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吉趣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网络信息分类体系的研究

网络信息分类体系的研究

来源:吉趣旅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TUSHUCUANXUEKAN N0.2。2o06 网络信息分类体系的研究 崔艳华 (沈阳大学南校区图书馆,辽宁沈阳1 1 001 6) 【摘要】从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出发,分析了分类法在网络信息组织中的运用状况;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中 图法》与网上中文自鳊分类系统进行了比较研究,进一步分析了网上中文信息资源对分类法的要求、建构网上中文信 息分类体系的原则、基本思路和设计方案。 【关键词】分类法 网络信息组织 网络分类体系信息分类 【分类号】G250 73 1网络信息分类体系的研究背景 分类作为一种科学方法,是信息组织和利用的重要手段 之一。但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未有《中国网络分类法》出台,传 统的文献分类法在分类标准、类目级次、组织方式、标记制 度、更新速度等方面。已不能适应网络信息发展的需要。目前 在一些搜索引擎中。虽然也采用分类的方法来组织揭示信 息,但其检索结果却不容乐观。主要原因在于这些搜索引擎 绝大多数采用自编分类体系,各行其是,为用户检索造成了 诸多不便。因此,建立相对统一的网络信息分类体系有着重 要的现实意义。笔者从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出发。分析了分 类法在网络信息组织中的运用状况,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 对《中图法》与网上中文自编分类系统在大类结构、类目体系 中的类目划分、类目的排列、类目关系的处理、专指度、类目 名称及涵义、分类标记符号和标记制度等内容进行了全面的 比较研究。 “科学地图”。 第三,从大类的序列来看。《中图法》在各大类目之间是 有严格的顺序序列的,而搜狐、新浪则没有严格的顺序要求。 这说明在网络信息组织中,由于各种网络技术与计算机技术 的广泛应用,使得原来对序列的严格要求趋于弱化。甚至不 作任何要求,但这种情况只能在以语词作标识的环境下才行 得通。 第四,对于搜狐、新浪中的“生活服务”、“个人主页”在 《中图法》中没有找到可直接对应的类目,虽说这样可提供多 维检索入口,便于用户从不同的角度检索。但笔者认为在一 个分类系统基本大类设置中应尽量避免随意的做法而导致 知识领域不全或知识体系不严密的情况。 第五,对于《中图法》中的“A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 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类,在搜狐、新浪中都没有特别反映,只 是出现在三级类目里。由此可见,网络环境下。并不强调分类 系统的思想性,更没有地域及国家政治上的限制。 2.2类目划分的比较 2《中图法》与网上中文分类系统比较 2.1基本大类结构及序列的比较 将搜狐、新浪的基本大类与《中图法》的类目做比较。可 知: 2.2.1分类标准的选择 《中图法》在类目划分时要求:适应用户的需求和检索习 惯;保持与相关学科知识分类体系的一致;符合信息的实际 情况;性质相同或相似的类目尽量选择相同的分类标准;基 本遵守概念划分的逻辑规则。因此《中图法》一般一次划分采 用一个分类标准。 第一。从类目设置角度看,搜狐、新浪基本上采用了以主 题为中心或主题与学科相结合的两种设类方式。其中。学科 与主题相结合的方式,可以使其在具有直接性的同时增加包 容性,使用更加普遍。而《中图法》是以学科为中心建立类目 体系的。22个大类虽然涵盖了各学科领域的知识内容,但若 直接用于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则显得过于生硬,反映不出网 络资源的内容分布情况,这也与文献保证的原则不相符合。 在这一点上。搜狐、新浪的做法是,针对资源较多的类,如“计 搜狐、新浪的类目划分一般采用多元划分的方式。从搜 狐、新浪的编制结构来看,各大类下进一步划分的标准通常 是多元的。以新浪社会文化类为例,该类同时采用了主题对 象、学科、资源类型等多重标准设置类目,即使是按对象设置 的类目,也并非属于一个标准。这就使得在类目展开时,各层 次下的类目类型多、数量大、范围广,同时也减少了类目展开 的层次,增加了类表的直接性,为从不同角度展开类目体系 提供了条件。 2-2.2分类标准的引用次序 关于分类标准的引用次序。《中图法》一般只从多种分类 标准引用次序中选择一种最能适应用户需要的引用次序。而 搜狐、新浪对分类标准的引用次序的处理是采用多维展开的 形式。例如,在主题类下按“主题一地区”、“主题一文献类型” 的引用次序展开分类体系。通过超文本链接,在相应类下对 相关类的重复反映,可使整个类目体系成为一个分别从主题 内容、地区、形式的角度展开的网状结构。 2.3类目关系的比较 算机与互联网”、“新闻媒体”作为一级类目;而对《中图法》体 系中详尽展开的领域,如自然科学、数理科学和化学、天文 学、地球科学、农业科学等,在搜狐、新浪中全部归在科学技 术类下,只设简单的概括性类目,并没有多少内容。这种做法 虽能基本反映网络资源的内容分布情况,但把“计算机与互 联网”与“科学技术”并列,很显然又是不符合科学分类的有 关规定的。 第二,从大类体系的整体功能看。搜狐、新浪突出了娱乐 休闲、教育、旅游、生活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一般用户感 兴趣的类目,减弱了科学技术、学术性类目的设置,基本上是 个通用性的大类结构;而《中图法》则向人们展示的是一张 一2.3.1类目纵向关系 类目关系包括类目纵向关系及类目交叉关系。虽说《中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TUSHUGUANXUEKAN No.2,2oo6 图法》采用的是线性方式,但是,《中图法》也可以采用类目等 级结构、交替类目、类目注释等方式来显示类目之间的多种 关系,使众多的类目组成有机的类目体系,从而发挥《中图 法》对大量信息进行系统组织,对主题相同或相关的信息予 以集中或揭示其相关性的功能,便于扩大、缩小或改变检索 范围,并为明确类目含义提供相应的语言环境,有助于提高 检索效率。《中图法》中纵向类目关系主要是从属关系,包括 属种关系、整体与部分关系、全面与方面关系。 搜狐、新浪的纵向类目关系是以超文本式的链接来表示 的,同一等级的类目按宇顺或随意排列。因此,搜狐、新浪的 这种列类方式不能反映并列类目问的联系,缺乏对知识门类 系统显示的能力和揭示类目相关性的作用。此外,搜狐、新浪 类目的纵向关系不能揭示类目之问的联系,族性检索的效果 不理想,对从属关系的处理也明显缺乏科学性。 2.3.2类目交叉关系 《中图法》对类目交叉关系处理有三种方式:设交替类 目、作注释说明及互设参见。 新浪、搜狐对类目交叉关系的处理是采用链接方式对类 目进行重复反映的。最常见的是将交叉关系在相关类下重复 反映,同时采用@来加以表示,这样有效加强了类目之间多 重关系的揭示。参照关系的范围则更加灵活,有的类目还将 相应的信息资源与其相联结。这类交叉关系的揭示,有效反 映了知识之问的联系,使类目的范围更加完整,相关类目的 揭示也更为充分,有利于资源的选择和查找。 从以上的比较可看出,在类目的纵向关系上,《中图法》 有新浪、搜狐所无法比拟的优点,类目隶属关系清晰,族性检 索效果理想;但在交叉关系的表达上,新浪、搜狐比《中图法》 3.1.2要面向网络技术环境。网络环境中,人们对检索语言 在传统手工条件下的一些要求已经变得不那么重要了,人们 的检索习惯发生了变化,对检索语言的实际应用要求也发生 了变化。因此。网络分类体系应充分考虑因特网技术环境的 特点,使分类体系能适应技术发展的需要。 3.1.3要面向网络用户。网络分类体系必须以终端用户而不 是仅仅以专业人员为使用对象来考虑.要面向最终用户而设 计,使类目系统有更强的易检性。 3.2结合网络技术,处理好三种关系 3.2.1科学性与实用性的关系。要在坚持科学性的前提下, 突出实用性,重视用户获取信息的方便性和易用性,做到直 观和透明,提供友好的用户界面和及时的帮助。 3.2.2稳定性与动态性的关系。类目的稳定性是分类法必须 考虑的问题。要求基本大类和基本类目要保持相应的稳定, 但又要适应网络借息的不稳定和变化快的特点。 3.2.3规范性与自然性的关系。网络分类体系面对的是各种 类型的终端用户,应在坚持规范性的前提下,注意自然性原 则。所设类目不应过于专业化,同位类排列要符合用户的思 维习惯。 3.3在统一框架下设置分散独立、各自完整的分类体系 在一个检索工具中,供普通用户使用的综合性分类体系 只能存在一个。但为满足专业分类检索的需要,就没有必要 把各个学科、专业的信息资源都以一种体例统一于一个分类 体系中。在统一框架下,不同学科、专业的网络信息资源可以 使用多个各具特色、自我完善的专业分类体系。这样做虽会 产生交叉重复,但有些交差重复也无妨,而且只能对各个学 科、专业的用户更方便。若对相同资源的检索采取设置多个 要灵活许多,显示形式及揭示范围都比《中图法》广阔得多。 2.4分类标记符号和标记制度的比较 类目链接点的方式来解决。这只是一个分类体系的结构问 题,在网络信息资源的标引中并不会增加工作量。 综上所述,有关传统分类体系在网上信息组织中适用性 问题的研究,目前还只是开始,对于传统分类法中需要重建 的内容,还有待进一步探讨。相信经过分类界和计算机界的 实践与探索,对网络信息分类体系的研究必将不断取得进 步。 依据一定标记制度制成的分类标记符号,作为分类语言 的标识,是《中图法》的重要组成要素,其质量高低影响着整 个分类系统的性能。《中图法》以拉丁字母和阿拉伯数字为基 本符号,编成混合号码。用一个字母表示一个大类,但“工业 技术”的二级类采用双字母,以字母顺序反映大类及工业技 术所属二级类的序列。《中图法》除了基本符号之外,还有辅 助符号,包括推荐符号“a”、总论复分号“一”、组配符号“:”、地 区区分号“()”、时代区分号“=”、联合符号“+”、通用时间、地 点区分号“()”等。《中图法》的标记制度是基本的层累制。 但在搜狐、新浪中,基本上没有类似的标记符号及标记 制度的建立,在传统分类系统中,分类标记是类目的代码,具 有类目定位、文献排架的作用。读者必须通过含有分类号的 索书号才能提取已检索到的文献。但在网上自编分类系统 中,不包含记录的类目不予列出,用户检索到的信息直接列 出。不需要再到什么地方去提取,因此,标记对用户来说基本 是无意义的。 参考文献: …1 袁万坤,《中图法》是网络信息分类组织的最佳选择吗? fJ1.大学图书馆学报,2005(1) f21王燕.网络信息自动分类研究【J】.情报杂志,2005(3) 『31李锦兰.传统分类法在网络学术信.g-资源的分类应用啪. 图书馆论坛,2004(5) I41刘延章.关于网络信息分类组织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中 国图书馆学报,2003(5) 『51侯汉清,薛春香.中文搜索引擎分类体系兼容互换工具的 设计fJ1.中国图书馆学报,2003(1) 『61刘延章.网络信息分类组织I'-1题讨论叨.图书馆论坛, 2003(6) 3统一网络信息分类体系的基本思路 网络信息分类体系要在《中图法》的基础上,借鉴和吸收 国际大型文献分类法网络化的成功经验,综合国内外优秀的 分类法及现代各种搜索引擎分类体系的长处,跳出传统分类 法的局限。 3.1根据网络特点。做到三个面向 『71齐冬梅.搜索引擎现状与发展研究.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 文 [8】http://link.bub1.ac.uk/ISC2 【9]http://www.slna.1201/1.C'n 【10】http://www.sohu.corn 3.1.1 要面向网络信息资源。网络分类体系的分类对象是数 量大、种类多、动态性强、内容分布广等特点不同的网络信 息,因此对类目系统的要求更高。建立动态、多维、兼容的分 类体系,使之结构简明,透明度高,使用方法简单,这是发展 方向。 崔艳华女。1971年生。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学 专业,硕士,采编部主任,馆员。发表论文数篇。 (收稿日期:2005—07—12;责编:李德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jqkq.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