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吉趣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重组卷04-冲刺2023年高考物理真题重组卷(辽宁专用)(解析版)

重组卷04-冲刺2023年高考物理真题重组卷(辽宁专用)(解析版)

来源:吉趣旅游网


绝密★启用前

冲刺2023年高考物理真题重组卷04

辽宁专用(解析版)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共4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4分,第8~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6分,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2019·浙江·高考真题)甲、乙两物体零时刻开始从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在0~t1时间内

A.甲的速度总比乙大 B.甲、乙位移相同 C.甲经过的路程比乙小 D.甲、乙均做加速运动 【答案】B

【详解】A.因x-t图像的斜率等于速度,可知在0~t1时间内开始时甲的速度大于乙,后来乙的速度大于甲,选项A错误;

B.由图像可知在0~t1时间内甲、乙位移相同,选项B正确; C.甲乙均向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则甲乙的路程相同,选项C错误; D.由斜率等于速度可知,甲做匀速运动,乙做加速运动,选项D错误

2.(2021·江苏·高考真题)如图所示,A、B两篮球从相同高度同时抛出后直接落入篮筐,落入篮筐时的速度方向相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比B先落入篮筐 B.A、B运动的最大高度相同

C.A在最高点的速度比B在最高点的速度小 D.A、B上升到某一相同高度时的速度方向相同 【答案】D

AB.【详解】若研究两个过程的逆过程,可看做是从篮筐沿同方向斜向上的斜抛运动,落到同一高度上的AB两点,则A上升的高度较大,高度决定时间,可知A运动时间较长,即B先落入篮筐中,故AB错误;

C.因为两球抛射角相同,A的射程较远,则A球的水平速度较大,即在最高点的速度比B在最高点的速度大,故C错误;

D.由斜抛运动的对称性可知,当A、B上升到与篮筐相同高度时的速度方向相同,故D正确。

3.(2022·海南·高考真题)如图为一用透明材料做成的中心是空的球,其中空心部分半径与球的半径之比为1:3。当细光束以30的入射角射入球中,其折射光线刚好与内壁相切,则该透明材料的折射率为( )

A.2 【答案】B 【详解】如图

B.1.5 C.3 D.2

折射角的正弦值sinr1sin301.5;故;根据折射定律可得该透明材料的折射率nsinr3

选B。

4.(2022·浙江·统考高考真题)如图为氢原子的能级图。大量氢原子处于n=3的激发态,在向低能级跃迁时放出光子,用这些光子照射逸出功为2.29eV的金属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10.80eV B.n=3跃迁到n=1放出的光子动量最大 C.有3种频率的光子能使金属钠产生光电效应 D.用0.85eV的光子照射,氢原子跃迁到n=4激发态 【答案】B

【详解】A.从n=3跃迁到n=1放出的光电子能量最大,根据EkEW0;可得此时最大初动能为Ek9.8eV;故A错误;

B.根据phh;Eh;又因为从n=3跃迁到n=1放出的光子能量最大,故可知c动量最大,故B正确;

23种频率的光子,其中从n=3跃迁C.大量氢原子从n=3的激发态跃迁基态能放出C3到n=2放出的光子能量为Ek3.4eV1.51eV=1.89eV<2.29eV;不能使金属钠产生光电效应,其他两种均可以,故C错误;

D.由于从n=3跃迁到n=4能级需要吸收的光子能量为

E1.51eV0.85eV=0.66eV0.85eV;所以用0.85eV的光子照射,不能使氢原子跃迁到

n=4激发态,故D错误。

5.(2021·重庆·高考真题)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题图为某时刻波形图。波源位于x0处,其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ysin(2t)cm,则( )

A.此波的波长为9cm C.此波的波速为0.1m/s 【答案】C

B.此波的频率为2Hz D.此时波源沿y轴正方向运动

【详解】A.由波形图可知,此波的波长10cm,A错误;

B.由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得2,由2f可得此波的频率f1Hz;B错误; C.由2可得T1s;由vT;可得此波的传播速度v0.1m/s;C正确; TD.根据“上下坡”法则可知,波源处于上坡过程,则此时波源沿y轴负方向运动,选项D错误。

6.(2021·天津·高考真题)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取得成功,迈出了我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在火星上首次留下国人的印迹。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后,顺利被火星捕获,成为我国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经过轨道调整,探测器先沿椭圆轨道Ⅰ运行,之后进入称为火星停泊轨道的椭圆轨道Ⅰ运行,如图所示,两轨道相切于近火点P,则天问一号探测器( )

A.在轨道Ⅰ上处于受力平衡状态 C.从轨道Ⅰ进入Ⅰ在P处要加速 【答案】D

B.在轨道Ⅰ运行周期比在Ⅰ时短 D.沿轨道Ⅰ向P飞近时速度增大

【详解】A.天问一号探测器在轨道Ⅰ上做变速圆周运动,受力不平衡,故A错误; B.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可知,轨道Ⅰ的半径大于轨道Ⅰ的半长轴,故在轨道Ⅰ运行周期比在Ⅰ时长,故B错误;

C.天问一号探测器从轨道Ⅰ进入Ⅰ,做近心运动,需要的向心力要小于提供的向心力,故要在P点点火减速,故C错误;

D.在轨道Ⅰ向P飞近时,万有引力做正功,动能增大,故速度增大,故D正确。

7.(2021·海南·高考真题)如图,两物块P、Q用跨过光滑轻质定滑轮的轻绳相连,开始时P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将一个水平向右的推力F作用在P上后,轻绳的张力变为原来的一半。已知P、Q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mp0.5kg、mQ0.2kg,P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0.5,重力加速度g10m/s2。则推力F的大小为( )

A.4.0N 【答案】A

B.3.0N C.2.5N D.1.5N

P静止在水平桌面上时,【详解】由平衡条件有T1mQg2N;fT12N<mPg2.5N推力F作用在P上后,轻绳的张力变为原来的一半,即T2T11N;故Q物体加速下降,2有mQgT2mQa;可得a5m/s2;而P物体将有相同的加速度向右加速而受滑动摩擦力,对P由牛顿第二定律T2FmPgmPa;解得F4N

8.(2021·海南·高考真题)如图,在匀强电场中有一虚线圆,ab和cd是圆的两条直径,其中ab与电场方向的夹角为60,ab0.2m,cd与电场方向平行,a、b两点的电势差Uab20V。则( )

A.电场强度的大小E200V/m B.b点的电势比d点的低5V

C.将电子从c点移到d点,电场力做正功 D.电子在a点的电势能大于在c点的电势能 【答案】AD

【详解】A.根据UabEabcos60;可得电场强度的大小

EUab20V/m200V/m;选项A正确;

abcos600.20.5

B.沿电场线电势逐渐降低,可知b点的电势比d点的电势高,选项B错误; C.将电子从c点移到d点,因电子所受的电场力与位移反向,可知电场力做负功,选项C错误;

D.因a点的电势低于c点电势,则电子在a点的电势能大于在c点的电势能,选项D正确。

9.(2022·重庆·高考真题)低压卤素灯在家庭电路中使用时需要变压器降压。若将“12V 50W”的交流卤素灯直接通过变压器(视为理想变压器)接入电压为220V的交流电后能正常工作,则( )

A.卤素灯两端的电压有效值为62V C.流过卤素灯的电流为【答案】BC

【详解】A.卤素灯上标记的额定电压12V即为卤素灯两端的电压有效值,A错误; B.根据理想变压器的原理可知C.流过卤素灯的电流为In1U122055;B正确; n2U2123B.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55Ⅰ3 D.卤素灯的电阻为968

25A 6P50W25A;C正确; U12V6D.卤素灯是非线性元件,电阻随着电压不同而改变,D错误。

10.(2022·北京·高考真题)正电子是电子的反粒子,与电子质量相同、带等量正电荷。在云室中有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从P点发出两个电子和一个正电子,三个粒子运动轨迹如图中1、2、3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 大

B.轨迹1对应的粒子运动速度越来越

C.轨迹2对应的粒子初速度比轨迹3的小 【答案】AC

D.轨迹3对应的粒子是正电子

【详解】AD.根据题图可知,1和3粒子绕转动方向一致,则1和3粒子为电子,2为正电子,电子带负电且顺时针转动,根据左手定则可知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A正确,D错误;

B.电子在云室中运行,洛伦兹力不做功,而粒子受到云室内填充物质的阻力作用,粒子速度越来越小,B错误;

C.带电粒子若仅在洛伦兹力的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mvv2; qvBm;解得粒子运动的半径为rqBr根据题图可知轨迹3对应的粒子运动的半径更大,速度更大,粒子运动过程中受到云室内物质的阻力的情况下,此结论也成立,C正确。

二.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4.0分。第一小题6分,第二小题8分)

11.(2022·山东·统考高考真题)在天宫课堂中、我国航天员演示了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测量物体质量的实验。受此启发。某同学利用气垫导轨、力传感器、无线加速度传感器、轻弹簧和待测物体等器材设计了测量物体质量的实验,如图甲所示。主要步骤如下:

Ⅰ将力传感器固定在气垫导轨左端支架上,加速度传感器固定在滑块上; Ⅰ接通气源。放上滑块。调平气垫导轨;

Ⅰ将弹簧左端连接力传感器,右端连接滑块。弹簧处于原长时滑块左端位于O点。A点到O点的距离为5.00cm,拉动滑块使其左端处于A点,由静止释放并开始计时;

Ⅰ计算机采集获取数据,得到滑块所受弹力F、加速度a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部分图像如图乙所示。

回答以下问题(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N/m。

(2)该同学从图乙中提取某些时刻F与a的数据,画出a—F图像如图丙中I所示,由此可得滑块与加速度传感器的总质量为________kg。

(3)该同学在滑块上增加待测物体,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在图丙中画出新的a—F图像Ⅰ,则待测物体的质量为________kg。

【答案】 12 0.20 0.13

[1]由题知,A点到O点的距离为5.00cm。【详解】(1)弹簧处于原长时滑块左端位于O点,拉动滑块使其左端处于A点,由静止释放并开始计时。结合图乙的F—t图有Δx = 5.00cm,F = 0.610N;根据胡克定律kF;计算出k ≈ 12N/m; x(2)[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 ma;则a—F图像的斜率为滑块与加速度传感器的总质量的倒数,根据图丙中I,则有m = 0.20kg

(3)[3]滑块上增加待测物体,同理,根据图丙中II,则有

11.50-1kg3kg-1;则m0.5130-1kg5kg-1;则滑块与加速度传感器的总质量为m0.6滑块、待测物体与加速度传感器的总质量为m′ ≈0.33kg;则待测物体的质量为Δm = m′ - m = 0.13kg

12.(2022·浙江·高考真题)小明同学根据图1的电路连接器材来“探究导体电阻与其影响因素的定量关系”。实验时多次改变合金丝甲接入电路的长度l、调节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使电流表的读数I达到某一相同值时记录电压表的示数U,从而得到多个图像,如图2中图线a所示。

UU的值,作出lII

(1)在实验中使用的是_______(选填“0~20Ω”或“0~200Ω”)的滑动变阻器。 (2)在某次测量时,量程为3V电压表的指针位置如图3所示,则读数U=_______V。(3)已知合金丝甲的横截面积为7.0×10-8m2,则合金丝甲的电阻率为_______Ω·m(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4)图2中图线b是另一根长度相同、材料相同的合金丝乙与合金丝甲并联后采用同样的方法获得的

Ul图像,由图可知合金丝甲的横截面积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I“小于”)合金丝乙的横截面积。

【答案】 0~20Ω 1.32(1.31~1.34) 1.1×10-6(0.90×10-6~1.3×10-6) 小于 【详解】(1)[1]由实验原理可知RxUU;而由l图像可知待测电阻最大约为8,II为了使电压表有明显的读数变化,则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不能太大,故选0~20Ω比较合适;

[2]量程为3V的电压表,(2)精度为0.1V,估读到0.01V,则电压为1.32V(1.31~1.34); (3)[3]根据电阻定律有

UURxl;则l图像的斜率为k; ISSI7.43.67.0108(m)1.1106(m)

0.440.20可得合金丝甲的电阻率为kS(4)[4] 另一根长度相同、材料相同的合金丝乙与合金丝甲并联后,电阻率不变,而

1.1106S=26.6108m2SSS 横截面积变为2.21.0乙;由图2中图线b可得kb0.440.15-82 解得S乙SS19.610mS;故合金丝甲的横截面积小于合金丝乙的横截面积。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0分。第一小题10分,第二小题12分,第三小题18分)

13.(2021·湖南·高考真题)小赞同学设计了一个用电子天平测量环境温度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导热汽缸开口向上并固定在桌面上,用质量m1600g、截面积S20cm2的活塞封闭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活塞与汽缸壁间无摩擦。一轻质直杆中心置于固定支点A上,左端用不可伸长的细绳竖直悬挂活塞,右端用相同细绳竖直悬挂一个质量m21200g的铁块,并将铁块放置到电子天平上。当电子天平示数为600.0g时,测得环境温度T1300K。设外

5界大气压强p01.010Pa,重力加速度g10m/s2。

(1)当电子天平示数为400.0g时,环境温度T2为多少? (2)该装置可测量的最高环境温度Tmax为多少?

【答案】(1)297K;(2)309K

(m2m示)gm1g 【详解】(1)由电子天平示数为600.0g时,则细绳对铁块拉力为mg又:铁块和活塞对细绳的拉力相等,则气缸内气体压强等于大气压强p1p0Ⅰ 当电子天平示数为400.0g时,设此时气缸内气体压强为p2,对m1受力分析有

m2400gm1gp0p2S Ⅰ

p1p2Ⅰ 由题意可知,气缸内气体体积不变,则压强与温度成正比:T1T2联立ⅠⅠⅠ式解得T2297K;

(2)环境温度越高,气缸内气体压强越大,活塞对细绳的拉力越小,则电子秤示数越大,由于细绳对铁块的拉力最大为0,即电子天平的示数恰好为1200g时,此时对应的环境温度为装置可以测量最高环境温度。设此时气缸内气体压强为p3,对m1受力分析有(p3p0)Sm1gⅠ

p3p1Ⅰ 又由气缸内气体体积不变,则压强与温度成正比

T1Tmax联立ⅠⅠⅠ式解得Tmax309K

14.(2022·广东·高考真题)某同学受自动雨伞开伞过程的启发,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物理模型。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滑杆上套有一个滑块,初始时它们处于静止状态。当滑块从A处以初速度v0为10m/s向上滑动时,受到滑杆的摩擦力f为1N,滑块滑到B处与滑杆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带动滑杆离开桌面一起竖直向上运动。已知滑块的质量m0.2kg,滑杆的质量M0.6kg,A、B间的距离l1.2m,重力加速度g取10m/s2,不计空气阻力。求:

(1)滑块在静止时和向上滑动的过程中,桌面对滑杆支持力的大小N1和N2; (2)滑块碰撞前瞬间的速度大小v1; (3)滑杆向上运动的最大高度h。

【答案】(1)N18N,N25N;(2)v18m/s;(3)h0.2m

【详解】(1)当滑块处于静止时桌面对滑杆的支持力等于滑块和滑杆的重力,即

N1mMg8N

当滑块向上滑动过程中受到滑杆的摩擦力为1N,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滑块对滑杆的摩擦力也为1N,方向竖直向上,则此时桌面对滑杆的支持力为N2Mgf'5N

1212(2)滑块向上运动到碰前瞬间根据动能定理有mglflmv1mv0

22代入数据解得v18m/s。

(3)由于滑块和滑杆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即碰后两者共速,碰撞过程根据动量守恒有mv1mMv

碰后滑块和滑杆以速度v整体向上做竖直上抛运动,根据动能定理有mMgh01mMv2; 2代入数据联立解得h0.2m。

15.(2022·福建·高考真题)如图(a),一倾角为的绝缘光滑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其顶端与两根相距为L的水平光滑平行金属导轨相连;导轨处于一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其末端装有挡板M、N.两根平行金属棒G、H垂直导轨放置,G的中心用一不可伸长绝缘细绳通过轻质定滑轮与斜面底端的物块A相连;初始时刻绳子处于拉紧状态并与G垂直,滑轮左侧细绳与斜面平行,右侧与水平面平行.从t0s开始,H在水平向右拉力作用下向右运动;t2s时,H与挡板M、N相碰后立即被锁定.G在t1s后的速度一时间图线如图(b)所示,其中1~2s段为直线.已知:磁感应强度大小B1T,L0.2m,G、H和A的质量均为0.2kg,G、H的电阻均为0.1;导轨电阻、细绳与滑轮的摩擦力均忽略不计;H与挡板碰撞时间极短;整个运动过程A未与滑轮相碰,两金属棒始终与导轨垂直且接触良

4 sin0.25,cos0.97,好:重力加速度大小取10m/s2,图(b)中e为自然常数,1.47.求:

e(1)在1~2s时间段内,棒G的加速度大小和细绳对A的拉力大小; (2)t1.5s时,棒H上拉力的瞬时功率; (3)在2~3s时间段内,棒G滑行的距离.

【答案】(1)2m/s2 ;0.9N;(2)16.15W;(3)2.53m 【详解】(1)由vt图像可得在12s内,棒G做匀加速运动,其加速度为a2m/s2;

依题意物块A的加速度也为a2m/s2,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TmAgsinmAa; 解得细绳受到拉力T0.9N;

(2)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与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推导出“双棒”回路中的电流为

IBLvHvG;

RHRG由牛顿运动定律和安培力公式有BILTmGa; 由于在12s内棒G做匀加速运动,回路中电流恒定为I6.5A,两棒速度差为

vHvG6.5m/s;

保持不变,这说明两棒加速度相同且均为a;

对棒H由牛顿第二定律可求得其受到水平向右拉力FmHaBIL1.7N; 由vt图像可知t1.5s时,棒G的速度为vG3m/s; 此刻棒H的速度为vH9.5m/s;

其水平向右拉力的功率PFFvH16.15W;

(3)棒H停止后,回路中电流发生突变,棒G受到安培力大小和方向都发生变化,棒G是否还拉着物块A一起做减速运动需要通过计算判断,假设绳子立刻松弛无拉力,经过计

B2L2v'G120.224m/s24m/s2; 算棒G加速度为a2RmG20.10.2'物块A加速度为a''gsin2.5m/s2;

说明棒H停止后绳子松弛,物块A做加速度大小为2.5m/s2的匀减速运动,棒G做加速度越来越小的减速运动;由动量定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以求得,在23s内BILtmGvG2vG3;

ItBLsGBLvt;

RHRGRHRGmGvG2vG3RHRG44m2.53m; 22BLe棒G滑行的距离sG这段时间内物块A速度始终大于棒G滑行速度,绳子始终松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jqkq.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