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吉趣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音乐的观后感

音乐的观后感

来源:吉趣旅游网


音乐会观后感

不久前,辽宁交响乐团来我校演出,演出的地点在校体育馆,这是我作为一名学生欣赏过的最高雅、最有意义的艺术表演。我曾尝试用尽头脑中所有文字来形容这场音乐会的华丽,

然而一旦与其相比,这些文字就会失去所有光彩而徒留苍白。

随着音乐会帷幕的拉开,我真真切实的感受到了大型音乐会的气氛,场面恢弘,充分体现了音乐作为高雅艺术的内涵。音乐会一开始,我就感受到音乐的震撼。我发现从管弦乐器中演绎出来的版本是如此的震撼,动听。当每一首曲子被国家一级演员深情演奏出来时,我竟觉得身体每一个细胞都在震撼。幸而音乐会的光辉早已遮盖了我无意流露的惭愧,否则全场学生一定会来嘲笑我的肤浅与无知。那时,我感觉太不可思议了,自己能有机会来享受这

次音乐会,真是太幸运了。

细细端详台上的每个乐手:有年老的、有年轻的,有男的、有女的,有拉琴的、有吹号的、有打鼓的、有敲三角铁的,有站在台上指挥的、有在台下演奏的。他们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协作,演奏出动人、和谐、高水平的乐章,带给了我们带来强大的震憾、愉悦的享受。

随着乐声渐渐荡漾开来,钢琴家的手指欢快地奔跑在黑白世界中。我开始闭上眼睛静静聆听。只觉得时而舒缓,宛如山涧小溪潺潺流淌;时而急促,恍若万马奔腾、尘土飞扬;时而轻松,好像林中小鹿欢腾嬉闹;时而沉重,仿佛哀鸿遍野、国破家亡。虽然不知道作者本

来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但通过演奏的变化,我的眼前交替着出现

了这一幅幅画面。当音乐在高潮声中强劲收尾时,我觉得血液在燃烧,心脏好像要迸出

来了,思绪久久不能平静。

此外,还有多名男女歌手演唱。当然,这也是我第一次听到了男、女高音演唱,真的太棒了。说实话,我很羡慕每一个与音乐打交道的人,这种羡慕也会莫名的随着岁月增加而愈加强烈。我深知这不单单是因为他们身上的气质强烈吸引着我,恐怕也与我儿时的爱好有关。记得小时候不懂什么叫音乐,只知道拥有自己第一台电子琴的那一天十分激动,以至于后来一直爱不释手。那时候我没有指导书,只会试探性地在琴键上寻找仅会的几支儿歌曲调,甚至我把“1、2、3、4、5、6、7”写在琴键上这件事成了玩伴们的笑话。我很喜欢那台电子琴,尽管它的音质一点不够专业,但它伴我走过了愉快的“儿童时代”,为我带来许多快乐与回忆。如今的大学时光宝贵、大学生活丰富多彩,想想那时候的自己,总会有些心疼与同情。如果说那时的自己不够幸运,那么现在的我完全可以自由地追求更充实的生活———可以继续学习乐谱知识,可以下载任意一首喜欢的音乐,甚至可以有幸看到像今晚一样

的大型音乐会。如此想来现在的我真是很幸运。

我时常这样告诉自己:音乐的妙处不在于懂的很多,留一分美好的追求在心底,就足够了。在交响团演奏的曲子里将那种拉扯着人的灵魂游走的特质发挥得淋漓尽致,整颗心都好像贴在琴弦上,在人间的辛酸里一页页地翻过,掠了满身的热泪。我像是一只被拉扯着的风筝,琴弦拉一下,我的心就抖一下,跟着风飞过苍凉的大地,看遍世间的炎凉,满心的悲怆

都一点点被激发出来,却不让你一瞬间倾泻,

而要慢慢地慢慢地收,将那余韵缓缓收开去。每一位演奏者都在用心演奏,他们配合的

默契精致,毫无瑕疵,让我明白了一个团队协作意识的重要性。

这次音乐会不仅拓宽我们的见识,而且提高了我们的精神文化修养,让我们充满了奋斗的动力。正所谓,行行出状元,这话一点不假,音乐会上的歌手、指挥家、演奏家也是经过了长期的训练才能达到现在的高度。所以,我们也要好好学习,努力达到自己的目标,成为

一个有用的人,能为国家奉献,为人民服务的人。篇二:音乐会观后感1

音乐会观后感

机电一体化

光线暗了,投向舞台的是一双双充满期待的眼神,四处寂静,朦胧的声音叮当响起.......这是在学校的明城堂,一场音乐会拉开序幕。虽然我对乐器并不是太了解,但是听了这场音

乐会,我却更加明白了为什么说音乐是相通的没有任何界限。

出场时,看到他们一个个器宇轩昂,步伐轻盈,浑身都流露出天生音乐家的浪漫气质。这么多音乐人组成的集体聚集在舞台上,多么耀眼。亲眼目睹交响乐团出现在自己的眼前,

是那么近,那么真实,同时也令我震撼。两边排开的椅子,构成了一个庞大的乐团。

演奏开始了,音乐婉转动听,我眼球被指挥人余老师那全身心投入的指挥动作吸引,他身体前倾,拿着指挥棒,时而缓慢柔美时而迅速有利地指挥着,更甚则在舞台上踏着步子、打着节拍。虽然他留给我的只是背影,但我仿佛能够看到他那专注的眼眸,陶醉的微笑,看

他的指挥棒所指挥出的轮廓,与旋律相辅相成、交相辉映。怪不得说指挥是整个乐团的灵魂。

随着指挥轻盈得甩动指挥棒,各路乐器竞相奏起——小提琴欢快得跃动,那是奔跑在春天怀抱的精灵;大提琴沉稳得摇摆,那是流出于山涧的小溪;笛子吹出清凉的风,悠悠扬扬,自在飘渺,好似春风拂面,温柔而又清爽;喇叭唱出快乐的歌,飘飘洒洒,活泼调皮,好似春的孩子,稚嫩而又天真...... 音乐,原来可以这样风情万种,美仑美奂。坐在台下,静静地聆听,我仿佛在与音乐女神携手同游,飘向云端,又轻轻地落回尘世。又恍若在茫茫大

海中蜻蜒点水般飘然而至,悠哉乐哉。这难道就是所谓的“羽化而登仙”。

看到如此庞大的乐团演奏,我才知道原来一首歌,一支曲子,它的每一个音符,每一个

节拍都凝聚着作曲家的情感,并非信手拈来,凭空而造的。因此,我明白了为什么流行音乐只能流行一时,而经典音乐可以流芳百世。它们是作曲家内心发出的情感,因此它们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一首首乐曲有着一段段他们的故事,有的催人奋进,有的令人喜悦。最令我感兴趣的便是吹唢呐的演奏者,我想是他多年的用功练习,才能练就成这口技,就如同唢呐一般,令人震惊。

将近两小时的演奏,演奏者们丝毫没有显现出疲惫之感,仿佛都置身于音乐之中,享受音乐的洗礼。听了这场音乐会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乐器了,虽然他没有流行音乐那么前卫那么火爆,可是的它的高亢,它的婉转,它的节奏都无不体现着这个有音乐的国度的悠久历史和文明。

音乐竟然有如此的感染力,我从没有想过,我只是觉得这是一种学习,一种心灵的交流。在习惯了流行音乐的嘈杂后,有这样一段时间静静地聆听,欣赏高雅音乐,无疑是一大享受。在繁忙紧张的学习生活中,我们真应该找点时间来聆听音乐,欣赏艺术,丰富自我,不是吗?

篇三:音乐会观后感

音乐会观后感

8月12号晚上有幸在广州星海音乐厅听了一场音乐会,奥地利经典与民谣——《奥地利威尔顿童声合唱团音乐会》,这个合唱团是我的最喜欢的童声合唱团,也是世界著名的合唱团,向往已久,当然不能错过,听完,果然让我感动,那些孩子就是上天派来传播世间最

美的音乐的天使,形容成天籁之音一点都不为过。

蒂罗尔州长曾经这样说过:“作为蒂罗尔州长的我,很高兴在茵斯布鲁克有《威尔顿合唱团》的存在,它远近闻名,听过他们演唱后的观众都无不为之喜悦。特别受人尊敬的是《威

尔顿合唱团》是在神圣的威尔顿教堂内用动听的歌声同上帝说话。”蒂罗尔是音乐之乡,大多数文化景点不仅具有丰富的历史和传统底蕴,并且在民族音乐多个层面中含有古老及现代音乐,自然风光也绝伦无比。《威尔顿合唱团》就含有这样的风格。他们以出色的演出及特

有的音色被誉为蒂罗尔音乐大使。天籁之音,转换音色,自然的舞台表演是他们显著的特征。

整场音乐会的过程,都让我很感动,每一首作品的演绎都无不让我赞叹,现场都响起了热烈而激动的掌声,完美的音色,和声,舞台表演,配上特有民俗风情的音乐作品,每个作品都被演绎得淋漓尽致,简直就是美的化身。合唱团里每个孩子都有独立表演的能力,不仅会唱,还会乐器表演,这点是最让我佩服的。在他们的歌声里感受不到一点社会的杂质,纯

净而优美,声音气息运用自由,音色圆润而通透,表现力极强……

他们今天的音乐成就,是怎么获得的,是我最感兴趣,我猜想应该有如下几个原因:1、好的艺术指导;2、正确的音乐教育理念,或许在他们看来,音乐不是用来练习的,是用来玩和享受的;3、生活的的环境氛围,奥地利有过太多的著名音乐家,维也纳是世界的音乐之都,音乐文化深入人心,已经跟他们的生活密不可分,音乐不是音乐工作者的专利,是一种普及的大众文化,生活中无处不洋溢着音乐的美。4、政府的重视,奥地利不仅重视文化教育和普及,而且特别注意把自己的优势文化推向世界。5、还有最重要的遗传基因。6、

他们的语言习惯,他们的语言发声方法,就是最好的歌唱状态。

想想在我们中国,音乐在校园中也是成了一种快餐文化,比如要参加一个合唱比赛了,才赶紧组团,进行简单的发生练习后直接进入作品排练,在队员中的水平掺差不齐,包括演唱能力和音乐素养,没有比赛,音乐就是一个闲置的课程,可能有好作品吗?作为一名普通的音乐的老师,这么好的教育资源被浪费,实在惋惜和难受,音乐是最能美化和提高人的素养的一门艺术,而且入门容易。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好的能沉淀下来的音乐作品是越来越少了,音乐逐渐只成了音乐家门获取经济利益的手段了,真的是一种耻辱和罪过。可能我这样

的想法比较偏激,但我真的没有看到什么音乐教育的希望,音乐只成了城里孩子的专利,特别是在农村,这里的孩子很淳朴,更加需要音乐的滋润,音乐可以让他们更健康快乐地成长。这种现状何时能改善?!

天籁之音,让我沉醉!期待我们的国家能音乐之声遍地流淌!篇四:音乐鉴赏观后感

法国microfilm摇滚乐队演唱会观后感

一.关于摇滚乐

摇滚乐是流行音乐的一种形式,通常由显著的人声伴以吉他、鼓和贝斯演出,很多形态的摇滚乐也使用键盘乐器,如风琴、钢琴、电子琴或合成器。其他乐器,比如萨克斯管、口琴、小提琴、笛、班卓琴、口风琴或定音鼓有时也被应用在摇滚乐之中。此外,不太出名的曼陀铃或锡塔琴等弦乐器也被使用过。摇滚乐经常有强劲的强拍,围绕电吉他,空心电吉他,以及木吉他展开。

摇滚乐源自于1940和1950年代的“rock and roll”运动及rockabilly,此二者是由布鲁斯音乐,乡村音乐及其他音乐形式演进而来。all music guide杂志认为,“最纯粹的摇滚乐形式有三个和弦层次,一段有力而连贯的背景节奏,及吸引人的旋律。早期摇滚乐师从颇多,主要是布鲁斯乐,r&b,乡村音乐;同时也被宗教福音,传统流行乐,爵士乐和民间音乐影响。所有的这些影响都汇集到一个简单的、基于布鲁斯的歌曲结构中,它节奏快,引人起舞,引人陶醉。” 在20世纪60年代晚期,摇滚乐与民间音乐的融合产生出民谣摇滚,与布鲁斯的融合产生了布鲁斯摇滚乐,还与爵士乐融合产生出融合爵士乐。在某个不确定的时期又产生了迷幻摇滚。在70年代,摇滚乐吸纳了来自灵魂乐,放克以及拉丁音乐的元素。与此同时,摇滚乐产生出许多下属类型,比如软性摇滚,重金属,硬摇滚,前卫

摇滚及朋克摇滚。20世纪80年代产生的摇滚类型包括合成器流行乐,

硬核朋克以及另类摇滚。在90年代,这些类型中又加入了油渍摇滚,英伦流行乐,独立摇滚和新金属。

专门演奏摇滚乐的艺人团体被称为摇滚乐队或摇滚乐手。大部分摇滚乐团包括吉他手,主唱,贝斯手和鼓手,组成一个四人阵容。部分乐队取消了这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角色或者让主唱同时担负起演奏乐器的任务,由此成为一个二人或三人组合。另外的乐团会增补一个或两个节奏吉他手或者一个键盘手。在比较罕见的情况下,乐队会使用诸如小提琴或大提琴这

样的弦乐器,或者萨克斯管,小号,长号这样的管乐器。

历史上著名的摇滚歌手和乐队有:金属制品、披头士乐队、老鹰乐队、猫王、齐柏林飞船、鲍勃·迪伦、滚石乐队、大卫·鲍威、平克·弗洛伊德、u2乐队、涅槃乐队、联合公园、枪与玫瑰、蝎子乐队、玛丽莲·曼森、狂想曲、电台司令、邦乔飞、ac/dc等等。摇滚乐不仅唱出人们对爱情,美好生活的追求,还发泄出对现实世界的不满,涉及到战争与和平,民主与政治等方面。其种类、风格繁杂,从几个大的方面来看,现代摇滚的发展主要基于黑人音乐、地下文化、现代科技以及“后现代”浪潮,形成以“金属”、“朋克”、“歌德”、“迷幻”、

“说唱”、“黑色氛围”为主要风格的非主流音乐。

二.关于microfilm

“microfilm”创立于2003年,由来自不同音乐背景的艺术家组成,他们的演出以奇

异的形式张扬着独特魅力。整场演出不再有歌声,取

而代之的是电影中的对话以及电影中节选的画面,其中有些是经过他们重新编排组合

的。乐手用自己设计定制的踏板来切换依照节奏精心挑选的视觉片段,其音乐原创性很强,品味非常宽泛。

microfilm 的音乐是乐队成员不同的主体意识和不同的音乐艺术历程相互结合的结果。每个成员都是在不同的音乐风格熏陶下成长出来的,它创造了一个类似摇滚的受到多种风格影响的音乐。从bernard hermann到my bloody valentine,从black sabbath 到ennio morricone,从sonic youth 到kraftwerk。乐队的音乐从来没有歌唱的部分,这使

得他们的创作比较自由,但也并不意味着就此否定音乐的基本结构。

microfilm喜欢用电影的片段来代替歌唱部分。这些片段绝大多数是法语片,也有英语的,甚至有一次还用到了俄语。他们采用的声带大多来源于1950-1972年外国制片公司的作品。microfilm把它们从原来的背景中抽出来,然后放在我们所选的音乐环境中,这样就让电影的对白从悲剧转为喜剧成为可能。涉及的主题题材丰富多彩,包括男女关系,对宇宙

空间的征服,科学实验,刑侦调查等。

三.演唱会的感想

老实说自己对摇滚演唱会的兴趣并不是很大,并且,在此之前我对法国摇滚知之甚少,对于此次演出的microfilm乐队以前也没有听说过,在看到这个乐队的名字时也有些不知所云,但当演出开始后,我才明白他们队名的含义。microfilm在演出时始终伴随着身后屏

上不断放映的老电影,我不得不承认开始时如果耳朵里没有充满了密集的吉他和鼓点

声,很可能我的注意力就完全离开了摇滚乐而全部放在那些黑白老电影上了。

不过随着演唱会的进行,我也渐渐地找到了感觉。microfilm的队员们都表演地很投入,特别是吉他手和贝斯手随着音乐的节奏不停地摇摆,而鼓手则浑身充满了激情,酣畅淋漓地不住地敲击,迸发出无限的活力。他们身后的屏幕上正放着的老电影始终与他们表演紧密联系在一起,音乐始终是跟随着电影展开,甚至有时我在想他们的表演或许更像是给这些黑白电影配乐。随着表演的进行,屏幕上不停地闪过不同的画面,有冒着黑烟呼啸而过的蒸汽火车,有在高空的寒风中寻驾驶着老飞机穿行于云层中的飞行员…..这一切都给人以强烈的时空感,让人沉醉其中。某些时候我闭着双眼,依然能感受到跳跃画面在黑暗中的微弱光亮。

我甚至试着去忘掉身边的人们,想象着独自

一人的房间,躺在床上,有时睁开眼,只是目睹了又一个沉寂的夜。接着,我会跟着那

些连绵不断的节奏和着拍子,也的时候会因侵袭而来的音符颤栗..........

就在此时,正在写这篇观后感时,我的仍隐隐地回想起演出当天激情澎湃的鼓浪音潮,

刺耳的电子音,冷酷的鼓点,尽情的宣泄以及身后随之展开闪烁的光影。

注:本文第一部分来自维基百科与百度百科,第二部分及图片来自电子科技大学新闻中

心。

----------2010042040014唐云龙篇五:音乐电影赏析观后感

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专业:应用化学 班级:2012级3班 姓名:郑兰 学号:20120443006

音乐电影鉴赏之《莫扎特传》观后感

——我心中的音乐天使

《莫扎特传》通过乐师萨列里的回忆,叙述了伟大音乐作曲家伍尔夫·莫扎特的一生。这部电影展示了莫扎特一生中的辉煌也展示了莫扎特一生中的坎坷。看完这部电影,让我对

莫扎特有了更深地了解,他是天才更是一个音乐上的天使!

乎一个十八世纪后期,维也纳作为当时的欧洲文化艺术中心,一位作曲家如果能征服维也纳也就能征服整个欧洲,征服全世界。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年仅26岁的莫扎特只身来到维也纳。在这里,他的才华立即惊动了整个奥地利宫廷,却也引起了宫廷首席乐师萨列里的嫉妒。心胸狭隘的萨列里,为人自负,自诩是维也纳音乐界第一人。莫扎特的绝世才华既令他惊叹,同时也让他深深的感到绝望。他便借着自己在宫廷里的势力挑拨,使得莫扎特的作品遭到改编,有的音乐甚至无法在剧院上演。时光流逝,曾经烜赫一时的萨利埃里渐

渐被人遗忘,莫扎特的作品却成为人类音乐殿堂里的瑰宝,在世间永远传唱。

电影里的莫扎特无疑是不完美的。有点轻浮,可能轻浮对在天才来说真性情流露。有点自大,自大对天才来说是完全的自信。有点神经质,尤其那笑声,神经质于天才来说,只是笑傲尘世权贵而已。所有的缺点对于莫扎特的音乐天才来说,都是无关紧要的个性细节。不

过这样的莫扎特,对众多音迷来说,有点失落,因为莫扎特

的音乐太完美,所以大家希望他的其他一切也是完美。可是每个天才都会有一些不被常

人所理解的怪癖,不然何以称之为天才呢!

影片《莫扎特传》中,大量运用了交响曲,协奏曲等,涵盖了莫扎特的多数作品。电影没有生搬硬套,而是结合了剧情的发展,选取最适合的音乐,通过音乐推动电影情节发展创造了极佳的声乐环境,对电影的内容表达起到了极大的作用。爱因斯坦说过:离开人世的一

个遗憾是听不到莫扎特音乐。而一个导演更是极尽赞美之词: 天堂的定义就是——时时刻刻排演莫扎特的歌剧。中国钢琴家傅聪先生说过,贝多芬从人间走向天堂,而莫札特根本就是天仙下凡。

从电影来看,从所了解的资料来看,莫扎特一生是贫穷潦倒的,最穷的时候,不得不低头向一个非常讨厌的权贵借钱。而他死后,尸体是仅仅裹着粗布,仍到一个大土坑里,和其他的无名尸一起埋葬。可就是这样的人,他的音乐就是没有忧伤。所有的苦难在他伟大的心

灵里被过滤成这些完美的音乐。

任何一个成功的人都是在尝试着世间最残酷的折磨。天才,我们姑且以为他是天才的时候,他没有骄傲,虽然他一直坚持着自己所拥有的音乐天赋是最完美的。但是他还是在努力的为了他的音乐谱写最后的辉煌。他没有停止梦想的追逐,他不会因为使他成功的也会使他致命的音乐而停止。

那么瘦弱的身体躺在那个狭小的棺材里。他是失败的还是成功的都已经不再重要。安魂

曲不知道是否让他的灵魂得以安息。但他那

一首首熟悉的宛若天籁般的旋律,却始终提醒我们有他这样一位音乐天才,曾经多么真实的存在过。

莫扎特用尽一生在谱写华章,用他那单薄的血肉之躯诠释对音乐的理解。他和命运的抗争他失败了,他和音乐的战斗却大获全胜。在音乐的世界里,所有的音乐家都知道有那么一位自己想去超越的天才,天才就是莫扎特。他的音乐造诣,所有的人只敢用“天才”两个字来给他定义。

我并非是专修音乐的,可在观看过《莫扎特传》,了解了莫扎特的为人和其一生后,说实话,我既感叹这音乐界的天才,却同时为他所遭遇到的不幸而感伤,更为他的英年早逝而惋惜。莫扎特生来就仿佛是为这个世界增添色彩的,他是上帝送到人间的音乐天使,给世间

带来如此多的脱俗美妙的音乐。

星星陨落了,却再也不会有一个可以和他媲美的冉冉升起。但他一直在那里,只因他不死的旋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jqkq.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