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38卷第1期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Vo1.38 No.1 2007年1月 JOURNAL OF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Jan. 2007 文章编号:1007—9432(2007)01-0081—04 中国古建筑信息构成及价值初探 朱向东,丁 辉 (太原理工大学建筑与土木T程学院,山西太原030024) 摘 要;将中国古建筑与现代信.g-概念相结合,以古建筑分项信息作为古建筑信息构成的要 素,对各构成要素进行初步的量化分析和等量代换,得出古建筑信息总量控制模式,提出主历史信 息和后续历史信.g-概念,根据两者的差异性对古建筑信息总量控制公式进行二次分析,初步阐释该 公式对于古建筑价值评定、保护修缮和工作评估等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古建筑;信息;古建筑信息构成;古建筑分项信息 中圈分类号:TU098.9 文献标识码:A 1 概念阐述 古建筑和其他事物一样,也带给人们各种各样 的信息。古建筑之所以称之为古建筑,就在于它除 中国古建筑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卓越的技术 了一般建筑物本身所具有的意义之外,同时还附带 成就,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中国 有大量的古代信息,多方面、多层次、多方位的从古 古建筑先后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建筑本身折射出来,通过保护古建筑的具体形态来 三个历史阶段,其中封建社会是形成中国古建筑的 保存古建筑所包含的各种信息是保护工作的重要意 主要阶段。通常我们所说的古建筑一般意义上是指 义所在。正如《威尼斯宪章》中所言,是要维护那“饱 建造于约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时间)以前的建筑。 含从过去岁月传下来的信息,是人民千百万年传统 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 的活的见证”。 国建筑从此转入了近代时期。 “信息”这个词汇目前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 而信息作为一个科学术语,最早出现于通信领 域,将信息概念引入古建筑保护工作已经为越来越 域。时至今日,信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社会的各 多的人所注意,很多文物界的专家学者也不约而同 个学科与领域,对于什么是信息的准确概念,到目前 的提及到过。早期,梁思成曾谈到“修理古物之原 为止,仍没有统一的、能为各界普遍认同的定义。人 则,在美术上,以保存原有外观为第一要义”,已经有 们对信息的认识和定义各有差异,不同的学科,从不 信息意义的存在。虽然如此,但目前古建筑与信息 同的角度对信息这个概念有着不同的解释。据不完 的结合尚缺乏系统细致深入的专题研究探讨和科学 全统计,信息的定义就有100多种,它们都从不同的 实践,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由于信息本身的增殖 侧面、不同的层次揭示了信息的某些特征和性质。 性和信息认识的历史性与不定性。随着事物的不断 例如,从信息接受者的角度出发,信息定义有“信息 变化,信息将不断扩充,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也将不断 是指对消息接受者来说预先不知道的报导”(《词 深入,不同时代不同角度信息的认识则不同。这种 海》)、“信息就是接受者在接受之前所不知道的知识 属性给研究造成一定的干扰和困惑。另一方面可能 或消息。”(周海鹏主编《信息技术大词典》);从信息 由于古建筑实体形态的具体与信息概念的抽象之间 的传播角度出发,信息意为消息、情报、知识、资料、 的矛盾性。这就需要在二者间系一条纽带,搭一座 数据等。在此,本篇文章中认为:信息是客体相对于 桥梁,找出矛盾双方的同一性。对于珍贵的古文化 本体的变化。信息的本质是变化,但变化并不简单 遗产,这种转化更有着其特殊的难度和谨慎。 等于信息,只有客体的变化,通过某种途径,作用到 然而路尚归要走,古建筑与信息一比翼根连,相 主体,才构成信息。 互融合,一个崭新的名词便应运而生,那就是“古建 收稿日期;2006—08—09 作者简介:朱向东(1958),男。山西霍县人,硕士,教授,主要从事建筑教育、建筑与规划设计、文物建筑保护工作,(Te1)0351 6014808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第38卷 筑信息构成”。“构成”寓意许多要素作用在一起,这 些要素就是下面所述说的古建筑分项信息。 2 古建筑分项信息分析 为了更好地研究古代建筑,更好地保护其附带 的各种弥足珍贵的信息,首先应该将信息进行科学 分类,以进一步为古建筑保护研究工作提供科学依 据。当然,任何具体的分类都是历史的,不同年代不 同角度有其不同的分类,绝对的分类会造成绝对的 破坏。然而,基于时代的保护角度下的分类还是迫 切需要的,以下将从古建筑保护研究本身出发,对古 建筑信息进行分类初探。我们大体概括为以下六大 部分。 2.1社会历史信息 封建社会是形成中国古典建筑的主要阶段。这 个阶段的建筑也不可避免的染上了浓厚的封建主义 色彩,从其规划设计、建设规模、营造制式到使用功 能,无不渗透着封建礼制的内容和体现着封建社会 的等级观念及礼仪法度。 广而言之,可以说古建筑的布局形制深刻地反 映了某个社会历史时期的社会结构、等级秩序、礼制 法度、宗教信仰及风尚等,同时又与一定的历史事 件、人物、背景、民族特色、社会风情及世俗百态等联 系在一起,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这里我们暂且笼统 地将古建筑所携带的这些关于当时社会的、民族的 与历史时期的各种信息统称为“社会历史信息”。 2.2文化艺术信息 建筑是时代文化的容器,从而以特有的形式反 映着文化。古建筑的文化艺术信息包括所有的有关 社会及地方文化、艺术审美、哲学意境、建筑设计思 想及美学观念等方面的信息。 建筑装饰则是古建筑中反映艺术文化信息的重 要载体。建筑装饰作为一种建筑的视觉对象,它是 多功能的,美化建筑的同时还包含有民族,地域、宗 教、伦理、习俗、心态及情态意向等各种信息。要研 究建筑文化,或者要研究整个中国文化,通过对建筑 装饰的研究,能小中见大、见其一斑。 2.3技术工艺信息 技术工艺信息主要包括建筑功能、建筑结构、建 筑构造、建筑材料及营造装修等方面的信息。任何 一幢建筑物都是由各式各样的建筑构件以一定的受 力方式组合而成。古建筑也不例外,历代工匠营造 的建筑大都反映了当时各个层次的工艺和水平。 由于古代统治者对技术工艺及建筑匠师的一贯 轻视,使得许多具体手法与工艺随着岁月而流失。 一部分技术工艺由文字资料记载而流传,例如,宋朝 李诫编著的《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术 书籍,记载了历来工匠相传经久可行之法,粹集了大 量的技术工艺信息;一部分传统工艺由匠人式师徒 相传而延续,或散落民间,或已广泛应用。然而,比 较起中国古建筑总的历史成就,这些犹如沧海一粟。 因而,现存的这些古建筑实体本身所携带的技术信 息显得犹为宝贵,这为我们研究传统工艺留下了线 索和希望。通过这些活生生的建筑遗物,我们有望 打开通往古建筑技术宝库的大门。 2.4地域环境信息 中华民族固有的民俗民风自古就与建筑相伴, 始终萦绕于建筑环境之中。 古人在漫长的农耕生产中,就认识到天时、地利 等自然条件对于人生产、生活的制约关系,更随着中 国古代两大主流哲学派别——儒家和道家的诞生, 他们都主张“天人合一”的思想。在长期的历史发展 过程中,这种思想促进了建筑与自然的相互协调与 融合,从而使中国建筑和环境密不可分。 古建筑自建造起就无可避免的携带了丰富的地 域环境信息。这些信息覆盖了有关建筑选址布局、 风土环境、地域环境、阴阳风水、地势地气、规划布局 等等所有与建筑地域环境有关的信息内容。 2.5变化动态信息 “动态信息”通常是连续的和实时生成的活动或 者改变的信息组成。这里我们所说的“古建筑动态 信息”主要是指古建筑经过岁月月蹉跎、人事变迁、 修补增建和历代改造等等时间动态因素后本体所附 加上去的各种动态信息。 这些动态信息按古建筑信息总量增减的评判标 准,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没有增减任何原有信息 而纯粹附加上去的后续信息,这些后续信息完全属 于后续动作所处时代的,而不属于建造年代的,不可 以进行追加,其价值信息量(6)也随时代的不同而增 减,一般而言,由于时间离现在越久远,当时的信息 就越难以追溯,时代越久远的后续信息中的价值信 息量就越大,当然也考虑某些特殊时代的特殊情况; 另一类是对丢失的原有信息进行补偿(+ )后再附 加上去后续信息,比如唐代某建筑物在元代进行了 一次修缮,对一些损坏处按原貌进行了修复和加固, 这就补偿了原有信息量,可以进行追加。最后一类 则是对原有信息造成破坏(一z)后附加上后续信 息。当然,这种分类的识别在实际工作中困难性很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1期 朱向东等:中国古建筑信息构成及价值初探 83 大,很多方面还有待我们进一步扩展研究。 2.6其他古代信息 前面提及过,这种对信息的具体分类具有很大 的历史性,这就预示了这种转化过程中的风险性。 这里姑且留出一类,作为同一研究角度不同视野的 发展与补充。中国古建筑类型众多,数量宏巨。主 耍类别有宫殿、陵墓、坛庙、衙署、宅邸、佛寺、道观等 等,再往下的分门别类则是浩瀚如海,因而,其所携 带的信息也和其本体一样具有多样性。 各古建筑分项信息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的, 而绝非孤立的。不同信息项往往来源于古建筑同一 实体,彼中有我,我中有彼。这里举个例子,拿前面 分的艺术文化信息与技术工艺信息来说,在很多情 况下是难以分割的,例如中国古建筑中的斗拱,它既 是一种力学构件,也是艺术文化的表现。 3 古建筑信息构成分析 以上所述的六大部分分项信息共同构成了古建 筑信息总量。由于各部分信息之间存在一个等量代 换的问题,我们可以用系数k 一k 来表示,根据各 部分字母代码可用数学公式表达为: G=k S+k2W+k3J+k4D+k5B+k6Q, 或 G—S +W +J +D^十B + Q (S^一k1S…Q^一k6Q). 式中:G为古建筑信息总量;S为社会历史信息;W 为文化艺术信息;J为技术工艺信息;D为地域环境 信息;B为变化动态信息;Q为其他古代信息。 这就是古建筑信息构成的主公式。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变化动态信息具有其特殊 性,它不属于建筑所属的那个具体历史时期的内容, 而是跟随时间变化而附加上去的内容,根据前面的 分类,现在把补偿或损失的那部分信息用“土z”来 表示,B—b±z,则古建筑信息量总公式变为: G=k S+k2W+k3J+k4D十k6Q+k5(6土 ), 其中:B=6±z. 现在,我们把建筑所属的那个具体历史时期的 信息称为主历史信息(Z),那么,主公式则变为: G(信息总量)一Z(主历史信息)+6(后续信息)= (正lS+k2W+k3J+k4D+k6Q士k5z)+k5b. 这个式子对于我们古建筑保护工作有着其特殊 的意义,在后面的实例中将进一步阐述。当然,这个 古建筑信息构成分析公式只是个粗略分析的表达 式,具体表达及内容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4 两者结合的作用、意义及实例分析 将古建筑和信息相结合具有深远的研究意义。 这方面的研究将对古建筑的价值评判、保护修缮、展 示利用、科考探究以及保护工作评价等各个方面产生 不可估量的指导或参考作用。设想在一定的研究阶 段下可以对古建筑信息量进行科学的分值评判,建立 系统完善的评判标准与制度,以在实践中产生具体有 效的指导意义。当然,这个工作的开展要基于对中国 古建筑大量的、多角度的研究前提下,开展依据要客 观而科学,研究过程中要慎之又慎。以下是重点从古 建筑保护修缮角度出发进行的意义论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 的问题日益为社会和人们所关注,古建筑作为历史 文化遗产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其意义尤为重要。然 而,在古建筑实际保护与利用工作当中,出现了各种 各样的偏差甚至一些严重的错误,这种“保护性的破 坏”是令人痛心疾首的,很多珍贵的孤本信息在不科 学的保护下悄然丧失了。如果我们从信息角度来指 导我们的保护工作,就会避免很多偏差与失误。 某古村落村庙包含着丰富的地域民俗信息,有 较高的文物价值(图1),然而,在对其进行保护利用 的工作当中,出现很严重的错误(图2),经过“保护” 圈1 某古村落村庙修缮前 后,具有民俗特色的坡屋顶被拆掉了,换之成歇山 顶。我们用信息的评判标准进行简单分析,村庙经 改造后,颇具民居特色的坡屋顶包含的所有古代信 息项全部丧失(一z),而后加之的歇山顶所携带的 只是前面述说过的动态信息中的后续信息项,信息 内容是现代的,无法补偿其损失的,这就造成主历史 信息(Z)的减少,而这些信息属于当代的与其毫无 关系的另一形式的仿古,价值信息量(6)很少,即 (6)远小于(z),因而: G—klS+k2W+k J+k4D+k B+k 6Q,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84 太原理T大学学报 第38卷 少,分析结果显示,这是对古建筑的破坏而绝非保 护。这里的分析是粗浅的,然而我们旨在抛砖引玉, 进一步用信息的概念来科学地指导我们的实践。 5 结束语 自古以来,木结构都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组 成部分,由于木结构建筑的自身特点和其维修的复 杂性,对其的保护工作中产生了颇多的争议,例如是 保持现状还是恢复原貌、材料是原貌加固还是重新 替换等问题,从来没有过明确的答案,这些方面的探 圉2 莱古村落村庙修缗后 讨仍然在继续。将信息概念导入能否和如何更好地 修缮后信息总量 协调进而解决这些问题,如何使古建筑信息化在更 G 一k1 S+k2W+k3J+ 多的方面发挥其作用,这仍是需要认真研究和面对 k4D+k6Q+k5(6一z), 的课题。另一方面,由于研究作用的对象为难以估 b<z导出G>G. 价的日益受损的历史文化遗产,更增添了其紧迫性 所以这种改建使该建筑的历史信息总量(G)减 与慎重性。 参考文献: Eli粱思成.粱思成全集[M].北京z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E2]朱向东,王思萌.山西传统民居分类初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9):179—180. [3]侯卫东.木结构古建筑保护的“得”与“失”[J].文物保护科学论文集,2004(1):313 319. E4]侯幼彬.中国建筑美学[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5]潘谷西.中国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1 15. Probe Into the Information Constitution of Chinese Ancient Architectures and Its Value ZHU Xiang-dong,DING Hui (College of Architecture&Civil Engineering of TUT,Taiyuan 030024。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the authors combine Chinese ancient architectures and modern infor— mation together and take the classified information as the constitution factors of ancient architec— tures information.and make initial 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equal exchange about every constitu— tion factors.It sets up a model which can control all quantity of ancient architectures informa— tion,and give out the concepts of the main historic information and successive historic informa— tion.Acording to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m,the totle—controled formula is analysed second— ly;at last,the important meaning and effection of this formula for assess of ancient architectures value,protection of ancient architectures and assess of protected works is explained initially. Key words:ancient architectures;information;information constitution of ancient architec— tures:classified information of ancient architectures (编辑:张爱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