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学院学报
JOURNALOFYULINUNIVERSITYMay.2018
Vol.28No.3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养成路径探索
师 妍
(西安邮电大学党委宣传部,陕西西安710121)
摘 要:伴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人类迈入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新媒体犹如一把“双刃剑”,在拓宽大学生视野的同时,其不良信息也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带来负面的影响,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内容,高校应当重视和积极探索提升媒介素养的途径,着力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努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媒介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871(2018)03-0125-04DOI:10.16752/j.cnki.jylu.2018.03.024引言 一、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以手机和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与应用为标志,媒介传统的传播模式发生巨变,人类迈入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伴随着中国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当代大学生作为新媒体使用的主力军,一方面利用新媒体获取各种知识和信息开拓视野,丰富知识;另一方面,面对新媒体带来的信息良莠不齐,由于缺乏科学的媒介素养的指导,大学生们面对这些海量的信息有时无所适从,难以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不可避免的受到不良信息和行为的影响,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
[1]
感和吸引力。”高校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
(一)什么是新媒体
所谓新媒体(NewMedia),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在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型媒体形态,“是指依托数字技术、互联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新技术向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新兴
[2]
。美国《连线》杂志则把新媒体定义为“所媒体”
[3]
有人对所有人进行传播”。新媒体借助网络技
术,向用户提供信息服务,以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为载体,构筑了一个全球性、开放性、全方位的信息空间。主体的自主性和参与性、内容的即时性与海量性、形式的数字化与交互性、语境的碎片化和虚拟
4]性[。
(二)什么是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教育于20世纪30年代发端于英国,旨在倡导媒介教育,抵抗低水平媒介环境对青年人不良影响。1933年,学者ER·Leavis等人在《文化和环境:培养批判意识》中正式提出了“媒介素
5]养”这一概念[。学界从不同角度概括其定义,基
务,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和意识形态工作,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引导青年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因此,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教育与培养,提升大学生对媒介信息的思辨能力,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的机遇与挑战。
二、新媒体与媒介素养概述
收稿日期:2018—04—16
作者简介:师妍(1979—),女,陕西西安人,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本达成共识,即人们在面对各种媒介信息时的理解和批判能力,以及选用媒介信息服务个人生活和社
6]
。大学生媒介素养是指大学生面会发展的能力[
对各种媒介信息时的选择能力(abilitytochoose)、理解能力(abilitytounderstand)、质疑能力(ability)、评估能力(abilitytoevaluate)、创造和toquestion
基金项目:2015年度西安邮电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研究项目课题(ZLG2015-3)
·126·
榆林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总第137期)
生产能力(abilitytocreateandproduce)以及思辨的
7]反应能力(abilitytorespondthoughtfully)[。
出现理想信念背离主流价值取向的严重后果。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他们的素质决定了国家的命运和前途。加强媒介素养教育,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使用、分辨新媒体信息内容,不仅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合理使用网络资源完善和提升自我,还可以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为大学生健康成
8]
长提供有力保障[。
(三)大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大学生是一个国家进步发展的主力军,其整体素质决定着国家未来的整体实力和形象。大学生面临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媒介环境,如何积极应对媒介、有效利用媒介、提升媒介思辨能力,对大学生个人成成才和社会健康有序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三、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存在的问题1.媒介素养教育是新时期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和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新媒体的发展,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社交行为习惯,也对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建立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一是过去的纯理论型的、说教式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已经略显跟不上信息时代的步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与时俱进,适应网络时代的变化,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和载体,以人为本创新高校教育,把思政教育工作做得接地气,“说网话、办网事”,采用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教育引导学生,吸引青年学生的兴趣,打造理论主阵地和网络新阵地的统筹的新平台,要形成网上网下相互呼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工程,开辟思政教育新天地。二是网络的便捷性虽然为学生提供了便捷的获取信息的方式,但是大学生由于缺乏网络道德和媒介素养,大量信息掺杂着一些不良信息对大学生理想信念和行为方式也带来了负面影响,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应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充分认识新媒体时代对思政教育工作的面临的严峻形势,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动权,大力培育学生媒介素养,提升学生获取、分辨、使用信息的能力,不断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媒介素养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本质要求。新媒体时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打破了地域、民族、国别的限制,为人们获取信息和扩展社交提供了便捷,作为一项人类科技进步的成果,它既可以传播先进的文化和思想,也会传播落后消极的文化和思想。当代大学生作为网络媒介信息使用的主力军,每天通过各类新媒体平台在便捷的获取各类信息,增强个人知识储备,拓宽社交范围,提升社会交往能力的同时,由于价值观念尚未完全形成,缺乏分辨力、自控力,加上网络道德与法律意识淡薄,道德与价值取向发生偏差,很容易受到负面信息的误导,
(一)对媒介信息利用不足,使用目的存在偏差大学生缺乏利用媒介为个人成才提供信息服务的意识,对丰富的媒介信息资源利用率不足,媒介信
息的制作和媒介工具使用能力不强[9]。多数大学
生接触媒介是为了休闲娱乐,缺少对所学专业知识、
时事政治、民生问题的关注,使用目的存在偏差[10]。
无法利用媒介资源来对自身进行完善和发展。
(二)缺乏对媒介信息的判断和思辨能力,媒介批判能力较弱
媒介批判能力是指受众对所接受的传播内容能够有正确、清晰、科学的认识。判断媒介批判能力可以从对媒介的信任度、对新闻报道的真假辨别能力、媒体报道对公众的影响三方面进行考察。当代大学生缺乏必要的媒介批判能力,对于媒介信息的真假
无法正确、清晰的作出判断[11]。
(三)网络道德意识薄弱,网络道德水平有待提升
当前,大学生网络道德的主流态势是积极向上的,但是网络道德养成教育仍面临巨大的挑战。一是网络道德认知存在偏差。对于不道德网络行为,缺乏全面正确地辨析;二是网络道德养成教育的实效性不足。部分大学生网络道德和法律意识淡薄;三是网络道德养成教育环境差强人意。家长缺乏对子女网络言行的必要监管与正确引导,社会文化中
的不健康因子影响着大学生道德理念的形成[12]。
(四)对媒介素养认识不足,缺少媒介素养的专业指导
当代大学生大部分对“媒介素养”的概念比较陌生,缺乏媒介素养质疑、判断等能力的认知。现有的媒介素养是在自发形态下形成,其主要特性表现为低层次、低水平。绝大多数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处于缺乏引导的自我形成状态,缺少科学的媒介专业
理论指导[13]。
四、当前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现状
师 妍: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养成路径探索
·127·
升媒介判断思辨能力,有效运用媒介资源提升自我,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注重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媒介素养教育的良好氛围
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独特精神气质的彰显与凝练,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良好社交品格的养成。一是高校应充分利用各种媒介资源,通过校园广播、微博、微信平台为大学生(一)媒介素养教育理念缺乏实践支撑目前,在媒介素养教育起步比较早的国家,媒介素养教育已被纳入学校教育课程,并已形成符合国情的、系统正规的教育体系。在我国,媒介素养教育虽然已经为学者们所重视,但是绝大多数停留在理论研究的阶段,政府和社会以及学校层面对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开设的有关媒介素养课程大多数是以提高学生媒介工具使用能力比如提升信息检索能力课程,形式内容比较单一,缺乏对学生全面的媒介素养培育。另外,大多数高校还未建立系统完善的媒介素养教育体系,媒介素养教育缺少科学、合理的指导方针和实践指南,从培养方案的修订、师资队伍的建设、实践教学的设备场地提供上还未落到实处,甚至还有一些高校教学体系中还未涉及媒介素养教育。
(二)媒介素养教育的资源有限
由于我国媒介素养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培育过程中还缺乏充足的实践经验,在培育的资源、教学的内容以及培养模式等方面都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充实。已经开设大学生媒介素养课程的学校并不多,并且尚在实践探索阶段。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有效的媒介素养教育体系亟待完善。同时,大学生缺少媒介素养的大众传媒的实践平台,目前仅是一些传媒类专业的学生有一些参与实践的机会,缺少参与行业媒介实践活动的机会和平台,而要真正提升信息辨识、分析、批判的能力,就应在实践的沃土中开展实践训练,切实提升大学生媒介工具使用能
力和媒介信息思辨能力[14]
。
五、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养成途径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和养成,离不开政府、社会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作为先进文化的发源地、创新地和重要的传承地,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重要使命,而媒介素养教育作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内容,是推动素质教育开展的一大动力,成为了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积极探索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有效途径,建立“学校、教师、学生”三位一体的模式,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和网络育人环境,为大学生提供系统专业的媒介素养知识,帮助大学生提
宣传媒介知识,营造媒介素养教育的良好氛围。二是要进一步加强校园新媒体平台的建设与监管,既要积极搭建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平台,也要加强舆情监控,净化校园网络环境,为大学生提供健康向上的网络信息传播环境。
(二)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建立专业媒介素养教育师资队伍
一是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亲和力感染力,将媒介素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丰富教学内容与授课形式,增加优秀传统文化、社交礼仪和公民道德教育的内容,进一步提升大学生认知水平和道德修养。二是开设媒介素养教育专业课程,建立专业媒介素养教育师资队伍。学校应开设媒体社交素养课程、新媒体社交教育知识专题讲座,帮助大学生系统、规范、科学的接受媒介素养教育;通过加强教师培训学习,建立专业师资队伍,提升教师自身媒介素养和媒介使用能力,培育一批具有专业媒介素养知识和媒介技术的师资队伍,对大学生进行专业
的媒介素养教育[15]
。
(三)引导大学生主动增强网络道德意识,提升媒介素养认知水平。
一是大学生应主动参与媒介知识的学习,明确媒介使用目的,以科学的态度使用媒介,积极学习媒介知识,不断提高媒介利用能力,将新媒体作为获取知识、增长知识的平台,通过媒介得到健康的娱乐;二是要引导大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媒介素养的实践活动,从自身做起,在接触新媒体信息的过程中,把媒介素养的知识和理论内化于心,在实践中自觉抵制不良信息,不断提高信息鉴别的能力,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培养良好的社交品格,提升媒介素养认知水平。
六、结语
·128·
榆林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总第137期)
新媒体犹如一把“双刃剑”,在拓宽大学生视野的同时,其不良信息也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带来负面的影响,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内容,高校应当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和意识形态工作,重视和积极探索提升媒介素养的途径,努参考文献:
力着力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用好新媒体新技术,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活起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1]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EB/OL].http://www.moe.edu.cn/jyb_xwfb/s6319/zb_
2016n/2016_zb08/201612/t20161208_291276.html,(2017—10—21)[2018—04—03].[2]宫承波.新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2.[3]胡昱晖.新媒体的泡沫经济[J].广告人,2007(12).
[4]李勇.新媒体环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体系的建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5(2).[5]袁军.媒介素养教育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1—10.
[6]贺青霞.新媒体视阈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和养成[J].教育现代化,2017(12).[7]吴鹏泽,杜世友.中国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1(2).[8]张天涛.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培养研究[J].新媒体研究,2017(11).[9]张臖.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内容研究[J].文教资料,2013(22).
[10]高加友.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培育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
[11]薛婧.自媒体时代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创新与实践[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6,33(4).[12]段婉立.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道德养成教育研究[D].锦州:辽宁工业大学,2014.[13]贤娟,唐思妍.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缺失及对策研究[J].新闻知识,2015(12).[14]罗灿.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再思考[J].新闻研究导刊,2016(5).[15]李玲.微信视域下大学生社交品格的培养[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4(6).
(责任编辑:李利霞)
AnExplorationonHowtoCultivatetheMediaQualityofCollege
StudentsintheEraofNewMedia
SHIYan
(DepartmantofPropoganda,Xi’anUniversityofPosts&Telecommunications,Xi’an710121,China)Abstract:Withthedevelopmentofnewmediatechnology,humankindhasenteredaneweraofinformation.Asa“double-edgedsword”,newmediaaffectsthestudents’soutlookonlifebyspreadingthepositiveinformation,collegesanduniversitiesshouldattachimportancetothepathonimprovingwhilebroadenstheirviews.Thereforethemediaquality,theideologicalandpoliticalqualityofcollegestudentsinordertodevelopqualifiedbuildersandreliablesuccessorsforthesocialism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Keywords:newmedia;collegestudents;mediaquality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