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课程实验报告
盐城与连云港经济发展比较分析
报告摘要
江苏经济的发展处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沿,纵观整个江苏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梯次。
第一梯次,南京、苏州、无锡三足鼎立,领跑江苏经济。这三个城市都是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强市,经济基础条件优越。
第二梯次,常州从传统的苏锡常阵营逐渐分离,镇江开始奋起直追。常州作为“苏南模式”的发源地之一,一度处于高度繁荣的“苏锡常”阵营,但近年来常州的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放缓,与苏州、无锡两个城市的差距拉大。
第三梯次,扬州、南通、泰州、徐州。南北差距有所缩小,传统意义上的苏南苏北划分界线不再泾渭分明,扬州、南通、泰州三市已从传统意义上的苏北地区脱胎而出,成为连接南北经济、富有活力的苏中板块,它们与徐州构成了江苏城市经济发展的第三纵队。 第四梯次,淮安、连云港、盐城、宿迁。均分布在传统意义上的苏北地区,经济基础相对薄弱。
盐城与连云港同属于江苏经济发展的第四梯次,经济基础薄弱,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与苏南、苏中地区的差距比较大。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政策的支持,两市都积极的抓住机会大力发展经济。国民经济发展总值增长明显,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推动社会的进步。
目录
一、 盐城、连云港区域经济发展比较的意义和构建 (一) 盐城、连云港区域经济发展比较的意义 (二) 指标体系构建 二、 评价分析
(一) 总体分析
1、盐城,连云港经济概况 2、经济发展区位优势比较 (二)具体分析
盐城与连云港近年主要经济指标比较 1、 地区生产总值
2、盐城和连云港的工业总产值及工业用电量比较 3、基本的区域经济发展指标的比较 4、两市的旅游收入情况比较 (三)两市发展的建议
三、参考文献
一、盐城,连云港区域经济发展比较的意义和构建 (一) 盐城、连云港区域经济发展比较的意义
通过分析了盐城,连云港区域经济发展的状况与存在的问题,结合其经济发展的优势与潜力,并对相应的方案措施进行了深入探讨。
从区域上看,盐城、连云港、南通等沿海地区地处我国南北交汇枢纽地带,是江苏省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但目前我国沿海经济发展还处于“低谷”区。近期,《江苏省沿海开发总体规划》的制定为盐城等苏北地区的沿海开发带来了新的机遇。充分利用各地的地理优势,以系统的思维确定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体系,同时通过盐城、连云港两市经济的分析对促进整个苏北沿海区域的经济发展也具有积极意义。
(二) 指标体系构建
盐城、连云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目标 中间层 具体评价指标 经济总量指国内生产总值A11、年财政收入A12、年出标A1 口额A13、固定资产投资总额A14、实际利用外资总额A15 经济发展指标A 经济水平指人均GDPB21、人均财政收入A22、人均高新标A3 技术产业产值A23、第三产业产业产值比重 A24、人均旅游收入A25
经济速度指GDP增长速度A31、财政收入增长率A32、出标A3 口总额增长率A33、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率A34、实际利用外资增长率A47
2011年盐城、连云港经济发展指标初始值和处理值
指标 2011年经济发展初始值 盐城 A11(亿元) A12(亿元) A13(亿美元) A14(亿元) A15(亿美元) B21(元/人) A22(元/人) A23(元/人) A24(%) A25(元/人) A31(%) A32(%) A33(%) A34(%) A35(%) 2711.33 706.16 29.78 1586.98 16.88 38222 2120.2 3520.3 37.8 1550.3 13.2 42.8 28.4 22.4 29.5 连云港 2011.21 688.12 30.12 1466.22 18.12 22001 2210.3 2512.3 30.1 1400.6 10.2 38.2 30.7 20.3 25.6 线性变换法数据处理值(Y) 盐城 1 1 0.9887 1 0.9316 1 0.9592 1 1 1 1 1 0.9251 1 1 连云港 0.7418 0.9745 1 0.9239 1 0.5756 1 0.7137 0.7963 0.9034 0.7727 0.8925 1 0.9063 0.8678
三、 评价分析
(一)总体分析
1、盐城,连云港经济概况 盐城经济概况
2012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316亿元,增长12.7%,总量居全省第七位,去年完成财政总收入突破800亿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12.8亿元,增长16.3%,增幅居全省第三位;2012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867元,增长13.2%;农民人均纯收入11898元,增长13.2%.\"县域经济领跑苏中、苏北\"。 2012年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354亿元,增长17.3%。全市沿海发展5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50亿元。精心组织一系列重大招商活动,成功举办“5·18”、“11·18”经贸洽谈会,实施了一批利用外资重点项目,2012年全市新批投资3000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39个。注册外资实际到账21.4亿美元,增长26.9%。外贸出口总额35.8亿美元,增长20%。
连云港经济概况
2012年连云港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603.42亿元,增长12.7%;增幅居全省第5位,总量较上年增加192.9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6470元,较上年增加4351元,增长12.6%。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到3353.48亿元,增长26.8%。完成增加值672.47亿元,增长17.3%,居全省第3位。固定资产投资1280.88亿元,较上年增加237.69亿
元,增长22.8%,居全省第2位。增速以年初的29.6%高开,到上半年的22.4%,到全年的22.8%。财政总收入564.74亿元,增长22.1%。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8.94亿元,增长16.0%,增幅居全省第4位。主要税种中营业税为67.33亿元,增长61.6%;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实现16.59亿元、13.09亿元,分别增长6.8%、3.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13.0%,较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2、经济发展区位优势比较 盐城经济发展区位
盐城区位良好,交通便捷。地处黄海之滨,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立体交通体系逐步完善,新长铁路盐城站开通全国客货运,盐城南洋机场开通了直达首尔、香港和北京、广州、昆明、哈尔滨等国际国内航班,盐城港大丰港区开通了至韩国、日本的国际班轮航线,并被国家列为两岸直航港口,我市成为江苏唯一、全国第十家同时拥有海港、空港两个一类开放口岸的地级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全省最长,所辖各县(市)半小时内都能上高速。沿海、宁靖盐、盐徐3条高速公路贯穿全境,经苏通大桥到上海仅有两个半小时车程,盐城正全面融入长三角经济圈,已成为长三角经济区的新成员。长三角的经济发展水平必将推动盐城经济的飞速发展。
连云港经济发展区位
连云港港位于江苏省的东北部、陇海铁路的东端,为新亚欧大陆桥的东桥头堡,是江苏省重要的大型海港,也是国家沿海主枢纽港之一。港口背依云台山脉,面临东西连岛,是一个山岛环抱、港阔水深、
终年不冻的天然良港。连云港市下辖东海、赣榆、灌云三县和新浦、海州、云台、连云四区,东濒黄海海州湾西南岸,是我国“ 黄金海岸”与“黄金腰带”的结合部。
(二)具体分析
盐城与连云港近年主要经济指标比较 1、 地区生产总值
地 年 区 份 2007 1371.26 618.18 2008 1603.26 750.10 2009 1917.00 941.13 2010 2332.76 1193.31 2011 2771.33 1410.52 盐城 连云港 表 4-1
转化成图表:
单位:亿元 地区生产总值30002500200015001000500020072008200920102011盐城连云港
图 4-1
读表4-1及图4-1,我们可以看出,从07年到11年,盐城的地区生产总值均大大超过连云港。同时,从GDP的增长速度来看,盐城每年GDP的增长速度均大于连云港。联系表3-1分析得,盐城是江苏省人口第二大市,年末户籍人口大约比连云港多300多万人,有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同时,盐城土地面积大约是连云港的2倍多,均处于平原地带,而连云港集平原与丘陵,农业用地远少于盐城。农业总产值
也将会远远的低于盐城,这样也会加大地区生产总值之间的差距。由此,两地GDP的差异之大也就不足为奇。
2、盐城和连云港的工业总产值及工业用电量比较
诚然,正如上面所分析的一样,盐城在人口和土地面积(包括农业用地面积)等指标方面都远远大于连云港,所以,在工业发展上盐城领先于连云港,在工业总产值上,连云港远远的落后于盐城。盐城市近几年的工业产值增加幅度都比较平缓,在2010年到2011年增长速度甚至下降。而连云港虽然在工业总产值上落后于盐城,但连云港近几年工业产值增长速度一直在加快。盐城靠近长三角地区,相比较盐城而言,连云港则稍稍靠远,所以盐城在工业发展上还是有一些优势的。但是盐城拥有亚洲大陆边缘最大的海岸型湿地,并且其已被列入世界重点湿地保护区,在发展工业的同时,还要考虑环境污染问题,所以在一些重工业的发展上受到了一些限制,所以盐城工业的工业一直得不到一个飞速的发展。但是在使用清洁能源技术得到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盐城一定会抓住机遇,在不过度破坏环境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工业。提高地区生产总值。而连云港则没有什么环境方面的限制条件,在十一五规划期间,大力发展工业,提高地区生产总值,增加人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基本的区域经济发展指标的比较
从两市固定资产投资额、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等经济指标方面对两市经济实力做了比较,从表中很容易看出,除了进出口总额,盐城在各项经济指标的比较中都胜出于连云港。盐
城的各项经济指标都远远大于连云港,我觉得有以下几个原因: (1) 盐城土地面积为16972平方公里,而连云港只为7615平方公
里,在土地面积上,盐城是连云港的两倍之多。土地资源丰富,使盐城在农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等方面大大的领先于连云港 (2) 2011年末,户籍人口中盐城为820.69万人,连云港为505.18
万人,两市相差300多万。作为江苏省人口第二大市,有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随着今年来盐城经济的发展,大量企业在盐城建厂投资,对于用工数量的需求不断增加,无疑在这一方面能够满足用工企业的要求。
但是为了比较两市的经济水平,我们可以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两个指标上来比较。在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上,虽然近几年一直是盐城比连云港多,但是两市数据相差不大。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08年10年,同样相差不大,但是相比2010年,盐城市2011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8751元到10511元,增长幅度很大,而连云港依旧是很平稳的增长,所以两市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差距就变大了。综上,虽然盐城在总体的GDP总量、工业总产值等方面大大超越连云港,但是并不能说盐城的经济发展水平就大大的高于连云港,因为从人均数据来看,两者相差很小,只能说略微的高于连云港。两市同属于苏北地区,与苏南、苏中等地的差距依旧很大。
4、两市的旅游收入情况比较
盐城的旅游资源可以分成三类:“银文化,绿文化,红文化”,旅
游资源的品质较高,但是一直以来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都较低,上个世纪,因为盐城是红色革命老区,有新四军纪念馆,旅游的人数较多,加之连云港的旅游业还没有快速开发,所以在旅游外汇收入和国内旅游收入上都超过连云港。但是进入这个世纪以来,连云港的旅游业快速发展,很快就超过了盐城,无论是国际旅游还是国内旅游都发展很快,渐渐地拉大了两市之间的旅游业收入。从图表可以看出,盐城的发展速度没有连云港的快,所以,差距还会进一步的加大。
(三)两市发展的建议
综合以上比较,我们可以得出,虽然在各项经济指标比较中,盐城的总量一直领先于连云港,有的甚至差距很大,但这并不能代表盐城的经济发展水平比连云港高。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比较来看,两地的差距并不大,应该说发展水平相当,只是盐城稍稍领先。对此,要想在未来获得更大的发展,两市都应该在以下几点上下功夫: (1) 区域关联发展,加强地区协作战略
盐城和连云港都在长三角辐射范围之内,同时也都是淮海经济区城市,这为两个城市的区域关联发展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众所周知,长江三角洲经济圈是全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经济实力最雄厚的区域;而淮海经济圈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地处苏鲁豫皖四省边缘,目前虽属于沿海欠发达地区,但该区地处江淮平原,交通便利、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而且劳动力资源丰富,工业基础较好,发展潜力巨大。盐城和连云港应积极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立足淮
海,面向长三角”,努力成为“长三角”与“淮海”两大经济圈相互促进的桥梁,通过促进经济圈内各城市的共同发展带动自身的跨越发展。同时两个城市之间应加强合作,实现各自城市自身的跨越式发展。 (2) 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针对近年来城市发展现状和出现的问题,我觉得只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等优势产业、新兴产业的投资和扶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才能实现增长方式的重大转变。才能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
(3)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与工业相比,服务业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有利于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服务业能够促进消费,提高国民支出中消费的比例,有利于改善投资和消费比例,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服务业中的科技、教育、文化、休闲健身等产业加快发展,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我觉得在城市经济发展中要坚持大服务、大开放、大发展的理念,突出发展生产服务业,大力培育新兴服务业,全面提升传统服务业,切实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加快经济的发展。
三、参考文献
[1]盐城、连云港统计局:盐城统计快报 [2]江苏省统计局:江苏统计年鉴
[3]刘国新,朱杰:盐城经济发展的优势与制约因素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