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吉趣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五运六气起始点

五运六气起始点

来源:吉趣旅游网
五运六⽓起始点

[转载]五运六⽓起始时间

2016-03-02 07:25阅读:144原⽂地址:五运六⽓起始时间原⽂作者:绿海微波(微笑)

⽥合禄⽼师在2006年10⽉底给我的信,特转录如下:

关于五运六⽓学说中的六⽓开始时间,⾃王冰提出六⽓开始于⼤寒说(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亦持此说),后⼈都宗之,可是《内经》⽆此说。《内经》却明确提出六⽓始于农历每年的正⽉初⼀。如《素问·六元正纪⼤论》说:“夫六⽓者,⾏有次,⽌有位,故常以正⽉朔⽇平旦视之,覩其位⽽知其所在矣。运有余,其⾄先;运不及,其⾄后。此天之道,⽓之常也。运⾮有余,⾮不⾜,是谓正岁,其⾄当其时也。”经⽂说的明明⽩⽩,六⽓的次序和⽓位,要以“正⽉朔⽇”为始点。《素问·⾄真要⼤⼤论》说:“初⽓终三⽓,天⽓主之;四⽓尽终⽓,地⽓主之。”《素问·六元正纪⼤论》⼜说:“岁半以前,天⽓主之;岁半以后,地⽓主之。”说明六⽓是在⼀年之中,六⽓的始点应从⼀年的“正⽉朔⽇”开始,这是“天之道,⽓之常”,就是说,它是有天⽂背景的。

《素问·六节藏象论》说:“五运相袭,⽽皆治之,终期之⽇,周⽽复始;时⽴⽓布,如环⽆端,候亦同法。故⽈:不知年之所加,⽓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矣。帝⽈:五运之始,如环⽆端,其太过不及何如?岐伯⽈:五⽓更⽴,各有所胜,盛虚之变,此其常也。帝⽈:平⽓何如? 岐伯⽈:⽆过者也。帝⽈:太过不及奈何?岐伯⽈:在经有也。帝⽈:何谓所胜?岐伯⽈: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得五⾏时之胜,各以⽓命其藏。帝⽈:何以知其胜?岐伯⽈:求其⾄也,皆归始春,未⾄⽽⾄,此谓太过,则薄所不胜,⽽乘所胜也,命⽈⽓淫,不分邪僻内⽣⼯不能禁;⾄⽽不⾄,此谓不及,则所胜妄⾏,⽽所⽣受病,所不胜薄之也,命⽈⽓迫。所谓求其⾄者,⽓⾄之时也,谨候其时,⽓可与期,失时反候,五治不分,邪僻内⽣,⼯不能禁也。帝⽈:有不袭乎?岐伯⽈:苍天之⽓,不得⽆常也;⽓之不袭,是谓⾮常,⾮常则变矣。帝⽈:⾮常⽽变奈何?岐伯⽈:变⾄则病,所胜则微,所不胜则甚,因⽽重感于邪,则死矣。故⾮其时则微,当其时则甚也。”《素问·五运⾏⼤论》说:“五⽓更⽴,各有所先,⾮其位则邪,当其位则正。帝⽈:病⽣之变何如?岐伯⽈:⽓相得则微,不相得则甚。”《素问·五常政⼤论》说:“不知年之所加,⽓之同异,不⾜以⽣化。”《素问·六元正纪⼤论》说:“先⽴其年,以明其⽓,⾦⽊⽔⽕⼟运⾏之数,寒暑燥湿风⽕临御之化,则天道见,民⽓可调,阴阳卷舒,近⽽⽆惑,数之可数者,请遂⾔之。” r /> 经⽂告诉我们,判断五运的太过、不及、平⽓的关键在于“始春”。⽽《内经》对春天的解释有两种:⼀是从⽴春到⽴夏为春天,如王冰注“始春”,谓春始于⽴春⽇。这是以太阳运动规律所划分的节⽓。太阳运动是六⽓划分的依据。⼆是以农历正⽉⼆⽉三⽉为春天,称为“春三⽉”,此始于正⽉朔⽇。这是以朔望⽉运动规律所划分的⽉份。朔望⽉运动是五运划分的依据。在传世农历的历元年,这⼆种春天的始点皆在⽴春⽇,即正⽉初⼀合于⽴春⽇其后则有差错,过60年就⼜重合于始点。这⼆种春天时段的调谐,就是⽇⽉运动周期的调谐,也就是五运与六⽓的调谐。据此才能真正解释清楚“求其⾄也,皆归始春”的意思,‘‘皆’’字概括春的⼆种含义。就是说,五运与六⽓都要以“始春”为基准⽇(在历元年,主运与主⽓“皆”始于⽴春),才能测量太过,平⽓及不及,即早⾄或迟⾄。这在《内经》是有明确阐述的。

在传世历元年,正⽉朔⽇合于⽴春⽇,即六⽓的始点与五运的始点重合,在历元年之外则有差错。六⽓化⽣于太阳,⼆⼗四节⽓的划分也源于太阳运动,若以⽴春⽇为参照基准⽇,那么以朔望⽉运动规律的春天始⽇“正⽉朔⽇”的到来,就有先有后。先于⽴春者为早春太过,后于⽴春者为晚春不及,合于⽴春者为“正岁”平⽓。五运化⽣于⽉亮,⼗⼆⽉的划分源于朔望⽉运动,若以“正⽉朔⽇”为参照基准⽇,也可以说明问题。所以我们提出六⽓始于⽴春⽇的观点,请⼤家指正。

为什么要以⽴春为“始春”泥?因为⽴春⽇在地户到天门之半,即在太阳从地户冬⾄点运⾏到天门夏⾄点之半的春分点,正是阴阳⽓分之时,术数推算以⽴春为分界点的含义亦在于此。

从⽓候温度说,太阳运⾏到南回归线,是天道最寒冷的冬⾄⽇,即黄道上的冬⾄点,其阳⽓内藏不出。然天地之⽓相差“三⼗度有奇”,地道最寒冷的⽇⼦不在冬⾄⽇,⽽在⼤寒⽇,也是阳⽓内藏不出的时间,天寒地冻,冰封万⾥。春天必须是阳⽓上升的时候,开始于⽴春时间。如《素问·脉要精微论》说:“冬⾄四⼗五⽇,阳⽓微上,阴⽓微下;夏⾄四⼗五⽇,阴⽓微上,阳⽓微下。”《内经》还指出,农历的正⽉在寅不在丑,丑⽉的⼆个节⽓是⼩寒、⼤寒,寅⽉的⼆个节⽓是⽴春、⾬⽔(最早为惊蛰),所以本年的六⽓开始之时绝对不在⼤寒。

据《内经》记载,预测全年⽓候的开始⼤关键,是观测每年正⽉初⼀的⽓候。如《开元占经》载:“正⽉⼀⽇风⾬,其年⼤恶,微风⼩⾬,年⼩恶。风悲鸣,疾作灾起。……⽶贵蚕伤……正⽉⼀⽇⽆风⽽⾬,岁中下,⽥麦成,⽲⿉⼩贵。正⽉晦⽇⾬风兼⾄,籴贵⽲恶。”⼜如《⼄巳占》载:正⽉旦,风从西北⽅来,有⼩⾬;正北风,多⽔⼤⾬;东北风,丰稔;正东风,⼤⽔;东南风,民有疾病;南风,⼤旱;西南风,⼩旱。《灵枢·九宫⼋风》有此记载

(注:初七,是⼈⽇,即⼈的⽣⽇。根据《占书》记载,由正⽉初⼀开始,上天创造万物的次序是“⼀鸡⼆狗、三猪四⽺、五⽜六马、七⼈⼋⾕”,所以初七就是⼈⽇。

⽼爹说民谚

今天是元宵节,但天⽓不是很好,⼜因⽼爹晚上⾏动不便,再加上晚饭他也不敢多吃,所以与⼩弟商定中午就开席。

席间闲谈,说起正⽉的天⽓,⽼爹顺⼝说了⼀段家乡的民间谚语,也有称作“正⽉昭⽰”的,我们哥俩赶紧纸笔备齐,将其记下:⼀鸡⼆狗,三猫四⿏,五马六⽺,七⼈⼋果,九雀⼗菜。

⼗⼀葫芦⼗⼆⽠,⼗三天好收棉花。初灯芝⿇末灯⿉,

中灯收了喝粘粥。(另⼀说:中灯收了收秫秫。)给吃不给吃,单看正⽉⼆⼗⼀。

此说法在家乡周边各县均有传说,并且⼤同⼩异,随即问起这最后⼀句,指的是什么?⽼爹⾮常认真的说,这⼀天是麦⼦的⽣⽇,这⼀天好坏昭⽰着麦⼦的收成,并说有⼈做过实验,在正⽉⼆⼗⼀是好天⽓,将⼀⼩⽚麦地遮挡使其不得阳光照射,结果收麦⼦时,这⼀⼩⽚麦⼦,便不充盈。侄⼦将信将疑,我等也是听⽽闻之。不过细想起来,民间谚语也不是随便诌出来的,也是多少代劳动⼈民积累统计的结果。不管如何也是⽼话的传承吧。)。

那么王冰为什么提出六⽓始于⼤寒的观点呢?如王冰在解释《素问·六节藏象论》“所谓求其⾄者,⽓⾄之时也”时说:“凡⽓之⾄,皆谓⽴春前⼗五⽇,乃候之初也。”在解释《素问·六微旨⼤论》“复⾏⼀步,⽊⽓治之”时说:“风之分也,即春分前六⼗⽇⽽有奇也,⾃⽃建丑正⾄卯之中,初之⽓也,天度⾄此,风⽓乃⾏,天地神明号令之始也,天之使也。”春分前“六⼗⽇⽽有奇”是⼤寒节。但⼜说“⾃⽃建丑正⾄卯之中”,众所周知,丑正为⼩寒、丑中为⼤寒,此⾔初⽓当始于⼩寒了。⽽且从“丑正⾄卯之中”为75⽇有奇,与⼀⽓为“六⼗⽇⽽有奇”不合,前后⾃相⽭盾。

再者,中国古代有两套授时系统,⼀是⾯南观⽇⽉运⾏之黄道来制定历法,⼆是⾯北观北极星北⽃星的运⾏来制定历法。⾯北⽃建左⾏,⾯南⽇⽉视运动右⾏,两者相反,假如把两者相合,是否有⼀节⽓之差?王冰在这⾥说是⾯北⽤⽃建的历法系统则六⽓始于⼤寒,⽽⽤⽇⽉视运动黄道定位则六⽓始于⽴春?⼤家可以探讨。《内经》使⽤的太阳历

早些年,在美国得到⼀份中国⽇历可不容易,要靠从中国寄来。美国⼈根本不懂得⾃⼰属什么(⽣肖),所以在临床上推算起运⽓来,实在觉得不⽅便。尤其给学⽣讲课,他们很难学会公历换算农历的⽅法。对没有农历概念的现代⼈、外国⼈来说,历法换算就如同挡在运⽓学说道路上的⼀座⼤⼭,会消磨多少⼈的勇⽓和时间。那么,有没有可能从天⽂学的基础⼊⼿,找到现⾏公历与运⽓历之间的共同点,简化历法的鸿沟,不加推算就直接应⽤,⼜不出⼤错的⽅法呢?笔者经过多年的观察和实践,亲⾝的体会是:可以⽤公历直接推算五运六⽓,以农历年的历元——“⽴春”⽇,为推算运⽓交运的年⾸参考值,会⼤⼤⽅便临床应⽤,提⾼运⽓推算的准确性。(⼀)《内经》使⽤的历法与现⾏公历1. ⽔下百刻记⽇

《内经》时代⽤漏壶滴⽔的⽅法记量时间,将⼀⽇分为⼀百刻度。即太阳视运动⼀周,漏壶⽔平⾯正好下降⼀百刻。“天数始于⽔下⼀刻,终于⼋⼗七刻半……”(《素问·六微旨⼤论》)。“漏⽔下百刻,以分昼夜”(《灵枢·五⼗营》)。《内经》以平旦为⼀天的开始,太阳连续两次平旦的时间间隔为⼀⽇。“分有多少,⽇有长短,春秋冬夏,各有分理,然后常以平旦为纪,以夜尽为始。是故⼀⽇⼀夜,⽔下百刻”(《灵枢·卫⽓⾏》)。⾄于平旦起于何时?历来有许多争议,有⼈主张从寅初⼀刻开始。从上⾯的话⾥,我们只能知道“以夜尽为始”是夜的结束,⼀定不是现⾏公历的零点。故暂取春分和秋分时昼夜平分的时间为准,相当于地⽅时6时正,即“正卯”时。请参看【图1-2-1】

2.⼀⽇分⼗⼆时⾠

从《灵枢·卫⽓⾏》“⽇有⼗⼆⾠,⼦午为经,卯⾣为纬”可知,《内经》将⼀⽇划分为⼗⼆个时⾠,⽤⼗⼆个地⽀符号来标记,每个时⾠⼜分为“初、正”,等于现代两个⼩时。因此,古⼈的时钟(圭表)概念与太阳同步,24⼩时正好⾛完⼀圈。卯在东⽅,⾣在西⽅,卯⾣为纬线,将⼀个圆分成上下两半,即划分昼夜之阴阳。以⽇中为正午,午在南⽅,⼦在北⽅,⼦午为经线,将⼀个圆分成左右两半,左半为⽇升(阳长阴消),右半为⽇降(阴长阳消),⼦为阴极点,午为阳极点。“⼆⼗五刻,半⽇之度也”(《灵枢·卫⽓⾏》)。3.历⽉的划分与⼆⼗四节⽓

现⾏公历中的历⽉划分,是完全没有天⽂学意义的⼈为划分。中国⼀年分四季,每季⼜分“孟、仲、季”三个⽉,四季合⼗⼆个⽉,24节⽓的划分制,具有天⽂、⽓候和物候学上的意义,所以《内经》予以采纳。我国古代根据初昏时北⽃星⽃柄所指的⼆⼗⼋星宿⽅位,将⼀回归年

365.25⽇平分为⼗⼆个⽉,⽉初为节⽓,⽉中为中⽓,共⼆⼗四⽓,形成⽃纲建⽉法。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已将周天分为360度,规定“⽇⾏1度,⽉⾏⼗三度有奇”。“五⽇谓之⼀候,积三候⼗五⽇有零谓之⼀⽓,积六⽓九⼗⽇有零为⼀时,积四时三百六⼗五⽇⼆⼗五刻,为⼀岁。”(《类经图翼》)。请参考[图1-2-1]和[图1-2-2]。[图1-2-1] ⼆⼗四⽓⽃纲图(图⾃《类经图翼》)

4.以365.25平太阳⽇记年

以太阳的视运动,地球围绕太阳旋转⼀周所⽤的时间,为⼀回归年,古时为365⽇零25刻。每年余25刻,四年盈⼀百刻⽽满⼀⽇。这是《内经》使⽤的太阳历,记录太阳周年视运动。年的概念有三种:

恒星年:在天⽂学家的设想中,某⼀时刻,太阳、地球、和某⼀恒星处在⼀条直线上,地球公转⼀周后仍旧回到同⼀相对位置上,从天球上看,太阳在黄道上正好“⾛”了360°。这段时间间隔称为“恒星年”,它等于365⽇6⼩时9分9.5秒,这是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内经》历法以分布在黄道、⽩道近旁的⼆⼗⼋星宿,为坐标系,观察⽇⽉运动,是古代求证恒星年的⽅法。《灵枢·卫⽓⾏》中有:“天周⼆⼗⼋宿,⽽⼀⾯七星,四七⼆⼗⼋星,房昴为纬,虚张为经。”参考[图1-2-3]

[图1-2-2] 五运六⽓⽣成图(图⾃《内经五运六⽓学》)

回归年:太阳经过两个春分点的时间间隔,是⼈们平常说的年,即天⽂学定义上的“回归年”。我们⽇常使⽤的钟表时间,在天⽂学上称为“平太阳时”,⼀回归年等于365.2422平太阳⽇(即365⽇5⼩时48分56秒)。古时候,⼈们⽤圭表⼀类的简易天⽂仪器,测定每天正午时刻⽇影的长度,并把连续两次影⼦最长的时间间隔作为⼀年。因此,“回归年”的意思是“太阳(⽇影)⼜回到了那⾥”。在北半球⽇影最长的时间是冬⾄节这⼀天。以地球绕⾏太阳⼀周的时间为根据制定的历法,称为“太阳历”,或称“阳历”。

近⽇点年:太阳经过近地点,循黄道东⾏⼀周,复过近地点,历365⽇6⼩时13分48秒,称为“近⽇点”年。由于地球的轨道是⼀个椭圆⾏的,故地球距离太阳有远近之分,1⽉1⽇距离最近,称为“近⽇点”,7⽉2⽇距离最远,谓之“远⽇点”。我们现⾏使⽤的公历,取近⽇点,即为⼀⽉⼀⽇,定为年⾸,称为“年始”,民间称为“元旦”。1⽉1⽇是世界⼈民现⾏的“岁⾸”记法,⼈们的法律⽣⽇按此历法时间为据。

现代公历,采⽤每4年最后⼀年(闰年)增加⼀闰⽇,每百年的最后⼀年减免⼀闰⽇,每四百年的最后⼀年⼜为闰年,增加⼀闰⽇的办法,来解决太阳回归年(365.2422⽇)与太阳历法年(365⽇)之间的时间差数问题。

(⼆)按照回归年划分五运六⽓1.五⽅星宿定五运

《素问·天元纪⼤论》说:“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指元⽓是⽣成万物的本源,天运轨道是形成周⽽复始的五运周期之根源,是万物仰赖的⽣存能源。《素问·五运⾏⼤论》中描述了⾁眼所测得⽇⽉运⾏轨迹,是五运产⽣的⽅位说:

“丹天之⽓经于⽜⼥戊分,黅天之⽓经于⼼尾⼰分,苍天之⽓经于危室柳⿁,素天之⽓经于亢氐昴毕,⽞天之⽓经于张翼娄胃。所谓戊⼰者,奎壁⾓轸,则天地之门户也。夫候之所始,道之所⽣,不可不通也。”

这段话可以看出五运的产⽣与地球公转的黄道和黄道平⾯天空背景上的恒星宿有关,是以恒星宿为五运定位的。因此,我们使⽤回归年来推算运⽓的时段,是符合运⽓产⽣的天⽂学背景的。

2.60天零87.5刻推六⽓

在《素问·六微旨⼤论》中,六⽓有清楚的历法划分。我在标题中⽤了个“推”字,是因为六⽓的时段或称为“⽓位”是⼈为推算出来的,是⾁眼看不所见的。因此,六⽓是⽤回归年来平均划分的。“歧伯⽈:所谓步者,六⼗度⽽有奇,故⼆⼗四步(四年)积盈百刻⽽成⽇也。帝⽈:六⽓应五⾏之变何如?歧伯⽈:位有终始,⽓有初中,上下不同,求之亦异也。帝⽈:求之奈何?歧伯⽈:天⽓始于甲,地⽓始于⼦,⼦甲相合,命⽈岁⽴,谨候其时,⽓可与期。帝⽈:愿闻其岁,六⽓始终,早晏何如?歧伯⽈:明乎哉问也!甲⼦之岁,初之⽓,天数始于⽔下⼀刻,终于⼋⼗七刻半(第60天零87.5刻);⼆之⽓,始于⼋⼗七刻六分,终于七⼗五刻(第121天零75刻);三之⽓,始于七⼗六刻,终于六⼗⼆刻半(第182天零62.5刻);四之⽓,始于六⼗⼆刻六分,终于五⼗刻(第243天零50刻);五之⽓,始于五⼗⼀刻,终于三⼗七刻半(第304天零37.5刻);六之⽓,始于三⼗七刻六分,终于⼆⼗五刻(第365天零25刻)。所谓初六(第⼀个六⽓之年),天之数也。⼄丑岁,初之⽓,天数始于⼆⼗六刻,终于⼀⼗⼆刻半:⼆之⽓,始于⼀⼗⼆刻六分,终于⽔下百刻,三之⽓,始于⼀刻,终于⼋⼗七刻半;四之⽓:始于⼋⼗七刻六分,终于七⼗五刻,五之⽓,始于七⼗六刻,终于六⼗⼆刻半;六之⽓,始于六⼗⼆刻六分,终于五⼗刻。所谓六⼆(第⼆个六⽓之年),天之数也。丙寅岁,初之⽓,天数始于五⼗⼀刻,终于三⼗七刻半;⼆之⽓,始于三⼗七刻六分,终于⼆⼗五刻;三之⽓,始于⼆⼗六刻,终于⼀⼗⼆刻半;四之⽓,始于⼀⼗⼆刻六分,终于⽔下百刻;五之⽓,始于⼀刻,终于⼋⼗七刻半,六之⽓,始于⼋⼗七刻六分,终于七⼗五刻。所谓六三(第三个六⽓之年),天之数也。丁卯岁,初之⽓,天数始于七⼗六刻,终于六⼗⼆刻半;⼆之⽓,始于六⼗⼆刻六分,终于五⼗刻;三之⽓,始于五⼗⼀刻,

终于三⼗七刻半;四之⽓,始于三⼗七刻六分,终于⼆⼗五刻;五之⽓,始于⼆⼗六刻,终于⼀⼗⼆刻半;六之⽓,始于⼀⼗⼆刻六分,终于⽔下百刻(四年闰⼀⽇圆满)。所谓六四(第四个六⽓之年),天之数也。次戊⾠岁,初之⽓,复始于⼀刻,常如是⽆已,周⽽复始。帝⽈:愿闻其岁候何如?歧伯⽈:悉乎哉问也!⽇⾏⼀周,天⽓始于⼀刻,⽇⾏再周,天⽓始于⼆⼗六刻,⽇⾏三周,天⽓始于五⼗⼀刻,⽇⾏四周,天⽓始于七⼗六刻,⽇⾏五周,天⽓复始于⼀刻,所谓⼀纪也。是故寅午戌岁⽓会同,卯末亥岁⽓会同,⾠申⼦岁⽓会同,巳⾣丑岁⽓会同,终⽽复始”。

这段话⼤家很容易明⽩,古⼈认为太阳每天⾏⼀度多⼀点,“六⼗度⽽有奇”为⼀步,即每⼀⽓为60天零87.5刻。⼀年⾏六步六⽓,即6×60=360(天),加上6×87.5=525(刻),等于5天零25

刻,“⽇⾏⼀周”,正好是⼀个回归年365天⼜25刻。“⽇⾏再周”是第⼆年再运⾏到此处时,天⽓的交司时刻就要从第26刻开始。“⽇⾏三周”,从第51刻起算,“⽇⾏四周”,从第76刻起算,“⽇⾏五周”就到了第五年,⼜重复回到第⼀年的交司时刻上。从第⼀年开始到第四年,这四年中六⽓六步的交司时刻是各不相同的。《内经》计算六⽓的长短,是四年平均⼆⼗四“之⽓”为⼀个周期,即以四年为⼀纪。如此“寅午戌岁⽓会同,卯未亥岁⽓会同,⾠申⼦岁⽓会同,已⾣丑岁⽓会同,终⽽复始。”会同即各年的六⽓六步交司时刻是相同。xxxx有关“岁⽓会同”内容请读者务必去阅读⽥合禄⽼师的著作《中医运⽓学解秘——医易宝典》,⼀定会受益匪浅。

我在2006年9⽉看到徐振林⽼师早在1990年制作的六⽓换⽓时间表,表中采⽤了⽴春⽇“卯

正”时,(即早6时)交运,与本书电脑图像分析的设计时间相似,对读者了解本书以下的内容有帮助,特转录如下:[表1-2-1]①六⽓与⽓⽉年⽀ 风季热季⽕季初之⽓⼆之⽓三之⽓初中终初中终初中终

⼦、⾠、申年2⽉5⽇6:01(1刻)3⽉6⽇16;304⽉6⽇3:00(87.5刻)4⽉6⽇3:01(87.6刻)5⽉6⽇13:306⽉5⽇24:00(75刻)6⽉6⽇0.01(76刻)7⽉6⽇10:308⽉5⽇21:00(62.5刻)

丑、巳、⾣年

2⽉4⽇12:01(26刻)3⽉6⽇22;304⽉5⽇9:00(12.5刻)

4⽉5⽇r /> 9:01(12.6刻)5⽉6⽇19:306⽉6⽇6:00(100刻)6⽉6⽇6:01(1刻)7⽉6⽇16:308⽉6⽇3:00(87.5刻)寅、午戌年2⽉4⽇18:01(51刻)3⽉6⽇4:304⽉5⽇15:00(37.5刻)4⽉5⽇15:01(37.6刻)5⽉6⽇1:306⽉5⽇12:00(25刻)6⽉5⽇12:01(26刻)7⽉6⽇22:308⽉5⽇9:00(12.5刻)

卯、未、亥年2⽉5⽇0:01(76刻)3⽉6⽇10:304⽉5⽇21:00(62.5刻)4⽉5⽇21:01(62.6刻)5⽉6⽇7:30

6⽉5⽇18:00(50刻)6⽉5⽇18:01(51刻)7⽉6⽇4:308⽉5⽇15:00(37.5刻)六⽓与⽓⽉年⽀湿季燥季寒季四之⽓五之⽓终之⽓初中终初中终初中终

⼦、⾠、申年8⽉5⽇21:01(62.6刻)9⽉5⽇7:30

10⽉5⽇18:00(50刻)

10⽉5⽇18:01(51刻)11⽉6⽇4.30

12⽉5⽇15:00(37.5刻)

12⽉5⽇15:01(37.6刻)1⽉6⽇1:302⽉4⽇12:00(25刻)

丑、巳、⾣年8⽉6⽇3:01(87.6刻)9⽉5⽇3:30

10⽉5⽇24:00(75刻)

10⽉6⽇0:01(76刻)11⽉5⽇10:30

12⽉5⽇21:00

(62.5刻)

12⽉5⽇21:01(62.6刻)1⽉5⽇7:302⽉4⽇18:00(50刻)

寅、午、戌年8⽉5⽇9:01(12.6刻)9⽉5⽇19:30

10⽉6⽇6:00(100刻)

10⽉6⽇6:01(1刻)

11⽉5⽇16:3012⽉6⽇3:00(87.5刻)

12⽉6⽇3:01(87.6刻)

1⽉5⽇13:302⽉4⽇24:00(75刻)

卯、未、亥年8⽉5⽇15:01(37.6刻)9⽉5⽇1:3010⽉5⽇12:00(25刻)

10⽉5⽇12:01(26刻)

11⽉5⽇22:3012⽉5⽇9:00(12.5刻)

12⽉5⽇9:01(12.6刻)

1⽉5⽇19:302⽉5⽇6:00(100刻)

让我们对上段论述作⼀个⼩结:

(1)五运每年产⽣于不同的星宿⽅位与⽇⽉的对应点,故⽆统⼀的起始时间。其⽇⽉五星与地球的时空关系在相对运动变化中,存在固定周期节律,五运节律是其中最稳定的节律。因此,可以⽤回归年推算。

(2)六⽓六步以四回归年为⼀个⾃然周期,具体交司时刻,是⼈为划分,其精确度到了以分为标准。这就是《内经》中采⽤的回归年,它可以视为我们⽤公历推算运⽓不会错误的依据。

(3)《内经》五运六⽓的产⽣和划分,与农历年⽆关,⾃然不需要绑在⼀起,也没有闰⽉和闰⽇的⿇烦。理论上讲应该⽐⽤农历推算更准确。

(4)由于每⼀⽓为60天零87.5刻的关系,必然在某些年六⽓的交司时刻与我们⽇常使⽤的钟表时间“平太阳⽇”,会发⽣“1天”的表述差异。我认为这种差异可以忽略,取公历的⼤致“固定”⽇期来划分六⽓即可。

①徐振林著:《内经五运六⽓学》第9页,上海科学技术⽂献出版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jqkq.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