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媒体时代广播的发展
摘要:媒介融合是媒介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传媒产业和传媒市场的发展方向之一,作为传统媒体的广播在新媒体时代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本文从新媒体时代广播的存在形式,广播市场受众的收听情况,广播业的机遇等方面作了分析,指出目前传统广播仍是受众收听的首选,但新媒体拓展了广播产业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新媒体 广播 存在形式 机遇 一、新媒体时代广播的存在形式
新传媒产业联盟秘书长王斌认为,新媒体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21世纪是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传统广播作为“旧媒体”在新媒体时代、三网融合和媒介融合背景下存在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和自身发展,传统广播衍生出了多种形式。其一,加强与互联网的合作,广播实现了两种网络广播形式,即广播节目的在线直播、点播和专门的网络电台,扩大了传统广播的收听渠道。其二,在与数字技术融合方面,实现了数字音频广播,播出的质量可达cd音质,具有很强的移动接收能力。其三,在与平台、移动、终端融合方面,实现了播客广播、移动广播、手机广播、客户端广播,这些新兴的收听方式吸引了大量年轻的受众①。其四,加强与微博的融合,出现了“微电台”,利用微博高时效性、信息传递快速的特点使得广播更具竞争力,受众既是传播者又是接收者,增加参与感的同时又可以通过微博和电台主持进行直接沟通。
二、传统广播依然存在发展空间
在数字技术以及媒介融合趋势的推动下,较多人会怀疑广播早无用武之地,其实不然,有研究者选取了长沙地区受众进行了调查,采用分层随机和偶遇抽样的方法,调查对象限定为“16岁以上,在长沙工作生活学习满一年以上并接触过广播媒体的正常市民”,在5个行政区的30个居民小区发放问卷420份。调查结果显示,选择使用传统的家用收音机收听广播的人数达到近六成,比例为56.2%。此外,根据smr赛立信媒介研究机构2006年发布的《北京、上海、广州三大城市广播听众的收听习惯》,北京、上海、广州分别有98.3%、78.1%、85.5%的听众选择收音机作为收听广播的工具,分别有18.7%、37.9%、21.6%的听众选择车载收音系统、mp3和手机等随身收音设备,而分别只有5.7%、2.1%、7.4%的听众把电脑网络作为收听工具②。以上数据说明收音机作为传统广播收听方式仍为广大受众所青睐。
三、新媒体环境下广播迎来新的机遇
建设全媒体广播,是广播顺应新媒体环境和媒介融合趋势的必然结果,也是广播增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重要表现。广播电台整合开发资源,需要在维护广播主体功能地位的基础上进行探路性经营,通过跨媒体经营和与新媒体合作来拓展自身发展空间,这应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③。在目前以传统广播为主,以网络广播、手机广播等广播形式为辅的多元化广播发展格局下,新媒体广播为传统广播拓展了发展空间,对于广播产业的发展、增强广播媒体的影
响力以及广播市场取得更好的经济收益都会是有利的。 (一)网络广播,构建音频门户网站,扩充业务范畴。 网络广播发展方兴未艾,门户网站是受众接触网络广播的窗口。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门户网站中国广播网在全球化网络传播背景下进行全新战略定位一一立足独家特色,以听觉传播为核心,建设全球最大的中文音频网络门户。中广网依托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最大核心资源一一音频,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打造全天24小时不间断直播的中文互动在线广播第一品牌,并充分发挥音频资源优势,提供传统广播电视精品节目,努力搭建面向海内外的互联网视听节目交易体系,构建中国广播网视听节目分发渠道和集成交易平台。
(二)数字广播,打造增值服务产品,探索多元化盈利模式。 传统的广播媒体主要依靠广告盈利,媒介融合环境下,围绕广告收入的多元化盈利创收模式正在形成。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为例,该台率先将数字技术与广播媒介的变革融合起来,充分利用前沿技术,为数字广播在国内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在内容生产上已经实现了dab数字多媒体广播正式播出,现有16套广播节目、6套电视节目。北京人民广播电台通过产业化改革,不断探索广播业尤其是数字广播领域的多元化盈利模式,已取得了一定进展:一是建立网上数字化平台,如北京交通广播电台所提供的在电脑上“看广播”的服务;二是形成了具有一定市场基础和品牌效应的终端产品,及相应的产品服务市场;三是增值服务及产品,如打折服务、生活信
息服务、路况导航服务等;四是网络互动服务及产品,如新闻线索提供、产品及音视频信息下载等。
(三)微电台,音乐和新闻资讯成为竞争王牌。
截至2011年1月,中国微博用户量突破3亿,5亿网民中半数以上都在不同程度的使用微博。2011年10月27日,市场研究机构synovate调查披露,中国15~44岁消费者最喜欢使用微博;微博在香港、上海、北京等中国大都市的渗透率达到24%,超过无线电广播(20%)。面对新媒体的入侵,传统广播不仅要加强与传统媒体的合作更要抓住机遇谋求与新媒体的融合,而传统广播和微博强强联合的直接产物是微电台,其中较著名的有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轻松调频-fm91.5、广东电台音乐之声-fm99.3等。据新浪微博数据中心2012年3月25日的数据显示,从微电台类型来看,交通类账号最多,所占比例达26.3%,其次为新闻类和都市民生类,但音乐类和新闻资讯类对粉丝的吸引力更大。听众可以在线点播自己喜欢的歌曲,也可以和平日里“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dj形成互动。随着微博关注粉丝的提高,微电台也是赚足了人气提高了知名度。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广播影视加快转变、加速转型的战略机遇期,广播要紧紧抓住这一战略机遇期,在广播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过程中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在内容同质化现象日益严重的今天,广播的发展不能过分倚重于媒介融合,必须审时度势认清形势,从自身特点出发,在坚持广播媒介特性的基础上加强内容建设、重塑自身形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广播产业链,实现传
统广播与网络广播、数字广播、微电台等新媒体广播多位一体的运营模式。 参考文献:
[1]崔保国:《2012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4月第1版,120页。
[2] 赛立信媒介研究:《北京、上海、广州三大城市广播听众的收听习惯》,《中国广告》,2006年第6期。
[3]申启武:《广播生态与节目创新研究》,暨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版,第42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jqkq.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