅游网
一篇优秀的论文[常州方言里的名词]

转自月月毕业论文,我的评语是:优秀,收集不容易~~看着肚皮啊笑痛了!经过作者同意,发上来给大家分享下!转载和使用要经过偶和月月的同意,版权费我们3~7开,偶7你3啊,价格面谈,量大优惠,联系专线:114查询至HUALONGXIANG——彩翼鲲

鹏 月月

摘 要:方言里最能体现地方特色的莫过于词汇。本文以常州方言里的名词为例,并以普通话为参照,对它的构词形式、分类以及语法功能进行描述分析,进而总结探讨它的语义特

点。

关键词:常州方言;名词;构词;语法;语义

一、引言

常州北连长江、南临太湖,位于吴语区西北部,常州方言属于北部吴语太湖片[1]常州小片[2]。一方面,常州话与北方官话差别较大,但是另一方面,因靠近官话区,在语音和词汇方面略带官话色彩,与北方官话、普通话的关系还是比较密切的。正因为如此,常州

方言在江苏境内诸多吴方言中显得犹为独特。

方言突出的是地方特色,而这最鲜明地体现在日常的口语词汇中。本文所选取讨论的是常州方言里的名词,文章将在普通话的参照下,对它的构词形式、分类以及语法功能进行描述分

析,进而总结探讨它的语义特点。

二、构词形式

从现代汉语构词法的角度来看,常州方言名词的构词形式主要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单纯词包括单音节的单纯词和多音节的单纯词;合成词主要有复合式、附加式和重叠式三种构词方

式。下面对它们的每一小类逐一描述。

(一)单纯词。包括单音节词、联绵词、叠音词和音译的外来词。这些名词,常州方言和普

通话基本相同、区别不大,因此本文就不作详细描述。例如: (垃圾) 迷雾(雾) 庭独(冬天房檐上挂的冰棱) (二)合成词。主要有复合式、附加式和重叠式三种构词方式。

1. 复合式。常州方言里的复合式名词主要有以下类型:

⑴ 联合型名词 例如:

河浜(小河) (夫妻,多指老年夫妻) 铢钻(锥子) 记认(记号或识别的标志) 手脚(举动或动作,工夫)

⑵ 偏正型名词 例如:

亮月(月亮) 烂泥(泥土) 脚劲(指两腿的力气、耐力)

雄鸡(公鸡) 白乌龟(鹅) 头绳衫(绒线衣)

⑶ 补充型名词 例如:

排条 蟮片 柴爿 鸡丁 肉丝

⑷ 动宾型名词 例如:

提桶(盛水的木桶) 调羹(喝汤用的小勺子)

掮皮箱(买卖中介人) 移星(流星) 滚条(滚边用的布条)

⑸ 主谓型名词 例如:

地动(地震) 蟹壳黄(状如蟹壳的小麻糕) 雪里蕻(咸菜)

肉刺(手指甲上的皮肤因经常受到摩擦而翘裂的细条)

除了上面五种和普通话相同的类型外,还有一些类型的名词是常州方言特有的或是颇具特色

的。

⑹ 正偏型名词 例如:

猪婆(母猪) 鸡婆(母鸡) 窗盘(窗) 棒冰(冰棍) 虾米(很小的脱水晒干的虾) 米糁(饭粒) 日头(太阳)

⑺ 多音节式名词 例如:

(树枝) 头骷颅(头颅) 额角头(额头) 雀痣斑(雀斑) 肩骱(肩) 肋膀骨(肋骨)

眼乌珠(眼珠) 嘴唇皮(嘴唇) 衣袖管(衣袖) 2. 附加式。由词根和词缀构成,包括前加式和后加式。 ⑴ 前加式(前缀+词根) 前缀有“阿、老、大、小、细”等。

① 阿 普通话里的亲属称呼语主要用重叠式,个别如“阿姨”才由前缀构成。而常州方

言里的亲属称呼语则大量使用“阿”这个前缀。例如:

阿公(公公) 阿婆(婆婆) 阿哥(哥哥) 阿姐(姐姐) 阿嫂(嫂嫂) 阿伯(伯伯) 阿舅(妻子的兄弟)

阿叔(叔叔)

另外还有在排行前加“阿”,例如:阿大、阿二……阿末,这样的说法在特定的语境下通常带有一些贬义色彩,例如:“他们两个差不多,阿大阿二,不会好到哪里去。”“这次考试

他是阿末一名。”

还有在名词前加“阿”,用以表示一类人。例如:

阿胡乱(指无本事、喜吹牛、无能耐、做不成事的人)(见识少、不灵活、反应慢的

人)

阿狗阿猫(泛指某些人,含轻蔑的意思)

② 老 常州方言里前缀“老”用得也很普遍,除了普通话里用到的如“老师、老板、老虎、老鹰、老鼠”等等之外,还有一部分名词是普通话里不用前缀“老”的。例如:

老酒(黄酒) 老茧(茧子) 老倌(丈夫) 老嫫(妻子)

老娘家(指年纪大的人或背后称自己的父母) 还有一些是常州方言中用于贬义或表示历久,例如: 老油条(很油滑) 老甲鱼(形容年纪大或老江湖) ③ 大、小、细 通常用在对人的称呼上,例如: 大小娘(未婚年轻女子) 大小佬(大孩子、少年) 大好佬(大人物、大亨) 大姆妈(伯母,用于亲属) 小佬(小孩) 小丫头(小女孩)

小姐妹或姊妹(年轻女子称自己的女友)

小官人(旧指年轻的男子) 小(骂小孩子的粗话) 细小佬(小孩子、幼童) 细景致(小个子、小巧玲珑的人)

细(对小孩的昵称) 细拨勒子(小孩) 细末代或细讨债、细贼(对小孩子的嗔怪称呼)

④ 洋 以“洋”为前缀的名词反映了早期社会接受由西方传入的事物时留下的印

记。例如:

洋抄(铁铲) 洋煤头(旧时老人对火柴的称法) 洋钱(钱) 洋火(火柴) 洋机(缝纫机) 洋袜(袜子) 洋伞(伞)

洋山芋(土豆) 洋碗(搪瓷碗)

⑵ 后加式(词根+后缀) 后缀有“头”、“则”、“佬”等几个。 ① 头 常州方言里带后缀“头”的词语很多,特别是在普通话里原先带有后缀

“子”或“儿”的词语,有不少在常州方言里就改用“头”了。例如: 鼻头(鼻子) 被头(被子) 调头(调子) 摊头(摊儿) 盖头(盖儿) 塞头(塞儿) 绢头(手绢儿) 领头(领子)

榔头(锤子) 扳头(扳子) 篮头(篮子) 后缀“头”和语素的结合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

a 与名词语素结合构成的。例如:

龙头 魂灵头 布头 噱头 膝馒头(膝盖)

饭碗头 墙头 灶头 纽头(纽扣)

b 与动词语素结合构成的。例如:

吃头 赚头 看头 想头 找头

来头 商量头 白相头(玩头) c 与形容词语素结合构成的。例如: 花头 苦头 零头 多头 d 与时间词结合构成的。例如:

夜头 早上头 黄昏头 夜快头 今朝头 前年头

e 与处所、方位词结合构成的。例如:

上头 下头 口头 里头 介头(这里)

浮头(上面) 角落头 东头 西头

f 与量词语素结合构成的。例如 斤头 分头 角头 块头 听头 g 与数量词、数量短语结合构成的。例如 一角头 五块头 三斤头 一记头

h 与重叠语素结合构成的。例如:

滴滴头 脚脚头 屑屑头 粒粒头 棒棒头 末末头

须须头 口口头 边边头 i 加“头”表示对某种人的称呼。例如:

姘头 寿头(指言行滑稽可笑的人) 户头(指某人或家伙)

滑头 老实头 大块头 冲头(被占便宜的人)(没教养、撒野的孩子或

游荡在外面玩、不回家的孩子)

“头”在这些结构中,有的只是增加音节,如“魂灵头、布头、噱头、墙头”等;有的表示物和人,如“扳头、老实头、大块头”;有的表示受动的东西,如“吃头、赚头、看头”;有的表示一个单位量,如“分头、三斤头”;有的表示时空位置,如“黄昏头、老早头”,“胸口头、桥上头”;有的表示剩下少量的,如“脚脚头、屑屑头”;有的表示微小,如“滴

滴头、末末头”。

② 则 常州方言中用作名词后缀的“则”相当于其他吴方言中的“子”。 首先,普通话中有些儿化的词语,在常州方言里改用后缀“则”。例如:

碟则(碟儿) 枣则(枣儿)

其次,有一些普通话里没有任何后缀的词语,常州方言里加了“则”。例如:

饭锅则(饭锅) 车则(车) 鞋则(鞋) 蝴蝶则(蝴蝶)

麻雀则(麻雀) 嘴巴则(嘴巴) 哑巴则(哑巴) 还有一些是仅仅取原词语中的一个语素再跟后缀“则”结合,例如: 帐则(蚊帐) 圆则(肉圆) 皮则(馄饨皮) 凳则(板凳)

另外有一部分是专门指称人的,例如:

伲则(儿子) 弟则(弟弟) 妹则(妹妹) 娘老则(父母亲) 学生则(学生) 丫头家则(女孩儿家) 浪荡则(不务正业的人) 白插则(小偷) 拐则(拐骗人口或钱财的人) 叫化则(乞丐)

痴婆则(精神不正常的女人或骂女人疯癫)

半吊则(不通事理、说话随便的人或是做事有始无终的人)

有时,“则”还可以和其他语素结合构成后缀,多半是用来指称一些被贬的对象,例

如:

赤老码则(不是好东西的意思) 龇头码则(讨厌的家伙) 寿头码则(爱开玩笑或行为滑稽的人) 连裆码则(同伙)

③ 佬 “佬”在常州方言中使用得最多、最广泛,与其他吴方言相比,这是常州方言中最大的特色。它可以附着在名词性成分、动词性成分和形容词性成分的后面构成“佬”的短语,以表示不同的语法功能。这里主要介绍的是不同类型的成分与“佬”结合后

构成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第一、与形容词性成分结合。例如:

小佬(小孩子)(另有“佬小”为男孩之意) 大小佬(大孩子、少年) 细小佬(小孩子,幼童) 男佬(男人或丈夫之意) 女佬(女人或妻子之意)

第二、与动词性成分结合。例如:

剃头佬(剃头的师傅) 修伞佬(修伞的人) 和事佬(调解矛盾、和稀泥的人) 讨饭佬(叫花子、乞丐) 卖鱼佬(卖鱼的小贩) 看门佬(看门的人) 种田佬(农民) 做生意佬(做生意的人) 可见,“佬”附着于动宾结构后形成的一个名词性短语,多用于表示“拥有XX手艺或从事

XX职业的人”,类似于普通话中的“的字结构”,但语义结合得更紧密。

第三、与表示地域的词结合。例如: 乡下佬(乡下人) 江北佬(江北地区的人)

浙江佬(浙江人) 广东佬(广东人) 香港佬(香港人)

这里,表示不同地域的名词与“佬”结合构成的名词就主要表示“XX地方的

人”,并且稍稍带有一种轻视、不屑的感情色彩在内。

以上三个是最主要的后缀,还有一些常见的后缀或类后缀。如下: ④ 法则 “法”和“则”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后缀,相当于“法子”。

例如:

吃法则 写法则 做法则 唱法则 休息法

商量法则 波法则(走法则) 白相法则(玩法则) 这里的“法则”只能附着于动词或动素,大致上表示“怎么XX”,而不能附着

于动宾结构用来表示“XX的方法”。

⑤ 相 一般附着在动词性或形容词性成分后面,表示“XX的样子”。

例如:

卖相(人或物的外表长相或外形) 馋相(很馋的样子) 悚相(可怜的样子,带鄙视口气) 意腻相(肉麻的感觉)

邋瘩相(不干净不整洁的样子) 龇相(讨厌的样子) 陔相(傻样) 肉相(很不爽快的

样子)

有趣相(不分时间场合地说话做事,还以此自我夸耀的样子)

作孽相(可怜的样子,带怜悯的口气)

⑥ 胚 和一些名词、形容词或动词短语结合,用于对人的指称,多为

贬义。例如:

哭死胚(爱哭的小孩) 懒胚(很懒的人) 馋胚(嘴很馋的人) 猪胚(又懒又笨的人)、

贼胚(小偷小摸、不学好的人) 做煞胚(整天劳动、不懂休息娱乐的人) 梗煞胚(呆得要命、犟头倔脑的人)

⑦ 鬼 用法和语义与“胚”相似,也可表示在某方面有强烈的嗜好,

也是贬义。例如:

酒鬼 烟鬼 赌鬼 懒鬼(同懒胚) 讨债鬼(对小孩的一种嗔怪说法) 抖鬼(胆小的人)

枪毙鬼(骂人的一种恶毒说法,没好下场的意思) 老鬼(老手、高手的意思)(又作“老居”)

痴鬼(同“十三点”的意思,也用于亲朋好友之间戏谑或调侃) ⑧ 家 “家”也是常州方言里一个非常有特色的后缀,在这里“家”的实词意义被弱化,读音和“姑”相似。它通常和人称代词或名词相结合,表示

一类人、一个群体。例如:

我家(我们) 伲家(你们) 汰家(他们) 哈伲家(咱们)

自家(自己) 别人家(别人,有时也称自己)

佬小家(男人) 丫头家(女人) 男伲家(已婚男人)

女娘家(已婚女人)

还有诸如,一家罗门(全家) 小佬家则(对小孩的一种不屑称呼) ⑨ 大 “大”除了可以作前缀外,还可以作后缀,一般也是用于对人

的称呼,例如:

陔大—傻瓜 憨大—憨傻的人 戆大—傻冒

这些含有“大”的词都带有贬称的意味,但是如果是在人的名字后面加上“大”,则表示一种昵称。常州人对孩子的爱称为“大大”,或用简称“大”加上乳名来称呼孩子,特别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尤其如此,例如:祖大、成大、敏大、顺大、福大、全大、巧大……这就如同北方官话中的“宝宝”、“宝”(如阿宝、金宝、大宝),其他吴语中的“毛毛”、“毛”(如小毛、大毛)等。 ⑩ 货 这里的“货”有一部分实词意义,也可用以指代一类人或事物。

例如:

小娘货(不经用的东西) 大兴货(质量差或冒牌的东西) 落脚货(挑剩下来的物品或货物) 隔夜货(过时的东西) 定头货(脾气倔强不知变通的人) 肮三货(品位不高的人)

另外还有一些使用率不是特别高的后缀,例如:

淘 自伙淘(自己人、内部人员) 姊妹淘(姐妹之间)

弟兄淘(兄弟之间) 等

加上了后缀“淘”以后的群体称呼在语义上有了一种亲近的意味。 堂 学堂(学校) 弄堂(小巷子) 明堂(天井)

混堂(浴室) 穿堂(供穿行的房间) 等 间 灶披间(厨房) 中间屋、起坐间或客堂间(客厅) 等

3. 重叠式。

⑴ 一部分是单音节语素重叠,主要用于亲属称呼,例如:

女女(女儿) 八八(姑姑) 婶婶 爷爷 哥哥 伯伯 这里面,除了女女、八八、婶婶、爷爷外,其他都可与上文所提的带前缀“阿”

的的亲属称呼通用。

此外,有的双音节词和“儿”尾词一样是小称形式。例如: 袋袋 洞洞 溏溏 泡泡 渣渣 脚脚 边

边 奶奶

“袋袋”指口袋,“奶奶”(读音类似妈妈)是乳房、奶水的意思,“珠珠”指珠子。而“边边、泡泡、溏溏、渣渣”等和正常的说法相比也有更显小的意味。 有时和小孩子特别是幼童说话时,会故意把单音节名词重叠着说,带有可

爱的意味。例如:

饭饭 饼饼 水水 花花 肉肉 手手 车车 狗

狗 尿尿

⑵ 一部分前重叠AAB式名词,例如:

毛毛雨(小雨) 霍霍险(闪电) 团团河(水潭) 痣痣头(皮肤上非常细小的疙瘩) 啪啪车(旧称摩托车)

⑶ 一部分后叠ABB式名词,例如:

土墩墩(土丘) 鱼芒芒(鱼刺) 门化化(门缝) 门缝缝(同门化化) 蟹陀陀(螃蟹除去八只脚以外的部分)

火萤虫虫(萤火虫) 蚕宝宝 门框框 皇伯伯(空承诺,托他办事不牢靠的人) 鸭哩哩(鸭)

⑷ 还有少数AABB式重叠名词,例如:

屑屑粒粒(碎屑碎粒) 瓶瓶罐罐 汤汤水水

头头脑脑(领导或要人物)

三、常州方言名词的分类 (一)名词的一般分类

对于现代汉语名词的分类,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见解,因而产生了很多种分类方法。本文参照赵元任先生和朱德熙先生“以语法功能为标准”的分类原则,根据名词和量词的组合关系将常州方言里的名词分为可数名词、不可数名词、

集合名词、抽象名词和专有名词五类[3]。

1. 可数名词 ⑴ 身体部位:

酒溏(酒窝) 顺手(右手) 济手(左手) 脚膀(腿)

脚骨郎(脚踝) 肋膀骨(肋骨)

⑵ 一般事物:

鞋或鞋后跟) 篓头(装物的框) 薄刀(切菜刀) 炊则(烧水的大水壶) 团汗(钱) 蜡烛包(婴儿的襁褓) 角子(硬币) 马夹袋(塑料带) 骨牌凳(木制的旧式方凳)

⑶ 动植物:

白乌龟(鹅) 癞卜高(癞蛤蟆) 河蚬(蚯蚓) 偷瓜畜(刺猬) 老丫(乌鸦) 鸦鹊(喜鹊) 百脚(蜈蚣)

猢狲(猴子) 鸡子(鸡蛋) 鸭子(鸭蛋)

长生果(花生) 千年云(万年青)

2. 不可数名词

煞花(猫腻) 花头景(花招,狡猾手段,猫腻)

蒙松雨(蒙蒙细雨) 气汗水(水蒸气)

3. 集合名词

家生(家具、工具或用具) 货色(货物俗称) 众牲(畜生)

4. 抽象名词

心想(心思) 排头(批评、责备) 忘记性 腔调

5. 专有名词

天宁寺 东坡公园 中华恐龙园 京杭大运河 天目湖 常柴 瞿秋白 赵元任

(二)名词的特殊小类

1.时间词。时间名词中有不少是由后缀“头”和“则”构成的。例如: 早上头 中酿头 下昼头 夜里头 前夜则 着前年则 常州话里有一些比较特殊的表示时间的词语,和普通话对照来看,例如: 礼拜(星期) 辰光(时间) 日脚(日子)

起先头/原先头(以前) 后慢来/后首来(后来) 介歇(现在) 介歇辰光(这时) 过歇辰光(那时)

等一歇/等一套(等会儿) 一歇/一歇歇(一会儿) 另外,一天中的几个时间段,在常州话里都有比较专门的说法,可与普通

话对照看(括号中的是普通话):

(白天) 日勒 (上午) 上半天/上昼头 (清晨)一清早/大清老早/一格老早 (早上)早起头/早上头/空早头

(中午)昼酿/中酿/昼心头 (下午)下半天/ 下昼头 (傍晚) 齐夜快/黄昏头/夜快点

(夜间) 夜勒 (晚上)夜头/夜来头/夜勒边 (午夜)半夜勒/半夜把/半夜三更/辰更半夜

2. 方位处所词 ⑴ 一般方位处所词

主要由一般名词加上方位词或处所词组成,常州方言中的方位处所词有以

下一些特点:

第一,用方位词加上后缀“头”构成处所词。例如: 上头 下头 东头 西头 里头 外头 第二,一般的处所名词加上“头”,有两种含义。 一是表示“在……的顶端或边沿”。例如: 田埂头 门口头 窗口头 床横头

二是表示“在……那儿”。例如: 隔壁头 角落头 胸口头 背后头

第三,“酿”附着在名词后面,表示“……上”的意思。例如:

地酿 街酿 台酿 手酿 面孔酿 第四,“勒”跟在名词后面,表示“里”的意思。例如: 台肚勒 城勒 家勒 学堂勒 医院勒

第五,有一个表示方位的类词缀“跟头”,表示“附近或旁边”的意思。 例如: 手跟头(手旁边) 脚跟头(脚旁边) 你跟头(你那儿) 我跟头(我这儿) 他跟头(他那儿) 第六,还有“畔”和“边”可以附着在指示代

词后面,例如: 介畔(这里) 介

边(这儿) 过畔(那里) 过边(那儿) 另外还有一些比较特殊的方位词,例如: 底下(下面) 正当中(正中) 对过(对

面)

对过对(正对面) 恰对过(斜

对面) ⑵ 地名词 常州的地名从各个角度反映了常州历史文化的特征,这从地名的分类中

可以得到验证。 常州是历代郡、州、府治和县治所在地,为官者亦多,因此,以官署、官职、官宅得名的地名不少。例如:府直街、府西巷、县学街、察院弄、尚书弄、局前街、尉司路、官保巷。 还有以驻军营地命名的,例如:西瀛(营)里、小营前、营房弄、教场弄、

马园巷等。

常州是文化古城、人文荟萃之地。许多地名以历史名人或其史迹得名。例如:十子街、正素巷、周线巷、荆川路、王守沿、临川里、书卷弄、赵家园、唐家湾、久思弄、陈渡桥、民元

里。

还有以出资修路、建

桥之人命名的。例如:留芳路、琢初桥、椿庭桥、世丰桥、润芝桥、广成桥。 常州历来商业、手工业比较繁荣,有许多地名为证。例如:青果巷、鲜鱼巷、米市河、豆市河、浴室弄、伞店弄、炒米浜、木匠街、木梳路、篦箕巷、织机坊、

打索巷、麻巷。 自古以来,常州官府为科第世家或贞妇烈女建树的牌坊很多,以牌坊得名的地名相应出现。例如:双桂坊、椿桂坊、早科坊、世科坊、青云坊、牌楼路。 常州为江南水乡,河渠纵横、桥梁众多,许多地名以河渠桥梁得名。例如:关河路、龙游路、小河沿、采菱路、前北岸、白云渡、乌衣浜、玉带路、吊桥路、芦墅路、虹桥湾、锁桥湾、

斜桥巷。

常州境内,寺庙观庵较多,从地名中可见一斑。例如:大庙弄、小九华路、正觉寺弄、玄妙观弄、关帝庙弄、灵官庙弄、药王庙弄、天王堂弄、玉隆观巷、庙西

巷、白马巷。 依据地形、地势得名的地名,例如:牛角尖、马蹄巷、三角场、五角场、高

墩子、低坝头。 有许多地名以方位

得名,例如:东、西、南、北大街;劳动东、中、西路;怀德南、中、北路;和平南、北路;延陵东、西路;东、西横街;西、南、北城脚;大、中、小马园巷。 有以相关地物的名称得名的地名,例如:大仓路、西仓街、东仓桥路等是因当地有府、县仓廒而得名;红梅路、公园路因依傍公园而得名;体育路、健身路因体育场而得名;黄石墙(匠)弄因弄内原有黄色石墙而得名;红壁弄因原常州府文庙有红照壁而得名;还有因宾馆而有迎宾路,因邮电局而有邮电路,因民丰厂

而有民丰路等。 以动植物名得名的,例如:东(西)狮子巷、金鱼弄、鹤园弄、蛤蜊滩、杨柳巷、荷花池、茭蒲巷、花

椒园、柏树头。 有以祥词得名的地名。千百年来人们盼望吉祥如意、福寿延年、安居乐业,把这种愿望定为地名以图吉利。例如:东升路、和平路、长生巷、兴隆巷、仁寿里、济美里、日新街、光明

巷、博爱路。 还有以神话传说得名的地名,例如:化龙巷、

升仙弄、凤冠弄。 有以数字排列为名

的,例如:头条弄、三家村、

四美里。

有以姓氏为名的,例如:庄家场、周家巷、许家

村、吴园。 (三)其他名词 1. 带数字的名词。常州方言中一些带有数字的名词多半是用来指称事物的,也有少数是指人的。

例如: 春三头(春天) 三日头(疟疾) 名堂三(事

情原委)

三周或肩架(用三根竹竿搭成的架子) 五斗橱(旧式衣橱) 三脚猫(对某种技术或知识只略指皮毛,不精通

的人) 2. 带俗语色彩或比喻义的名词。例如: 楞头青(说话办事没高没低,不懂人情世故的

人)

跟屁虫虫(习惯或喜欢紧紧跟在人家后面的人) 调生(油滑之人) 尖头把戏(做事

刁钻的人)

老米糁(老资格、老

奸巨滑的人) 偎灶猫(无精打采、委靡不振的懒汉,胆小怕事

的懦夫)

白日闯(大白天趁人不防而偷东西的窃贼) 老古板(墨守成规、

一成不变的人) 窝里鸡(在一个圈子里谈得来、合得拢的人) 猪腻(老态龙钟,反应慢,行动慢的人) 书牍头(死抱书本理论、不懂人情世故,泛指书

呆子)

熟手(熟悉某种技能的人) 熟脚(了解情况、

熟悉内情的人) 四、常州方言名词的

语法功能特点 语法分为词法和句法,词法主要表现在名词和其他词类的组合上,句法则主要表现为名词在句子中所充当的成分。常州方言名词在语法功能上和普通话大体相同,但也有一些体现

了方言特点的。 (一)在词法上,常州方言名词受到其他很多

词类的修饰。 1. 名词前面一般能够加上表示物量的数量短

语。例如: 里把路 亩把田 一垯房子 两

爿店面

2. 能直接受区别词

修饰。例如: 金元宝 银丝

面 女小佬 男女

家(特指男人) 3. 能受名词修饰。

例如:

脚踏车龙头 大娘水饺 红梅公园 文笔塔 白云

机场

鲲鹏展翅九万里,直上

云天傲九州

TOP

泰富广场5楼大食府“88度C铁板烧自助”每位只要88元!进口海鲜、牛排、甜品、蔬果、酒水无限量供应!

4#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6-10-29 21:14 只看该作者

收藏

加入IE

4. 能受少数动词修饰。例如: 结婚照 散伙饭 跟屁虫 喳喇婆(特

别吵闹的女人)

5. 能受形容词修饰。这和

普通话名词相同,最为常见。例

如:

长笼面孔(长脸) 甜白酒(甜酒酿) 青头菜(蔬

菜)

喜酒 红鸭蛋 6. 能受部分代词修饰。例

如:

伲家单位(你们单位) 哈伲家学堂(咱们学校)

介个事体(这事) 囊歇辰光(什么

时候)

囊佬说法(怎么说法) 过畔医院(那儿的医院) 7. 普通话中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但常州方言中有例外,有的方位名词能受程度副词“顶”(相当于“最”)修饰,

例如:

顶外头(最外面) 顶顶里头(最里面),这里副词重叠着使用有加强程度的效果。 8. 有的名词不能受“勿”修饰,可以用“晤”或“晤没”修饰,例如: 不能说“勿东西”,而是说“晤没东西”。另有,例如:

晤青头(不懂事) 晤没嗲事体(没什

么事情)

晤嗲花头景(没什么花招) 晤心相(没心思) (二)在句法上,和普通话名词一样主要充当主语和宾

语。

例如:恐龙园蛮好白相个。

(恐龙园很好玩。) 汰弗欢喜吃小笼馒头。(他不喜欢吃小笼包。) 老鼠弗留隔夜

食。 (民间俗语) 常州方言中,有很多由“吃”构成的动宾短语很有特色。这里,“吃”这个动词后面可以搭配的名词和普通话相比范围广很多,构成的短语除了一般的“吃饭、吃菜、吃馒头”等之外,还有如“吃酒、吃香烟、吃茶”等,这些“吃”的短语多少还有“吃或品尝”的含义在内,而下面的则与“吃”本身毫无关

联,例如:

吃排头(受责备) 吃楞头(碰钉子) 吃手心(打

手心)

吃生活(挨揍) 吃嘴巴则(打耳光) 吃家生

(挨打)

吃老米饭(无工作吃闲饭) 上面这些名词显然是不能“吃”的,但是它们和“吃”搭配以后却体现了一种被动承受、消极的行为状态,倒也十分形象生动。 除了充当主语和宾语外,常州方言名词还可以充当以下成

分:

1. 能直接或间接作定语。

例如:

天宁寺个香火一年到头全

旺透佬。

(天宁寺的香火一年到头都

很旺。)

常州大麻糕味道赞透佬。(常州大麻糕味道很好。) 2. 少数表示时间、方式、处所、方位的名词还可以修饰谓

语作状语。例如: 弗要门化化勒看人。(不要从门缝里看人。意为瞧不起

人。)

哈伲家长兴楼吃夜饭。(咱

们长兴楼吃晚饭) 西瓜旧年头好。(西瓜去

年的好。)

汰家一家罗门南大街去个列。(他们一家子南大街去了)。 3. 部分名词能直接作谓

语。例如:

介个小佬野猡头,一天到

夜勿晓则归家。

(这个小孩野猡头,一天

到晚不知道回家。) 过根项链大兴货,勿值几

个铜钱。

(那根项链大兴货,不值

几个钱。)

通过上述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在语法功能上常州方言名词与普通话名词基本相似,但实际运用更为灵活,比如可以受程度副词“顶”修饰,受“晤”或“晤没”的修饰,和动词“吃”的众多搭配,这些都是常州方言名词区别于普通话名词的独特之处。 五、常州方言名词的语义

特点

上文我们对常州方言名词

的构成形式、分类和语法功能作了大体上的描述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总结概括一下常州

方言名词的语义特点。 词的语义由多种因素构成。实词都有一种与概念联系的核心意义——理性义,此外还可能有附着在理性义上面的色彩义[4](268)。常州方言中的名词也同样如此,除了同表达人或事物的客观概念有关的理性义之外,还有附属的色彩义。色彩义通常包括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和形象色彩。而常州方言里的名词绝大多数是日常用语,从语体上看则显然是带有口语色彩的,这是它在语义上的首要特点。 常州方言名词的语义中,感情色彩和形象色彩尤为突出。 (一)感情色彩方面。常州方言中有很多用来指称人的名词,这些名词除了传达它原有的客观概念意义之外,还附着了不同的感情色彩,使交际时的口语表达能通过词汇直接体现说话人的爱憎好恶。而名词的感情色彩主要就是通过一些词缀来表现

的。例如:

1. 前缀“阿”和“老”,

例如:

阿胡乱(指无本事、喜吹牛、无能耐、做不成事的人) 阿狗阿猫(泛指某些人,含轻蔑的意思) 老油条(很

油滑)

这些加上了前缀的名词,

都是带有贬义或蔑称意味的,而且是比较庸俗的嘲讽或蔑视的语义。而另外一些带前缀的名词则体现了亲昵的感情色彩。例如: 前缀“细”或“小”,如: 细或小婊将(对小孩的昵称) 细景致(小巧玲珑

的人)

细末代、细或小讨债、细贼(对小孩子的一种嗔怪式的昵

称)

“婊将”、“末代”、“讨债”还有“贼”,这些原本都是贬义词,但是和“细”“小”这样的前缀结合以后却成为了一种昵称,取得了相反的语义效果。而同样是前缀“阿”,它和一些亲属称谓语结合后也是一种亲昵的表达。例如:阿公(公公)、阿婆(婆婆)、阿哥(哥哥)、阿

姐(姐姐)等。

2. 后缀“头”、“佬”、“相”、“鬼”和“胚”等。例

如:

姘头(搞不正当男女关系的人) 滑头(油嘴滑舌

的人)

赤老码则(不是好东西,凶神的意思) 乡下佬(乡下

人)

广东佬(广东人) 邋瘩相(不

干净不整洁的样子) 龇相(讨厌的样子) 梗煞胚(呆得要命,

犟头倔脑的人)

抖鬼(胆小的人) 枪毙鬼(骂人的恶毒说法,没好下

场之意)

小娘货(不经用的东西) 定头货(脾气倔强,不

知变通的人)

这些加了后缀的名词都是恶称,主要用于詈语或表示讨厌、贬斥,它们的表现形式主要体现为“贬义修饰语+贬义或中性名词”。这里,“佬”本身没有太多的贬义色彩,而“江北、浙江、广东”等地名也是中性的,但是它们组合以后就带有了轻视或贬低的语义,这就和社会成员的相互往来以及社会生活有关了。另外,同“细”或“小”一样,有的后缀既有恶称色彩又有昵称色彩,如“大”,有表示贬义的“陔大(傻瓜)、憨大(憨傻的人)、戆大(傻冒)”,也有用在人名后面表示亲昵称呼的,如“顺大、福

大、全大、巧大”等。 (二)形象色彩方面。表示具体事物的名词,往往给人一种形象感,这种形象感来自于对该事物的形象的概括。它们除了理性义之外,还使人有一种生动具体的感觉,包括动态、颜色、声音等方面[4](270)。例如: 马夹袋(塑料带) 白乌龟(鹅) 偷瓜畜(刺

猬)

百脚(蜈蚣) 霍霍险(闪电) 啪啪车(旧称

摩托车)

一串红(一种观赏的花) 鸭哩

哩(鸭)

这些名词都能使人有一种很近的触感,通过对它们的形态特征的描述性修饰,我们很容易对该事物有感性的认识。其中,“白乌龟(鹅)”是为了避讳“鹅”与“我”读音相似而取的别名,具有文化语义色彩。还有同样反映文化特征的名词主要就是地名词了,上文已有详细列举,这里不再重复。另外,一些带数字或是带俗语色彩、比喻义的名词也都主要是在形象色彩上突出语义。

例如:

三脚猫(对某种技术或知识只略指皮毛,不精通的人) 窝里鸡(在一个圈子里谈

得来,合得拢的人) 跟屁虫虫(习惯或喜欢紧

紧跟在人家后面的人) 这些都很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该名词所要体现的事物或人的特征,反映出人民的语言幽默和智慧。

六、余论

现在的属于吴语体系的常州方言区内部有语音和词汇方面的细微差别,可称为老派和新派。老年人说的老派常州话更接近旧吴语,年轻人的语音在旧吴语的基础上稍有变化,可称为新派常州话。另外常州辖区较多,方言也有内部的差别,例如金坛、溧阳、武进的语音、词汇和常州城区的都有所不同,他们各自内部

还有些细微差别。 本文所采用的语料以当今的中青年(30—60岁)的日常口语词汇为主,有许多话语没有相应的汉字可以表达,在记述方言时借用的汉字只是字的读音与方言相近,并没有任何意义上的实际联系,仅仅是记录音节而已。 如今,大部分常州青年人已经深受普通话的影响而对家乡话中地道的表达感到陌生,上了年纪的老人则较好地保留着方言的纯正口味。同时,不同地域的人往来频繁,语言的相互渗透也更深入,常州方言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其他方言的影响,在这样的语言大环境下方言的发展就更

值得我们关注了。

参考文献:

[1] 钱乃荣.北部吴语研究[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3:127 [2] 周晓锋,徐益锋,范炎培编著.常州方言[M].哈尔滨:黑龙江

人民出版 社,2005:315 [3] 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41—42 [4]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三版)上册[M].北京:高等

教育出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jqkq.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