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吉趣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德育课教案

德育课教案

来源:吉趣旅游网
 德 育 课 教 案 临巴二校

德育实践活动课设计方案

课题:感恩在行动(一)爱心献给父母 活动目的:

1、体验感恩,让学生明白“感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联系实际,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爱,引导学生关心父母、热爱父母、理解父母,教育学生从小有一颗感恩的心。

3、通过活动增强同学参与社会实践能力,为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 活动准备:

1、布臵黑板和教室。

2、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父母了解程度,并对数据进行统计。

3、搜集部分学生及家长的照片制作课件。 4、相关歌曲、课件 5、布臵爱心作业

6、成立班级调查小组,开展感恩父母调查活动。 7、制作《邀请函》请学生家长参加

8、让学生自己制作一张爱心卡片,写上对爸爸妈妈说的话 活动过程:

师:本学期,我们班确定了以感恩教育为主题的德育实践活动——感恩在行动。活动共分四篇:第一篇:爱心献给父母;第二篇:爱心献

给学校;第三篇:爱心献给社会;第四篇:爱心献给自然;今天我们即将汇报的是“感恩行在动”第一篇——爱心献给父母。同学准备好了吗?上课。

文娱委员起歌:齐唱感恩的心 一、歌曲结束,主持人上场

甲:一曲感恩的心拉开了活动的序幕。 乙:一曲感恩的心唱响了同学们内心的渴望。 甲:敬爱的各位老师 乙:亲爱的的爸爸、妈妈

合:三年三班“感恩在行动”第一篇《爱心献给父母》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二、诉说父母的爱

甲:父亲,您是一缕阳光,丝丝屡屡地温暖着我。 乙:母亲,您是一缕春风,时时刻刻地抚慰着我。 甲:是您们精心哺育我们长大,把最无私的爱给了我们。

乙:同学们,父母为了我们的成长付出了许多,在你的记忆深处一定珍藏着让你感动一生的故事。那么,把它讲出来吧! 1、 同学们讲述自己的亲情故事

2、配乐诗朗诵:妈妈的爱(背景音乐:烛光里的妈妈) 3、第一次发布“感恩之星”评比结果

(在本次感恩在行动“感恩征文”活动中,以下四名同学表现突出,被评为感恩之星,他们是……)

1

三、各组长汇报各阶段调查问卷情况

甲:为了更好的完成这次感恩父母行动,我们对学生和家长进行了调查。下面请各组的组长汇报。

1、第一小组汇报第一阶段调查情况(低年)

第一小组组长:通过对低年级和本班同学的调查,我们发现:同学们对父母不够了解、不够关心,认为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对父母缺乏关爱,我们认为有必要在同学们进行感恩父母教育。 2、第二小组汇报第一阶段调查情况(本班)

第二小组组长:通过对本班同学的调查,我们觉得大多数同学能够认识到父母养育我们的艰辛,能够理解父母,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但是我们还觉得,同学们对父母做得还不够,还可以做的更好。 3、第三小组汇报第二阶段调查情况(家长)

通过以上问卷调查,我们发现,父母对自己的孩子情况了如指掌,并且时时都在关心自己的孩子。我们的父母太无私了,太伟大了。 4、第四小组汇报第二阶段课查情况(家长录音)

通过采访我们发现,我们的父母对我们给予了很高的期望,为了让我们学习好、身体好,他们拼命的挣钱,但是我们的父母并没有半句怨言。这就是我们的父母,看看我们自己,却羞愧得很。 四、全班同学汇报行动体会 1、同学们汇报自己的感恩行动体会 2、第二次发布“感恩之星”评比结果

(在本次感恩在行动“感恩墙报制作”活动中,以下四名同学表现突

2

出,被评为感恩之星,他们是……) 五、感恩父母方案大搜寻

甲:我们向父母索取的太多,回报父母的太少。 乙:我们以后应该怎么做呢?该怎样表达对父母的爱呢? 甲:请同学们谈谈,我们该如何回报自己的父母呢? 1、全班同学自由发言,将如保回报自己的父母 2、各组宣誓。

3、表演唱“我的好妈妈”。 4、第三次发布“感恩之星”评比结果

(在本次感恩在行动汇报班会中,以下四名同学表现突出,被评为感恩之星,他们是……) 六、爱心大放送

甲:该说“谢谢”的时候大声说出来,不要把谢意在心底深埋。 乙:行动起来,用爱回报得到的关怀,用感恩的心回报感恩的心。 甲:让我们把深埋心中的话语写出来,献给我们亲爱的的爸爸妈妈。 1、同学在爱心卡上写出最真情的话话,献给在坐的父母(播放课件,展示孩子与父母的相片---背景音乐“只要妈妈露笑脸”) 七、班主任总结发言

首先感谢各位家长,能在百忙之中前来参加这次主题班会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们的同学深深地体会到了父母的艰辛、感受到了父母给予自己太多的爱。老师很高兴看到我们的同学都长大了,我们39颗感恩父母的诚心已经深深地打动了我们的父母。希望我们的同学能够

3

在今后的生活中继续用实际行动感谢我们的父母。让我们用感恩的心回报感恩的心,去感恩我们的同学、感恩我们的学校、感恩我们的社会,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 八、请家长代表发言 九、宣布活动结束

[课的内容] 第二课 培养健康的心理 第一节健康心理的表现 [教学目标] 1总体目标

说明心理健康的表现;解释心理健康与个人成长的关系;破除对心理问题的不正确认识;根据环境的变化,学会主动适应,自觉维护心理健康。 2分类目标 (1) 知识和能力

说出心理现象的基本内容和心理健康的主要表现;正确看待心理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认识当前的环境变化,理解学会主动发展的意义和基本要求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如何看待心理问题的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理解心理健康的表现 2保持心理健康必须学会主动适应

4

[教学步骤及教学内容] 1课前师生问好 2复习上节内容 3举例引出新课

( 先举例《用药灵不灵 也要看心情》引起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案例链接:

《用药灵不灵 也要看心情》

某老太近些日子一直咳嗽不止,儿子就从药店买来止咳药给老太太服用,然而病情仍不见好转,老太太便说一定是儿子图便宜买了假药。于是她自己到医院找医生诊治,医生给她看病时又详细又认真,然后给她开了止咳药。果然,老太太回家服药后不久,病就好了。她高兴地对儿子说,还是医院的医生医术高,开的药好!

其实,医生给老太太开的药与她儿子买的药都是同一类型的,所含药物成分基本相同。只是病人对医院的信任打心底产生了依赖感,加上医生和颜细语,对疾病解释得入情入理,无形之中起到了暗示作用,从而药到病除。这就是药物的心理效应。

由此可见,人在任何活动中都会产生相应的心理现象,吃药治病也不例外。

4重点讲解

第二课培养健康的心理

5

第一节 健康心理的表现

一、探求心理的奥秘

1.广泛存在的心理现象(重点举例,便于学生理解) 人在工作、学习、娱乐等所有活动中都有心理现象。

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

想象、思维

心理过程 情绪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 心理现象

个性倾向性特征:需要、兴趣、

动机、理想

个性心理

个性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议一议:(请学生回答) 你能列举几种身边的心理现象吗?

2.心理健康的表现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的定义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道德健康四个方面。明确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

6

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和谐的、有序的、平衡的心理状态。它具有七个基本特征:

智力正常。智商在90~110为正常,140以上为超常,70以下为智力落后。

情绪稳定而愉快。 意志坚定而控制力强。

案例链接:(课本第24页)

小张从小就娇生惯养,事事由父母包办,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从来没有洗过自己的衣服。平时只要不满意,就大发脾气,有着任性的坏毛病。他上课时经常做小动作,和同学讲话,注意力总是不集中,所以学习成绩一般。到了职业技术学校以后,他还是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不是说话,就是开小差,或者干脆睡觉,经常受到老师批评。他自己也知道这样不好,但就是改变不了。父母每月给的生活费总是大手大脚地花,缺乏合理的安排,是学校有名的“月光族”(即每月花光用光)。不仅如此,他后来又迷上了电子游戏,钱更是不够用,欠了很多债。老师多次找他谈心,帮助他,但由于缺乏自制力,他还是我行我素,最终由于多门课程不及格,退学回家,至今他还后悔不已。

可见,意志坚定,控制力强,是青年学生必须养成的良好心理素质。

7

行为协调。行为协调主要是指人的意识和行为的协调。 行为反应适度。行为反应适度是指人对外界刺激反应的程序。 人际关系适应。

心理特征符合年龄特征。

正确理解心理健康的表现要注意的问题:

一是不能把暂时的、偶发的不健康的心理及其行为表现完全等同于心理不健康。

二是要理解上述心理健康的表现只是一个相对衡量的尺度。 三是人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变化的。

二、学会主动适应 1.认清环境的变化

所谓适应就是指个体和环境之间的一种平衡状态。

案例链接:(课本第25页)

小明是一位刚入校的职业技术学校新生,他在读小学、中学时,学习成绩尚可,上大学一直是他父母的愿望和自己的梦想,但中考的失利粉碎了他的理想。他想努力学习,但身边同学不像普通中学的学生那样用功,他们把大部分时间用在打牌、聊天、看小说、上网吧、玩游戏上,谁要是读书认真一点,还会遭到他们的嘲笑。小明很反感他们的行为,可是身在这样的群体中,又没什么办法,他感到非常的

8

迷惘和无奈,成天无所事事,不知该怎么办。

假如你是小明,你会怎么办?你能给小明出出主意吗?

从普通中学到职业技术学校,从依赖父母到独立生活,从无须为生活烦心到面对就业压力,同学们面临的环境变化是较大的。

第一是生活环境的改变。 第二是学习环境的变化。 第三是人际关系的变化。

想一想:(学生思考)

在你的身边还有哪些环境的变化?这些变化使你觉得不适应吗?

2.增强自我适应的能力

面对生活和学习环境的变化,必须学会积极的适应。

积极地适应是人们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不论满意与否,都能发挥主动性,积极地学习、工作和生活,使自己得到发展。

消极的适应则是个人认同、顺应了环境中的消极因素,压抑了自身具有的发展潜力,其结果是环境中的不良因素改变。

如何培养自己的适应能力:

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独立生活的能力包括生活上的自理能力、

9

独立处理人际关系及生活的中各种矛盾的能力。

议一议:(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对青少年的成长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案例链接:(课本第28页)

小李初中毕业后考上了一所外地的职业技术学校。9月初,父亲送他到了学校,办好了一切入学手续,留下了800元生活费后就回家了。不想半个月后,他就打电话回去,叫父母送生活费来,还说没有衣服穿了。原来,父亲走后,小李嫌学校食堂的饭菜不合胃口,每天都在外面的饭店吃饭,还经常买一大堆零食,一天吃好几次冷饮。衣服也不会洗,每次脏了后,就用水泡一下,要不就到洗衣店去洗。现在钱都用光了,周围都是陌生的面孔,他觉得无助。

小李这种状况,正是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的表现,正是由于长期对父母的依赖,导致他不能很好地适应学校的新生活。

接受现实,正视现实。人生的烦恼很多来自人不能接受现实、正视现实。

资料卡片:

《人们常有的不合理信念》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埃里斯的研究,他总结了人们常有的十一种不

10

合理信念:

◆一个人绝对要获得周围的人,尤其是每一位生活中重要人物的喜爱和赞扬。

◆个人是否有价值,完全在于他是否是个全能的人。

◆世界上有些人很邪恶、很可憎,应该对他们进行严厉的谴责与惩罚。

◆如果发生与自己意愿相违背的事情,那将是十分可怕的。 ◆不愉快的事总是由于外在环境的因素,不是自己能够控制和支配的。

◆面对现实中的困难和自我所承担的责任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倒不如逃避它们。

◆人们应该对危险和可怕的事随时加以警惕,非常关心并不断注意其发生的可能性。

◆人必须依赖别人,特别是某些与自己相比强有力的人,只有这样,才会生活得更好。

◆一个人以往的经历和事件常常决定了他目前的行为,而且这种影响永远难以改变。

◆一个人应该关心他人的问题,并为他人的问题而悲伤。 ◆每一个问题都应有惟一一个正确答案,如果找不到这个答案就会痛苦一生。

确立合适的人生目标并为之努力。树立适合自己的发展目标,并

11

依据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目标,是每个人都要重视的问题。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人对环境的适应,主要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人际关系的处理,最生要的是待人真诚。

5练习:请举出一些描绘健康心理的词语 (学生先回答,然后老师列举)

6小结:总之心理现象在我们身边处处可见,我们要正确理解心理健康的表现,增强自我适应的能力。

7作业:请仔细分析自己的生活环境,找出有利于和不利于自我独立的因素,制定出一个可行的独立性培养计划。

5板书

第二课 培养健康的心理 第一节 健康心理的表现

一探求心理的奥秘 1广泛存在的心理现象

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

思维

心理过程 情绪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 心理现象

12

个性倾向性特征:需要、兴趣、

动机、理想

个性心理

个性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2.心理健康的表现 智力正常。 情绪稳定而愉快。 意志坚定而控制力强。 行为协调。 行为反应适度。 人际关系适应。

心理特征符合年龄特征。 二、学会主动适应 1.

认清环境的变化 第一是生活环境的改变。 第二是学习环境的变化。 第三是人际关系的变化。 2.

增强自我适应的能力 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 接受现实,正视现实。

确立合适的人生目标并为之努力。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jqkq.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