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CN 112571594 A(43)申请公布日 2021.03.30
(21)申请号 202110105235.7(22)申请日 2021.01.26
(71)申请人 中交二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地址 710000 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凤城二
路12号(72)发明人 程永志 杨彪 胡秀军 巨高权
任忠生 唐忠伟 邢谦 陈莹 (51)Int.Cl.
B28B 7/22(2006.01)B28B 7/02(2006.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CN 112571594 A(54)发明名称
一种预制节段梁智能匹配调节模板装置(57)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预制节段梁智能匹配调节模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模系统、侧模系统、控制系统、匹配梁底模系统,所述控制系统与底模系统、侧模系统、匹配梁底模系统电性连接;所述侧模系统包括底座、侧模模板、侧模背肋、侧模模板撑、侧模立柱、侧模千斤顶、侧模位移传感器、侧模液压杆,所述侧模立柱包括侧模立柱Ⅰ、侧模立柱Ⅱ、侧模立柱Ⅲ,所述侧模千斤顶包括侧模千斤顶Ⅰ、侧模千斤顶Ⅱ、侧模千斤顶Ⅲ;所述底模系统包括底模横梁、底模立柱、底模传感器、底模千斤顶、底模背肋、底模模板;所述匹配梁底模系统包括底模台座和设置在底模台座上的台座位移传感器;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油泵、PLC
本发明有便捷、高效、精确的优点。控制器。
CN 112571594 A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一种预制节段梁智能匹配调节模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模系统、侧模系统、控制系统、匹配梁底模系统,所述控制系统与底模系统、侧模系统、匹配梁底模系统电性连接;
所述侧模系统包括底座、侧模模板、侧模背肋、侧模模板撑、侧模立柱、侧模千斤顶、侧模位移传感器、侧模液压杆,所述侧模背肋等间距均匀设置在侧模模板和侧模模板撑之间,所述侧模模板撑包括侧模翼缘支撑、侧模腹板支撑,所述侧模立柱包括侧模立柱Ⅰ、侧模立柱Ⅱ、侧模立柱Ⅲ,所述侧模千斤顶包括侧模千斤顶Ⅰ、侧模千斤顶Ⅱ、侧模千斤顶Ⅲ,所述侧模翼缘支撑的底部从上至下依次设置侧模立柱Ⅰ、侧模千斤顶Ⅰ、侧模立柱Ⅱ、侧模千斤顶Ⅱ,所述侧模腹板支撑的底部从上至下依次设置侧模立柱Ⅲ、侧模千斤顶Ⅲ,所述底座设置在侧模千斤顶Ⅱ和侧模千斤顶Ⅲ的底部,所述侧模位移传感器设置在侧模千斤顶Ⅰ、侧模千斤顶Ⅱ、侧模千斤顶Ⅲ的侧部,所述侧模液压杆设置在侧模立柱Ⅰ和侧模翼缘支撑之间;
所述底模系统包括底模横梁、底模立柱、底模传感器、底模千斤顶、底模背肋、底模模板,所述底模背肋等距均匀设置在底模模板和底模横梁之间,所述底模立柱设置在底模横梁的底部,所述底模千斤顶设置在底模立柱的底部,所述底模传感器设置在底模千斤顶的侧部;
所述匹配梁底模系统包括底模台座和设置在底模台座上的台座位移传感器;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油泵、PLC控制器,所述PLC控制器与侧模千斤顶、底模千斤顶、台座位移传感器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节段梁智能匹配调节模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侧模底座纵梁和侧模底座横梁,所述侧模底座纵梁沿纵向设置在地面上,所述侧模底座横梁沿横向设置在侧模底座纵梁上方,所述侧模底座纵梁和侧模底座横梁垂直设置成“井”字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预制节段梁智能匹配调节模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侧模内支撑,所述侧模内支撑包括侧模内横撑和侧模内斜撑,所述侧模内横撑水平横向设置在侧模立柱Ⅱ和侧模立柱Ⅲ之间,所述侧模内斜撑设置在侧模内横撑与侧模腹板支撑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预制节段梁智能匹配调节模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模内横撑分别与侧模立柱Ⅱ和侧模立柱Ⅲ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预制节段梁智能匹配调节模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模立柱设置有6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预制节段梁智能匹配调节模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模液压杆分别与侧模立柱Ⅰ、侧模翼缘支撑铰接,所述侧模液压杆倾斜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预制节段梁智能匹配调节模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模翼缘支撑和侧模腹板支撑铰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预制节段梁智能匹配调节模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模立柱和底模横梁之间设有连接牛腿。
2
CN 112571594 A
说 明 书
一种预制节段梁智能匹配调节模板装置
1/3页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预制梁模板调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制节段梁智能匹配调节模板装置。
背景技术
[0002]节段梁预制施工中,模板调节时通常采用人工测量与匹配梁的高差来调整施工梁段的高程,这一过程需要经过多次的测量以及调整才能符合要求,施工中极为不便,施工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提供一种预制节段梁智能匹配调节模板装置,调节方便快捷,准确高效。[000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预制节段梁智能匹配调节模板装置,包括底模系统、侧模系统、控制系统、匹配梁底模系统,所述控制系统与底模系统、侧模系统、匹配梁底模系统电性连接;
所述侧模系统包括底座、侧模模板、侧模背肋、侧模模板撑、侧模立柱、侧模千斤
顶、侧模位移传感器、侧模液压杆,所述侧模背肋等间距均匀设置在侧模模板和侧模模板撑之间,所述侧模模板撑包括侧模翼缘支撑、侧模腹板支撑,所述侧模立柱包括侧模立柱Ⅰ、侧模立柱Ⅱ、侧模立柱Ⅲ,所述侧模千斤顶包括侧模千斤顶Ⅰ、侧模千斤顶Ⅱ、侧模千斤顶Ⅲ,所述侧模翼缘支撑的底部从上至下依次设置侧模立柱Ⅰ、侧模千斤顶Ⅰ、侧模立柱Ⅱ、侧模千斤顶Ⅱ,所述侧模腹板支撑的底部从上至下依次设置侧模立柱Ⅲ、侧模千斤顶Ⅲ,所述底座设置在侧模千斤顶Ⅱ和侧模千斤顶Ⅲ的底部,所述侧模位移传感器设置在侧模千斤顶Ⅰ、侧模千斤顶Ⅱ、侧模千斤顶Ⅲ的侧部,所述侧模液压杆设置在侧模立柱Ⅰ和侧模翼缘支撑之间;
所述底模系统包括底模横梁、底模立柱、底模传感器、底模千斤顶、底模背肋、底模
模板,所述底模背肋等距均匀设置在底模模板和底模横梁之间,所述底模立柱设置在底模横梁的底部,所述底模千斤顶设置在底模立柱的底部,所述底模传感器设置在底模千斤顶的侧部;
所述匹配梁底模系统包括底模台座和设置在底模台座上的台座位移传感器;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油泵、PLC控制器,所述PLC控制器与侧模千斤顶、底模千斤顶、
台座位移传感器电性连接。[0005]方案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包括侧模底座纵梁和侧模底座横梁,所述侧模底座纵梁沿纵向设置在地面上,所述侧模底座横梁沿横向设置在侧模底座纵梁上方,所述侧模底座纵梁和侧模底座横梁垂直设置成“井”字型。[0006]方案进一步地,还包括侧模内支撑,所述侧模内支撑包括侧模内横撑和侧模内斜撑,所述侧模内横撑水平横向设置在侧模立柱Ⅱ和侧模立柱Ⅲ之间,所述侧模内斜撑设置在侧模内横撑与侧模腹板支撑之间。
3
CN 112571594 A[0007]
说 明 书
2/3页
方案进一步地,所述侧模内横撑分别与侧模立柱Ⅱ和侧模立柱Ⅲ铰接。
[0008]方案进一步地,所述底模立柱设置有6根。[0009]方案进一步地,所述侧模液压杆分别与侧模立柱Ⅰ、侧模翼缘支撑铰接,所述侧模液压杆倾斜设置。
[0010]方案进一步地,所述侧模翼缘支撑和侧模腹板支撑铰接。[0011]方案进一步地,所述底模立柱和底模横梁之间设有连接牛腿。[0012]本发明的优点是:本发明通过人工输入施工梁与匹配梁在设计上的高程差、横坡、梁高等数据,PLC控制器自动识别匹配梁底模位移传感器数据,并计算施工梁侧模系统、底模系统的侧模千斤顶、底模千斤顶需要伸出的长度,然后控制侧模千斤顶和底模千斤顶达到计算的高度,节约了人工多次调节的时间和工序,方便快捷,且利用PLC控制器智能识别和计算调节,提高了调节结果的准确度,具有便捷、高效、精确的优点。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发明一种预制节段梁智能匹配调节模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预制节段梁智能匹配调节模板装置的结构主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预制节段梁智能匹配调节模板装置的侧模系统结构侧视图;图4是本发明一种预制节段梁智能匹配调节模板装置的底模系统结构侧视图;其中:1、施工梁,2、匹配梁,3、侧模系统,31、侧模模板,32、侧模背肋,33、侧模翼缘
支撑,34、侧模腹板支撑,35、侧模液压杆,36、侧模立柱Ⅰ,37、侧模千斤顶Ⅰ,38、侧模立柱Ⅱ,39、侧模位移传感器,310、侧模千斤顶Ⅱ,311、侧模底座纵梁,312、侧模底座横梁,313、侧模内横撑,314、侧模内斜撑,315、侧模立柱Ⅲ,316、侧模千斤顶Ⅲ,4、底模系统,41、底模横梁,42、底模立柱,43、底模传感器,44、底模千斤顶,45、底模背肋,46、底模模板,5、控制系统,6、匹配梁底模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清楚完整的描述,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需要作出创造性劳动的条件下,能够充分实施本发明。[0015]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是:如图1‑4所示,一种预制节段梁智能匹配调节模板装置,包括底模系统4、侧模系统3、控制系统5、匹配梁底模系统6,在匹配梁2旁边设置施工梁1的侧模系统3和底模系统4,侧模系统3设置在施工梁1的侧面,所述底模系统4设置在施工梁1的底面,所述控制系统5与底模系统4、侧模系统3、匹配梁底模系统6电性连接;
所述侧模系统3包括底座、侧模模板31、侧模背肋32、侧模模板撑、侧模立柱、侧模
千斤顶、侧模位移传感器39、侧模液压杆35,所述侧模背肋32等间距均匀设置在侧模模板31和侧模模板撑之间,所述侧模模板撑包括侧模翼缘支撑33、侧模腹板支撑34,所述侧模立柱包括侧模立柱Ⅰ36、侧模立柱Ⅱ38、侧模立柱Ⅲ315,所述侧模千斤顶包括侧模千斤顶Ⅰ37、侧模千斤顶Ⅱ310、侧模千斤顶Ⅲ316,所述侧模翼缘支撑33的底部从上至下依次设置侧模立柱Ⅰ36、侧模千斤顶Ⅰ37、侧模立柱Ⅱ38、侧模千斤顶Ⅱ310,所述侧模腹板支撑34的底部从上至下依次设置侧模立柱Ⅲ315、侧模千斤顶Ⅲ316,所述底座设置在侧模千斤顶Ⅱ310和侧模千斤顶Ⅲ316的底部,所述侧模位移传感器39设置在侧模千斤顶Ⅰ37、侧模千斤顶Ⅱ310、侧
4
CN 112571594 A
说 明 书
3/3页
模千斤顶Ⅲ316的侧部,所述侧模液压杆35设置在侧模立柱Ⅰ36和侧模翼缘支撑33之间;
所述底模系统4包括底模横梁41、底模立柱42、底模传感器43、底模千斤顶44、底模
背肋45、底模模板46,所述底模背肋45等距均匀设置在底模模板46和底模横梁41之间,所述底模立柱42设置在底模横梁41的底部,所述底模千斤顶44设置在底模立柱42的底部,所述底模传感器43设置在底模千斤顶44的侧部;
所述匹配梁底模系统6包括底模台座和设置在底模台座上的台座位移传感器;所述控制系统5包括油泵、PLC控制器,所述PLC控制器与侧模千斤顶、底模千斤顶
44、台座位移传感器电性连接。[0016]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包括侧模底座纵梁311和侧模底座横梁312,所述侧模底座纵梁311沿纵向设置在地面上,所述侧模底座横梁312沿横向设置在侧模底座纵梁311上方,所
“井”字型。述侧模底座纵梁311和侧模底座横梁312垂直设置成
[0017]进一步地,还包括侧模内支撑,所述侧模内支撑包括侧模内横撑313和侧模内斜撑314,所述侧模内横撑313水平横向设置在侧模立柱Ⅱ38和侧模立柱Ⅲ315之间,所述侧模内斜撑314设置在侧模内横撑313与侧模腹板支撑34之间。[0018]进一步地,所述侧模内横撑313分别与侧模立柱Ⅱ38和侧模立柱Ⅲ315铰接。[0019]进一步地,所述底模立柱42设置有6根。[0020]进一步地,所述侧模液压杆35分别与侧模立柱Ⅰ36、侧模翼缘支撑33铰接,所述侧模液压杆35倾斜设置。[0021]进一步地,所述侧模翼缘支撑33和侧模腹板支撑34铰接。[0022]进一步地,所述底模立柱42和底模横梁41之间设有连接牛腿,提高安全稳定性。[0023]本发明的工作过程是:在施工时,匹配梁落于匹配梁底模系统的底模台座上,PLC控制器采集台座位移传感器的数据计算匹配梁底模台座的高,根据梁高、底模台座高自动计算匹配梁截面实际高程数据,人工输入施工梁1与匹配梁2在设计上的高程差、横坡、梁高等数据,PLC控制器自动计算施工梁1侧模系统3、底模系统4的侧模千斤顶、底模千斤顶42需要伸出的长度,然后控制侧模千斤顶和底模千斤顶42达到计算的高度,侧模模板31、底模模板46只需人工输入设计数据就可实现自动精调至设计高程;
侧模模板31调节时先同步调节侧模千斤顶Ⅱ310和侧模千斤顶Ⅲ316使侧模系统3
底上升至与底模系统4相同高程,然后调节侧模千斤顶Ⅰ37使横坡达到设计要求,侧模液压杆35在伸缩时起辅助调节作用,到位后侧模液压杆35锁止起支撑作用。[0024]以上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指出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其中未尽详细描述的设备和结构应该理解为用本领域中的普通方式予以实施;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5
CN 112571594 A
说 明 书 附 图
1/2页
图1
图2
6
CN 112571594 A
说 明 书 附 图
2/2页
图3
图4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