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举例阐释 2012年10月3日 1、形象:历次高考中多次考查形象,往往因为表达不完全或不准确遗憾丢分,有必要强化形象的表述训练。形象是解读诗歌内容的窗口,把握形象的的关键在于把握形象的特征,也就是因诗不同而不同,没有千篇一律的模式。形象有两类:第一类,人物形象。如《剑客》(贾岛)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这是怎样的一个形象呢?一个手持锋利的宝剑,却未得到机会尝试,等待时机施展才能的侠客形象。宝剑锋从磨砺出,锋芒毕露,落到剑客手中,喜悦之情可想而知,何不将它派上用场?或杀富济贫,或驰骋疆场。急于建功立业的性格跃然纸上。第二类,景物形象,诸如日月风云、湖光山色、田园鱼柳、楼台城郭等。如2012年天津卷《野菊》(杨万里),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问:该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答好此问,可分两步走。第一步,按照原始的文字,将菊花外形状态叙述一遍,概括特征。避讳旁逸斜出的啰嗦;第二步分析形象特征蕴含的意义。少了这一步,就不圆满。答案如下:野菊恰好因为生长在野地里而散发出幽香,淡淡的沁人心脾,它不会因为无人欣赏而减弱自己的本色,由此表现出不
会因为身处逆境而改变自己的高洁。你看,表述如果到了位,内涵会如矢中的。回答形象题,简单易行的做法,不妨依照原始的词句翻译一遍,因为这是由诗歌凝练含蓄的特点所决定的。不看原本,随便用一两个词概括,肯定不妥。诗歌的形象就如一幅生活画面,受诗歌格律的约束不会像散文那样直白,我们忠实原文,还原生活的图景,像形态,颜色,气味都是怎样的,再根据抒情表意句揭示其内在神韵,才算完事大吉。练习:《孤桐》(王安石)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问:诗的前六句描写了梧桐树怎样的形象?答:梧桐枝繁叶茂,虽孤独却挺拔笔直,高耸入云,将自己的根深深扎入大地。特点:越老越坚强,越晒越强壮。这是一个不服老,正直向上,坚强不屈的性格形象,当然是诗人的自况了。再看一首,《菊》(郑谷)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问:请叙述菊花是怎样的形象?回答形象并不难,挖掘内涵靠诗眼,诗眼乃最后的一句:由来不羡瓦松高。虽然生长在沼泽地,却高洁清幽,把清香无私地奉献给人们。挖掘内涵不可生搬硬套,乱贴标签。抓准了诗眼,找到了本意。 2、景象:众多景物组合在一起的画面叫做景象,它非指个体的景物,涵盖的范围较形象大。诚然,组成这幅画面的景物,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共同服务于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006年高考天津卷《凉州词》(张籍)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问:“无数铃声遥过碛”表现了怎样的景象?如果只着眼一种景物,显然不合题意。边城、暮雨、雁飞低,烘托了边疆荒凉气氛,芦笋初生暗示了春天姗姗来迟,铃声声声入耳,那长长的驼队,从漫无际涯的沙漠缓缓走来,可以想见骆驼在疲惫地行进,领驼人艰辛地跋涉,这一切写出了边地辽阔、偏僻,荒芜人烟的景象。答题时尽可能将涉及到的景物,囊括进来,才能充分体现“景象”的意义。还举一例:淮中晚泊犊头(苏舜秋)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问:请用自己的话描述舟行水上所看到的景象,试作分析。答:春天的傍晚,阴沉的天气笼罩田野,两岸的野草郁郁青青,不时出现的一两树明丽的的野花从眼前闪过,看到眼前的一切,对大自然的喜爱油然而生,满川风雨为什么要伫立岸边?显然人生也如同这风雨浪潮一般,雄伟壮观,以致忘了躲避风雨。既然是分析,就不能简单罗列,必道出景物之间的关系,景物与诗人感情关系。再举一例:《江南春 》( 杜牧 )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扫楼台风雨中。 问:此诗描绘了江南春天怎样的景象?试作简要的分析。答:此诗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春色图。诗的前两句江南春景明朗绚丽,花红树绿,莺鸟啼鸣,依山傍水,酒旗飘拂,好一片生机盎然!诗
人用轻灵明快的笔触将最富有特色的景物浓缩于尺幅之中,不仅有富有春季特色景物之形,而且声色动静有机结合,这是对江南春景形象的概括。诗的后两句写一座座寺庙矗立在蒙蒙细雨之中,为江南春色添上了几分神秘的色彩,暗带凭吊之意,在赞美之中抒发敬畏之情。
3、意象:诗歌中所出现的景物与客观世界的景物有区别的,因为它已经融合了诗人的思想感情,故称之为意象。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诗中歌颂的石灰已熔铸了诗人的感情,象征不怕牺牲勇于献身的精神,是意象。2010年天津卷,曾经考查过意象。由于未弄清概念,与答案大相径庭。或者这样去理解,与诗人思想感情密切有关的景物。例如,《山居秋暝》(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明月、青松、清泉、山石,恰恰与世人追求的高洁宁静自守的理想吻合,即本诗的意象。还举一例:《蜀相》(杜甫)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草色青青,枝繁叶茂,黄鹂的叫声格外好听,明媚的春景招惹人们去欣赏。然而绿草自生自长,无人过问 ;黄莺婉转啼鸣无人赏听。可见时世衰微,处境悲凉,哪还有心思去光顾美景!碧草、黄鹂,就成了表现寂寞难耐心情的意象。练习:《余干旅舍》(刘长卿)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问:请找出此
诗的意象,并作简要的分析。由尾联看出表达了思乡之情,哪些景物最能触动情思呢?这是深秋的季节,天高地远,阴暗的天空,树叶飘落,霜染稀疏的枫叶,孤城傍水却断绝了通道,孤独的候鸟远离人们向南方飞去,暮天、青枫,霜叶、孤城,独飞鸟,初上月,与思乡有关,就是本诗的意象。 4、情景;情和景的关系一般来说分三种:借景抒情;情景相融;寓情于景。情缘景生,景与情融,水乳交融,密不可分,如若考查“情景”,最好将二者都兼容进去,忽略其一,不算确切。清人评论家王国维说得好:“一切景语皆情语”就是说,凡诗的景物都传达诗人的感情,只不过“情”有的表现明朗,有的隐晦罢了。以下分述之。借景抒情:,《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草的顽强抗争,抒发自然规律不可抗拒的感叹,诗人尽管命运多舛,屡遭贬谪,在逆境面前不屈不挠,不甘寂寞,积极进取,借野草的赞美,委婉地表述出心肠。情景交融:《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联系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悲”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联系诗人的处境,目睹国家日益衰颓,战乱烽火内外四起,浪迹天涯居无定所,相知故交相继离去,足见“悲”的沉重!本来目触秋景易发愁情,再联系关键字眼,和诗人写诗的背景,再理解写景句的用意就不难了,所写之景无处
不含悲凉之情。寓情于景:王实甫的《长亭送别》,写崔莺莺送张生进京赶考,有一段写景,十分精彩,碧云天,黄花地,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染”将分离的愁情渲染到极致的地步,看来黄花,北雁,霜叶都用来寄托难以割舍的楚楚愁情了。回答情景题,“景”依照原文表述明白就是了,至于表达了什么感情,要联系关键句,诗人的写作动机,背景处境等进行一番分析,诸如,壮志未酬,清高自守,思乡怀人,寂寞难耐,乐观豁达……要对号入座。再举一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此首送孟诗寓情于景,全诗不著一“情'字,而浓浓友情却融于字里行间,含而不露。
5、意境:通常指诗人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相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故又称境界。它包括意(主观感情)和境(生活图景)两个方面,读者可以通过诗人创造的生活画面,咀嚼品味,受到熏陶,引起共鸣,得以启示。如果问到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我们可以把题目变成另一种形式回答,即这首是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分析:分析意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缺一不可。解题步骤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即可,例如,清新秀丽,幽静空灵,雄浑壮阔,荒凉僻远,凄怆肃杀,活脱轻盈,恬静优美……
注意准确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注意描述时一要忠实原文,二要语言力求优美流畅;分析作者的感情,切忌空洞,做到实事求是。举例:《江春即事》(司空曙)意境特点,悠闲恬美,这首诗写眼前所见,春水荡漾,皓月当空,钓鱼人可能累了,连船也懒得系了,因为即使船让风吹走了,顶多搁浅在开满芦花的浅水边,尽管未铺写春景之美,其实读者已经感受到了,尤其是那不系船的动作,钓者悠闲的生活情趣及宁静优美的景色跃然纸上。还举例:《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意象特征:寂静幽恨。这是一个寂静的夜晚,一弯新月挂在稀疏的桐树上,夜深人静之时,仿佛有个幽人独自往来,如同孤鸿之影。这个幽人无非就是词人自己吧。这孤鸿惶恐不安心怀幽恨,连寒枝都不敢栖息,只好归宿于荒冷的沙洲,抒发了作者忧愤寂苦之情。再举一例: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意象特征:清新喜悦。天街下起纤细小雨,远望去,小草的青色若有若无,有这如酥的小雨的滋润,何愁那草色不清新呢,毕竟要比烟柳如织的景象要强百倍,因为这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jqkq.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