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专项积累练习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1.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练习。
采莲曲
王昌龄
_________________,
芙蓉向脸两边开。
_________________,
闻歌始觉有人来。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描写的是( )。
A.水仙花 B.荷花 C.菊花
[3]根据古诗内容请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1 / 16
A.描写送别友人
B.描写姑娘采莲
C.描写水乡美景、鱼儿嬉戏
杨万里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_____)
汉乐府《江南》(______)
王昌龄 《采莲曲》 (______)
[4]这首诗中采莲少女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人通过塑造的采莲少女形象,表达出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课外阅读。
秋天在歌唱
听秋天在歌唱。
2 / 16
迷人的旋律划破夏日的惆怅(chóu chànɡ),
轻快的声调把绿色染成金黄。
勤劳的农民,
扶着锄头,
沉醉在这丰收的乐章。
听秋天在歌唱。
一年的收获,
无限的梦想。
在歌声中,
播下了浓浓的希望。
[1]联系诗歌,猜一猜“惆怅”的意思。( )
A. 欢乐。 B. 舒畅。 C. 伤感;失意。
[2]不符合“轻快的声调把绿色染成金黄”这句话的意思的是( 3 / 16
)
A. 秋天来了,树叶变成了金黄色。
B. 秋天来了,所有绿色的东西全都变成了金黄色。
C. 秋天来了,庄稼成熟了,稻子金灿灿的。
[3]这首诗歌表现了秋天是一个( )的季节。
A. 多彩 B. 收获 C. 快乐
[4]秋天的声音有很多,请你展开想象,描写秋天的一种声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阅读古诗《绝句》,回答问题。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我们课本上学习的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是一首五言绝句,而这一首则是________绝句。
4 / 16
[2]“两个黄鹂鸣翠柳”这句中以_______字最为传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写得更加生动活泼。
[3]与“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意思对应的诗句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所见
[清]袁枚
________________,歌声振林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默写古诗。
(2)“ ”字直接写出了牧童的姿势;“ ”字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3)牧童“忽然闭口立”的原因是 。(用诗句来填)
5. 完成下列练习。
5 / 16
采莲曲
荷叶罗裙一色裁,
______________。
乱入池中看不见,
______________。
[1]将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代诗人________。
[3]这首诗描写了一群_____________的采莲少女形象。
6. 课外阅读。
临平泊舟
宋 黄庚
客舟系缆柳阴旁,湖影侵篷夜气凉。
万顷波光摇月碎,一天风露藕花香。
6 / 16
(1)前两句诗中,诗人在一个月光明亮的夜晚在________旁泊舟,只觉得湖光月影映照着________,带给人丝丝的________。( )
A.湖边;船篷;凉意
B.柳阴;船篷;凉意
C.柳阴;船篷;暖意
(2)后面两句说月光________,让人________。( )
A.被摇碎;心酸不已
B.被摇碎;感到惊奇
C.消失;感到失落
(3)于诗人来说,这月光或者代表着他的________,或者________。这让人想到第一句里的“柳”。柳所代表的意象,别离居多,也许诗人正在面对一场别离,这让诗人觉得怅然若失。月亮碎了,只剩下藕花的香味。( )
A.理想、思念
B.美梦、想象
C.错觉、幻影
7 / 16
D.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
(4)诗人_______的是万顷湖面上水波动荡,摇碎了月影,粼粼的波光清寒侵人;_______的是阵阵荷花的香气传来;_______的是微风拂面,夜露湿润。短短两句诗写出了三种感觉。( )
A.闻到;见到;感到;三
B.见到;闻到;感到;三
C.看到;感受;闻到;三
7. 阅读与感悟。
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诗歌写的是惠崇的一幅描绘_________的画,画面景物有动有静,静的景物有________,动的景物有___________,诗人从这些景物感受到
8 / 16
__________到来了。
[2]这首诗第二句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中写诗人的想象的是第(__________)句。
[4]从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_________)之情。
8.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清明
________________,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________________。
(1)把古诗补充完整。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
(2)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诗人描写的是 节的情景,这个节日有俗。
(3)从“ ”这句诗可以看出路上行人情绪低落,神魂散乱。
9 / 16
、 等习
(4)用自己的话写出前两句诗的意思。
(5)发挥想象,把行人和牧童的对话写出来。
行人: 。
牧童: 。
9.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饮湖上初晴后雨 钱塘湖春行
苏轼 白居易
水光潋滟晴方好,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山色空蒙雨亦奇。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欲把西湖比西子,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淡妆浓抹总相宜。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两首诗都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的_______________之情。
[2]对两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10 / 16
A. 都描写了晴雨变化中的湖光山色。
B. 都描写了生机勃勃的早春景象。
C. 作者观察景物的角度不同。
D. 作者所写景物的色彩相同。
10. 古诗我会做。
1、《夜书所见》是 诗人 在 季的夜晚,听到 ,他深有感触,写下:萧萧 , 其中描写儿童活动的诗句是: , 。
2、“知有儿童挑促织”中“挑”读音 ,在诗中的意思是
促织的意思是: 篱落的意思是:
萧萧的意思是:
3、 代诗人 17岁时孤身在长安,恰逢 节,这让他倍感孤独。不由得想起了 , 于是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诗中的“ 。”一句,常被远离家乡的人所引用。 从这首诗中我们知道重阳节的节日有两个习惯:
11. 课内阅读。
望天门山
11 / 16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但这画面不是______的,而是______的。随着诗人行舟,山______江______,东流水______,青山______迎出,孤帆日边______,景色由______及______再及______地展开。( )
A.静止、流动、断、开、回、相对、驶来、近、远、近
B.静止、流动、断、开、回、相对、驶来、远、近、远
C.流动、静止、断、开、回、相对、驶来、远、近、远
[2]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______和江水______的气势。诗人不写博望、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却说山势“______”,从而形象地写出两山峭拔相对的______:“楚江开”,点明了山与水的关系,而且描绘出山势中断、江水至此浩荡而出的气势。( )
A.雄奇壮观、浩荡奔流、中断、险峻
B.雄奇壮观、浩荡奔流、中断、奇特
C.雄奇壮观、静静流淌、中断、险峻
12 / 16
[3]“碧”字明写江水之______,暗写江水之______;“回”字描述江水奔腾回旋,更写出了天门山一带的山势______。( )
A.深、色、流向 B.色、深、起伏 C.色、深、走向
12.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本诗的作者是_____代诗人__________
[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迟日:__________ 丽:__________
[3]给全诗划分节奏。
[4]这首诗主要描写了_____季节的景物,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
13. 阅读古诗,然后按要求答题。
赠刘景文
13 / 16
____________擎雨盖,____________傲霜枝。
____________君须记,____________橘绿时。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说说最后两行诗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望洞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默写古诗。
[2]这首诗的作者是( )
A.唐代诗人李白 B.唐代诗人刘禹锡 C.宋代诗人苏轼
14 / 16
[3]“白银盘”指的是_______,“青螺”指___________。
[4]诗中“______________”一句总写洞庭湖的秋色,表现了秋月湖光互为映衬下洞庭湖_______、_______的美。
[5]诗中“和”的读音是(____),意思是(____)
A.he B.huo C.和谐 D.温和,温暖
[6]诗的前两句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___比作_______,突出了洞庭湖湖面的_______与_______。
饮湖上初晴后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默写古诗。
[2]诗中的“西子”指________。
[3]下列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方:正。 B.亦:也。 C.欲:贪心。 D.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15 / 16
[4]诗的前两句描写了西湖________和雨天的景象。
[5]诗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_____比作______,突出了西湖的_______。
[6]在诗中,诗人_________(谁)用奇妙而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美。诗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诗中描写雨中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14. 课内阅读。
江上渔者
江上往来人,____________________。
君看一叶舟,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告诉我们长江上的特产是___________。描写渔人在江上捕鱼劳作艰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是________朝诗人________写的。诗中把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进行对比,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情。
16 / 1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