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2008正 7层楼房建筑物,根据“规范”换算得到上边 加荷为130 kP . 2)物理力学指标 围岩和支护参数如表1所示. 顶部围岩采取超前支护措施,加固地层,采用小导管注浆加固,小 导管采用似2,长4 m,间距300 mm,在模型计算中,采用提高围岩参数 来模拟小导管的作用,提高3~5倍.初期支护采用锚网和喷射混凝 土,锚杆长度3.5 m圣20,梅花形布置,在模型计算中,采用shell单元模 拟喷射混凝土作用,采用cable单元模拟锚杆的作用,钢筋网提高喷射 混凝土参数. 图2三维模型 在模拟计算中,初期支护采用shell单元模拟,锚杆单元采用 FLAC0 中cable单元,钢支撑采用beam单元模拟. 3数值模拟计算 表1 围岩及支护参数表 1)拆除临时中隔壁的影响 根据目前施工工况,对左线单 线隧道模拟开挖,右线CRD、I部开 挖6 m,Ill部开挖18 m的条件下, 拆除临时中隔壁8 m(20A工字钢). 拆除后的影响表现如下: (1)位移信息 由数值模拟计算可以看出,由 注:初期支护厚度都取为30 ca,临时支撑厚度为10 ca. 于中隔壁的拆除,隧道拱顶出现了21.63 mm的沉降量,地表沉降量最大值为2.98 mm. (2)塑性区信息 从掌子面前方塑性区图(图3)可知: ①从图3可看出:是否拆除8 m临时中隔壁,掌子面前方都会出现12 m左右深度的剪切塑性破坏区,说 明掌子面前方会发生剪切塑性破坏区,掌子面前方的地层已经进入到不稳定状态,拆除8 m临时中隔壁时塑 性破坏区会有所扩大,需要进行超前预加固; ②由掌子面前方的拉伸塑性区分布图可以看到:拆除8 m临时中隔壁时,掌子面前方临时仰拱出现拉伸 塑性破坏区,表明I临时仰拱对控制拉伸破坏塑性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未拆8 m临时中隔壁前掌子面前方 未出现拉伸塑性破坏区. (a)拆除后 (b)拆除前 图3掌子面前方剪切塑性区分布图 (3)整体塑性区信息 图4为拆除临时中隔壁前后掌子面前方塑性区分布图,从图中可以看出: ①拆除临时中隔壁对塑性区分布有十分大的影响.拆除临时中隔壁会在临时仰拱产生拉伸破坏塑性区, 且在左线CRD开挖的第1部的掌子面前方产生12 m深剪切破坏塑性区.因此,应对左线隧道CRD开挖的第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4期 李恒一,等:隧道施工中拆除临时中隔壁固岩稳定性研究 59 _【部的掌子面前方进行超前加固,超前加固深度至少应达到10 m以上,加固密度为4 m /根,具体加固方法 是:可采用超前打玻璃纤维锚杆,以便掘进机的切割; ②由于右线隧道(单线隧道)已经形成,左线隧道(双线隧道)后开挖,左线开挖会给右线结构产生不良影 响,图4(b)中所示的当临时中隔壁被拆除后,将会在右线隧道的拱脚部位产生较深的剪切破坏塑性区.因 此,应对右线隧道的拱脚部位打锚杆或打注浆锚杆进行注浆加固; ③图4中还可以看出,地表在7层楼房的荷载作用下,出现的深度达5 m以上剪切破坏塑性区.但由于 有楼房无法进行地表以下5 m范围内的加固. 综上分析,由于拆除临时中隔壁的位置上方为7层楼房建筑物,控制地表沉降要求十分严格,必须引起 高度重视,在此段施工过程中,要以安全第一为主旨,确保施工安全. (a)拆除后 (b)拆除前 图4掌子面前方塑性区分布图 4 结束语 通过上述数值模拟计算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I)临时中隔壁对隧道施工过程的围岩稳定性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有效地控制洞周变形和地表沉降; (2)拆除距离第Ⅲ部掌子面前方8 m长的临时中隔壁,拱顶产生26.31 mm,地表沉降变形为4.92。m.地 表沉降变形能够满足7层楼房对抗沉降变形的要求; (3)由于掘进机转场要求,需要拆除距离掌子面前面8 m长的临时中隔墙,这样将会在隧道周边产生较 大范围的塑性区,对隧道围岩稳定性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加强支护技术措施., 架设临时钢拱架,确保临时中隔墙拆除段围岩的稳定性(因为此处掌子面上方为7层楼房)在拆除临时中隔 墙的端头位置,需要对剩余的临时中隔墙进行加强支护,从计算分析来看,拆除后剩余的临时中隔墙前段出 现了剪切破坏塑性区. 参考文献: [1]《钢结构设计手册》编辑委员会.钢结构设计手册(下册):3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刘波,韩彦辉.FLAC原理实例与应用指导[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2004 [3]关宝树.隧道工程施工要点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4]武海光.CRD法穿越既有铁路路基下双线软岩隧道施工技术[J].铁道标准设计2006,(6):81—84.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