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吉趣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庐山散文——精选推荐

庐山散文——精选推荐

来源:吉趣旅游网
庐⼭散⽂

  庐⼭的景⾊⼗分秀丽。那⾥有⾼峰,有幽⾕,有瀑布,有溪流,尤其是变幻⽆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分神秘的⾊彩。  庐⼭

  想说清庐⼭,你会⼀夜⽩头。想说点庐⼭,⽤⼒或可做到。

  庐⼭既古⽼,⼜年轻。说它古⽼,在我们⼀般⼈的眼⾥,5—8亿年前它就出⽣了,⼈类的⽂明才五千年。说它年轻,它当然极年轻,泰⼭在25亿年前就出⽣了,但泰⼭是盘古头颅变化⽽来的传说,似乎盘古两只⼤眼还紧盯着太阳⽉亮⽽久久不肯闭上,总给⼈有种悲壮的感觉。泰⼭虽⼤,也虽经战国时齐鲁之⼠的⽆稽献⾔,从秦始皇(公元前219年)到宋真宗(1008年),前后1227年,帝王们在它的头顶⼤事封禅,据说是他们⾃⼰⼀个⼈关住门在⾥⾯捣弄,谁也不知道捣弄出了什么,当然永远也不会知道捣弄出了什么,总之是有点“不问苍⽣问⿁神”的味道。伟⼤⽽⼜渺⼩的赢政为了稀松平常的⼀次避⾬,就封⼀棵树为“五⼤夫”,还有⽯头等等,都做了官。历朝历代那些做梦都想做官的⼈,摩挲着⽯官的肚⼦,攀附着松⼤夫的⾐袖,摇着⽆奈的头颅,发出啧啧的唏嘘声。

  庐⼭就不同了,它不需要这个。“枯松倒挂倚绝壁”,松还是松,是更令⼈神往的松;⽯头也还是⽯头,是更神奇的⽯头。整个庐⼭在鄱阳湖边秀丽地站着,⽤鄱阳湖⽔濯濯⾜,以⽩云擦擦脸,苗条多姿,变幻⽆穷,⾜以应对⾃司马迁之后的⼈的栖息、探胜。陶渊明之后,中国的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学家、诗⼈,没有⼏个不在庐⼭留下⾃⼰的⾜迹,越到现代⾜迹就越密。

  “匡庐奇秀甲天下”,庐⼭真是“奇”。弥漫⼭⾕的云雾,⼀阵风过,转眼就⽆影⽆踪,⼭明⽔净,湛蓝的天空星星闪烁,幽静的青⼭红装翠裹;眼前才⼀丝丝的云絮,瞬间就波涛汹涌,万马奔腾,织成了⼀张巨⼤的天幕;忽作雄鹰翱翔,忽作仙⼥飘渺,忽⽽薄如蝉⽻,忽⽽厚如巨峰。对庐⼭云雾的描绘多如⽜⽑,读者尽可在饮庐⼭茶时品尝它的云雾之味。庐⼭有“中国第⼆长城”之景,这⾥有世界最⼤的⽩鹤群,“鹤的王国”之称,那是灵动的长城,是飞腾的洁⽩的⽐第⼀长城更美的长城。为何黄庭坚的“三峡涧”三个⼤字能震撼长江,发出“长江三峡不过如此也”的豪⾔壮语,它只在庐⼭上的观⾳桥下,⽽且能与长江三峡齐名?北宋四⼤书法家有三位都在⼭上留下不同字体的书法,⽽为何唯独没有蔡襄或是蔡京的?

  有的⼈是诡谲的,但庐⼭的云更“诡谲”,蔡京是诡谲的,是臭名昭著的,庐⼭的云有迷惑有阻挡有涂抹有汹涌撞击功能,就是让你上不了⼭。新疆的天⼭天池,吉林的长⽩⼭天池,青海的孟达天池,浙江的天⽬⼭天池,都不敢⽤⼀个“⼤”字,但庐⼭有“⼤天池”。⼤天池有\"三绝\":龙⾸崖之险、凌虚阁之云、⽂殊台之佛光。李⽩连三叠泉都没有见到,只见到“开先瀑布”,就赞颂道:“⽇照⾹炉⽣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去三叠泉还远着呢。宋代诗⼈洪咨夔写三叠泉“捉⽉仙⼈不到处,骑鹄凌风⾼着步。巃嵷翠壁插天开,天上飞来素涛怒。”⽩⽟蟾写三叠泉“点点溅湿嫦娥⾐,潭潭下有扶桑府。 朝来似展朝天带,夜半如闻捣药杵。 寒⼊⼭⾻吼千雷,派出银河轰万⿎。 ⼴寒殿下银蟾飞,⽔晶宫中⽟龙舞。”三叠泉在天上。余秋⾬先⽣在1999年随凤凰卫视⾛出国门,跋涉四万公⾥,去寻找⼈类古代⽂明的路基,⾯对“⼀路那么多路段荒草迷离、战壕密布、盗匪出没”都⽆所恐惧,在写到三叠泉时说“在⾛向三叠泉的竭尽全部精⼒的漫漫⼭道上,我终于产⽣了熔铸感,⽣命差不多已交付给这座⼭了,⼀切就由它看着办吧。”这是在20年前的1979年夏天,先⽣就有此长叹,可见庐⼭之奇了。按⼈之常理,要了解⼀件事物,就⼀定要深⼊其中,但庐⼭刚好相反,你就是很难看清它。这就是⾮常奇怪的事了,在云遮雾掩中,庐⼭不会让你轻易看清它的。中国⼈想像⼒丰富,⾃古

以来,补天的⽯头能⼝吐⼈⾔,东林寺慧远门前的⽯狮也会⼤声吼叫,还留有“虎溪三笑”的美传,事虽荒唐,但正显露出庐⼭的奇特的⼀⾯。清代舒⽩⾹记⾃⼰在庐⼭“瓶中⽶尚⽀数⽇,⽽菜已竭,所谓馑也。西辅戏采南⽠叶及野苋,煮⾷甚⽢,晨餐时菜羹亦竭,唯⾷炒乌⾖下饭”,但乐于在此栖居,除显⽰出它奇艰的⼀⾯,肯定有它的神奇的地⽅。

  庐⼭是说不清的。它年轻的肌体上,承受着⼈类⽂明历程中太多的重负。佛家、道家、儒家,古⼈、今⼈、外国⼈。古⼈的名字就⼀⼤堆,王羲之、慧远、陶渊明、谢灵运、鲍照、江淹、陆修静、孟浩然、李⽩、韦应物、⽩居易、颜真卿、欧阳休、王安⽯、苏洵、苏轼、苏辙、黄庭坚、⽶芾、杨万⾥、同敦颐、朱熹、李梦阳、王守仁、唐演、李时珍、康有为……他们都在庐⼭上玩了⼀圈,⾛了。余秋⾬先⽣说,“庐⼭的⽂化形象是在本世纪初年发⽣重⼤变化的,变化的契机是西⼈避暑,⽽结果则是以西⽅⽂明为先导的热闹。散落在各处⼭间的寺院依然⾹⽕不断,但操纵它们兴衰的重要杠杆已是牯岭的别墅、商市、街道。总的说来,这⼉已不是中国⽂⼈的世界。”牯岭东⾕,有⼀条蜿蜒⽽来⼜蜿蜓⽽去的长冲河。在长冲河畔,有⼀座掩隐在⼀⽚绿荫深处的英国券廓式的别墅。 这幢别墅,始建于1903年,由英国兰诺兹勋爵建造,这⼀年,7⽉31⽇,慈禧下诏仗毙中国历史上第⼀个因新闻⾔论触怒政府的记者。12⽉13⽇,英军⼤举⼊侵西藏,进抵西藏亚东。12⽉17⽇,美国的莱特兄弟乘Flyer飞机完成⼈类⾸次飞⾏。国家的⽆能,兰诺兹勋爵把他的床搬到庐⼭来了。1922年转让给巴莉⼥⼟。

  1980年7⽉12⽇《庐⼭恋》电影在庐⼭恋电影院⾸映,截⾄2009年,《庐⼭恋》在这家电影院⾥共放映了6300余场,创吉尼斯纪录。播放此影⽚是怀着对祖国统⼀的渴望,⼈们能在庐⼭相会,变冤家为亲家,有情⼈终成眷属美好愿境。我以为,此⽚在“美庐”或其隔壁放映更好,让泉下的“蒋总统”知道,惧往矣,庐⼭今⽇,⼀往情深。

  “不识庐⼭真⾯⽬,只缘⾝在此⼭中”。对于庐⼭,历史上还没有⼀个⼈能概括它、说清它。你只能亲近它,感受它,你有多⾼的智慧,它就有多深的难题。

  在它⾝上,有佛家的舍预,有道家的耙梳,有诗⼈的点缀,有政治家的栖息,也有外⼒的割裂。前⼈留下的东西,在庐⼭,它会在不经意间,拂开⾃⼰的⾯纱,让⼈们⼀点⼀点地看清,当祖国统⼀的那天,相信在庐⼭剧场会有更多的影⽚播放。

  站在含鄱⼝,左望扬⼦江,右瞰鄱阳湖,天下壮观尽收眼底,远处淡淡的云彩,⾼空中⼀个不是很⼤但却是很强的声⾳传了过来:“须晴⽇,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俱往矣,数风流⼈物,还看今朝。”  感悟庐⼭

  ⼭得⽔润则峥嵘秀逸,⽔依⼭岩则妩媚柔美。

  浩瀚清澈的鄱阳湖与汹涌澎湃的长江簇拥滋养着⼀座险峻奇美的⼭,⼭上有峭壁悬崖深涧幽⾕,有虬松劲柏怪⽯飞瀑,天然奇巧,到处蕴含钟毓灵秀之⽓。

  ⼭有魂,⽔有魄,⼭连⽔接,魂魄相依。秀丽的⼭光⽔⾊交融映衬,美不胜收,于是就有了“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称。这是⼀座两亿年前地壳运动中崛起的典型丹霞地貌的⼭,⼤⾃然⿁斧神⼯凿造了它雄险奇异的丰姿,博⼤精深的中华⽂化千百年积淀赋予了它永恒的⽣命。  有⼈说庐⼭是诗歌的⼭。五⽼峰上有李⽩慨然放歌的⾝影:“青天削出⾦芙蓉,吾将此地巢云松。”⾹炉峰飞瀑前有他的喟然惊叹:“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花径湖畔回荡着⽩居易的吟哦:“⼈间四⽉芳菲尽,⼭寺桃花始盛开,常恨春归⽆觅处,不知转⼊此中来。”⾯对庐⼭难以尽述的旖旎风光,苏东坡慨然挥毫,写下了充满睿智的著名哲理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低各不同。不识庐⼭真⾯⽬,只缘⾝在此⼭中。”庐⼭上到处有诗⼈雅⼠们潇洒倜傥的.⾝影,庐⼭的⼭⽔草⽊间都蕴藏着美丽的诗和动⼈的歌。

  有⼈说庐⼭是座空灵禅悟的⼭。⼭上500多座寺庙道观,汇聚成浓郁的宗教之风,庐⼭的每

⼀个⾓落,都留下了历代佛、道两教⾼僧⼤师的⾜迹,每⼀块⼭⽯每⼀棵草⽊都聆听过⾼僧⼤师们的说教诵经。在仙⼈洞旁的⽼君庙⾥,我们似乎还能听到当年钟声洪亮悠远的袅袅余⾳,在⾹炉峰下的东林寺中,我们依稀还能听到法师僧侣们虔诚呢喃的佛⾳。

  有⼈说庐⼭是座洋溢着翰墨书⾹诗情画意的⼭。名列中国四⼤书院之⾸的⽩⿅洞书院于南唐中期建于庐⼭,开辟了中国讲学式教育的先河,许多学识渊博胸罗锦绣的才⼦学⼠就是从这⾥⾛出,这是中国教育史上光辉的⼀页,它影响了中国七百年历史的进程。濂溪书院旁我们似乎能看到周濂溪先⽣致⼒于阐明理学讲学时的风姿。莲花峰下,分明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那陶翁豪放洒脱的⾝影。

  有⼈说庐⼭是座神奇的⼭。它有泰⼭之凝重,有华⼭之险峻,有峨眉⼭之秀逸,有嵩⼭之雄浑,它是三⼭五岳之缩影,它是神州⼤地上的奇峰。含鄱⼝的⽇出,⾹炉峰的瀑布,令世⼈神往。我国著名国画⼤师张⼤千先⽣⼀⽣从未到过庐⼭,⽽他的辞世绝笔画却是经数⽉勾勒渲染着⾊⽽成的巨幅《庐⼭图》。⽽对⼈们的疑惑,⼤师回答说:“这张画,画的是我⼼中的庐⼭。”⼤师长期⽣活在国外和我国的台湾,却⽆时⽆刻不牵挂着祖国,⽽在他⼼中祖国的象征就是庐⼭。

  呵!庐⼭,你是那样的神奇⽽美丽,你是那样的令⽆数炎黄⼦孙魂牵梦萦!当庐⼭以“世界⽂化景观”⽽被列⼊《世界遗产名录》时,这意味着中华民族的浓厚⽂化已被世界所承认。庐⼭,从此⾛进了世界⼈民的⼼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jqkq.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