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吉趣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工作效率范文

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工作效率范文

来源:吉趣旅游网
加强自身建设 提高工作效率

2008年,我部在县委和市委农工部领导下,以“三个代表”和党的十七届三中精神为指针,紧紧围绕农村经济建设这一中心,积极开展“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自身建设工作,努力提高工作效率。现将县委农村工作部自身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内强素质,建设高素质农村工作队伍

围绕提高部机关管理水平,加强农工部思想作风建设,强化组织工作服务中心、和谐发展的推动力,规范有序、高效运行的保障力,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生命力,狠抓机关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开创了农工部自身建设新局面 。主要表现在:

1、建机制,强基础,坚持把制度建设放在首位。制度建设是机关自身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为此,我们紧密联系部机关思想、工作、作风、组织和业务建设实际,既突出抓好“建”,又着重抓好“立”,着力解决好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有制必行的问题,形成持之以恒、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切实为机关自身建设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和制度保证。一是建立了目标管理制度。每年初,我们都将组织工作要点进行分解立项,印发《工作重点任务分解立项一览表》,通过文件的形式确定了重点工作项目,提出了工作目标和任务,并结合工作实际落实工作措施和完成期限,以及相关责任单位、责任人,构建了“工作责任大家挑,人人身上有指标”的目标管理体系。比如说,为了强化农工部信息化建设,我们加强了组工信息目标管理,制定出台了《全县农村信息工作目标管理及考核奖惩办法》,把报送信息、采用信息、编辑信息等责任,通过分解量化为指标,并以制度的形式,落实目标责任,强化报送效果,确保及时准确地反映组织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新举措,实现了信息工作高质量、规范化和长效性。二是健全了机关日常管理制度。机关管理制度一直是我们制度建设的重点,部领导一直高度重视,按照上级农工部对干部提出的要求,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结合本地实际,不断加强部机关制度化建设,管理制度

得到了不断的健全完善。近年来,重点健全了部长办公会、部务会、部机关民主生活会等会议制度,完善了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为提高领导班子决策水平和机关干部工作水平奠定了基础;修订了部机关财务管理制度、卫生检查通报制度、干部值班到岗制度等,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管理制度体系,确保了机关管理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三是强化了部机关基础建设。良好的工作环境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为此,我们积极适应农村工作发展趋势,先后投入大量资金,着力改善办公环境,建立了互联网,加强了以党组织党员信息库、干部信息库、办公和知识信息库,实现部内办公网络化、各种信息资源共享化、档案管理规范化。

2、定职责,强督办,坚持把规范管理落到实处。为推进机关规范管理,我们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在制度建设的基础上规范了部机关有效运行机制,确保管理工作落在实处。一是明晰岗位职责,强化职能分工。根据组织部门的任务和功能,认真研究组织部岗位职责,明确部机关各项工作任务,界定部领导、科室及科长(主任)、科员岗位工作职责,制定了明确标准的科室工作目标和责任要求,强化目标量化管理和工作经常性管理,切实形成了目标明确、职责到位、管理有序的工作机制,使每个干部都能找准自己的工作定位,自我加压,有序工作。二是实施目标量化管理。为了确保工作目标落实,我们以“单项工作争先进,整体工作创一流”为总体目标,对整体工作实行阶段性量化,科室建立阶段性工作和经常性工作明细表,对阶段性工作明细到月份、责任到人,对经常性工作明确目标要求、量化到具体措施,确保各项工作有组织、有计划健康发展。

3、建队伍,塑形象,坚持发挥从严治部的作风。长期以来,我们坚持“外树形象,内塑素质”的方针,坚持从严治部,锤炼作风,树立了干部的良好形象。一是加强干部能力建设,提高干部队伍素质。针对部内各科室分工不同,业务上相对独立的情况,我们采用邀请部领导及科室负责人讲课等方式,使机关干部全面“三农”工作,并组织部机关干部参加业务知识测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们一直把学习作为干部提高自身素质的有效手段,每月坚持2—3天的理论学习和周四学习日制度。在学习中,坚持采用谈体会、记笔记、写文章、写体会等多种行之有效的

2

形式,深化学习效果。二是强化机关干部纪律意识,锤炼务实作风。开展了“争创五好科室,争当五型干部”的争创活动,着力提升本部门的良好形象,提高干部的素质。我们坚持从小处入手,改进机关工作作风,要求全体干部树立严谨负责的工作精神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从点滴小事做起,勤勤恳恳工作,踏踏实实做事。三是以创建文明单位为契机,加强部机关形象建设。2008年,我们提出了“争创文明单位,构建和谐机关”工作目标,努力改善机关工作环境,加强机关精神文明建设,切实推进了机关文明办公和现代化办公进程。

二、外树形象,积极做好各项农村工作

我部在抓好农工部自身队伍素质建设的同时,着力做好四方面的农村工作,具体为:

1、抓住一个重心

(1)快速推进新农村建设。2008年我县的省定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为140个,其中铺面点122个,调剂点18个,涉及6615户,33216人。截止目前,140个试点自然村全部完成了村庄规划,搞好了“三清三改”,清理垃圾淤泥7800吨、清除路障1130处、拆除猪牛栏2115栋,拆除厕所、杂乱破旧建筑及家心房4800间,整屋修房屋17600间、平方米,整管线7.6万米、集中建猪牛栏68处,建沼气池521只,建垃圾池310只,改造门前塘110口,改建新建文化活动室95幢,村庄绿化4万多平方米,安装路灯260盏、宽带网228户、太阳能热水器1600多台。改水6615户、改厕6615户,改建下水道5.5万米,硬化村组主干道119公里、村内道路及入户便道174公里,改路率100%,已全部下拨到村到点。住整洁房、走平坦路、用自来水、上卫生厕在广大的新农村得以实现,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2)组织人员,全力抗冻救灾。灾害发生后县委农工部结合省、市救灾工作队,组织全县中、高级科技人员,成立全县抗冻救灾工作组,由科级领导带队,下到各乡镇,组织抗冻救灾,

3

并制定了抗冻救灾工作方案,全县共组织100多人19个工作组分赴各乡镇,县里成立了全县抗冻救灾工作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农工部,每天负责收集、汇总灾情报告,向市抗冻救灾指挥部上报灾情。

(3)全力做好果业抗冻救灾,灾后重建工作。我县果业特别是柑桔类果业,由于遭受长时间冰冻雨雪天气影响,柑桔果树受冻严重,造成严重减产。县果业办积极及时布置柑桔防冻措施,召开了柑桔防冻技术培训班,下发了柑桔防冻工作指导意见,灾害来临时,县果业办采用多种通讯工具,宣传防冻知识和工作意见,指导果农做好灾前预防、灾后补救措施。灾害过后,县果业办及时下到各果园场了解指导灾后重建,向省、市上报果业灾情,组织灾后果业重建、苗木供应。全县供应果树苗木8万余株,有柚类、桔类、杨梅、枇杷、梨和葡萄等六大类11个品种,总苗价13.2万余元。积极做好省、市下拨的救灾化肥分配发放工作。今年,省、市下拨我县果业救灾资金48万元,其中:用于购苗13万元,用于购肥35万元。县果业办一是做好了全县果业受灾摸底工作,对全县果业受灾农户进行了登记造册,并详细列出了受灾程度、面积、品种等内容;二是做好化肥购买和发放工作,县果业办会同县监察、财政等部门共同到县供销社采购化肥130余吨,按果业灾情面积分配发放到果农手中。

(4)积极做好扶贫开发工作。首先做好扶贫村的抗冻救灾工作。冰冻灾害给我县扶贫村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灾害发生后,县扶贫办及时组织人员下到各贫困村了解灾情,帮助指导贫困村做好灾后重建恢复工作,同时对了解的灾情向上申报,争取上级支援。全县共争取到抗灾资金17万元,县扶贫办按照省、市安排和要求,根据受灾程度做好了救灾资金的分配拨付工作,为今年抗冻救灾恢复重建取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其次是抓好扶贫开发项目的实施。在省市扶贫开发办的大力支持下,一年来,我县扶贫开发项目33个,扶助资金222万元,扶贫开发项目的实施较好地改变了我县20多个村的状况。

2、做好两个调查。一是着力抓好强农惠农资金使用情况调查。县农工部抽调人员,协助全

4

县强农惠农调查工作。二是开展了扶贫村主导产业发展前景调查。县扶贫办按照市扶贫办的要求,对全县重点扶贫村和面上扶贫村发展村级经济,壮大主导产业为内容的调查,并形成了汇报材料报送市扶贫办,报告中阐明了如何发展市场型主导产业,对扶贫村主导产业的选定建立,起到了指导作用。

3、开展了三个培训。一是劳动力转移培训。扶贫办利用扶贫资金,组织扶贫村农民进行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开展了多种农村实用技能培训。二是抓好“一村一品”科技培训。促进农民提高科学种养、加工水平,有效地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形成。主要采用三种培训形式:一是举办县级培训,培训对象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负责人,村党支部书记、主任,种养专业大户等,培训内容为如何推进“一村一品”工程,如何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传授农产品供求信息;二是举办乡(镇)级培训。乡(镇)里组织有文化、想发展、能吃苦的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三是组织外出参观学习,县里组织一批农业产业化骨干企业负责人、乡村干部到外地参观学习,学习外地实施“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好经验、好做法。三是做好果业技术培训。今年县果业办组织果农集中进行了三期果业技术培训,第一期为受冻果业恢复技术培训,第二期为春夏水果栽培管理技术培训,第三期为早熟梨采果前后果园管理技术培训,培训人数达150人次。

4、实施四大工程。一是继续实施扶贫开发工程。进行了2008年度扶贫项目的申报工作。组织了扶贫村书记、主村和会计2008年度扶贫项目申报工作培训,根据各村特点,资源优势等情况,因地制宜地安排扶贫项目,为贫困村申报安排了一批农民迫切需要的扶贫项目。二是实施果业工程。今年全县发放果苗7.93万株,其中:柚苗0.47万株,早熟梨1.39万株,天草0.56万株,早熟柑桔2.76万株,南香0.24万株,南丰蜜桔1.16万株,大分0.62万株,葡萄0.37万株。发展果业面积1550亩。三是实施“一村一品”工程。2008年,全县累计发展“一村一品”专业村92个,新增专业村11个,专业村的总户数26882户,主导产业户数达20295户,占75.5%,人均纯收入5272元,第一产业专业村77个,占84.78%,第二产业专业村15个,占15.22%,涉及全县所有乡镇,新建县“一村一品”省、市级示范点39个。四是实施农业产业化

5

龙头企业扩张工程。2008年,我县农业产业化工作按照中央及省市文件精神要求,致力于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在龙头企业扩张,基地农业扩展,基地农户增多等方面做了大量扎实的工作,实现了全年全县农业产业化产值12.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9.6%;省级龙头企业3个,市级龙头企业25个,新增省级龙头企业2个、市级龙头企业11个,农业产业化中农民参与户数23479户,新增4895户,农户均增收近1180元的可喜成效。

三、2009年工作思路

2009年的农业农村工作,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以统筹城乡发展,推进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富民强县”为目标,重点深化农村体制改革,按照“以新农村建设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夯实基础为重点,以社会服务为抓手”的工作思路,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体工作部署如下:

1、紧扣主题。新农村建设是当前及今后农业农村工作中的主题,明年,我县将在高速公路以及国道、京九铁路沿线、江沿岸和旅游景区附近,选择一批自然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积极探索适合本县特点的新农村建设推进机制和运作方式。围绕新农村建设主题,将在培育产业、发展产业、培训农民、减少农民、夯实基础、社会服务、农村改革、农村稳定等方面下功夫。

2、把握主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我县一以贯之的主线,为此,我们将在稳定粮食生产面积130万亩的基础上,继续围绕订单、市场、效益、中心城市需求抓调整,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农业效益。一是做强特色产业。充分发挥新建山多、水广等资源特色明显的优势,进一步优化整合资源配置,做好山水文章,构建一批特色突出、科技含量高的优势产业和优势产品,培植发展特色块状经济,加快形成具有比较优势产业区域和特色产业带。重点是打造近郊精品产业带、丘陵生态产业带、滨湖特色产业带,具体为近郊乡镇重点发展蔬菜、奶牛等产业,丘陵乡镇重点发展花卉苗木、丰产油茶、林果等产业,滨湖乡镇重

6

点发展珍珠养殖、网箱养殖、水禽养殖等产业。继续大力推进优质米、珍珠、花木、水禽、商品猪等八大基地建设,以此为依托,推广良种良法,提升产业档次,加快实现新建农产品由产量增长型向质量增长型转变。同时,紧紧结合“双带”致富工程、扶贫开发工程的实施,大力发展藠头种植、生猪养殖、花木种植、网箱养殖专业村等形式的“一村一品”特色主导产业,努力形成除粮食生产之外的特色区域块状农业经济新格局,实现“两个70%”的发展目标。二是做强龙头企业。坚持以“工业化理念谋化农业,跳出农业抓农业”的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思路,探索发展模式。重点是继续落实好省、市有关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促其裂变扩张,做大做强。以现有9家省市龙头企业为骨干,支持鼓动实行联合兼并、合资嫁接、科研开发,大力培植打造一批具有较大规模和较强实力的龙头企业群体。同时,在努力营造宽松政策环境的基础上,精心策划、包装一批优势项目,主动“走出去、引进来”,进一步加快开放型、外向型农业发展步伐。三是做响农产品品牌。创建品牌,质量是关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已于去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我们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建立健全农产品标准体系,努力实现农产品“从农田到市场”的全程监控。在保障农产品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创建农产品品牌的工作力度,依托资源,提升传统特色产品,发展新兴产品,重点在有机食品、绿化食品和无公害食品上求突破,提高我县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

3、抓住关键。新时期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关键在于抓好农村社会化服务。一是政策服务。严格落实土地承包和土地流转工作,减轻农民负担,将进一步加大本级财政对农业农村的投入,特别是在培育产业方面将拿出更好的政策,促进特色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二是技术服务。充分发挥乡镇服务中心和蜂业、藠头、水产等行业协会的作用,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积极培育多元化的农技推广服务组织,支持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以多种形式开展农业技术推广的服务,提高农业生产中的科技含量。组织开展科技支农、卫生支农、文化支农系列活动,注重传播先进思想、先进文化和先进适用知识,宣传典型经验,引导帮助农民更新思想观念,增强创业发展意识,增强农民致富本领。三是信息服务。充分发挥农业职能部门、行业协会、农村商品经纪人对外联系多门路广的作用,建立农业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发布体系,使农户和企业能够根据市场变化及

7

时调整生产经营决策,使农产品及时变成商品。同时,通过提供务工信息,开展技能培训,加快小城镇建设等多种形式,积极引导农民离土离乡、务工经商。

二○○八年十二月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jqkq.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