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吉趣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的构建

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的构建

来源:吉趣旅游网
第26卷第5期2005年10月温十ll,J币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OFWENZHOUNORMALCOLUBGE(Nat.Sci.)Vbl.26No.5oCt.2005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的构建张文健,,曹继红z(1温州师范学院学体育学院浙江温州325035;2.沈阳体育学院社会体育系辽宁沈阳110032)摘要:通过对我国社会体育专业现状分析,认为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应以社会需要为前提,以市场为导向,提出了构建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体系的基本思路,在对普通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等课程模块划分的基础上,进行了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关键词: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中图分类号:G807.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375(2005)05—0085—04社会体育专业的产生与存在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国家体育发展战略目标的凋整,与广大民众息息相关的社会体育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体育工作的重点和基本点.1995年6月国务院正式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揭开了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的新篇章,但由于我国的体育院系过去以培养学校体育的体育师资和竞技体育的教练员为主,体育院系传统的 课程设置体系难以满足当今社会培养社会体育专门人才的需要,为此,国家体育总局经过反复论证,将社会体育专业列入白1999年起开始执行的体育院系本科专业目录之中.几年时间里,许多高校设置了社会体育专业,我们温州师范学院体育学院也于2002年增设了社会体育专业.据不完全统计,到2002年为止我国已有33所高校设置了社会体育本科专业[11.作为一个新兴专业,绝大多数高校在社会体育专业方面的课程设置都是对原体育教育、运动训练课程体系的“修修补补”,新增添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等课程普遍存在内容繁杂、衔接不合理及重复的现象.实践教学是社会体育专业最基本的特色教学环节,但大多数学校的情况是实践课程开出率低,社会实践质量不高,理论教学与社会实际脱节.课程类型结构与内容结构的不合理性严重制约了社会体育专业的教学质量,致使学生的知识结构与社会应变能力不能满足社会需要.社会体育专业作为~个新设置的专业,其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尚处在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中,合理构建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是改进社会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点与难点,通过总结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中存在的问题,调整、改造课程类型结构、学时比例结构、内容结构等要素,使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整体结构功能达到最优化,对高质量实现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建立多元化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决定性意义.2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受制于社会分工的需要,当社会分工发生变化的时候,业务培养目标也相应地发生变化,市场经济已打破计划经济时期统招统分的就业制度,学生就业必须按照人才市场的自主择业规则实行双向选择.市场经济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在知识、能力和技能上,必须是多向型的、复合型的,市场经济从性质上决定了我们培养的人才必须是全面发展的通才,而这种通才又应各具专长.社会体育专业划分既要考虑未来社会体育发展对社会体育专门人收稿日期:2005—09—15作者简介:张文健(1968一),男,江西南昌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体育社会学,体育产业・85・万方数据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第26卷才质和量的需求,使其与社会对接,又要遵循本学科自身发展规律,突破传统的体育院校的窄口径人才模式,拓宽专业口径,以满足社会对各类社会体育人才的需求.根据社会现实需求和国家对社会体育专业基本人才规格要求,我们认为社会体育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才兼备适应我国体育社会化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社会体育素质,掌握社会体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群体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体育产业的经营开发,以及具有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社会体育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社会体育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从事社会体育工作的基本训练,掌握群众体育活动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学生毕业后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社会体育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2)掌握指导大众体育、养生保健、休闲娱乐及特殊人群体育的运动技术;(3)具有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及教学等方面的能力;(4)熟悉党和国家有关体育事业的方针、政策、法规;(5)了解国内外在社会体育方面的学术发展动态:(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变迁,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们生活休闲方式的多样化,运动方式的多样化,以上这些要求都具有其特殊性和部分的局限性,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改革和完善,只有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革,社会体育专业的建设才能落到实处,更具有现实意义.3构建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体系的基本思路 3.1注重普通教育课程的深度与广度社会体育实践工作迫切需要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知识广博、兴趣广泛、有事业心、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人才.要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必须注重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20世纪以来,科学发展的一大趋势就是学科交叉、渗透与融合越来越普遍,单纯的专一知识逐渐减少.体育科学独有的综合性质要求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知识应具有宽广性.另一方面,社会体育1:作对象的广泛性、工作性质的复合性也要求人才的知识、能力更为广泛.注重普通教育课程的选择就显得史为重要.合理的学时数量是保证普通教育课程深度的基本要求,课程门类的宽泛性是保证普通教育课程广度的基本要求.普通教育课程的学时应占总体学时的30%左右,普通教育课程的门类主要涉及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方面比较基础性的理论知识,包括文学、艺术、外语、计算机、人类重大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各种社会现象、问题、思想发展、科学技术进展等内容.普通教育课程的内容深度不必过高,但要保证信息的准确和及时,设置的课程应包括《社会学》、《管理学》、《科学技术发展史》、《哲学》、《大学语文》、《外语》、《计算机基础及应用》等.课程设置的形式可多样化,目的在于培养知识广博、视野开阔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3.2注重专业课程的层次性专业课程是大学教育内容之主干,也是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分水岭.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体系应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专业拓展课三类.其中专业基础课包括生物学科、社会学科及工具学科,这一类课程有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运动心理学、体育科学研究方法等.这一类课程内容是培养社会体育工作者必不可少的基础性知识,因此要加大学时量,强调基础知识扎实、基本概念准确及基本技能的熟练掌握.学生只有掌握了基础理论知识,形成一般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才能在已有的二号业知识技能所及的方向上,凭借这些知识、技能方法熟练地工作,而在其它专业知识技能所不及的方向上,则可依靠自己的基础理论、一般能力和方法,迅速地吸收并实现知识迁移,从而胜任工作,这就是加大基础课的必要之处.・86・万方数据 第5期张文健等社会体百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的构建专业课程设置应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根据专业所需知识结构的综合性特点,有针对性地设置组织管理、运动指导及经营开发等方面的课程,如体育管理、体育产业、社会体育概论、休闲体育、体育旅游等.而在运动技能课程方面,应根据我国现阶段社会体育发展的现实需要筛选运动项目,如健美体操、体育舞蹈、武术、游泳与救护、网球等,增强学生就业的适庶能力.专业拓展课可以辅修方向的形式或选修课程群的形式提供课程菜单.另外,体育科学发展的一些新动向、新学科、社会体育的新知识、新运动项目和新技术的介绍多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使学生能够及时地掌握国内外社会体育实践的发展动态.在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扎实,专业知识实用的基础上,拓宽专业视野和知识面,形成边缘知识广博、具有较强适应性的知识结构及能力素质结构.3.3注重实践类课程的有效性社会体育号业是在大众体育迅速发展,社会体育人才市场空前活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社会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实践课程是把学生所学知识内化为实际工作中各种能力的有效途径.如何充分利用实践类课程,缩短学生的成材周期,提高学生就业的T:作能力,有效地培养人才,是课程设置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实践教学是相对于理论教学的各种教学活动的总称,实践性教学环节和理论性教学环节构成教学活动的全部内容圆.设置这些课程的目的在于通过实践教学活动,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获得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因此,实践性教学的质量如何,对学生毕业后就业的上岗适应能力和换岗应变能力的关系甚大,影响甚深.只有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才能更好地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的要求.通过社会调查、教育实习、见习和毕业论文等实践类课程,发展学生的各种素质与能力是课程设置必不可少的环节.要充分发挥实践类课程的教学效果,必须科学合理地进行实践类课程的设置.首先,要合理地选择教育实习的时问和地点,建立规范的教育实习组织管理体系和具有较强指导能力的实习基地,实习时间可安排在学习过程中,并富有阶段性.其次,操作性较强的课程中应适当安排实践类教学内容(如策划、指导、组织、编排等),最后,要注重实践的效果,制定具体的考核标准和评估方法,避免流丁形式,把好实践类课程的质量关[3].4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方案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体系可分为普通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四大课程模块.普通教育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要紧密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将思想品德教育、现代科学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养结合起来,从课程的总量和搭配上体现出“厚基础”的人才培养要求.专业课程的设置要在专业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加强深度,专业拓展课程的设置要加强广度,适当增加专业拓展课的学H寸,使学生能够胜任多种社会体育岗位的工作,实现拓宽学生专业El径的目标.在培养目标和专业方向确定后,根据社会体育专业建设的思路,课程设置是实施培养计划的核心,本文将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四大模块,具体课程结构见表1.表1构建的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体系,有不同于其它体育专业的主干学科及其所支撑的课程群一 一管理学(社会体育管理);经济学(社会体育产业管理与经营);体育学(人体学科、心理学科、社会学科:运动技能学科).有许多其它体育专业所没有的理论课程,有能够体现社会体育专业特点的运动项目课程.当这些不同类别、不同科学领域的课程协调搭配、按层次实现最佳组合的时候,它所发挥的整体育人功能,将会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社会体育专业作为一个新生专业,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没有成熟的模式可以借鉴.伴随着一个新专业的诞生,构建全新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是一项富有探索性的研究工作.社会体育专业的课程建设必须立足于未来社会体育的发展趋势及2l世纪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立足于社会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素质需求来全面构建,才能体现出未来指向性.在社会体育专业的发展过程中,只有在理论上与实践上不断进行探索,才能使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建设日趋完善.・R7‘万方数据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第26卷课程模块课程类别与科目参考文献:[1]程杰,龚健.社会体育专业课程的设置[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5):38.[2]曾冬梅.课程体系优化的三个层面[J].高等理科教育,2003,(2):38. [3]曹继红,徐大林,张文健,等.社会体育辅修专业方向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应用[M].沈阳:沈阳体育学院,2000.20~21.TheObjectsandCurriculumConstructionofP.E.MajorZHANGWen-jianl.CA0Ji—hon92(,SchoolofPhysical2SchoolEducation,WenzhouNormalcollege,Wenzhou,Zhejiang,325035;ofSocialPhysicalEducation,Shenyang印ortscollege,Shenyang,Liaoning,110032)Abstract:ThearticlediscussesthattheobjectsandcurriculumofP.E.majorshouldbepremisedbytheneedofsociety,anddirectedbythemarketdevelopment.Besides,theauthorsputforwardcurdculumreformation.Keywords:EE.major;theobjects;curriculumsystemanotiononhowtoconstructcurriculumsystemand-88-万方数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jqkq.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