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背景下我国税收管理模式的探索四川财经职业学院 杨澜
自1949年建国至今,共完成了五次较大的税收改革,伴随着我国历史税制调整,税收征管模式也在发生变化。改革开放前,当时采用的税务专员的传统征管模式。在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各地先行实行了征管、检查两分离的征管模式,陆续实现内部合理分工和人员制约机制问题。随着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标志着当前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又因当前信息数据的巨量增加,信息的复杂,为了能够有效快速地处理这些信息,提高信息的使用率和使用价值,我们必将依托大数据的处理。基于大数据背景下,各种各样的软件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同时也给纳税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智能税务、金税三期的发展,纳税部门可以通过信息共享得知纳税人的纳税义务是否遵从,有利于对纳税人不同维度的监管,减少偷逃税的不合法行为,积极推动纳税管理的稳定发展提升纳税管理的工作效率。一、大数据下我国税收管理现状传送的准确、完整,无形中增加了税收征管的风险。(三)涉税信息安全性不高和不完整互联网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我国税务网络系统规模庞大,影响广泛,信息安全问题不可小觑,内部网络缺乏必要的安全防护。信息传递是逐级传送的,在这个传送的过程中无法避免不法分子钻空子盗取纳税信息,那么必将影响纳税的人的企业形象和信用等级等商业敏感信息,很大程度上会对社会造成一定的威胁。在信息系统方面,涉税信息不完整,税务管理部门和其他机构信息不互通,导致数据不互通,又由于税务机关采集手段单一,数据来源匮乏。(四)税收信息系统集成应用还不全面在纳税应用上,各部门信息不相通,造成无法了解纳税人的全方位信息。在应用结果方面,纳税信息来源于税务机关内部有一定的局限性,其社会化程度不高,尤其是有些有不良行为的纳税义务人不能得到有效的监管,那么,这些人员的纳税信用等级也有一定的偏差。二、建议和对策者社会招聘等方式来补充这方面人才的缺乏。为保障基层税收管理工作能顺利进行,必须建立专业的信息化团队,加强税收管理质量,提升纳税效率。(三)完善税收管理法律体系和信息整合集成体系大数据背景下的税收管理主要依托海量的数据。数据的准确和及时决定了税收管理的效率,所以,应该建立和完善税收管理法律才能有效规避不法分子盗取纳税信息,去做危害企业、危害全社会的行为。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在税收管理工作中,巨量的涉税信息导致整合工作还不是很到位,对智能化管理系统使用的陌生使得大数据的优势没有完全展示出来,这些弊端在一定程度上甚至还降低了工作效率。但由于大数据产业链的形成,加强培训,提高专业人员相关技能能力,不仅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而且会帮助税收管理迅速实现现代化目标。参考文献(一)数据获取不全面我国税收管理数据来源较为单一,在我国纳税申报实行的是自行报税,税收信息是否准确无法进行实地核查,这也将导致税收信息的质量不高。在征管和报税软件中,目前普遍重视对纳税申报表、税款入库、专用发票领购、开具、抵扣等涉税数据的收集,而对于纳税人的经营状况、银行存款等大量相关数据缺乏统计,因此对企业整体纳税情况的评估缺乏全面有效的依据,信息管理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二)缺乏大数据背景下的税收规范大数据非常依赖互联网,而互联网则是以信息共享为依托,这将导致企业的财务交易或者进行数据传输的时候可能被不法分子钻空子,或者是在传输信息的过程中由于网络故障、操作人员的错误使用,有可能导致企业信誉的降低使其形象受损。目前大数据的使用还没有设立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所以不能保证信息(一)培养并树立大数据思维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税收管理的实践,最主要的就是要拥有大数据思维,如何利用大数据来进行税收管理实践是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想要让税收管理现代化步入这个社会必然要树立大数据思维模式,从大数据的维度去重新了解税收管理的实践。想要推动纳税信息的发展就要求税务机关人员一定要了解大数据、应用大数据去进行税收管理的统筹与实践。(二)建立与大数据相匹配的人才队伍体系税收管理从业人员自身的专业业务水平不高,事故应急处理能力不强,税收管理领导阶层协作、专业化分工等意识的匮乏,也必然会对我国税收管理制度的现代化信息化改革的进程大打折扣。可以全社会通过公务员考试或[1]窦晓飞.大数据背景下税收管理创新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22):47.[2]江武峰.大数据背景下税收管理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税务研究,2018.[3]崔琦.大数据背景下税收管理新探索[J].财讯,2019(19):179.[4]高建玲.新时期对规范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分析[J].经济师,2019,360 (2):222-223.[5]唐晓宇.大数据背景下我国税收风险管理研究[J].财会通讯(32):28.[6]解勤华.大数据背景下我国税收征管问题探析[J].财会通讯(35):11.[7]杜新立.大数据技术对税收风险管理的影响与国际借鉴[J].2019:9.[8]加强税收风险管理国际借鉴[N].中国财经报,2017-06-13.[9]任国哲.大数据时代完善税收征管制度体系的思考[J].税务研究,2019(9):49.事部门宜根据每名干部的年龄、学历等情况,对处在最佳年龄时期的干部进行重点培养并及时选拔上来,使他们为党和人民作出尽可能多的贡献。三是完善上下结合的方案优化机制。要科学制定干部选拔任用方案,确保效应最大化。在具体工作中,要坚持上下结合,以上为主,运用综合成熟度、社会认可度、意愿契合度等指标,酝酿和优化干部调整方案。既要充分尊重单位一把手的推荐权,又要坚持公正公平原则,充分尊重民意。四是完善权责对等的公正荐才机制。大力推行实名推荐干部制度,坚持谁举荐谁负责的原则,给“话语权”扣上安全锁。对一些重要岗位或特殊需要的职位,可以采取在一定范围内组织实名推荐,或由主管单位党组织主要负责同志实名推荐,或以领导干部个人名义推荐的实名推荐方式,有效防止领导干部行使举荐权力但不承担相关责任的弊端。三、结语力资源管理,保证国有企业具备充足的人才力量,从而实现国有企业健康发展,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增长参考文献[1]李红.国有企业干部人事管理的几点思考[J].智库时代,2019(28):228.[2]陈舒.如何打好国企干部人才培养与任用的“组合拳”[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9(10):97-98.[3]沈希珍.新形势下加强国有企业干部人事管理的措施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9(9):79-80.·151·
综上所述,为了让国有企业实现深入改革,落实国企“做强、做优”目标,需要给予国有企业干部选拔管理工作高度的重视,并让国有企业干部选拔管理与我国市场发展相迎合,全面处理干部选拔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各个问题,科学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加强对国有企业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