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吉趣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析我国网络文明建设

浅析我国网络文明建设

来源:吉趣旅游网
 成绩:

浅析我国网络文明建设

————《形势与》课论文

授课教师:周丽军

院系:应用英语学院英语(国际贸易) 年级:2009级2班 姓名:杨刚 学号:090440239

浅析我国网络文明建设

据相关报告显示,截止2009年,中国网民人数已达2.98亿人,稳居世界第一。

互联网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对我国居民的生活产生着深远持久的影响,互联网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改善了我们的生活。然而互联网又是一把“双刃剑”,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其负面影响也在不断地暴露。

网络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和谐社会所必不可少的步骤。因此,全力推进我国网络文明的建设,既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我国网络文明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 由于全社会的大力支持与积极参与,我国的网络文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在推进网络文明建设的进程当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也遇到了一些严峻的问题。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谈谈我国网络文明建设的现状:

1、当前我国网络文明建设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国家对于互联网建设的监管不够全面,力度不够,滋生了一系列与互联网有关的社会问题。西方发达国家,无论从基础设施建设还是监管建立,都远远领先我国。

2、互联网自身开放性的特点导致对互联网的监管陷入困境。由于互联网具有开放性、虚拟性等特点,因此,想要套用现有的法律准则和道德规范来管理互联网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更何况中国当前法律建设尚不完善。因此,我国互联网事实上正身处窘境,举步维艰。

3、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虚拟的世界,现实世界中的伦理道德观念在这里对人们缺少了约束力,浴室人们在现实世界中被压抑的阴暗的一面在互联网中寻求到了生存的空间,导致网上伦理道德问题日益增多。同时,某些国家还利用网络传播一些腐朽的思想,不断冲击着中华民族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我国网民的道德修养受到了极大的考验。

4、西方国家利用互联网加紧文化渗透,给我国的网络文明建设带来了巨大的阻力。互联网的基础设施有一半以上都设在美国,西方文化在网络上正处于一个霸权地位。互联网作为一个便捷的信息传播平台,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意识形态的斗争。西方国家利用其在互联网上的优势不断向我国传播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攻击我国社会制度,以达到其文化渗透的预谋。这严重影响着我国的安定团结,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长治久安是极为不利的。

如何搞好我国的网络文明建设

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尽量减少互联网的负面影响,建设一个文明的网络世界,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目标。

下面我将从几个主体的角度简要谈谈如何建设我国网络文明的看法:

1、坚持以马列主义、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导思想,坚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根本任务和基本原则。以先进的理论占领网络文化阵地,引导网民提高自身的思想水平和自身道德修养,确保我国的网络文明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2、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建立和完善监管互联网的法律法规,依法治网,为网络文明建

设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对于网络犯罪,我们要坚决打击,既要治标,又要治本。法律具有强大威慑力,在构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只有通过建立网络行为监督机制和健全互联网法律法规,把网络主体的责任、权利与义务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加以明确,才能使人们知道什么是必须做的,什么是禁止做的,才能够有效规范人们的行为,构和谐的网络环境。

3、加快建设我国的网上文化基地,充分利用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文化和伦理资源。互联网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其在推广伦理道德教育方面的作用。中国拥有长达五千年的文化史,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关部门应该组织专家学者有步骤、有计划地把中华优秀文化成果、伦理道德资源推上网络,用优秀的文化占领网络文化阵地,同时从整合中华民族的传统伦理道德资源入手,通过教育和引导,使网民自动担负起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伦理资源的神圣使命,建设网络文化阵地。

4、通过提升网络科技,增强我国网络安全防范能力。网络文明建设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面对网络垃圾产品,不但需要法律法规及伦理道德对其约束,更要技术做保障。要积极开发和研制一些网络安全技术,推出新的网络安全产品,加强网络安全防范,对互联网中的不良垃圾产品予以过滤和查封,或从源头上予以堵截,使其不能发挥应有的破坏作用,从而起到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传播优秀文化及伦理道德,抵制不良思想文化的作用。 5、互联网用户要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熟知关于互联网的法律法规,严于律己,争做文明网民,积极促进网络文明建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jqkq.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