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影响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几个因素
杨森
(武汉工业学院思政课部,武汉 湖北, 430023)
摘 要
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保持着稳步高速增长,同时也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系,同时也实现了中国人民的全面小康水平。但是不得不看到的是,在城镇化、工业化的推进过程中,贫富差距的逐步扩大,农村土地的流失,农村基础建设供给不足,教育、文化、卫生条件的相对滞后等诸多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探索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农村 可持续发展 经济
随着全面小康的实现与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水平的规划蓝图,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农村建设已经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基础,是缩小贫富差距,解决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必由之路。中国的农村经济现状是经济高速发展所带来的阵痛。
一、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展望
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战略发展问题,要建设一个新农村,首先要从生产上符合科学发展的规律,促进经济发展,生活进步。在农村生活上,能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民走上富裕之路;在精神文明上,提倡科学文明,加大知识投入,改善医疗条件;加强思想道
德教育;在环境上,建设生态和谐,环境优美、整洁卫生,交通道路方便;有民主科学的制度,民主选举,民主自治,民主监督。基于这几个方面,来推动农村的经济进步和社会和谐。让农村从政治、经济、民主等多方面进行完善建设,从马斯洛需求理论的角度来看,农民不为物质生活而困扰,能够主动并可以得到文化需求的满足,更加注重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需求的同步以体现个人价值,是判断农村经济发展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
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中存在的问题
1、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完善,城市化进程逐步深入,举国上下集中力量对外开放,发展城市工业,无容置疑的是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但相对于经济的发展的水平,农村经济的发展虽然也在进步,但是相对缓慢,地区差异大。为什么GDP的增长与人民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不能划等号呢?因此,GDP不能完全代表经济的进步水平,而城乡之间、东西之间的差距也将严重制约经济的稳步持续发展。
2、生态的破坏
我们的产业结构正在发生很明显的变化,2000年我们的工业比重占GDP的比重是50.2%,到2010年我们提高到52.9%,这表明我们工业还在加快,它占GDP比重还在提高。而在工业结构内部,钢材、水泥、有色金属、铝合金这些重工业部门的比重从2000年62.5%提高到2004年67.6%,我们正在呈现工业化过程加快,重化工业部门对环境的排放量就迅速增加,这对我们这种处理生产的工业化和生态环境的关系就提出了挑战,所以我们说这个阶段由于需求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也发生变化。由于现代工业式农业发展,造成了农业环境和生态的严重污染 与破坏。农药、化肥、农产品加工厂的废弃物造成了对土壤、空气、水资源的污染。不合理开垦和过度利用造成土壤沙漠化、水土流失等。这些都不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的。由于工业化的发展导致的问题,在20世纪六七十年
代之后,为了生存环境和自然保持和谐,我国也尝试利用自然过程和生物学过程,这样减少了对自然的干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业产量,又对资源和环境方面是有利:于=的。可是地区不平衡状态,降低农业生产率,威胁着农业经济的可持续。
3、经济支持,资源配置
4、农村文教卫的滞后
参考文献:
[1]李加江_中国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1—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