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和地方扶持“双创”发展的政策出台及高度布局,众创空间在大量涌现并蓬勃发展。正在兴起的众创空间对于存在了20多年的传统孵化器,着实改变了其原有的生存环境,其中有挑战也有机遇。同样是营造创业生态的创业孵化载体,如何理顺两者发展关系,激发群众创造活力、打造经济新引擎值得结合实际深入研究。一、厘清概念:众创空间是孵化器吗科技企业孵化器是培育和扶植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服务机构,通过为新创办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物理空间和基础设施,提供一系列服务支持,降低创业者的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提高创业成功率,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帮助和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与发展,培养成功的企业和企业家。众创空间是顺应创新2.0时代用户创新、大众创新、开放创新趋势,把握互联网环境下创新创业特点和需求,通过市场化机制、专业化服务和资本化途径构建的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新型创业服务平台的统称。通过两者的概念可以看出,目前提到的“众创空间”相对于传统孵化器来讲是一个更大的概念,众创空间是在科技创业孵化器发展基础上,通过新模式、新机制、新服务、新文化融合发展,涌现出来的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创业服务社区,集聚各种创新创业要素,为大众创新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二、各司其职:创客空间与传统孵化器的各自优势传统科技企业孵化器对于培育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功不可没,相比新型孵化器众创空间,传统孵化器拥有相对成熟的盈利模式,具备比较完善的产业孵化链,能嫁接完善的社会资源,已有的基础服务也比较扎实。相比传统孵化器更侧重于政府方面的创业扶持,众创空间重在以社会力量构建创业服务平台,这是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政府简政放权的一种体现。同时,众创空间的存活发展有一些前提,如市场经济发展相对成熟、创新资源相对密集、互联网力量相对雄厚。由此看来,新型创业孵化载体和传统孵化器在对于企业的服务方面有着不同的侧重点:传统科技企业孵化器在政府补贴、减免房租等方面更为成熟,关注的产业也比较侧重传统产业,而且近年来借助政府资源持续发力,也有越来越多的孵化器迈向更加专业化的方向;新型的创客咖啡、创客空间等创业孵化载体绝大多数以民营为主,并集中在一些创新型的产业方向上,大多没有足够的场地,又往往是轻资产,更适合服务非常早期的种子创业团队,这些团队在众创空间成熟之后一般都需要寻找更大的空间落地——传统孵化器恰恰能给他们提供继续孵化的广阔空间。因此,传统孵化器和众创空间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求同存异、融合发展。三、他山之石:国外成功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具备哪些共性特征通过研究美国、以色列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成功经验,可以看出成功的孵化器都在运行中根据在孵企业的需求不断进行调整、推动自身转型,成功孵化出优秀毕业企业。他们之间存在一些共性特征:一是严格筛选和入驻标准机制,如以色列的科技企业孵化器,高新技术项目入驻要经过“三级筛选”:企业孵化器初次筛选、行业专家第二次筛选、政府科技部牵头组织专家、企业家及企业孵化器领导2016.11
55
研究学术InvestigationAcademic第三次筛选。入驻标准则包括创业团队必须诚信可靠、高新技术项目、知识产权归属清晰、产品可供出口并有5~6亿美元的市场容量、市场成长性良好、商业策划书可操作性强以及开发产品有产业化基础。二是深度专业孵化机制。以色列孵化器形成由创业者出技术、政府出资金和政策、企业孵化器出专业管理和服务的发展模式。实施专业孵化器在孵企业总量控制,规定每个企业孵化器只能孵化8~15家初创企业,要求专业孵化器帮助创业者组建创业团队,招聘经营管理、财务会计、市场开发等员工;全权管理初创企业财务,同时帮助在孵企业推进内部考核管理、推进市场开发、寻找合作伙伴等业务。三是差异化的特色服务。美国部分专业孵化器,特色服务的核心在于孵化原创技术和帮助在孵企业获取天使投资,以及寻找合适的专职经营管理人才,形成专门孵化互联网服务企业的创业孵化集团,从而推进创新、管理、服务和投资在孵化器内一体化。提供种子资金、投资贷款、风险投资、研究资助、优先采购、贸易促进、培训咨询、管理咨询、信息交流、提供援助等专业服务内容,强化孵化环境建设。四是建立成熟的商业运作模式,自身运营管理都引进专业的运作团队操作。国外的孵化器大部分都培育创新孵化集团,推进企业化运作。创新孵化集团专门孵化互联网服务企业,本身就是新创企业,以政府资本为主体、创业者主导,具备专业的经营管理团队,融合传统孵化器、风险投资公司和多元化经营控股企业的特点,化解创业者渴望企业成功而传统孵化器经营者只确保新创企业生存的基本冲突,已发展为成功企业化运作的典范。四、协同发展:众创空间热潮中传统孵化器的转型面对“双创”、“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态势,创业孵化新模式的不断涌现,传统科技企业孵化器不应只从单一地提供场地、减免费用等方面着手,需顺应趋势及需求尽快转型发展,提升以下四方面能力:(一)变通能力:探索先进的孵化模式和体制机制传统科技企业孵化器在保持原有优势的同时,可以通过引进众创空间团队、增加优质高端软服务,加快自身的发展。要结合自身基础,因地制宜,建立孵化器与创业服务的协调关系,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完善管理、经营和激励机制,建立“预孵化+孵化器+56
2016.11
加速器+产业园”的接力式孵化与培育体系,探索不同主体之间利益关系的衔接机制,拓展“育苗造林”系统通道。(二)知识服务能力:切实提升传统企业孵化器的竞争力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更多的在孵企业进入良性发展后实现独立发展。在全球知识密集型企业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的大背景下,应切实提供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知识服务,包括:企业创建和管理类的知识服务、专业类的技术知识服务、政策法规类的知识服务、资金运作的相关知识服务、市场营销类的知识服务等。(三)专业孵化能力:针对特定产业、特定环节的孵化器发展目前,专业化已经成为孵化器一个重要的竞争条件,如36氪、创业家等专注利用媒体宣传优势,为创新创业者提供线上、线下服务,车库咖啡、创新工场、天使汇等专注为创新创业提供投融资服务,柴火空间、创客空间等专注提供3D打印、开源硬件服务等。传统孵化器也要走专业化路线,“吃透”一个或几个领域,打通产业链的上下游,扎扎实实做好产品研发、市场推广、金融服务等服务供给,帮助在孵企业在其中找到明确的位置,真正解决在孵企业成长需求,这才是传统科技企业孵化器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四)自我造血能力:加强孵化器管理服务队伍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应由职业化队伍建设及运营管理。建立从业人员培训机制,加强素质培训,通过与高等院校合作共建科技创业培训中心,开办多层次的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培训班,重点加强对科技企业孵化器经营者和管理骨干的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和能力,建立全心全意服务于在孵企业的高水平、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服务队伍,为孵化器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人力保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