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吉趣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来源:吉趣旅游网


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摘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它有一个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能否始终坚持和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路线,决定着我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和的成败,决定着我们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关键字】:实事求是 思想路线 实际 改革

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由于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通常把党的思想路线简明概括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正确的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要有一个过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民主革命时期提出、坚持了一条科学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1929年6月毛泽东在给红4军的一封信中,第一次使用了“思想路线”这一概念。1938年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的报告中指出:“共产党员应当是实事求是的模范”。

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作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在延安整风运动中,毛泽东系统地阐述了坚持实事求是的重要性。并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

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而要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1[1]。这条思想路线集中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要求。“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表述和概括。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确立。

实事求是这条思想路线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确立,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在这条思想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开创了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我们党继续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又取得了恢复国民经济和过渡时期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新中国的成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然而,1958年以后,由于我们在不同程度上偏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因此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出现了坎坷,特别是出现了“文化大革命”这样全局性的错误,给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历史上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证明,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只要坚持这条正确的思想路线,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事业就会顺利发展,否则,就会招致失败,陷入艰难曲折的局面。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

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中,实事求是是核心,它强调的重心是辨证唯物论,是物质世界与实

践活动的客观性,为人们的实践、认识活动提供辩证唯物主义原则和逻辑规约;解放思想则强调人的主体性,即在实践、认识活动中充分发挥人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通过扫除思想观念和体制上的障碍,为人们的实践、认识活动提供自主自觉的思想前提和历史前提;而与时俱进则强调唯物辩证法、历史发展观,为人们的实践、认识活动提供历史向度。坚持和弘扬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科学态度内在地要求我们解放思想,要求全党同志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不合时宜的观点、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勇于探索,以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和精神状态开展工作,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而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则内在地需要“与时俱进,顺乎历史发展潮流”的历史向度。人类社会正逐步迈入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在此世界发展潮流中,稍微懈怠,就会错失机遇,就会被淘汰出局! 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理性头脑,牢记“两个务必”,勇于思考,勇于探索,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创新,增强党和民族的创造活力。惟有如此,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才能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才能始终保持先进性,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作为党的思想路线在现时代的最新理论表述,集中了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哲学智慧,体现了价值尺度、真理尺度和历史尺度的有机统一。人按照自己的目的、计划改造世界和创造世界,这是人类实践活动中的价值尺度(即人的尺度) 。但是,人类改造世界、创造世界的活动并不能够随心所欲,必须以尊重客观现实和遵循客观规律为基础,为前提,才能达到人的目的,这是人类实践活动中的真理尺度(即物的尺度) 。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历程始终存在着人的尺度与物的尺度之间的矛盾,即价值尺度与真理尺度之间的对立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只有与历史发展的进程相统一,才能达到改造世界、造福自身的目的,这是人类实践活动中的历史尺度。价值尺度、真理尺度和历史尺度统一于人类伟大的

实践活动和思想认识活动中,统一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伟大历史进程中。

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对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推进作用

第一, 它符合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原理。认识是客观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实事求是正是要求人们根据客观存在的实际去制定路线、方针、政策, 无疑这是科学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同志对“实事求是”作了科学的解释: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 “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 即规律性; “求”就是我们要去研究。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的决议指出: “实事求是, 就是从实际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 就是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因此, 我们要从实际情况出发, 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 即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 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而要这样做, 就需不凭主观想象, 不凭一时的热情, 不凭死的书本, 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 详细地占有材料, 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 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

第二,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遵循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原则。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一文中曾经指出: “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 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符合于客观世界的规律性, 如果不符合, 就会在实践中失败。”“求是”的过程就是在实践中不断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过程, 因而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必然会积累出革命、建设的成功经验, 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前进。第三,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贯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人民群众是生产力的体现者, 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 受群众拥护、支持的路线, 必然能把事业引向胜利。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 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办事, 如果主观认识不符合客观规律就会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同时, 因为人

有主观能动性, 所以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们可以探索、驾驭规律, 把自己的行动建立在遵循规律的基础上。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正是肯定了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 因而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和拥护。无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人民就拥护, 否则人民就反对。凡是人民反对的事注定要失败, 凡是人民拥护的事业则必定成功。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 我们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 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就是因为遵循了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当代实际国情相结合的原理, 实事求是地探索并遵循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规律, 因而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我们党的的生命线。它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是我们取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发展伟大成就的根本的思想保证。在迈向21 世纪的新的征途中,我们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不断开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刘 浩. 简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J〕. 边疆经济与文化出版社, 2007: 10

〔2〕陈志良,颜廷刚. 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发展三阶段〔J〕. 北京社会科学, 2002 (5) : 70.

〔3〕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 789 -

1120.

〔4〕张文刚. 浅探影响实事求是的主要障碍及对策〔J〕. 青海社会科学(西宁) , 2002 (2) : 118 - 12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jqkq.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