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往年不同的是,2010 年开始,江苏高考再次实行文理分科报名并实行文理分开录取。在江苏试水了8 年之久的文理不分科政策出现重大调整的同时,也给中学、高校等方方面面带了不小的冲击。文理分科政策调整背后是什么?它带来的影响究竟有多大?江苏高考今后趋势又会怎样?带着种种疑问,本刊记者进行了采访。
江苏取消文理分科试水八年
2009年7 月,湖南取消文理分科的消息引起全国性争议,湖南省教育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普通中小学办学行为的规定》,以红头文件的方式下发取消文理分科的规定。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在社会上引发热议。某门户网站进行的一项多达13 万名网友参与的调查显示,54.3%的人认为应该取消文理分科,而41.8%的人明确表示反对。就在“文理科该不该分”说法不一的同时,人们也会惊奇地发现,作为全国教育改革现行省份的江苏,这些年的高考改革也在文理分科问题上犹豫不决。
了解一点江苏高考历史的人都知道,早在2002 年,江苏就积极推进取消文理分科的改革试点,高考实行“3+大综合”,初衷就是为了消除文理分科的弊端,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其“大综合”是把物理、化学、生物、 历史、地理、政治等6 门课出在一张卷子上。这套改革方案仅仅实施了一年,就因为学生要同时抓9 门课,负担太重,而且高校在选拔人才时也较难区分学生的特长而宣告失败。接着继续推行的“3+1+1”高考模式,是在语数外3 科之外,考生可以在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6 科中任选两科,一共15 种组合方式。这套模式在现实中遭遇中学组织教学困难,以及高校录取中选考科目的公平问题,2008 年又被另一套让考生和家长怨声载道的、所谓将高考成绩与学业水平测试和中学综合素质测评结合在一起的高考模式替代。2008 年施行的“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仍是说不分文理,因为语数外以外的学科都已经在考试科目以外了。但由于在录取时两门选科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它们和分数不匹配,考生就不能被录取,加上选科规定必选物理或历史,实际造成的仍是文理分科。2008 年年底,江苏省教育厅召开新闻通气会,发布对08 高考方案的完善微调意见,其中一项就是“从2010 年起,文科和理科实行分开计划、分开划线、分开录取。”
政策调整只是一个权宜之计
记者了解到,目前在全国,除了湖南明确取消文理分科外,山东等省份也都
会在明后几年实施文理不分科,
其他省市如北京、上海、广东等也都在考虑政策调整,毫无疑问,取消文理分科应该是今后改革的大方向。江
苏早早实施取消文理分科,现在又走起“回头路”,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不得不发人深思。
“江苏的高考改革政策思路虽好,但它遇到了很大的障碍,处理得不好会引发很大的教育不均衡现象。文理分科是不得不改,是没办法的事情。”高考政策专家、江苏教育研究院高教研究所谢承俊研究员向记者透露,江苏高考方案自从实施以来,一直是饱受争议,如果说等级和分数之间关系还好进行解释的话,两门选科造成的文理科不均衡问题则成为政策上一道难以逾越的“瓶颈”。简单地说,就是一些中学和学生利用选科科目的难易度关系,为追求总分,往往选择文科组合而不是理科组合。在2009 年高考中,江苏实行了文理科合并录取的政策,在这样政策指引下,很多考生为了回避比较难的物理、化学,纷纷选择了文科科目,以至于在高考中形成了严重的文理倒挂现象。虽然2010 年江苏高考将实行文理分开划线、分开录取,但是政策调整前,目前高三的学生已经在去年就选好了文理科,学生很难此时再转,所以在政策惯性下,目前高考报名依然文理倒挂严重。以南大附中为例,全校高三年级8 个班,只有2 个班是理科班。而老师们也表示,距离2010 年高考的时间不多了,此时再从文科转向理科对学生而言难度太大,南大附中高中部主任单乐群认为,文改理的话,对选修、特别是数学上会有不一样的要求,要改的话他们也不反对,但是会提一些建议。相关教育部门还敏感地发现,选考文科的学生这两年从地区范围看也呈现直线上升的趋势,在一些地区,甚至出现文科生多于理科生的现象。与之相对应的是,高校理科专业招生人数却是远远多于文科专业。以2009 年苏州高考科目组合为例,其中选报物理的理科考生为17783 人,约占报考人数的51%;选报历史的文科考生为15925 人,约占报考人数的46%。据该市招办统计,今年参加测试的高二学生全市有34172 人,愿向选报物理科目的有14948 人,占报考人数的44%,选报历史科目的有17826,约占报考人数的52%,另有1398 人不参加选修科目的考试。按此选科意向,那么,2010 年高考文理分科后,苏州报考文科的考生明显超过了选考理科的学生。谢承俊表示,在我国经济建设的需求下,理科人才将是社会发展的支柱,而如果这一局面持续发展下去,就会造成理科生源不足,严重影响社会人才培养,后果不堪设想。
文理分科让投机取巧者“很受伤”
对于2010 年的文理分科录取,反应最大的莫过于中学界。记者了解到,由于很多中学在政策出台之前就进行了文理科分班,这让很多中学和学生想“改弦易辙”已没有了调整空间,相关人士指出,政策发酵影响将至少持续到2011 年。
记者了解到在江苏省等城市,文理科学生人数倒挂是目前最大的问题,而这一问题早在去年就已经暴露出来,但因为政策的惯性因素,今年这一现象显得愈
发突出。南京市第三高级中学已毕业的08 届高三学生,理科7 个班,文科6 个班,而09 届高三学生,文理科各有6 个班,在参加明年高考学生中,文科班已达到9 个,理
※ 科班只剩3 个。记者了解到,尽管校方多次做工作,但从理科转向文科的学生仍有增加趋势。原本理科好于
※ 文科、却最终选择了文科的陈同学坦言:“要考到2B 以上,文科更占优势。选理科的学生并不一定能考到2B
※ 以上,选文科的中等考生,能考到2B 的几率比较大。”该校校长吕天纵认为,同样是2B 等级,文理考生难度相差了一个档次,选择物理化学的都是各个学校的尖子学生,高一分班时,前20 名一般都是选理科的,但B 的划分不是按照分数,而是按照参加考试的考生的一半进行。
“我们学校4 个班报理科,7 个班报文科。这在同层次学校中,属于很正常的情况。”南京五中教务处孙松
庆主任坦言,明年实行文理分开划线,文理分科不均的情况对文科生很不利,但这个消息出来的时候,这届高三分班已有大半年了。如果改科的话,意味着小高考要重新考,分散精力。另一方面,文科生重拾理科,难度也很大。有学生说,已经学了那么长时间了,也不可能改,要不然不好考;也有学生表示,一开始说是不分科的,现在又分了,报(文科)的人很多,自然有压力。同样的现象在全市多所中学出现,除了三中、五中、七中、九中、十三中等二类重点中学外,金陵中学、第一中学这样的名校也出现同样的情况。孙松庆还透露,针对政策的不确定性,南京很多中学对这届高一学生的选科格外慎重,大家一致认为还是等到2012 年政策明朗后,迟些分班比较好。
记者调查发现,学生选科的片面性,也直接导致了师资的调配均衡问题。而部分普通类高中在高二分班时甚至动员所有学生都选文科,不开设理科班,物理化学老师全部下岗,历史政治老师工作量增加两三倍。某学校历史老师说,一般每个历史老师是两个班的教学量,现在有的老师是3 个班,高二下学期要增加到一个班 6 课时,高三要增加到8 课时。因人手紧张,有的老师是从外校调过来的,有的是退休老师留用的。※ 高校人士对政策调整持审慎乐观
针对文理分开划线的问题,教育管理层、高校界也都有自己的看法。“目前江苏省部分地区、中学由于在选
科引导上存在急功近利、片面追求上线率的现象,导致文理生源结构不尽合理。”省教育厅厅长沈健在相关场合明确表示,文理分科主要是引导学生按高校文理计划进行选科,使考生选科更加科学,也进一步解决高校录取中文理不平衡的矛盾。2010 年起,高校文科和理科分开计划、分开划线、分开录取。那么,文理兼招的专业如何录取呢?在录取时,高校岂不是会有三条录取分数线?对此,江苏省
教育厅副厅长胡金波分析,高校安排计划时也文理分开,比方说,某个专业文理兼招,共招100 人,学校肯定要明确,其中文科多少人、理科多少人。因此,在录取中,如果学校既有文科也有理科,那必然会有两条分数线,一条是文科的,一条是理科的。
“这对高校招生没有影响。”南京大学本科招生办主任赵鸣表示,文理分开划线也更为合理,毕竟将两类不同的考生用一把尺衡量,有失公平。南京理工大学学生处副处长王虎表示,文理科分开对于南京理工大学这类重点高校来说没有什么影响,制定这样的政策也是根据江苏省的实际情况来的,社会各界应该给予正确的理解。文理分科的政策也受到很多二类本科院校的欢迎,一位不愿具名的高校学生处处长表示,前两届学生进校后,不少文理兼收专业出现教学困难的情况,特别是数学、物理等理科知识,学生知识结构差距较大,给教学工作带来很大难度。现在文理分科录取,相信专业生源质量将更加平衡,有利于人才培养。
明年中考中招政策“大变脸”
作者:无锡日报 文章来源:转载 点击数:
252 更新时间:2011-4-8 10:32:10
3月30日的全市教育系统年度工作会议上,无锡市备受关注的中考中招政策终于出炉,不论是中考还是中招改革方案,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不过,有关中考的考试科目、时间、分值的调整自2012年起实施,也就是说今年仍维持不变,这让初三学子们吃了颗定心丸。 变化一 考试科目减少、时间缩短
方案:2012年起,文化科目由原来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思想品德、历史7门减少为语文、数学、英语、理化(合卷)4门,思想品德、历史调整为学业考查科目。考试时间由原来的3天减到2天,体育升学考试单独安排。升学考试成绩总分由原来的725分调整为530分,语文、数学、理化(合卷)3门各130分,英语110分,体育30分。 解读:考试改革充分体现了去年底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中“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和考试负担,强化素质教育”的导向。同时,中考方案明确从2012年起实施,今年的考试科目、时间和分值仍维持不变,保证了初中教学的平稳过渡。
变化二 今年成绩公布后再填志愿
方案:今年中招志愿填报调整安排在中考成绩公布后进行。同时,在现行中考网上阅卷的基础上,启动实施网上报名、网上录取工作,增加招生录取工作透明度,更有效地接受社会监督。
解读:这一变化不仅让学生和家长能够根据中考成绩来填报合适学校,也方便了招录工作。
变化三 扩大高中招生自主权
方案:允许市区热门四星级普通高中按不超过本校年度招生总计划15%的比例,自主招收全面发展、具有学科专长,特别是创新实践能力的优秀生和特长生(含体育、艺术、科技特长生)。
解读:高中阶段自主招生属于今年的创举,目的是扩大高中办学自主权,其中“创新实践能力的优秀生”具体标准和录取办法等,均由学校自主确定,再报市教育局审核。 变化四 完全中学初中毕业可直升本校高中
方案:完全中学的初中毕业生可以免试直升本校高中,但毕业生和家长要求报考其他高中学校的不受限制,报考其他高中学校须参加全市统一中考。凡实行初中毕业生直升高中改革的完全中学,由学校提出具体招生方案,报市教育局审核批准后实施。
解读:目前我市完中主要是少数特色化中学、三星级中学以及民办中学,完中的初中毕业生可免试直升,同时也有选择其他高中的权利。 变化五 中职实行自主招生、注册入学
方案:扩大中等职业学校(不含五年制高职)招生自主权,学校根据学生中考成绩、学业考查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等级等自主确定录取标准和招生方式,实行自主招生、注册入学。 解读:注册入学是趋势,中职学校可自主确定录取标准,但需报市教育局审核批准。 变化六 2013年起市区范围内四星级高中统一招生
方案:市区热门普通高中计划内招生指标的分配比例2012年提高到60%,2013年提高到70%,2014年起实行除自主招生外的计划内招生指标全部分配。自2013年起,实行市区范围四星级普通高中统一招生。
解读:热门高中招生指标分配比例的扩大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既保证了中考招录的平
稳衔接,又体现了改革方向。实行市区范围四星级高中统一招生,即是将锡山区、惠山区与城区高中的招生工作统一起来。
无锡2011中招政策有哪些变化? 一、扩大高中学校招生自主权。
1、实行热门四星级普通高中自主招生。市一中、辅仁高中、梅村高中、天一中学、锡山高中、太湖高中6所热门高中根据市教育局批准的自主招生工作方案,按确定的招录人数、标准和办法,自主招收全面发展、具有学科专长特别是创新实践能力的优秀生和特长生。自主招生工作已经从5月14日起正式启动,5月16日—5月30日各校完成自主招生报名、资格审查和预录取工作。 2、实行完全中学初中毕业生直升高中改革。市一女中、大桥实验中学2所完中根据市教育局批准的完中直升工作方案,按确定的规模、标准和办法实施2011届初三毕业生免试直升高中工作。直升学生不参加全市统一中考,毕业考试由所在学校自行组织。上述两所学校的初三毕业生要求报考其他高中学校的不受限制,报考其他高中学校必须参加全市统一中考。
自主招生预录取和完中直升录取工作在6月1日前完成。凡与自主招生学校签订预录取协议的考生,在第一志愿计划内必须填报该学校。热门高中计划内自主招收学生的录取在第一批次第一阶段计划内统招录取时同步进行。凡与完中直升学校签订录取协议的学生,不得同时与自主招生学校签订预录取协议,也不再参加中考。
二、是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自主权。
明确报考中等职业学校不再填报志愿,实行由招生学校自主招生、注册入学。市教育局、市人保局、市发改委根据职业教育布局规划和学校办学能力,核定各校招生计划。考生凭户口簿、准考证、毕业证向招生学校申请注册入学。学校根据学生中考成绩、学业考查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等第等自主确定录取标准和招生方式。
三、是认真落实市区热门高中指标生分配政策。
今年继续将市一中、辅仁高中、梅村高中和太湖高中各自计划内招生50%的指标分配到相关初中学校。招生指标分配数按各初中学校参加中考人数,参考各校规范办学、素质教育情况和办学水平并兼顾地域因素确定。同时明确,
计划内招生分配指标2012年提高到60%,2013年提高到70%,2014年起实行除自主招生外的计划内招生指标全部分配。
四、是优化完善录取批次和志愿填报办法等。
1、明确录取批次:今年中招录取工作共分三个批次(去年是二个批次)。第一批次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录取学校为无锡高等师范学校(师范专业)、幼儿高等师范学校(学前教育免费男生)、市一中、辅仁高中、梅村高中、天一中学、锡山高中、太湖高中、市一女中;第二阶段录取学校为市三高中、市北高中、青山高中、第六中学、羊尖高中、怀仁中学、洛社高中和玉祁高中。第二批次录取学校为其余所有普通高中、五年制高职和技师学院的高级班、预备技师班、技师班。第三批次为中等职业学校(含部省属中专、职业中专、技工学校)注册入学。
2、明确志愿填报学校:报考普通高中、五年制高职和技师学院的高级班、预备技师班、技师班需填报志愿,报考中等职业学校不需填报志愿。
3、调整志愿填报时间:为方便学生和家长根据中考成绩选择填报合适理想学校,中招志愿填报调整安排在中考成绩公布后进行。志愿填报时间:6月27日至7月1日。
4、实行网上填报志愿。具体流程:由市招办发给每位考生上网用户名、用户密码;考生上网登录填报志愿网站,登录后立即修改用户密码(注意保密);填报志愿;确认志愿;到所在学校打印《志愿确认表》;考生和家长签字。志愿一经网上确认,不得更改。
五、是严格执行公办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的“三限”政策。
明确根据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2011年治理教育乱收费规范教育收费工作的实施意见》(教监[2011]8号)规定,公办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的比例最高不得超过本校当年招收高中学生计划数(不包括择校生数)的30%,原比例低于此标准的不再提高。
六、是切实加强中招规范管理。
1、明确录取原则:全面考核学生,规范操作程序,根据考生的志愿和自主招生、完中直升学校的招录标准,公平、公正、择优录取。
2、规范自主招生和完中直升改革工作。明确要求,实行自主招生和完中直升改革的学校,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严格执行经批准的工作方案和相关政策规定,严格规范工作程序,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确保招录工作平稳有序实施,确保学生、家长和社会满意。
无锡市深化中考中招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为切实发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对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推动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的正确导向作用,根据全国、全省、全市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省、市《教育规划纲要》精神,现就进一步深化我市中考中招制度改革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明确深化中考中招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从实际出发,立足全局,积极适应教育科学发展的时代要求,进一步加大中考中招制度改革力度,率先构建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人才,有利于促进教育持续、科学、健康发展的考试招生制度,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方向。坚持中考中招工作服务教育“科学发展、人民满意”的目标,进一步发挥中考中招制度支持促进素质教育和教育公平,支持促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和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发展,支持促进城乡一体化背景下优化教育公共服务的重要作用。
2.创新突破。坚持系统推进、重点突破,在解决热点难点问题上出实招、求实效,着力推动完善科学的中考中招制度机制,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有力促进深化素质教育。
3.平稳衔接。中考中招制度改革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社会敏感度高。要正确把握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精心组织,稳慎操作,与现行考试招生政策平稳衔接。
二、促进中考中招制度改革深化完善的重点举措 (一)深化考试改革
1.减少升学考试科目。中考文化科目由原来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思想品德、历史 7 门减少为语文、数学、英语、理化(合卷)4 门,思想品德、历史调整为学业考查科目,以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和考试负担,强化素质教育导向。
2.缩短升学考试时间。中考文化科目考试时间安排由原来的 3 天减到 2 天,体育升学考试单独安排。 .调整升学考试分值。升学考试成绩总分由原来的 725 分调整为 530 分,语文、数学、理化(合卷)3 门各 130 分,英语110 分,体育 30 分。
4.优化学科命题导向。更好地把握和体现中考命题的科学导向,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素质教育要求和新课程理念,降低试题难度,强化对学生知识面、综合分析、创新思维等方面能力的考查。体育升学考试设置多样化考试项目,供学生自主选择,促进学生体质全面发展。 (二)深化招录改革
1.扩大高中招生自主权。允许市区热门四星级普通高中按不超过本校年度招生总计划 15%的比例,自主招收全面发展、具有学科专长特别是创新实践能力的优秀生和特长生(含体育、艺术、科技特长生),自主招生的生源范围为市区,
自主招生的比例、招录标准和录取办法均由学校自主确定,由各校报经市教育局审核同意后实施。3
2. 实行完全中学初中毕业生直升高中改革。完全中学的初中毕业生可以免试直升本校高中,但毕业生和家长要求报考其他高中学校的不受限制,报考其他高中学校须参加全市统一中考。凡实行初中毕业生直升高中改革的完全中学,由学校提出具体招生方案,报市教育局审核批准后实施。
3. 加大学业考查、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在中招录取中的权重。支持招生学校对学生考查科目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等级等设置个性化要求,逐步改变单纯以中考成绩作为评价标准和招录标准的做法,促进学生全面而又个性化地发展。
4. 实行中等职业学校自主招生、注册入学。扩大中等职业学校(不含五年制高职)招生自主权,市教育局、市人保局、市发改委根据职业教育布局规划和学校办学能力,核定各校招生计划。学校根据学生中考成绩、学业考查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等级等自主确定录取标准和招生方式,实行自主招生、注册入学。
5. 继续实行热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分配政策。认真落实市区热门普通高中计划内招生指标的分配政策,计划内招生分配指标 2012 年提高到 60%,2013 年提高到 70%,2014 年起实行除自主招生外的计划内招生指标全部分配。 6. 打破中招区域限制。根据我市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和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逐步改变目前部分四星级高中属地为主与跨区招生相结合的办法。自 2013 年起,实行市区范围四星级普通高中统一招生。
7. 鼓励普通高中多元、特色发展。顺应教育对外开放趋势和人民群众需求,提升高中国际课程班办学水平,稳步扩大国际课程班的办学规模。尊重民办高中学校办学意愿,支持民办高中根据学校实际办学能力科学确定招生计划和招生范围。
8. 优化招生考试服务。为方便学生和家长根据中考成绩选择填报合适理想学校,中招志愿填报调整安排在中考成绩公布后进行。充分发挥信息网络技术优势,提高中考中招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在现行中考网上阅卷的基础上,启动实施网上报名、网上录取工作,增加招生录取工作透明度,更有效地接受社会监督。 上述中考中招改革方案自 2011 年起实施。根据今年初中学校毕业年级教学备考安排实际,有关考试科目、时间、分值的调整自 2012 年起实施。江阴市、宜兴市中考改革与市区统一要求、同步实施,中招改革可根据各自实际参照市区办法执行。
2011 年 3 月 29 日印发
根据《无锡市深化中招中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讨论稿)》,从2011年起,中考文化科目将由原来的7门减少到4门(语文、数学、英语、理化合卷),思想品德和历史调整为学业考查科目,以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和考试负担,强化素质教育导向。考试分值也将由原来的725分调整为550分(文化科目各130分,体育30分)。
无锡热门高中录取分数线公布
6月30日,记者从无锡市高招办获悉,无锡市市区2010年中招第一批次第一阶段录取学校投档最低控制分数线已经公布。具体如下:
一、第一批次第一阶段高中:
市一中:计划内统招672.5分,计划外660分;艺术特色班653.5分;A-LEVEL课程实验班668分。
辅仁高中:计划内统招660.5分,计划外648分;艺术特色班591分。
梅村高中:计划内统招654.5分,计划外647.5分;美国大学先修课程实验班第一志愿600分,第二志愿602分。
太湖高中:计划内统招第一志愿635分,第二志愿640分,计划外第一志愿615分,第二志愿631.5分;艺术特色美术班582.5分;艺术特色音乐班580分;出国留学实验班第一、第二志愿580分。
市一女中:计划内第一志愿631分,第二志愿633分;计划外623分。 天一中学计划外661.5分,天一AP课程实验班652分。
锡山高中计划外651.5分,锡山优飞课程实验班第一、第二志愿580分。 二、普通高中最低控制线:计划内580分。 三、分配生:
市一中、辅仁高中、梅村高中、太湖高中分配生最低控制线:580分。 天一中学、锡山高中计划内100%分配到各乡镇学校。
分配生名单7月2日—4日在各初中校和无锡教育网http://www.wxjy.com.cn/进行公示,举报电话:82768785。 四、无锡高等师范学校:
小学教育(综合文、理科等方向)第一志愿 606.5分,第二志愿615.5分;学前教育第一志愿597.5分,第二志愿601.5分;小学教育(艺术教育方向)第一志愿571.5分,第二志愿622.5分。五、南京幼儿高等师范学校:627.5分。 六、苏州幼儿高等师范学校:648.5分。
七、徐州幼儿高等师范学校:621分
2012江苏高考政策两变一不变
(2011-10-16 09:37:31) 转载▼ 标签: 分类: 教育辅导
杂谈
两大变
今年江苏省将选三市建标准化考点
从江苏省教育考试工作会议了解到,今年高考中,部分考场内将装上摄像头、无线电信号屏蔽仪等,防止舞弊现象的发生。同时,考场还将新增考生身份认证系统,所有考生都得刷卡进入考场,完全杜绝代考或持假身份证考试的可能。
“近期,江苏正在加快推进标准化考点建设。”教育厅沈健厅长介绍,按照教育部考试中心的规定,标准化考场有一系列的严格标准。另外就是要求考场内须安装摄像头,全部考点都可在网上进行视频监控。据悉,实行网上视频监控后,电脑屏幕上能清楚地显示出每个考场的情况。主控中心可以通过软件,远程遥控摄像头的转动,查看考场的每个角落。每个单画面都可以放大,清楚地看到每个考生的动作。同时,无线电信号屏蔽仪将释放出干扰信号,屏蔽手机和其他通信工具。
沈健介绍说,响水县2010年就已经提前进行了试点,在所有考场中都安装了摄像头,当年高考中就未出现违纪现象。他还透露,今年,江苏省就要在苏南、苏中、苏北地区各选择一个市进行首批试点建设,希望在今年高考中就能用上这些标准化的考点。到2012年底前,江苏省所有地区和各类教育考试都要建立标准化考点。
另外,今后考场将新增考生身份认证系统,所有考生须刷身份证进入考场,身份证中的考生报名信息等都会一目了然,想冒名顶替不太可能。
明年起英语口语和听力一年多考
江苏省高考英语将实行一年多考的消息之前就有传出,而具体的实施日程和办法却始终未定。昨天,省教育厅厅长沈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高考英语一年多考将从明年正式启动。也就是说从明年开始,高考英语将改变一考定终身的
现状。
之前有说法,高考英语一年多考只拿出口语部分进行试点。不过,沈健昨天明确表示,英语一年多考包括口语和听力两个部分。届时,高考英语考试的听说部分将变成社会英语考试,考生一年有多次机会参加考试,考得不好的同学还可以再考,打破一考定终身的弊端,而考生获得的英语听说成绩在一到两年内都是有效的。而对于英语拔尖、学有余力的同学,甚至可以从高二就开始考英语的听力和口语。据悉,目前英语总分为120分,听力占20分,口语按ABCD划分等级,按各高校要求进行“匹配”。据了解,英语的听力和口语一年究竟可以考几次,目前还没有最后确定。
一不变
“小高考”加分政策不会调整
不久前“小高考”成绩揭晓,不少中学总结考试成绩后发现,今年全省“小高考”4A人数大大减少,甚至有学校达4A率从80%降至10%。就因为“小高考”有加分的优惠政策,虽然只是1A加1分,4A加5分,但考生为了加这1分,在高考中不至于“失利”,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中学为冲刺小高考也加班加点。有校长建议,不如直接取消小高考加分政策,既然作为过关测试,必修科目测试的等级完全可以只作为高校录取参考时的依据,让不同高校提出不同要求,像对选修科目的使用一样,这可能更为合理。
不过昨天沈健明确表示,“小高考”政策会保持稳定,可以肯定今年、明年都不会变。“一项政策出台,要保持公平和稳定性,就算有调整,也将是在综合评估之后作出决定。”沈健说。
沈健在讲话中提到,将进一步微调完善08高考方案,在保持方案基本框架稳定的同时,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积极稳妥地完善实施。到底怎样“微调”,会不会“大动”?沈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再次向江苏考生说明,08高考方案通过这几年实践,已经证明是成功的,不仅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同时对中学素质教育也起了积极引导作用,因此,这个方案的总体框架将保持稳定,对局部需要完善的地方我们将逐步完善。”沈健表示,2011年即将实行的高职注册入学改革就是对现行高考政策的探索和完善,未来将逐步实现本专科高校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双向选择、多元录取。明年即将实施的英语一年多考也是探索之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