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路基路面养护重点探究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交通运输业得到了迅速发展,高速公路建设作为公路交通的现代化主要标志,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为了确保公路的安全运营,必须要加强公路的日常养护管理,以提高公路的耐久性,真正发挥公路网运输的主导作用。
关键词:高速公路养护维修
因高速公路长期暴露在外界环境中,极易出现病害,再加上日常中车辆对公路的作用力,容易产生损坏,由此而引发交通事故,造成安全隐患。所以当公路投入运营以后,必须要加强日常养护与维修,以提高公路的耐久性,减少病害的发生,确保运行安全。
1 高速公路路面的日常性养护管理
1.1加强对路面的养护管理,提高公路质量
公路养护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公路的使用性能和延长使用寿命。在日常养护管理当中,应当在路面还没有被破坏或是刚刚出现病害迹象的时候就进行保养维修,将病害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
在日常的养护工作中应做到:(1)清除路面上的泥土、杂物,保持路面整洁;(2)排除路面上的积水、积雪、积冰、积沙,铺防滑料。灭尘剂或压实积雪,维持交通;(3)沙土路面刮平,修理车辙;(4)碎砾石路面扫匀,添加面砂,撒水润湿,刮平波浪,修补磨耗层;(5)处理黑色路面的泛油、拥包、裂缝、松散等病害;(6)混凝土路面修理板边接缝及堵塞裂缝等;(7)局部处理沙土路的翻浆、变形,添加稳定料;(8)碎砾石路面加宽,修补坑槽,整段修理磨耗层或扫浆铺砂;(9)黑色路面修补坑槽、沉陷,处理波浪,啃边等病害;(10)混凝土路面面板的局部修理和调整平整度。在炎热的夏季,当路面的温度超过规定的温度时,要及时进行洒水降温。针对路面出现的裂缝类的损坏,要及时进行灌缝处理,减少因雨水侵蚀对路基造成的破坏。
1.2加强对公路路基的养护管理
路基作为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路面的基础,是保证路面稳定的前提。路基质量的优劣对路面的使用产生直接的影响。路基病害的产生多是由水的作用造成的,因此要对路基病害进行预防和治理的话,要从排水、防水和治水等方面入手。在平常对公路进行养护的时候,要及时清理堵塞的泄水槽和边沟,以确保排水功能畅通。每当进入汛期之前要及时检查,特别是一些薄弱路段及其沿线排水设施,将不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之中。进入汛期以后,更要加大巡查力度,对损坏的路段的各种设施要进行抢修。加强对各种排水设施的维护维修保养,以减少路基病害的发生。
1.3加强对桥梁涵洞的养护管理
桥梁涵洞在公路建设中是必不可少的,在日常的公路养护工作中,要确保桥梁的运行能力完好,具备足够的承载能力,必须要加强对桥梁的检查力度,制定检查周期和日常巡护,加强对巡查人员的管理。平时要保证桥面的整洁、排水孔不堵塞及支座的完好,对于已经损坏的部位及时进行修复,对于锥坡杂草杂物要及时清理干净,涵洞及周围的垃圾和堆积物都要及时清除,以消除桥梁涵洞安全隐患。
1.4加强对沿线设施的保护
保证公路沿线的基础设施功能完善也是很重要的,如护栏板、隔离栅的维修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不能延误工期,并且要保证维修质量,能达到修复前的使用效果。对于损坏的防眩板要随时修复,保持完好,不能有遗漏,做到给人以整齐划一的感觉。对于沿线的轮廓标要定期进行清洗,确保具备良好的反光作用,并且要加强夜间巡查力度,对于达不到反光作用要求的路段增加清洗频次,对于已经老化和损毁的轮廓标要及时补装。公路沿线的标识、标线要清晰醒目,不能有损毁,确保公路沿线设施能够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 路面维修
2.1 施工组织
一般来说,高速公路维修都会给社会车辆通行带来很多的不便,如堵车、并道、禁止通行等。如何能最大限度的降低社会影响,施工管理人员需要认真研究,在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方案后,应上报监理工程师,并在正式施工前一定时间内,通过新闻媒体告知社会。
2.2 病害调查
调查采用人工徒步目测、丈量的方法,技术人员现场对路面病害进行分类,并绘制草图,整理形成完整的路面病害分布平面图及各种病害统计表。根据路面病害图、弯沉及钻芯取样资料对病害进行综合分析后,得出病害产生的原因,拟定出各类病害的处理方案,绘制路面施工方案图。施工前,应对施工图纸进行复查,积极做好技术交底。
2.3 材料控制
原材料进场前,试验人员检验确认合格,报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后方可进场。在施工中,质检员会同监理人员不定时不定地点的进行巡查,若发现有不合格的,应及时清理出场。沥青混合料必须要进行配合比设计,经监理工程师验证后,方可作为拌和站生产沥青混合料的依据。在正常生产后,施工单位还必须每天对当天的混合料进行取样检测,对不满足要求的,应坚决弃用。沥青混合料的拌和、运输都应符合国家相关规范的规定,当运输车装满混合料后,应逐车检测混合料
温度,及时校验拌和楼的温控系统,使其精度满足要求。沥青混合料运输中应采取必要的保温措施。
2.4维修方案
2.4.1车辙处理:铣刨上、中面层,重新铺筑粗粒式沥青混凝土至原路面顶。在中面层和下面层之间设置乳化沥青粘层,对于因基层施工质量差引起的车辙、推移,在重新摊铺面层前应先行处理好软弱基层,当基层或土基不稳定时,应先进行补强处理后,再修复面层。
2.4.2对于轮迹带出现中度以上龟裂病害的路段,将病害沿轮迹带采用小型铣刨机进行铣刨,铣刨厚度根据裂缝深度及取芯情况确定,铣刨宽度为1m 左右(施工时根据病害宽度适当调整),铣刨后采用人工涂刷乳化沥青并摊铺沥青混凝土至原路面顶。如果仅铣刨上面层,铺筑中粒式沥青混凝土至原路面顶;如果铣刨上、中面层或铣刨整个面层时,铺筑粗粒式沥青混凝土至原路面顶。
3 安全生产
3.1 积极采用新技术,提高施工安全
为了保障在不中断交通的条件下施工作业,压缩施工时间,减少施工人员,确保交通安全,高速公路大修养护施工中,应采用大型沥青路面热再生设备,其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明显较高,对交通安全也非常有益。要做好现有设备的维护保养,使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状态,加强设备操作人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率,确保交通安全。
3.2 科学规范日常养护,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日常养护是高速公路维修养护作业的一个重要内容,由于日常养护具有经常性,部分作业具有突发性等特点,因此科学规范日常养护也是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科学规范日常养护作业,首先要根据不同作业性质,制定出合理的安全作业制度,以制度约束作业。其次,建立长效的检查机制,通过检查及时纠正作业中存在的不规范行为,及时补充、完善安全操作规程。再次,建立长期的安全教育制度,定期进行安全教育,使职工充分认识到安全作业的重要性,提高职工的安全防范意识,通过以制度规范作业、以检查促进作业、以教育保证作业的机制,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3.3 合理设置施工标志,降低交通事故发生
高速公路的车流量很大,施工中发生交通事故,便会交通堵塞,因此,对施工标志的要求更高。目前,要严格执行交通部颁布实施的《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在危险路段增设闪爆灯,以加强警示效果,提醒驾驶员减速避让。高速公路标志应大量采用电子化等高技术产品,使得公路标志的功能趋向完善。
3.4 制定合理的管理措施,保证高速公路施工安全
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领导及各岗位职工的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完善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实行检查登记制度,对存在问题的事项,应有书面记录和书面整改意见。应当始终坚持执行“三不准”制度:没有批准施工安全预案不准开工,没有施工作业许可证不准上路,没有经过安全培训和没有上岗证的人员不准参加现场作业。同时要做到施工标志全部落实到位,施工人员身穿安全服落实到位,交警、路政人员紧密配合、协调一致。
4 结语
随着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的不断增加,交通流量的急剧增长,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将会越来越重要,作用也将越来越突出。做好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是公路养护管理部门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
参考文献
[1]王化冰.山东高速沥青路面管理与养护技术[M].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2]陈传得.高速公路养护管理[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3]交通部公路管理司夏越超等[M].公路养护与管理手册.人民交通出版社.1993
[4]王文锦.高速公路企业养护管理[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