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吉趣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粉丝经济

粉丝经济

来源:吉趣旅游网
把梳子卖给和尚?Navie!

引言:不知道从哪年起,“把梳子卖给和尚”是成了营销学上的一个经典案列,不仅做销售的对其趋之若鹜,很多公司在面试和销售八竿子打不着的职位时也开始问这个奇葩的问题。可是为什么不想想:和尚需要梳子吗?与其费九牛二虎之力把产品推销给不需要的人,为什么不卖给那些更需要、更喜欢的人?当然,也有人早就想到了,这些人开始最大程度的发掘对自己的品牌和产品最感兴趣的那部分客户,于是,“粉丝经济”由此诞生。

什么是粉丝经济?

“粉丝”是英语“Fans”的音译,原本指“运动、电影等的爱好者” ,而现在这一外延已经极大的扩充,现在,对任意人物、品牌、运动等有着共同的狂热爱好的一类人,都称之为粉丝。而“粉丝经济”正是基于粉丝对人物、品牌等的狂热而产生的一种经济模式。粉丝经济之所以能够成功,其实是基于了人人都有的一个普遍心理:爱屋及乌。粉丝经济最开始来源于音乐圈,歌手开演唱会、发行专辑等其实都是赚粉丝的钱,而这一现象现在已经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借用。无论是“我是凡客”还是“为发烧而生”,亦或是“庚phone”和“罗辑思维”,都是粉丝经济典型的案例。

典型案例:

2013年“双11”当天,淘宝累计销售额为350亿,远超去年“双11”的191亿元。而在这次“双11”促销活动中,小米官方旗舰店以5.41亿的单店销量位居榜首,而且包揽了当天手机销售的前三名。小米从诞生之日起,就宣传“为发烧而生”,牢牢抓住了一批热衷于DIY的手机发烧友,从开始的饥饿营销到后来的组建小米粉丝网,小米利用了微博、微信、视频等所有媒体渠道,聚集小米的粉丝,现在从这批忠诚的粉丝口袋里掏钱简直是

顺理成章,易如反掌了。

2013年8月,著名自媒体人罗振宇在微信公众平台“罗辑思维”上推出“史上最无理”的付费会员制,会员方案为:5000位发起会员,200元会员费,2年会员资格;500个铁杆会员名额,1200元,2年资格之外,还有义务为社群做更大的贡献。而所谓的回报仅仅是,“罗辑思维”每月送上一本亲选的好书,优先参与“罗辑思维”的线下活动,享有专属席位等。结果让人瞠目结舌,“罗辑思维”只用了半天就将会员招满,160万元收入囊中。这种看似赤裸裸的掏粉丝口袋的行为,粉丝竟然相当买账,是“钱多人傻速来”吗?如果没有几十万的粉丝规模,罗振宇敢这么做?

每个行业每个群体都有优秀的人存在,比如电竞行业的浙大年轻的毕业生伍声(网上一般称其ID:2009),就是这一领域的佼佼者,也拥有众多的拥趸。这个出生于87年的小伙子有非常敏锐的商业头脑,从职业队退役后,“视频解说”+“淘宝店”的模式走得顺风顺水,据推测,目前他的淘宝店每月的营业额至少在300万以上。这一模式也得到了其他众多解说的借鉴,成为了粉丝经济在电竞行业的一个最好例证。

粉丝经济的背后

现在大家都知道,在日常生活和企业管理等方方面面都存在一个著名的定律:二八定律。而粉丝经济恰恰就是这一定律最好的执行者。与传统的一把抓,广撒网的营销相比,粉丝经济的定位非常精准而明确:只抓住20%最有价值的目标受众,将他们变成自身品牌最忠实的粉丝,再从这20%的粉丝身上获取80%的利益。你不能取悦所有人,那么不妨尽力取悦那些懂得欣赏你的人,这对所有行业都是通用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湖南卫视为什么能从众多电视台中脱颖而出,一家独大?那是因为

湖南卫视做了自己最擅长的事情:娱乐至上。吸引了年轻一代的全部注意力,为此甚至牺牲了很多口碑收视都很好但是与定位不符的节目,比如晚间新闻。

粉丝从何而来

那么粉丝是从何而来呢?答案很简单:发掘与培养。做营销最开始要做的就是确立自己的品牌形象和目标用户群,只有当品牌形象完整建立了,目标用户群精确定位了,接下来就是“投其所好”,利用各种方式凝聚粉丝了。而在互联网新媒体时代,对新媒体的利用率越高,越能产生聚集效应,微博、微信、视频社区等直观而高效的传播方式,能迅速想滚雪球一样带动起粉丝的热情。值得注意的是,真正的脑残粉、死忠粉还是很少的,更多的粉丝是不那么“忠诚”的,而且一旦一个粉丝由粉转黑,给品牌带来的负面影响可能非常严重。那么如何争取到这一庞大的“不忠诚”粉丝群体,以及小心维护粉丝的利益,避免他们由粉转黑是非常重要的任务。

趁早把那些教你怎么“把梳子卖给和尚”的书扔掉吧,不如好好想想怎么把梳子卖给爱漂亮的小姑娘,她们才是真正懂你需要你的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jqkq.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