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PRONT▲前沿新媒体环境下网络暴力对青少年的影响解读荣 格(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摘 要:当下互联网发展迅猛,网络媒体已跻身主流媒体,并以其公开性、互动性等特点成为青少年的活动聚集地。但近年来,公安机关却频频破获青少年利用网络实施暴力、抢劫等恶性案件,犯罪嫌疑人和受害人大多是十六七岁的青少年,此现象引起了社会大众的普遍担忧。为更好地了解网络暴力对青少年影响的研究现状,笔者根据对相关材料的检索结果,选取其中一些代表性的文献,对文献内容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在文章最后提出自己的见解。关键词:新媒体;网络暴力;青少年;成因1 网络暴力名词解读匿名性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青少李长龙学者在“试论互联网对学生思网络暴力是指网民在网络上的暴力年本就不成形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想教育的影响和对策”中提到:良莠不齐行为,是社会暴力在网络上的延伸。从为青少年违法犯罪提供了“温床”。的网络信息会使一些青少年失去理性,这某种意义上说,网络暴力的出现及大行新媒体环境下,互联网的开放性、其中以网络暴力最为严重;网络的开放和其道,是新媒体时代互联网媒介发展的交互性、匿名性为网络暴力的滋生提供封闭,现实和虚拟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给必然。了肥沃的土壤,更有甚者诱发青少年违青少年身心带来一定的伤害。[3]陈小强学者在《网络暴力问题研究法犯罪。据不完全统计,由网络诱发青传播学先驱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认新进展》一文中表示:网络暴力是不同少年暴力案件比例已接近青少年暴力案为:现代大众媒介,尤其是网络负面滋于现实生活中拳脚相加、血肉相搏的“软件的一半。一方面网络媒体中无论是赤生出的暴力以及黄赌毒等,对青少年具暴力”[1]。自2006年全国网友自发大规裸裸的画面还是充满挑逗性的文字都具有明显的“精神麻醉”的负面功能。在模联合搜索“高跟鞋虐猫事件”之后,有极强的教唆性,这就导致青少年毫无此基础上,美国心理学家克雷格·安德网络暴力的惊人力量一发不可收拾。随理智地“跟着学”;另一方面,青少年森也在研究中进一步强调:网络暴力的后,“铜须门”事件、“史上最毒后妈”对于网恋产生出无限的向往和渴望,这“精神麻醉”机制会增加青少年的攻击事件、“女白领死亡博客”事件等接踵就使网络以其虚幻性和欺骗性不断腐蚀行为、攻击认知、攻击情感、暴力冲动而至,让本为了“助弱小、平民愤”而青少年尚不成熟的心智。的生理唤醒,从而减少亲社会行为,最聚集到一起的这股力量,逐渐走上了一第三,从现实上来说,目前相关法终完全腐蚀青少年的心灵,造成极为严个暴力的极端,而且它正在不断地挑战律还不够完善。据统计,自1994年国务重的负面影响。[4]传统社会的道德和法律底线。院制定《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近年来,青少年网络暴力案件层出2 网络暴力成因解读以来,我国已制定的涉及未成年人网络不穷。13岁少年犯罪,缺乏关爱造成两第一,从本质上来说,青少年正处保护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与司法解家悲剧;少年21天撬车130辆,混江湖在个体社会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释共53部,却始终未制定专门规范保护2年被捅3刀不愿回家;少年为偷钱上网重要时期,可塑性强,容易受到外来思未成年人上网权益的法律法规。将奶奶砍死,爷爷被砍成重伤;学生组想的冲击。特别是在网络媒体暴力事件中,法团买枪对抗黑社会等事件,都给了我们刘勇、吴传毓学者表示:一方面,律与现实的矛盾更为突出。例如2001年当头棒喝。毫无疑义,网络暴力不利于青少年心智并不成熟,缺乏对所遇到的“9·11”事件发生的次日,不少青少年青少年健康心理性格的培养、不利于青事件进行进一步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网民以异乎寻常的言论来表达自己对现少年道德法制观念的形成,导致青少年青少年缺乏固定的思维模式和向导,容实暴力与血腥的倾慕和向往。这一现象言行肆意放纵、诱发青少年违法犯罪。易产生从众心理。当形形色色的价值观极大地体现出不具备成熟的是非判断能4 对网络暴力的监控与引导通过网络这一快捷方便的途径展现在他力的青少年已然在不知不觉中成为网络随着网络暴力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们面前时,他们往往会无所适从,甚至暴力的“猎物”。然而,在责任追究过与日俱增,我们可以清楚地意识到杜绝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2]程中,却无法揪出主体、无法针对具体网络暴力对青少年的精神腐蚀已经成为第二,从根源上来说,互联网传播责任承担进行准确量化。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对此,诸多学者速度快、辐射范围广,网络媒体的虚拟化、3 网络暴力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解读和相关人士也纷纷表达了他们的观点。10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秘书长路琦范网站行为,提高企业的道德标准,并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规避网络暴力的侵表示:“不良行为是未成年人犯罪的前兆,大力倡导行业自律,使网络企业形成积蚀应该成为工作重心之一。因而应该及当未成年人具有特定不良行为时,其犯极健康的良好风气,自觉承担起“把关人”早解决网络暴力带给青少年的负面影响,罪风险指数上升,需要严重预警。”[5]因的角色,大大降低网络暴力的发生几率,只有让网络环境得到净化,才能在此基此,对日益猖狂的网络暴力进行监控与为青少年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础上更好地推动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引导已经刻不容缓。第三,加强法制教育,增强青少年参考文献:第一,加强网络立法建设,规范网的网络法制观念及网络媒体素养,构筑[1]陈小强.网络暴力问题研究新进络规则,以法律手段来约束和制裁网络暴红色“防火墙”,用先进文化思想提高展[N].学习时报,2014-06-23.力言行。姚建龙学者说:“从长远来看,青少年的免疫力。社会各界都要引导青[2]刘勇,吴传毓.网络暴力与中学立法显然是建立网络规则系统最重要的途少年自觉遵纪守法,遵守网络规范、远生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中文科技期径。”[6]就目前状况而言,多数法律法规离违法犯罪,社会、学校、家庭等多管刊,2004(3).都流于形式,只打“擦边球”,一个健康齐下,形成一股具有正向引导力的强大[3]李长龙.试论互联网对学生思想有序的网络环境是需要相对成熟的法律法合力,共同抵制网络暴力,也为青少年教育的影响和对策[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规作为制度保障的,而不仅仅是某一阶段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客观环境。学院学报,2003(1).从高空刮过的“一阵风”,过后毫无痕迹。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针对新媒体环[4]克雷格·安德森.大众心理学谬第二,规范网站行为,使其自觉承境下关于青少年网络暴力问题的研究仍论[J].环球科学杂志,2015(2).担起网络信息“把关人”的角色。“在有较大拓展空间,很多地方都只停留在[5]路琦.完善法律制度预防未成年线未成年人保护不是禁止他们上网。”表层,并没有结合实际情况直戳要害,人犯罪[N].法制日报,2014-12-20.姚建龙学者强调,在线未成年人保护的因而深化网络暴力问题的理论研究,提[6]姚建龙.网络立法保护青少年依目标应当侧重两个方面:一是防止未成供具有现实操作性的政策建议,已经到然任重道远[EB/OL].(2014-04-29)[2017-年人接触不良信息,二是防止成年人通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少年强则国强,青01-03].http://news.youth.cn/wztt/201404/过网络侵害未成年人。”因此,需要规少年是祖国发展的新生力量和关键导向,t20140429_5112588.htm.(上接第2页)见《九胜一败》。[5]约翰·布罗克曼.第三种文化:50.参考文献:洞察世界的新途径[M].北京:中信出版[9]文博.异军突起的大数据营销[J].[1]詹姆斯·格雷克.信息简史[M].社,2012.国际公关,2013(2):45.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10.[6]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黑[10]许璐.郭忠明2014数字营销从[2]吴军.数学之美[N].中国青年天鹅:如何应对不可预知的未来[M].北程序化购买和移动营销说起[J].广告大观报,2010-05-01.京:中信出版社,2010.综合版,2014(12):22-23.[3]大卫·伊斯利.网络、群体与市[7]姚曦,秦雪冰.技术与生存:数字作者简介:张向辉(1991—),男,场[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营销的本质[J].新闻大学,2013(6):58-63.汉族,四川西昌人,四川大学新闻学院,[4]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知识的不[8]岳品莹.互联网时代,数字营销传播学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整合传播。确定性[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的变与不变[J].互联网周刊,2014(19):4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