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一家一户,户户不漏。挨,依次,顺次。 △例子:自从他作了副,随着白巡长~地收铜铁,他的美誉便降落了许多。(老舍《四世同堂》七四)
2▲爱国如家 △àiguïrújiā
△典故:指帝王像爱抚自己的家室一样爱国爱民。 △出处:汉·荀悦《汉纪·惠帝纪》:“封建诸侯各世其位,欲使亲民如子、爱国如家。”《晋
书·刘聪传》:“臣闻古之圣王爱国如家,故皇天亦祐之如子。” 3▲安国宁家 △ānguïníngjiā △
典
故
:
指
治
理
国
家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大丈夫将终,不问安国宁家之术,乃作儿女
。
子相问。”
4▲安家立业 △ānjiālìyâ △典故:安置家庭,创立基业或事业。也指长期在一个地方劳动和生活。
△例子:你们父子帮助我~,我一辈子也忘不了。(染斌《红旗谱》第一卷) 5▲安家落户 △ānjiāluîhù
△典故:到一个新地方安家,长期居住。 △例子:每年可收二三季,我们去只要辛苦得几个月,就可以~了。(郭沫若《郑成功》第四章)
6▲罢黜百家 △bāchùbǎijiā △典故:罢黜:废弃不用。原指排除诸子杂说,专门推行儒家学说。也比喻只要一种形式,
不要其他形式。 △出处:《汉书·武帝纪赞》:“孝
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 △例子:„„只认朗诵词和诗。笔者却不能够赞成这“~”的作风(朱自清《论朗诵诗》) 7▲白手起家 △báishǒuqǐjiā △典故:白手:空手;起家:创建家业。形容在没有基础和条件很差的情况下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出处:《朱子语类》卷一0七:
“今士大夫白屋起家,以致荣显。” △例子:你看,他发了多少财,~,靠的是谁?如今也忘了水源头了,墙上的草,两边倒着呢。(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8▲百家争鸣 △bǎijiāzhēngmíng △典故:指各种学术流派的自由争论互相批评。也指不同意见的争论。百家,这种观点的人
或各种学术派别。鸣,发表见解。 △出处:《汉书·艺文志》“凡诸子百八十九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说,以此弛说,取舍诸候。”
△例子:没有~,就没有学术的繁荣和发展。 9▲半路出家 △bànlùchūjiā
△典故:原指成年后才出家做和尚或尼姑。比喻中途改行,从事另一工作。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二回:“这和尚是半路出家的。” △例子:他不理会内行的嗤笑,写啊改啊,改啊写啊,终于写出了好作品,成了一个颇有希
望的~的作家。(公今度《长短录》)
10▲称家有无 △chânjiāyǒuwú
△典故:称:适合,相符。与家庭经济情况相符。指办理婚、丧等事不可过奢或过俭。 △出处:《礼记·檀弓上》:“子游问丧具,夫子曰:‘称家之有亡(无)。’” △例子:乃遗书喻其子曰:“尔当营治丧具,~。”(明·赵弼《新繁胡大尹传》)
11▲成家立业 △chãngjiālìyiâ
△典故:指男的结了婚,有职业,能生活。 △出处:宋·吴自牧《梦梁录·恤贫济老》:“杭城富室多是外郡寓之人„„四方百货,不趾而集,自此成家立业者众矣。” △例子:原来廉锦枫曾祖向居岭南,因避南北朝之乱,逃至海外,就在君子国~。(清·李汝
珍《镜花缘》第十三回)
12▲成一家言 △chěngyījiānyán
△典故:指学问自成体系可派别。 △出处:《新唐书·韩愈传》:“每言文章自汉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扬雄后,作者不世出,
故愈深探本元,卓然树立,成一家言。”
13▲打家劫舍 △dǎjiājiãshâ
△典故:劫:强抢;舍:住房。指成帮结伙到人家里抢夺财物。
△出处:元·武汉臣《玉壶春》第四折:“见俫子撅天扑地,不弱如打家劫舍杀人贼。” △例子:近年泊内是宋江一伙强人在那里~,官兵捕盗,近他不得。(明·施耐庵《水浒全传》
第六十回)
14▲大方之家 △dàfāngzhījiā
△典故:大方:大道理。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 △出处:《庄子·秋水》:“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例子:故~,每不屑道焉。(清·梁启超《译印政治小说序》)
15▲大家风范 △dàjiāfēngfàn △典故:大家:旧指有声望地位的高门贵族。风范:风度、气派。出自高贵人家特有的气派。
△例子:献茶已毕,叙起话来,问答如流,气度从容,真是~,把个狄后乐了个了不得。(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十八回)
16▲大家闺秀 △dàjiāguīxiù △典故:旧指世家望族中有才德的女子。也泛指有钱有势人家的女儿。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 17▲独此一家,别无分店 △dúcǐyījiā,biãwúfēndiàn
△典故:原是一些店铺招揽生意的用语,向顾客表明他没分店,只能在他这一家店里买到某
种商品。泛指某种事物只有他那儿有,别处都没有。 18▲对头冤家 △duìtïuyuānjiā
△典故:对头:冤家、仇人。指仇人。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四回:“真真那一世的对头冤家!你何苦来还来使促侠·从
前你妈要想害我,如今又来害妞儿,我和你几辈子的仇呢?” 19▲法家拂士 △fǎjiābìshì
△典故:拂:通“弼”。法家:明法度的大臣;拂士:辅弼之士。指忠臣贤士。 △出处:《孟子·告子下》:“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0▲浮家泛宅 △fújiāfànzhái
△典故:泛:漂浮;宅:住所。形容以船为家,在水上生活,漂泊不定。 △出处:《新唐书·张志和传》:“愿为浮家泛宅,往来苕、霅间。” △例子:明太祖为惩罚叛逆,不准他们在岸上落脚,因而~在富春江上,以打鱼为生。(高阳《清宫外史》下册)
21▲改换家门 △gǎihuànjiāmãn △典故:提高家庭的社会地位。 △出处:元·王仲文《救孝子》第一折:“若到阵上一战成功,但得一官半职,改换家门,可
也母亲训子有功也。”
△例子:着孙荣兄弟进取功名去,得一官半职,~,可不好那。(明·无名氏《勘金环》楔子) 22▲告老还家 △gàolǎohuánjiā △典故:告老:因年老而告退;还:回,返;家:故乡、故里。因年老而辞职回归故乡安度晚年。
△例子:一位杨乡宦到了宫保尚书,赐了全俸,~。(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二十三回) 23▲孤家寡人 △gūjiāguǎrãn
△典故:三代帝王的自称。后指脱离群众,孤立无助的人。 △出处:《礼记·玉藻》:“凡自称,小国之君曰孤。”《孟子·梁惠王上》:“寡人之于国也,尽心
焉
耳
矣
。
”
△例子:到了今日,云岫竟变了个~了。(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十五回)
24▲国仇家恨 △guïchïujiāhân
△典故:国家被侵略之仇,家园被破坏之恨。 25▲国尔忘家 △guïěrwàngjiā
△典故:一心为国,不顾家庭。 △出处:《汉书·贾谊传》:“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
去,唯义所在。” △例子:而当时改革的人,个个似乎有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一种~,公尔忘私的气概。(鲁迅《两地书》九)
26▲国家栋梁 △guïjiādîngliáng △典故:栋梁:支撑房架的大梁。这里比喻责任或作用大。肩负国家重任的人。
△出处: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三折:“真乃国家栋梁。” 27▲国破家亡 △guïpîjiāwáng △典故:国家覆灭、家庭毁灭。 △出处:金·元好问《送仲希兼简大方》诗:“家亡国破此身留,留滞聊城又过秋。”
△例子:天荒地老英雄丧,~事业休。(明·赵弼《续宋丞相文文山传》) 28▲欢喜冤家 △huānxǐyuānjiā
△典故:表示又爱又恨的意思。小说戏曲中多用作对情人或儿女的亲热称呼。 △出处:元·童童学士《新水令·念远》:“生也因他,死也因他,恩爱人儿,冤家。” 29▲毁家纾难 △huǐjiāshūnàn
△典故:毁:破坏,毁坏;纾:缓和,解除。捐献所有家产,帮助国家减轻困难。 △出处:《左传·庄公三十年》:“斗穀于菟为令尹,自毁其家以纾楚国之难。”
△例子:某等愿从众志,~,兴复宋室。(清·吴趼人《痛史》第二十五回) 30▲机杼一家 △jīzhùyījiā
△典故:指文章能经营,自成一家。 △出处:《魏书·祖莹传》:“文章须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何能共人生活焉?”
31▲家长里短 △jiāchánglǐduǎn
△典故:指家庭日常生活琐事。 △例子:这一关了门,他再问我~的事,我对不来,却不弄走了风,被他拿住?(明·吴承
恩《西游记》第七十五回)
32▲家常便饭 △jiāchángbiànfàn
△典故:指家中日常的饭食。也比喻常见的事情。 △出处:唐·宋若华、宋若昭《女论语·事夫章》:“莫教寒冷,冻损夫身;家常茶饭,供侍殷勤。”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四:“常调官好作,家常饭好吃。”
△例子:快请夏老爷出来!虽然~,也没有背客自吃之理啊!(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
现状》第五十六回)
33▲家丑不可外扬 △jiāchǒubùkěwàiyáng △典故:家里不光彩的事,不便向外宣扬。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僧问:‘化城鉴如何是各尚家风?’曰:‘不欲说。‘曰:
‘为甚如此?’曰:‘家丑不外扬。’” △例子:~,倘若传互外边,被人耻笑,事已至此,且再作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
卷八)
34▲家道从容 △jiādàocōngrïng △
典
故
:
指
家
庭
生
活
条
件
充
裕
△例子:常说有个旧仆金荣,乃是信义的人,现居镇江吕城,以耕种为业,~。(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三)
。
35▲家道中落 △jiādàozhōngluî △典故:家业衰败,境况没有从前富裕。
△例子:晚年诸子不孝肖,~,先时遗物斥卖略尽。(《儿女英雄传·序》) 36▲家翻宅乱 △jiāfānzháiluàn
△典故:形容家里吵吵闹闹,不得安宁。 37▲家给民足 △jiājǐmínzú △典故:家家衣食充裕,人人生活富足。
△出处:《淮南子·本经训》:“衣食有余,家给人足。” 38▲家给人足 △jiājǐrãnzú
△典故:家家衣食充裕,人人生活富足。 △出处:《淮南子·本经训》:“衣食有余,家给人足。” △例子:五谷丰登,~,一连十余年都是丰收年岁。(《醒世姻缘》第九十回) 39▲家鸡野鹜 △jiājīyěwù
△典故:比喻不同的书法风格。也比喻人喜爱新奇,而厌弃平常的事物。 △出处:晋·何法盛《晋中兴书》卷七:“小儿辈厌家鸡,爱野雉,皆学逸少书。”
40▲家鸡野雉 △jiājīyãzhì △典故:雉:野鸡。原意是晋庚翼把自己的书法喻为家鸡,把王羲之的书法喻为野鸡,以示贱近与贵远。亦比喻风格迥异的书法绘画等。 △出处:晋·何法盛《晋中兴书》
第七卷:“在荆州与都下书云:‘小儿辈贱厌家鸡,爱野雉,皆进逸少书,须吾还,当比之。’” 41▲家家户户 △jiājiāhùhù
△典故:每家每户。指所有的人家。 △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光阴似箭,不觉残年将尽,家家户
户,闹轰轰的煖火盆,放爆竹,吃合家欢耍子。” 42▲家见户说 △jiājiànhùshuō △
典
故
:
每
家
每
户
都
知
道
。
△出处:《后汉书·赵典传》:“天下不可家见而户说也。” 43▲家贫亲老 △jiāpínqīnlǎo
△典故:家里贫穷,父母年老。旧时指家境困难,又不能离开年老父母出外谋生。 44▲家贫如洗 △jiāpínrúxǐ
△典故:家里穷得象水冲洗过一样。形容极度贫穷。 △出处:元·秦简夫《剪发待宾》第一折:“不生幼习儒业,颇读诗书,争夸家贫如洗。” 45▲家破人亡 △jiāpîrãnwáng
△典故:家庭破产,人口死亡。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家破人亡,子归何处。” △例子:朱家从朱老巩气死,朱老忠的姐姐跳河自尽,朱老忠只身闯关东,闯得~。(梁斌《红旗谱·代序》)
46▲家书抵万金 △jiāshūdǐwànjīn
△典故:比喻家信的珍贵。 △出处:唐·杜甫《春望》诗:“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47▲家徒四壁 △jiātúsìbì △典故:家里只有四面的墙壁。形容十分贫困,一无所有。
△出处:《汉书·司马相如传上》:“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与驰归成都,家徒四壁立。”
△例子:他已穷到~,身无分文的地步了。
48▲家无儋石 △jiāwúdànshí
△典故:十斗为一石,两石为一儋。形容家里没有存粮。比喻家境困难。 △出处:《汉书·扬雄传上》:“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之储,晏如也。”
△例子:今年五月卒于官所,~。(宋·苏轼《乞赙赠刘景孙》) 49▲家无二主 △jiāwúârzhǔ
△典故:指一家之内,不可以有两个主人,否则会发生争吵,不得安静。 △出处:《礼记·坊记》:“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家无二主,尊无二上。” 50▲家弦户诵 △jiāxiánhùsîng
△典故:家家都不断歌诵。形容有功德的人,人人怀念。也形容诗文流传很广。 △出处:清·张祖廉《定盦先生年谱外纪》卷上:“先生尝写文目一通付子宣曰:‘此家弦户
诵之文也。’” 51▲家学渊源 △jiāxuãyuānyuán △典故:家世学问的传授有根源。 △出处:《北史·江式传》:“式少专家学。”《三国志·魏志·管宁传》:“测其渊源,览其清浊,
未有厉俗独行若宁者也。” △例子:不是职员~,寻常悬壶行道的人,象这种方子,他们肚皮里就没有。(清·李宝嘉《官
场现形记》第二十三回)
52▲家有敝帚,享之千金 △jiāyǒubìzhǒu,xiǎngzhīqiānjīn △典故:敝帚:破扫帚。享:供奉。自家的破扫帚被认为价值千金。比喻自己的东西即使不好也倍觉珍贵。有时用于自谦。 △出处:汉·班固《东观汉记·光武帝纪》:“帝闻之,下诏让吴汉副将刘禹曰:‘城降,婴儿老母,口以万数,一旦放兵纵火,
闻之可谓酸鼻。家有敝帚,享之千金。禹宗室子孙,故尝更职,何忍行此!’” 53▲家喻户晓 △jiāyùhùxiǎo
△典故:喻:明白;晓:知道。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 △出处:宋·楼钥《缴郑熙等免罪》:“而遽有免罪之旨,不可以家谕(喻)户晓。” △例子:与其作不能行远不能普及之秦汉六朝,不如作~之《水浒》《西游》文字也。(胡适
《逼上梁山》)
▲家贼难防 △jiāzãinánfáng
△典故:隐藏在内部的坏人不容易防范。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三十七:“问:‘家贼难防时如何?’师曰:‘识得不为冤。’”
55▲九流十家 △jiǔliúshíjiā △典故:先秦到汉初各种学说派别的总称。 △出处:汉·刘安《七略·诸子略》中把诸子思想分为十家,即:儒、道、阴阳、法、名、
墨、纵横、杂、农、小说十家,除掉小说家,就称为九流。
56▲拉家带口 △lājiādàikǒu △典故:带着一家大小(多指受家属的拖累)。 57▲破家县令 △pîjiāxiànlìng △典故:指横暴的地方官。
△出处:明·敖英《东谷赘言》上:“人有恒言,破家县令,灭门刺史。” 58▲齐家治国 △qíjiāzhìguï
△典故:整治家庭和治理国家。 △出处:《礼记·大学》:“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
不出家而成教于国。”
59▲倾家荡产 △qīngjiādàngchǎn
△典故:倾:倒出;荡:扫除,弄光。全部家产都被弄光了。
△出处:《三国志·蜀书·董和传》:“货殖之家,侯服玉食,婚姻葬送,倾家竭产。” △例子:匪徒们眼瞪着他们的大锅盔,~。(曲波《林海雪原》三十)
60▲清官能断家务事 △qīngguānnánduànjiāwùshì △典故:俗语。表示家族纠纷情况复杂,外人没法断定谁是谁非。
61▲穰穰满家 △rángrángmǎnjiā △典故:穰穰:丰盛。形容获得丰收,粮食满仓。 △出处:《史记·滑稽列传》:“瓯窭满篝,污邪满车,五谷蕃熟,穰穰满家。”
△例子:钟鼎校铭,珪琮著考。秦权汉日,~。(严复《救亡决论》) 62▲人给家足 △rãnjǐjiāzú
△典故:给:富裕,充足。家家户户丰衣足食。 △出处:《史记·太史公自序》:“要曰强本节用,则人给家足之道也。”《商君列传》:“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63▲如数家珍 △rúshǔjiāzhēn
△典故:好象数自己家藏的珍宝那样清楚。比喻对所讲的事情十分熟悉。 △例子:某也贤,某也不肖,一一~。(柳亚子《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
▲丧家之犬 △sàngjiāzhīquǎn △典故:无家可归的狗。比喻无处投奔,到处乱窜的人。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
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 △例子:敌人溃不成军,惶惶如~。
65▲身家性命 △shēnjiāxìngmìng △典故:本人和全家人的生命。
66▲胜败乃兵家常事 △shângbàinǎibīngjiāchángshì △典故:胜利或失败是带兵作战的人常遇到的事情。意思是不要把偶然一次的胜利或失败看得太重。 △出处:《旧唐书·裴度传》:“一
胜一负,兵家常势。” △例子:这次试验失败了,但不要恢心,~,总结经验,坚持试验下去,定能成功。
67▲诗礼之家 △shīlǐzhījiā △典故:诗:指《诗经》;礼:指《周祀》、《仪礼》、《礼记》。旧指世代读书讲究礼教的人家。
△出处:明·郎英《七修类稿》卷十六:“因仍苟且,多为惜财之小而忘大义,奈何诗礼之家亦如此是耶!” 68▲四海为家 △sìhǎiwãijiā
△典故:原指帝王占有全国。后指什么地方都可以当作自己的家。指志在四方,不留恋家乡
或个人小天地。 △出处:《汉书·高帝记》:“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 △例子:我们是~的,我们是以一切人民为兄弟姐妹的。(孙犁《看护》) 69▲天下为家 △tiānxiàwãijiā △典故:原指将君位传给儿子,把国家当作一家所私有,后泛指处处可以成家,不固定居住在一个地方。 △出处:《礼记·礼运》:“今大道
既隐,天下为家。” 70▲天下一家 △tiānxiàyījiā
△典故:视天下人为一家,和睦相处。也指全国统一。 △例子:~,共享太平,几何乖漓浇薄之世,其不一旦变而为公平正直之世也。(太平天国·洪
△出处:《礼记·礼运》:“故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
秀全《原道醒世训》)
71▲通家之好 △tōngjiāzhīhǎo
△典故:指两家交情深厚,象一家人一样。 72▲万贯家财 △wànguànjiācái
△典故:形容家产极丰。 △出处:元·无名氏《玩江亭》第一折:“牛璘有万贯家财,在赵江梅家作赘。” 73▲万家灯火 △wànjiādēnghuǒ
△典故:家家点上了灯。指天黑上灯的时候。也形容城市夜晚的景象。 △出处:清·曾朴《孽海花》第八回:“万家灯火吹箫路,五夜星辰赌酒天。”
△例子:签后当日送出,我回家时已经~了。(邹韬奋《抗战以来·临行的一封信》) 74▲万家生佛 △wànjiāshēngfï △典故:旧时指受百姓爱戴的地方官。 △出处:宋·戴翼《贺陈待制启》:“福星一路之歌谣,生佛万家之香火。”
75▲无家可归 △wú jiā kě guī △典故:没有家可回。指流离失所。
△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二:“寺僧见了他无了根蒂,渐渐怠慢,不肯相留。要回故乡,已此无家可归。” 76▲小家碧玉 △xiǎojiābìyù
△典故:旧时指小户人家美丽的年轻女子。 △出处:《乐府诗集·碧玉歌》:“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感郎义气重,遂得结金兰。” △例子:无论南部烟花,~,只要有宜男相,便算得如意珠。(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二十一回)
77▲小家子气 △xiǎojiāziqì △典故:形容人的言谈举止及做事不大方。
78▲小康之家 △xiǎokāngzhījiā
△典故:指可以维持中等生活的家庭。 79▲养家活口 △yǎngjiāhuïkǒu
△典故: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九回:“那些书吏衙役,都是花了钱买着粮道的衙门,
那个不想发财?俱要养家活口。” 80▲一家眷属 △yījiājuànshǔ △典故:眷属:家属,亲属。比喻出于同一流派。
△例子:《孔庙》、《曹全》是~,皆以风神逸宕胜。(清·康有为《广艺双楫·本汉》)
81▲一家之计 △yījiāzhījì △典故:指一夫一妻的家庭。 82▲一家之言 △yījiāzhīyán △典故:指有独特见解自成体系的论著。
△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汉·班固《典引》:“司马迁著书成一家之言。”
83▲宜家宜室 △yíjiāyíshì △典故:形容家庭和顺,夫妻和睦。
△出处:《诗经·周南·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
典
故
:
形
容
家
庭
和
顺
,
夫
妻
和
睦
84▲宜室宜家 △yíshìyíjiā
。
△出处:《诗经·周南·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例子:有风有化,~。(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七出)
85▲忧国忘家 △yōuguïwàngjiā △典故:因忧虑国事而不考虑自己的家事。
△出处:《后汉书·来歙传》:“中郎将来歙,攻战连年,平定羌、陇,忧国忘家,忠孝彰著。” △例子:~,用意深远,所谓朝之耆德老成人者。(唐·韩愈《论孔戣致仕状》) 86▲冤家路窄 △yuānjiālùzhǎi
△典故:仇敌相逢在窄路上。指仇人或不愿意见面的人偏偏相遇。 △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真是冤家路窄,今日一命讨了一命。”
△例子:却不防~,倒被阳伯偷看了去。(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二回) 87▲怨家债主 △yuànjiāzhàizhǔ △典故:佛教指与我有冤仇的人。 △出处:唐·孔思义《造像记》:“业道受苦及怨家债主悉愿布施欢喜。”
88▲在家出家 △zàijiāchūjiā △典故:指不出家当和尚,清心寡欲,在家修行。
△出处:《法苑珠林》卷一0七:“在家出家,平等而受。” ▲遭家不造 △zāojiābùzào △典故:遭:遇到;造:成。原是周成王居父丧时自哀之辞。后指遭遇家中不幸的事。
△出处:《诗经·周颂·闵予小子》:“闵予小子,遭家不造,嬛嬛在疚。於乎皇考。” △例子:予小子~,金寇猖狂,二帝北辕,九庙丘墟。(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二十二回)
90▲只此一家,别无分店 △zhǐcǐyījiā,biãwúfēndiàn △典故:原是一些店铺招揽生意的用语,向顾客表明他没分店,只能在他这一家店里买到某
种商品。泛指某种事物只有他那儿有,别处都没有。 91▲诸子百家 △zhūzǐbǎijiā △典故:原指先秦时期各种思想的代表人物和各个派别,后用来对先秦至汉初各种流派的总
称。 △出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92▲自成一家 △zìchãngyījiā △典故:指在某一方面的学问或技术有独到的见解或独特的做法,能自成体系。
△出处:《北史·祖莹传》:“作文须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 △例子:乃公之文章,则~,足以千秋不朽。(清·无名氏《杜诗言志》卷十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jqkq.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