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探索 国产动画的传统与创新 口李畅畅 摘要:2o世纪2O年代,中国自己的动画片诞生了,中国动画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其间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产生了一大批蜚 声海内外的优秀作品。但是中国动画业发展到今天却陷入了沉寂。要再现动画业的辉煌,寻求中国动画新的发展,那么重新盘点属 于中国动画的“旧家底”未尝没有帮助。于是,中国动画创作者可以从古老的“动画”——京剧、剪纸、皮影戏、水墨山水之中寻找那些 古老的关于美与艺术的无声的讲述。 关键词:中国动画传统艺术 中国动画艺术的拓荒者和创始者是万氏兄弟。1922年,他 们制作了一部动画广告《舒振东华文打字机》。这部动画广告在 当时来说是个突破,它是中国第一部原创动画广告,是中国动画 片的雏形。之后,万氏兄弟又制作了两部动画片形式的广 告——《味精》和《益利汽水》。中国早期的动画片就是在这个时 候悄悄诞生了。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动画短片是由万氏兄弟制作的《大闹画 室》。影片制作于1926年,这是一部喜剧片,讲述的是一个从画 家画板上蹦出来的中武打扮的小纸人在画室与画家两人“对战” 的故事。故事情节十分简单,像传统的喜剧一样,主要是靠滑稽 的动作和表情打动人,只是单纯地为了娱乐。但是作为带有尝 试性的早期动画短片,它在人物造型和动作设计上都体现出对 民族风格的探索。同样,之后的第一部木偶片《皇帝梦》与动画 长片《铁扇公主》在人物和场景上也大量运用了中国传统的元 素。 我国动画制作自1956年起进入全部摄制彩色片的阶段,并 开始摸索一条发扬民族风格的创作道路。经过动画制作者的不 懈探索,我国动画创作终于迎来其发展繁荣的高峰,动画片片种 也丰富起来,涌现出了一大批具有本民族风格的动画作品。 在2O世纪50年代,我国掀起了一个以民族风格为创作形式 的动画创作高峰。这些动画片无论是造型还是色彩都大胆地加 入了中国元素,将中国传统民间故事搬上了荧幕,例如《哪吒闹 海》《小鲤鱼跳龙门》《大闹天宫》等作品,在人物外形设计上都借 鉴了中国年画的色彩和造型。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大闹天宫》和 《哪吒闹海》这两部影片,它们不仅在色彩和造型上借鉴了传统 民间的年画元素,还在配乐上用了富于民族特色的乐器与乐曲, 故事题材又选自名著和民间传说。这些使这两部作品带着中国 风,散发着艺术魅力与民族文化气息。这是中国动画史上一次 伟大的飞跃,创造了中国动画创作的一个新时期、新辉煌。 之后还有许多优秀的作品不断涌现。如在造型和材料上有 新突破的《西瓜炮》《孔雀公主》《崂山道士》等运用了竹、木和泥 等材料,这些都是中国传统的玩具元素;还有借鉴中国剪纸与皮 影戏元素制作的作品《渔童》《老鼠嫁女》《猪八戒吃西瓜》等,这 些作品抓住了剪纸的造型特点,独具风格。1960年,最具有中国 传统文化风格的动画片代表作之一《小蝌蚪找妈妈》诞生了。这 是一部水墨动画片,画面以中国水墨画表现,体现了浓郁的中国 艺术风格。之后《牧笛》扩大了水墨表现的领域,由此中国水墨 在动画片中得到更成熟的运用。 不难发现,中国动画无论是在题材、造型还是材料和色彩等 各方面,都或多或少地从中国的传统艺术中获得创作的资源和 灵感。这体现了中国老一辈动画创作者是勇于汲取传统艺术精 华、创新动画艺术的。 受中国传统艺术影响,中国的动画创作特点大致有以下几 点: 一、在题材内容的选取上 很多动画作品选取了中国神话传说和民间历史故事,如《哪 吒闹海》《阿凡提的故事》《渔童》《九色鹿》等。有的直接改编名 著故事,如《大闹天宫》。 在造型与色彩的表现上: 第一,中国传统艺术对人物性格的塑造都是十分鲜明的,并 且性格直接在外部形象上得以体现。如,民间年画的门神用各 种不同的服饰配色和表情塑造出不同的人物形象,传达不同的 内容和寓意。同样,动画作品中的人物塑造也是根据不同的人 物进行形象定位,设计出鲜明的角色特征。 第二,中国传统艺术中的木版年画、皮影戏、木偶、剪纸等人 物塑造都遵循造型上简洁、夸张,色彩上鲜艳、对比强等特点。 第三,皮影和木偶简单的运动方式与动画中的运动规律相 符合。 二、在创作思维上 第一,中国民间艺人在创造传统艺术作品时常运用寓意与 象征的手法,表达了民间大多数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灵 芝象征如意富贵;鲤鱼为“鲤跃龙门”。中国动画作品中用莲花 作为喻体,莲花在传统文化里象征出淤泥而不染,喻示纯洁、正 义。“渔童”“哪吒”生于莲花之中,作者赋予他们正义、勇敢、坚 强、智慧和善良的形象,这是对本民族传统文化和美德的肯定, 也是对生命的赞美,象征生命彼此的息息相关和无限延续。 第二,我国动画片在创作过程中通常从传统民族艺术的原 始性思维出发,它可以天马行空、无拘无束,不受时间、空间的限 制,可以任创作者发挥想象,全心去营造,让自己身临其境,以 “天人合一”宇宙观和人生哲学创作出色的动画作品,如《宝莲 灯》《女娲补天》等。 三、在大众文化上 大众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一种,我国有着几千年悠久的人文 和历史文化,它们无时无刻不伴随着人类的发展进程,一同发 展。而动画同样是一种大众文化的传播方式,也是人们意愿和 精神追求的承载,所以能够得到人们的喜爱。创作者必须深刻 体会和理解民族传统文化精髓,才能全面了解和掌握大众的审 美需求和精神文化追求,从而充分发挥中国传统艺术在动画创 作中的积极作用和推动力。 然而,在今天这个忙碌与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对民族 (下转第124页) 12】 襞俺锹,育 开充 练,丙烯设计素描的表现性素描部分,不能简单以客观物象的造 型为基准,客观物体的“像不像”并不重要,应以画面所需要的造 型基准,以个人艺术语言为基准。形的体现可以是具象的,也可 以是意象的(图5),还可以是抽象的(图6)。 美,选择美的背景与角度进行表现。当然,形式美与个人的艺术 语言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艺术处理可以实现景物 的形式美。表象性素描尤其需要学生有形式美的审美意识,通 过对学生作品的集体点评、优秀作品的赏析以及作品的修改,逐 步提高对形式美规律的把握。 3.注重作画的构成意识与抽象意识 客观物体的形是外在的、表象的,存在很多偶然因素,客观 形态进入画面,就要符合艺术的规则,有它的必然性。构成关系 上的讲究,就是要符合形式美的规则,它是超越客观物体形态的 结语 设计素描中丙烯材料的使用,更容易促进学生艺术语言的 培养、形式美规律的研究和学生个性的充分发挥,使学生的学习 更具挑战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可以更好地实现设 计素描与设计色彩的接轨,拉近学科基础课程与设计专业课程 内在必然。这种超越了客观形态的艺术形态也就具有了抽象 性,学生在掌握了抽象形态的相互关系之后,就具备了抽象意 识。 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参考文献: 4.画面艺术语言与个性是最重要的优点 表现性素描画面造型因素的完善与成熟,也就逐渐形成了 艺术语言,而语言的独特性也就是画面的个性。学生个人喜好 的率性发挥会慢慢促进学生个性语言的形成。这一方面的培 养,可以通过对大量艺术作品的鉴赏、对艺术语言的分析,让学 生慢慢体会,鼓励学生走自己的路。 5.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对形式美规律的把握能 力 [1]甘霞明.现当代艺术思潮对设计素描教学的借鉴意义.北方美术, 2012(2). [2]韩玉.浅议“水墨实验”在设计素描教学中的作用.大众文艺,2012 (1 5). [3]孙家铨.丙烯画写生技法.北京燕山出版社,1990. 艺术的美与现实的美是有差别的,艺术的美包括内容的美 与形式的美,而现实的美是一种实用的美。设计素描要着重培 养学生对于形式美的把握,学生描绘的物体可能是残荷、枯枝败 叶等,内容可能是不美的,但转化到作品中就要形成艺术美,这 种美就是形式美。学生在取景构图时要体现物体本身的形式 (作者单位:南华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 编辑王旭 (上接第1 21页) 传统文化的关注和追求越来越少,由于生活环境改变和人文精 神追求的转变,现在能够体现和代表民间造型、民族意识,具有 民族精神的中国优秀动画作品也逐渐减少。一方面是由于现在 动画的从业人员对传统艺术和传统文化认识的缺乏;另一方面 失去了民族文化的根本,所创作的动画作品自然也失去了生命 力,失去了立足之地。 如今,面对来自世界动画业的冲击,中国动画产业应如何发 展?今天的中国动画界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创业,正在开创新的 风格,这个新风格应该是传统的,更应该是现代的,中国动画必 须走立足传统、不断创新、面向世界之路,不可一味模仿西方,对 于传统应继承和发展,不可放弃不用或重复照搬。我国的动画 创作者身后有深厚的文化积淀,“中国特色”不仅仅是一个概念 是由于美国和日本的大量动画作品被引入,其作品特殊的题材 和动画效果吸引了很大一部分观众,与此同时,我们却没有足够 的能够代表自己民族文化的优秀作品抗衡,中国动画行业的发 展陷入了困境。从2O世纪80年代之后,孩子们荧幕上看的只是 《忍者神龟》《聪明的一休》《猫和老鼠》《机器猫》等,而且这些动 画片甚至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用品,如衣服、背包、杯子、贴纸等上 化的名词,也不仅仅是单纯地讲述中国的故事,唯有对传统的再 运用和对艺术的再加工创造才是关键。我国的动画创作者要继 承、发扬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学习前人成功的经验,发掘 和提炼传统文化内容和题材,不断创新,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动 画作品 面都有这些动画角色形象,而本身具有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动 画人物则很少。 我国的动画创作者应该正视这些问题:为什么弃优秀的历 史文化不用,而一味地接受外来文化?我国的动画创作者是否 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学习国外文化的同时结合自己优 秀传统的文化和历史?一味地模仿别人只会失去自我,丢失了 参考文献: [1]程季华.中国电影发展史.中国电影出版社,1963. [2]张慧临.2O世纪中国动画艺术史.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3]索晓玲.动画影片画面赏析.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民族文化的根本。我国的动画创作者应该学习国外先进技术, 更应该注重对本民族文化精神的继承和发扬。同时,动画创作 者应该深刻意识到,动画作品不仅具备较高的艺术审美水平,而 且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种体现,更重要的是它们本身肩负一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编辑杨婷 定的社会教育功能和历史责任。动画影片对于儿童的成长产生 了重要的作用,好的动画应该具备中国传统美德、高尚情操和审 美价值等,从而对儿童的成长和发展起到引导作用。反之,一旦 i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