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吉趣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发电厂物资仓库管理

来源:吉趣旅游网
发电厂物资仓库管理

04_物管 2009-12-04 12:16:48 阅读215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

阅 目录 1 目的 2 适用范围

3 引用标准及关联子系统

4 专用术语定义

5 职责 6 执行程序 7 检查与评价 8 反馈 1 目的

规范发电公司物资仓库管理工作,规定相关人员的职责与权限,明确仓库管理的工作内容,使物资的检验、发放、保管、保养等各个环节更加规范化,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及时有效地

为生产、经营提供优质的服务。

2 适用范围

本细则适用于发电公司物资仓库管理工作。包括物资检验入库、

保管保养,发放使用等物资储运全过程的管理。

3 引用标准及关联子系统

3.1 引用标准

4 专业术语定义

4.1 仓库管理:对库存物资和仓库设施及其布局等进行规划、控

制的活动。

4.2 保管:对物资进行保存及对其数量、质量进行管理控制的活

动。

4.3 检验:根据合同或标准,对标的的物资的品质、数量、包装

等进行检查验收的总称。

4.4 检验等级:根据物资的重要程度或质量特点,对物资进行的

不同项目的检验。分为3个级别。

4.5 A级检验:对质量要求高,内在质量和物理化学性质需要进行检试验物资的检验。参加人:采购人员、保管人员、专业技术人员

及试验人员。

4.6 B级检验:对质量要求较高,需专业技术人员参与查验的物资的检验。参加人:采购人员、保管人员、专业技术人员。

4.7 C级检验:对质量要求一般,只需物资管理部门进行查验的

物资的检验。参加人:采购人员、保管人员。

4.8 盘点:进行实际货物状况与帐簿上记载货物码放、数量、品

质以及在库状态核对的作业过程。

4.9 动态盘点:在每次码放或取货的过程中对与之有关的储位进

行核对货物数量的过程。

4.10 定期盘点:按照固定的周期核对货物数量的过程。

5 职责

物资管理部经理为本实施细则负责人,负责全面管理本细则,监

查本细则执行的有效性。批准修订本细则的建议。

6 执行程序 6.1 物资检验

6.1.1购入的物资原则上一律送到仓库,严禁将货物直接送到使用单位。为避免二次搬运大宗物资可先在仓库验收,验收合格后,使用单位出具领料单,可送到使用单位卸车。物资管理部采购人员、保

管人员必须到场参与所有物资的接货验收过程。 6.1.2仓库保管人员要根据采购订货单核对实物进行清点,主要核对物资型号、数量是否与送货清单相符,外观是否破损,并组织人

员放入待验区。

6.1.3采购人员依据物资需用计划确定的检验等级,及时组织相

关人员对到货物资进行检验。 6.1.4检验按合同及有关标准进行。 6.1.5物资检验要及时进行,具体要求为: A级检验:到货后10个工作日内完成检验。 B级检验:到货后5个工作日内完成检验。

C级检验:到货后当日完成检验。

6.1.6资料检验内容包括装箱单、出厂技术资料、合格证、质量

保证书等。

6.1.7物资验收一般全验,对于证件齐全、数量较大、包装完整的物资,可采取抽验的方法,一般可抽查不低于20%,必要时扩大

抽样范围,直至全验。

6.1.8直接进口物资的商检按国家商检规定执行。国外到货发生损坏、短缺、变质等问题时,必须在规定的日期内,请国家商检局出

据“商检记录”和“商检报告证明书”以备与外商索赔做依据。 6.1.9备品配件验收要检查配件外形有无损伤、变形、锈蚀及其它异常情况。关键几何尺寸及规格是否与图纸相符。 6.1.10对于机加工配件应有配件的金相分析报告、硬度试验报告

及探伤报告。重要部件应通知金属检验部门复查。

6.1.11技术要求较高及重要配件应由物资管理部组织相关部门人

员做物资出厂前的验收工作。

6.1.12数量不符,短缺在规定误差以内,可按实际数量验收入库,超过规定误差时应查对核实并提出部分或全部拒付货款,未做出处理

前不得动用。

6.1.13到货物资的型号、规格、数量、质量、质量证明书、装箱单同实际货物不符应拒绝验收,若货主在场应请其签字认可,若不在

场应及时通知货主。

6.1.14凡必要的技术证件(如钢材的材质单、化工产品的化验单等)不齐全的,到货物资应做为待验的物资处理,临时妥善保管,待

证件齐全后进行验收。

6.1.15验收中发现数量、规格不符、有残损或质量问题的,要做

好记录并及时协调解决。

6.1.16验收结束后验收材料留物资管理部处备查,验收合格后,保管人员要及时在SCM系统中填写收货单,然后入库。

6.2 物资入库

6.2.1经检验后的物资,保管人员应按照物资类别,分库、分区、分架、分层码放(五五码放、四号定位),要求横平竖直、整洁有序。

物资在仓库要合理布局,充分考虑保管和发放的经济性。

6.2.2 按检验结果入帐并建卡。

6.2.3 事故备品和联合储备的代储物资应单独立帐,分区存放。 6.2.4 保管人员应对物资有关资料(送货单、装箱单、出厂技术资料、合格证、质量保证书、使用说明书、检验单、化验单、磅单、入库单等)建立档案以备查询。重要资料按档案管理规定移交档案室存

档。 6.3 物资保管

6.3.1 按照物资的属性和保管要求采取相应而有效的保管保养方法。要做到“四保”(即保质、保量、保安全、保急需)和“三化”工作

(即仓库结构合理化、存放系列化、保养经常化)。 物资摆放应科学合理,做到上小下大、里轻外重,帐、物、卡相

符率达99%以上。

6.3.2 有储存期限的物资,应有明显的标志,物卡上应标明出厂日期和进库日期,分批存放,在达到储存期限三分之二时,保管人员

应提出意见以便及时处理。

6.3.3 易燃、易爆、易污染、有毒及放射性物资,必须设专库存放,采取相应措施,要与一般物资隔离储存,专人保管,定期检查,

必须符合安全、健康、环保(NOSA)的相关要求。 6.3.4 金属材料、设备和配件等需要防腐、防锈处理的应定期检

查保养;优质钢材及其制品要按不同类别涂色.

6.3.5 贵重物资要有专柜存放并加锁,剧毒品要由双人保管。

6.3.6 露天存放的物资,必须经常做好维护保养工作(如:加盖

油布、垫高、涂油、搭棚等)。

6.3.7 对需要保温(恒温)、干燥保养条件的物资,应采取恒温

措施,技术人员应定期检查、试验。

6.3.8 精密零件和电气设备的事故备件要注意温度、湿度和阳光照射的影响,对需要用特殊方式保管的事故备品,由物资管理部门和专业技术部门共同提出保管措施、技术要求;金属制品必须定期做好

防锈蚀工作;长轴要防止弯曲。

6.4 物资发放

6.4.1 物资的发放要严格执行先进先出、余料先发,注意物资的

保质期限。

6.4.2 物资的发放必须履行正式的领料手续,不准白条或口头借领。特殊情况必须经有关领导批准后方可发放,事后领料人要及时补

办领料手续。

6.4.3 事故备品的领用必须经生产副总经理或总工程师批准。 6.4.4保管人员根据处于批准状态的工单或物资需求申请中的需求项目数量进行发料,对物资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进行核实、发

放,作到准确无误、文明有序。

物资领料由部门材料人员到物资管理部仓库领料,并领取领料单1份;没有部门材料人员到场的,物资仓库不予发料。

6.4.5 特殊物资(如剧毒品等)要经安健环部审核、公司主管领

导批准,由用料单位2人以上到库领取。

6.4.6 到货未检验的物资,如生产急需,领料人员写明急需理由,要经采购人员和有关领导书面批准,凭领料凭证方可发放。 认真执行公司关于废旧物资回收管理规定和以旧换新的管理规

定,要求以旧换新的物资必须先交旧品后发新品。

6.5 物资退库

6.5.1 退料人填写退料申请,履行与领料相同的审批程序后方可

退库。

6.5.2 退库物资的检验履行与新到货物资相同的检验程序,并按

相同的检验等级进行检验。

6.5.3 发放时优先发放退库物资,拒领退库物资时需提供书面说

明。 6.6 物资盘点

6.6.1 物资盘点按动态盘点和定期盘点进行。

6.6.2 动态盘点坚持经常化。

6.6.3 定期盘点每半年至少一次,以便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处理

库存物资盈亏率不能大于3%。

6.6.4 物资盘点均要做好盘点报告,盘点人签章。

6.6.5 报废物资和包装物作好回收管理工作,并定期盘点。

7 检查和评价

检查和评价由公司物资管理部经理、副经理负责,每月不定期检查,责成相关人员落实程序执行情况,检查结果应以电子文本形式反馈至物资管理部经理,物资管理部经理负责进行评定、提出完善建

议,履行审批手续。

《物资仓库管理实施细则》执行情况检查评价表

部门名

称: 年 月 日

评价题评价内容 目 否。原到货物资是否符合订单要求 是 因 否。原验收入库 物资检验单、帐、卡、物是否一致,填写是否真实、准确 检验后物资是否按规定码放,纳入正是 因 是 否。原否。原物资到货后是否认真、及时检验 是 因 评价 常保养 因 否。原技术资料记录、是否符合要求 是 因 否。原物资分类、码放是否符合要求 是 因 否。原是 因 否。原是 因 否。原按照不同物资,是否采取不同的保管保管保措施 养 按照不同物资,是否采取不同的保养办法 物资盘点,检查帐、卡、物是否相符 是 因 否。原物资发放手续是否规范、齐全 发放 是 因 否。原物资发放卡、帐、物是否相符 是 因 存在的问题 及改进建议 存在问题: 1. 2. 3. 改进建议: 1. 2. 3. 评价意见: 审核意见: 审核人: 评价人: 检查人:

8 反馈程序

8.1 本细则执行人每季度应将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向有关责任部门反馈,并及时向细则负责人反馈,作为下次修改该细则的依

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