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吉趣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国移动通信行业市场竞争博弈分析

中国移动通信行业市场竞争博弈分析

来源:吉趣旅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稻 f§ 谨。 中国移动通信行业市场竞争博弈分析 口文/曹慧周利 提要中国移动作为市场的先入者,在 虑自己的行为对于竞争对手有何影响以及如 政府允许联通以低于移动10%一15%的价 联通进入市场之前,一直获得高额的垄断利 何对竞争对手的反应采取行动。换言之,就是 格进入市场,以及市场博弈选择的结果,使得 润。中国联通在政府的扶持下,以低于移动的 企业的利润不仅取决于自己的决策,也取决于 中国移动通信市场出现了双寡头垄断的局面。 价格进入市场,形成了中国移动通信市场上的 其他企业的决策。因此,在分析寡头市场中企 中国联通涉足移动通信行业降低了移动资费 双寡头垄断局面.本文对中国联通进入市场和 业决策行为时不可避免地会运用到博弈思想。 水平,通过低价策略迅速扩张市场份额,与中 紧接着;I发的“价格战”,采用进入博弈和伯特 (一)初进入阶段的市场博弈。中国移动是 国移动展开了正面竞争,促进了移动通信业的 兰悖论进行了说明,指出极端的价格战是不可 2000年正式从中国电信内部分离出来的,成 快速发展。 行的,应该采取差异化竞争策略,并采用豪泰 立了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早在1987年l1 (二)移动和联通竞争的价格战——伯特 林等模型进行详细论述。 月18日,第一个模拟蜂窝移动电话系统在广 兰悖论。随着政府对移动通信市场的逐步放 一、中国移动通信服务行业市场竞争格局 东省建成并投入商用。1994年3月26日,邮电 开,各运营商有了更多的经营自主权。中国联 目前,虽然中国有几大电信运营商,但获 部移动通信局成立。1995年GSM数字电话网 通为了尽快地降低平均成本和收回投资,就通 得许可经营移动通信服务业务的只有两家运 正式开通。1996年移动电话实现全国漫游,并 过降价和促销等策略来吸引争取更多的用户 营商,即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移 开始提供国际漫游服务。作为中国移动通信市 以尽快提高市场收益,而中国移动为了不失去 动 与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联 场的先行进入者,中国移动无论是在网络覆盖 已有的市场份额和利益,不得不加入降价的行 通,,)。中国移动成立于2000年4月2O日,最 上还是通话质量上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并能借 列,由于两个移动通信企业提供的服务具有很 初是中国电信内部的移动通信部门,继承了原 此获得垄断利润。在利益的驱动下,原有的垄 大的相似性和替代性,存在着恶性竞争的趋 有的移动通信网,具有先天的资源技术优势。 断企业中国移动必定会对潜在的进入者进行 势,这就使得它们陷入了无休止的价格战中。 中国联通成立于1994年,在全国范围内提供 威胁和制造障碍。(图1) 伯特兰模型对双寡头之间的价格博弈作 移动通信业务,并获得了全部的电信业务经营 潜在进入者 了很好的描述。伯特兰模型的分析中,假定两 权,成为国内唯一的全业务电信运营商。 进入 不进入 寡头之间彼此不存在产品差异,产品之间可以 截止2003年底,中国移动用户是14160 原有在位者 容忍 5O,1O 100,O 完全替代,并且两个厂商的成本函数相同’。伯 万户,收入为1586.04亿元,市场份额为64%; 抗争 2O,一2O 40,0 特兰模型中两个寡头之间的价格博弈过程如 中国联通用户是8083.3万户,收入为597.56 下: 亿元,市场份额为36%。毫无疑问,当前中国移 图1行业进入博弈 在市场上只有一个垄断厂商A的情况下, 动通信服务行业表现出“双寡头垄断”的市场 假设原有在位者的垄断利润为100,潜在 该厂商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制定垄断价格 , 格局。 进入者的成本为4O,那么当潜在进入者进入 获得全部垄断利润。厂商B进入以后,形成了 因为电信业是一个规模效益非常显著的 市场时,若原有在位者采取容忍的策略,则利 双寡头垄断局面,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厂商B 行业,在用户规模达到一定数量后就会出现所 润降为5O,进入者的利润减去成本得1O;若原 会选择一个低于Pa的价格P。,由于两个厂商 谓的“雪崩效应”,即用户的增长与盈利的增长 有企业进行抗争,则利润降为2O,进入者的利 的产品之间完全可替代,这就使得所有的消费 呈现正比关系。目前,中国移动和联通的规模 润为一2O。当潜在进入者不进入市场但进行降 者都接受B的产品,从而B企业获得全部的市 效益都十分显著。在目前的资费水平下,每增 价威胁时,若原有企业采取容忍的策略且认为 场份额。当A观察到B的定价以后,也会同样 加一个用户,都意味着利润的增加。所以,双方 降价是不可信的,仍能取得垄断利润100:若 选择一个低于P。的价格P2,从而攫取全部市 都不惜一切代价,抢夺用户资源。 其相信了这一威胁并采取抗争的策略,则只能 场份额。如此反复博弈下去,最终两个厂商都 二、中国移动通信服务行业博弈分析 取得利润4O。可见无论潜在进入者是否进入, 会将价格定在边际成本的水平上,结束博弈。 寡头市场中企业行为的本质特征在于其 对于原有在位者而言,容忍都是其占优策略, 结果是两个企业的经济利润都为零,平分市 行为的相互依存性。由于市场中企业的数目有 唯一的纳什均衡是(50,10),即潜在进入者进 场。这就是所谓的“伯特兰悖论”,即寡头垄断 限,每个企业在决定产量和价格的同时必须考 入,原有在位者容忍。 的价格博弈最终导致了完全竞争市场的结果。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8年1月号上(总第336期)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市 嘏『』 l§洒  本文围绕跨国公司的转 移定价展开研究,主要阐述跨 国公司内部贸易中的转移定价 的问题、跨国公司转移定价在 资金运作中的应用、跨国公司 转移定价在国际税务筹划中的 应用。通过本文的研究,归纳转 虽然,现实中移动市场上的相互竞争并没有出 面用数学方法对此进行模拟: 现伯特兰悖论那么极端的结果,而是仍然保持着相 在一条街的两端有两个商店A、B,顾客均匀的 对较高的垄断价格,移动通信行业仍然攫取着相对 分布在这条街上,每个人都想买一件产品,A、B商店 较高的垄断利润。这是因为在现实中存在产品差异、 出售的产品价格分别为Pl,P2,产品成本均为c,设单 ,顾客与商店A的距离为X,整条街 信息不对称、消费者已固定的偏好和搜寻价格的成 位旅行成本为t本等,使得伯特兰模型的假设条件并不能够完全得 的长度为1,则该顾客与商店B的距离为1-x。 到满足。 可以算出,顾客购买A商店产品的旅行成本为t 但是,伯特兰悖论的意义并不在于说明现实与 (】【),购买B商店产品的旅行成本为t(1一x)。对某特 理论之间的差距。虽然伯特兰均衡的结果在现实中 定顾客来说,购买A商店产品的总成本为p。+t() , 移定价政策在跨国公司经营管 理中的效用,为了我国的权益 思索有效的解决措施。 一并不会出现,但它所揭示的含义确是十分明显的。对 购买B商店产品的总成本为p2+t(1一x0),若pz+t() > 于我国目前的移动通信业来说,运营商之间虽然存 p2+t(1一x0),则该顾客一定会在A商店购买产品;若 在着产品差别(如联通和移动在移动通讯产品上的 pz+t() <p2+t(1— ,则该顾客一定会在B商店购买 差异),但这种产品和服务之间的差异并不是很大, 产品,所以p。+t() =p2+t(1一x0)时的】【o就是A商店的 、跨国公司转移定价在 内部贸易中的应用 (一)跨国公司内部贸易转 移定价。九十年代,跨国公司的 迅速发展促成了国际贸易与国 也就是说它们之间仍然有很大的替代性。所以,当厂 市场份额DA(p。, ,l—】【o就是B商店的市场份额D日 商A降低价格时,虽然不会使厂商B失去全部市场 (p。,p2),此时. 份额,但仍然会吸引相当一部分原来厂商B的用户 转而消费厂商A的产品,这样就达到了“价格战”的 目的。伯特兰模型为我们解释了为什么移动通信市 场上的每个企业都有降低价格的冲动,从而可以使 我们更深刻地理解移动市场如此激烈的“价格战’琪 背后的形成原因。 DA( p2):x0= 际直接投资的同步增长,这种 二【 同步增长的主要动力是跨国公 司内部贸易,随之产生了向集 团成员收取费用所采用的特殊 ,B 厶L DB( p2)=1-xo= 二L A商店的利润为盯^(p。,p2)=(p。一c) 价格(转移价格)。跨国公司内 部贸易采取转移定价的价格策 略,它与外部市场的正常交易 价格相比存在较大差异,它可 T (p,,p2)=(p2一c)旦: (三)差异化竞争——豪泰林价格竞争模型。虽 商店的利润为1厶L ,分别对 然价格战是市场竞争的客观需要,对培育市场有着 重要的作用。至2002年l1月末,我国移动通信用户 盯^、盯日求偏导数, :o, :0,求得唯一的纳什 oPz oP2 能完全偏离市场正常交易价格 和成本,只是在于它可以实现 数已超过2亿,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市场。在短 均衡,pl‘=p c+t。 短十来年的时间里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很大一部分 根据豪泰林模型的结论:均衡价格=平均生产成 跨国公司的诸多目标,如逃避 要归功于价格战。但是恶性价格战是得不偿失的,它 本+产品的差异量。在平均生产成本一定的情况下, 不仅大大降低了行业利润率,造成国家税收锐减,国 企业间提供的产品差异越大,均衡价格就越高,从而 有资产大量流失,而且影响到整个电信产业的健康 利润就越大。原因在于产品间的替代性随着差异性 发展,使企业普遍产生非理性的竞争思想,盲目进入 增加而降低,企业垄断能力便增强,这样导致竞争越 恶性降价循环,严重削弱了电信产业未来发展的推 来越弱,从而均衡价格将更接近于垄断价格,企业实 动力。要使移动电信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 现利润最大化。因此,移动通信市场上以价格为主要 尽可能地逐步摆脱这种轮番降价的囚徒困境,实现 手段的竞争方式需要改变,现在应该是差异化战略 企业之间的理性竞争,移动通信运营商应该从低层 的时代,这是移动通信市场螺旋式上升发展,逐渐走 次的价格竞争,转向差异化战略。我们运用博弈论中 向成熟的必然趋势。 的经典模型——豪泰林价格竞争模型来说明移动通 三、中国移动通信服务差异化战略 信差异化竞争的实质。 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所提供的产品与服务也是 豪泰林价格竞争模型的前提假设是:两家寡头 有差异性的,但是这种差异性不是基于企业核心竞 的市场类型相同;消费者对不同企业产品拥有不同 争力基础上而形成的差异,而主要集中在先天造成 的偏好;用非价格因素的产品空间地域位置不同造 的基础网络设施差别、人为的技术垄断差别以及由 成的购买成本不同代表两家企业提供产品的差异 此形成的在消费者心目中偏好的差别。因此,移动通 性,购买成本越高,代表产品的差异性越大。目前,中 信企业需要进一步确立差异化战略,培育自己的企 国的移动通信市场是符合这三个前提假设的:两家 业核心竞争力。其主要途径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增 寡头即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消费者选择哪一个网 加增值服务产品的种类;2、建立自己的服务营销体 络是有一定的个人偏好的;这种偏好并不是完全由 系;3、提供优良的技术质量&确立技术优势;4、改善 税收、回避经营风险等,从而最 终有助于实现跨国公司全球利 益的最大化。转移价格也反映 了内部贸易在价格上的全部特 征,如通过半成品的出口影响 子公司的出口、通过折旧来调 整子公司的成本费用、通过向 子公司收取无形资产使用的劳 务费来调整子公司的成本和费 用等。 (二)跨国公司内部贸易转 移定价的应用。转移定价作为 内部贸易不可缺少的手段以及 跨国公司为实现全球利润最大 化的普遍做法,其动机和作用 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逃避税收,减少公司 纳税额。大多数实证研究的结 果表明,这是转移定价实施的 最主要目的。通过转移定价可 价格形成的,还有服务质量、品牌等非价格因素。下 服务质量&确立服务优势。一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8年1月号上(总第336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jqkq.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