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石》导学案 本周习惯:我会大胆交流 班级: 姓名: 编号:C048 课时:第二课时 课型: 新知探究 主备人:王小芬 审核人:林强 【学习目标】 1、我要细细品味由“搭石”引发的感人的场景。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 3、我要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 【学法指导】 自读自悟;合作、交流、探究 【时间预设】 导入2′ 自主学习3′ 合作探究10′ 小组展示20′ 达标检测5′ 【课前预习提示】 1、读课文,我能用“——”画出描写家乡风景美的句子,用“~~~~”画出描写家乡人心灵美的句子。 2、批注自己的感受,说说它美在哪里。 家长签名: 学习流程 【自主学习 我认真】 我能正确朗读批划的句子,并试着读出自己的感受。 【合作学习 我积极】 【对学】 我能和对子交流批划的句子以及感受。 【群学】 1、小队交流“风景美”。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来,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读了第三自然段,我的理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队交流“心灵美”。 教与学
(1)“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 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我仔细品读了第2自然段,知道这段重点描写了调整搭石的老人,我从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这些词句体会到老人动作的认真细致,从而感受到老人_________优秀品质。 (2)如果有俩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3、小队交流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这段话是课文的点睛之笔,我们认为作者不仅仅是在赞扬搭石_______的精神,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组展示 我倾听】 任务一:体会 “风景美”。 任务二:体会 “心灵美”。 任务三: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达标检测 我最棒】 读读句子:美就在身边,美就在妈妈千万次的唠叨。 美就在身边,美就是校园中伸手捡纸的弯腰。 美就在身边,———————————————。 (选择你所说的句子,将它作为开头第一句,然后围绕它写一段话。) 【我的反思 最深刻】 在这节课的学习环节中,我的表现:在括号里画☆。【每项最多可画3颗】 对学( ) 群学( ) 展示( ) 检测( ) 提示:自信、大方、声音响亮,还要和大家互动。 我要感情朗读这段文字,读出美感来。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搭石》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千石小学 王笑云
【设计理念】
突出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基本特点,在咬文嚼字的同时引导学生感悟文中所流淌的美。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使学生在感知语言文字的同时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 【教材分析】
每一个作家都有自己不同的写作风格,课堂教学时应该把握好作者的风格,才能事半功倍地引领学生学习文本,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正因为《搭石》一文的作者刘章是当代著名的诗人,所以他才能用那样质朴的、诗一般语言为我们营造了秀美的意境,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强烈地感染着读者的心,激发读者善良的人性美。那一方方小小的搭石,就那样被精心踩踏,直至平稳;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序,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若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一幅幅画面,质朴生动,让人感动。
《搭石》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组的第二篇课文,本组的阅读主题是“人间真情”,前面已经学习了《古诗二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对于人间的离愁别绪有了初步感触,在这个基础上学习《搭石》,能让学生由一个角度体会其中的人性美,同时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对人间美丑已经有了一定的判断力,《搭石》一文中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一定会强烈地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使他们充满为他人奉献的热望。但是现在的孩子几乎无人知晓什么是搭石,读悟、探究的兴趣有一定障碍。可以运用想象画面、朗读感悟、创设情境等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深刻体会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再由课文内容想开去,联系自己读过的和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感悟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使学生在情感上有所促动。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脱鞋绾裤﹑协调有序”等词语的意思,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2﹑通过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课文第一﹑第三自然段,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段落.
3﹑感受搭石所蕴含的美. 【教学重点】
通过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课文第一﹑第三自然段,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段落.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搭石 2分
1、谈话,并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并配乐.
师:小朋友们,看,这是一个美丽的小山村.这里是大诗人刘章爷爷的家乡.这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潺潺而流的小溪.多美的风景啊!但是在刘章爷爷的记忆中,最美的却是那毫不起眼的、普普通通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搭石. 2、教师板书课题:搭石 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了解搭石之用
1、自读课文,明确目标:过渡语 :请同学们打开课文103页,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次.并从课文中找出答案—什么是搭石.3 2﹑指名朗读,检查反馈5
①幻灯出示 山洪暴发 溪水猛涨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脱鞋绾裤 伏下 谴责 平稳 平衡 懒惰 理所当然 协调有序 间隔 一行人
A 老师发现课文的词语写得非常生动,自由读一读这些词语,也可以读给同桌听一听,是否都认识了. B 开火车读,正因.重点指导两个多音字的读法.
“间”字,直接指导:表示隔开或者一定距离的时候读第四声,所以这里我们就读间隔. “一行” 可以读成一行也可以读成一行,那么在这里应该读什么呢,让我们借助字典来看看: 一行(xíng ):一组,指同行的人.
一行(háng ):表示行列,排行.比如单行或者双行. 课文中指的是同时行走在搭石上的一组人,所以应该读? C 齐读,指导读出“暴发和猛涨”的气势.
师:读词语的时候,除了读准字音,我们还可以试着读出词语的味道.洪水来时,可不是这么温柔的,来再读读看.
②反馈:小朋友们可真会学习,那你知道什么是搭石了吗? A 指名一个学生说.
B 引:课文哪个自然段就直接告诉我们什么是搭石?生:第一自然段. 引:真棒.快速默读第一自然段,把描写什么是搭石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来. C 指名读句子
出示句子:进入秋天,天气转凉,家乡的人们……这就是搭石。5
(1)指名朗读,相机评价。
(2)搭石,看起来是那么随意地放在小溪里,其实,选什么样的石头,怎么摆放,可是很有讲究哟。请同学们再认真读一读这段话,看看铺搭石都有什么样的讲究。也可以拿出笔来圈一圈你注意的词语. 分两步推进教学:
(1) 生:平整方正 二尺左右的间隔
师:是啊,这石头不是一般的石头,这间隔的距离也不是一般的距离, 谈谈你的理解吧. (2)引:再读读这个句子,找一找,铺搭石还有什么讲究? 生:根据水的深浅. 师:谈谈你的理解
引:你们可真会发现铺搭石竟这么讲究,说明搭石的作用很大。那么,反过来看,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都是怎样过小溪的呢? ①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师:绾是什么意思?谁也能用书上的句子来说一说.
②师(引读):听着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 山洪过后,溪水猛涨, 人们出工过小溪要——脱鞋挽裤
收工要——脱鞋挽裤 赶集要——脱鞋挽裤 访友也要——脱鞋挽裤 来来去去都要——脱鞋挽裤 这样的不停地脱鞋绾裤,让你感觉怎样?
师: 这还是夏天呐,到了秋天,溪水变得很凉很凉,再让你脱鞋绾裤,你能受得了么? 是啊,所以进入秋天,天气变凉的时候,就必须要有搭石才能过小溪。 师:这小小的搭石,竟然有这么多的作用,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句子.齐读. 三、再读文本,感受搭石之美20
师: 平凡的搭石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这么多的便利,所以刘章爷爷说 幻灯出示: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1、 “风景”幻灯颜色变红.师 :同学们,看到这个句子,你的脑海里是不是冒问号了?这普普通通的搭石到底是一道怎样的风景呢? 让我们赶紧跟着家乡的人一起去走走搭石吧 .
2、 请小朋友细细默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众人走搭石的句子.想一想,这句话哪儿让你感觉到美了?
出示:“每当上工、下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3、反馈交流:
① 指名朗读,师:这段话哪儿让你觉得最美? ② 三个方面:(动作协调美 声音美画面美) (1)你觉得怎样的动作是协调有序?指名说,不点评 这个句子中哪里让你感觉到了协调有序 ?
小朋友们,走搭石的时候,我们还该注意什么才能走得协调有序呢?快速浏览第三自然段,联系上下文想一想. 指名说.
师引读:是啊,只有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
师评:这个句子中,就有一个词告诉我们要”紧走搭石慢过桥”,把这个字圈一圈。现在我们一起来走走搭石(老师不引读,分组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
师:这是有人在指挥吗?是啊,这就是协调有序。
(2)师:还从哪里感受到了美?从中你听到了什么?“轻快”
引读:清晨,柔和的阳光洒向大地,家乡的人们步履匆匆地走过搭石,走向自己上班\\劳作\\学习的地方----只见,前面的……
傍晚,夕阳西下,家乡的人们走过美丽的搭石,悠闲地享受着落日的美好,晚风的愉悦.----只见,前面的……
引:多么协调有序的画面啊,多么轻松愉悦的步履啊。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
(3)师:小朋友抓词语读句子的本领可真强。还有谁愿意跟大家分享下你从哪里感受到了美。 生: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师:读着这两个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说一个,读一个。
评:你善于用所学的语言来描绘你所能想象到的画面,真是运用语言文字的高手. 你的描述如诗如画,令人陶醉.
小结:如此美景,真是人在画中游阿。让我们一起走入画里,再来读读这个句子。 ③真美啊,这可不仅仅是一幅画,还是一首美妙的小诗呀 。幻灯出示散文诗 师:谁愿意来朗诵下这首小诗?
指名2-3个,和你的同桌比一比,看谁的朗诵水平更高,能背下来的小朋友就更棒了。 集体配乐朗诵。
师:是啊,这协调有序的画面怎能不让作者感叹;在这轻快的音乐声中,作者怎能不赞叹;在这清波里,在这人影中,作者再三的赞叹——(生: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四、总结留疑,课堂积累5
1、搭石,让作者时时想起的仅仅是因为它表面上“画一般”的美感吗?它在这个乡村,它在和乡村里的人相处的日子里,又构成一道怎样的别样风景呢?在下一节课,我们将继续去领略这道风景的独特味道. 2、积累星星卡
★★ 请正确美观地书写:洪 暴 猛 涨 序
★★★ 请将你喜欢的句子抄下来,还可以将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 板书
搭 石
画一般
《搭石》教学反思
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著乡村的生活气息。使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受到一种看得见的美和看不见的美在文本中和谐共生。根据本文特点,结合新的课程理念,本课在教学时我注重以人为本,以读为本。采取情境体验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搭石,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这一主题,教学中以学生自读自悟为基础,注重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体验、感悟,在读中积累、内化,在读中欣赏、升华。把 “美”这条主线,贯穿于课堂始终。
一、以风景为主线
这篇课文文字并不很深,但其间传递的情感却是丰富的。这正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想象的空间。由课题引入什么是搭石?让学生从图文中领略出搭石的美,领略到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并领悟到乡亲们摆搭石是为别人着想,是心灵美。然后,我请学生带着“你从哪幅画面感受到了什么美”,静静地默读课文,抓住“一群人走搭石”,“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和“老人与年轻人走搭石”三个板块,勾勒成三幅画面,很自然地引导学生理解搭石在作者眼里为什么是一道风景。
二、以欣赏为前提
读书是师生,尤其是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的过程。读“什么是搭石”那一段,我通过引读“脱鞋绾裤”让学生读出搭石为人们带来的方便。读“一群人走搭石”那段话,我通过引导学生对“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的理解,引导学生诵读,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有着浓浓乡情的搭石旁边,引
? „„
领学生用朗读将这美好的画面呈现在了大家面前。而“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和“老人与年轻人走搭石” 主要让学生抓住文本的空白点进行想象。
三、从背景中升华
当学生通过这些画面的体会,自然地感受到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时,学习最后一段,并通过背景介绍,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搭石默默无闻的美,情感又进一步得到升华。
教学中,我努力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在词句教学时,我不光引导学生了解意思,还提示理解方法,如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