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程概况
本标段为汾东商务区人民路工程,工程起终点桩号为K0+000-K3+840段,全长3.84公里,路中设计为雨水方涵,最大开挖深度为12米,平均开挖深度为7米,设计采用明挖施工方法,本工程开挖支护拟采用土钉支护。
桩号 长度(m) 结构形式 开挖深度(m) 备注 K0+000-K0+436.8 436.8 3×2m 4.9-5.6 通达街-正阳北巷 K0+436.8-K1+364.7 927.9 3.4×2m 4.5-6.9 正阳北巷-化章街 K1+364.7-K3+340 1975.3 2×3.4×2m 6.9-10.0 化章街-终点 二、场地岩土构成与工程特性
1、K0+000~K0+550段
2mlQ①层,填土(4):黄褐色。以粉土为主,局部夹有粉质粘土透
镜体,含有砖屑、灰渣、煤屑、砖块以及植物根等。K6、K7钻孔揭露的为现状80cm左右的路面结构层。该层成份较杂乱,不均匀,结构松散。
该层层厚介于0.80~0.90m之间,层底埋深介于0.80~0.90m之间,层底标高介于772.53~772.71m之间。
1alpl②层,粉质粘土(Q4):黄褐色。含云母、煤屑及氧化铁铝等。
可塑。中等压缩性。稍显光滑,摇震反应较慢,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该层天然孔隙比平均值为0.759,液性指数平均值为0.34,标准贯入试验原始锤击数平均值为3.0击,修正锤击数平均值为2.9击。
该层层厚介于2.30~3.00m之间,层底埋深介于3.10~3.80m之
间,层底标高介于769.71~770.29m之间。
③层,粉土(Q41alpl):黄褐色。含云母、煤屑及氧化铁铝等。中
密。中等压缩性。无光泽反应,摇震反应较快,干强度较低,韧性较差。该层天然孔隙比平均值为0.749,天然含水量平均值为27.5%,标准贯入试验原始锤击数平均值为6.3击,修正锤击数平均值为5.4击。
该层未揭穿,揭露层厚介于8.20~8.90m之间。该层在K5钻孔中夹有5.30m厚的粉质粘土层,定为③1层。 2、K0+550~K1+363
2mlQ①层,填土(4):黄褐色。以粉土为主,含有大量的砖屑、灰
渣、煤屑、砖块以及植物根等。该层成份杂乱,不均匀,结构松散。
该层层厚介于0.70~2.60m之间,层底埋深介于0.70~2.60m之间,层底标高介于771.22~772.85m之间。
1alplQ4②层,粉土():黄褐色。含云母、煤屑及氧化铁铝等。中
密。中等压缩性。无光泽反应,摇震反应较快,干强度较低,韧性较差。该层天然孔隙比平均值为0.779,天然含水量平均值为17.2%,标准贯入试验原始锤击数平均值为4.3击,修正锤击数平均值为4.1击。
该层层厚介于2.40~4.00m之间,层底埋深介于3.70~5.80m之间,层底标高介于768.02~769.95m之间。
1alplQ4③层,粉土():黄褐色。含云母、煤屑及氧化铁铝等。中
密。中等压缩性。无光泽反应,摇震反应较快,干强度较低,韧性较差。该层天然孔隙比平均值为0.750,天然含水量平均值为27.4%,标准贯入试验原始锤击数平均值为5.6击,修正锤击数平均值为4.8击。
该层未揭穿,揭露层厚介于6.20~8.30m之间。
3、K1+363~终点段
2mlQ①层,填土(4):杂色。以粉土为主,大部分地段为现状的耕
地,局部含有大量砖块、煤渣及少量渣土和零星碎石。成份杂乱,不均匀,结构松散。
该层层厚介于0.70~1.60m,层底埋深介于0.70~1.60m,层底标高介于769.80~771.63m之间。
alplQ②1层,粉质粘土(4):黄褐色。含云母、氧化铁铝并夹有少
量粉土。可塑。中等压缩性。光滑,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该层天然孔隙比平均值为0.728,液性指数平均值为0.50,标准贯入试验原始锤击数平均值为2.6击,修正锤击数平均值为2.5击。
该层只于K8处揭露,该层厚度为4.50m,层底埋深5.20m,层底标高765.30m。
alplQ4②层,粉土():黄褐色。含云母、煤屑、氧化铁铝并夹有
少量中砂。中密。摇震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差。该层天然孔隙比平均值为0.735,天然含水量平均值为26.4%,标准贯入试验原始锤击数平均值为3.3击,标准贯入试验修正锤击数平均值为3.0击。
该层厚度介于5.70~6.20m之间,层底埋深介于6.50~12.20m之间,层底标高介于758.30~765.73m之间。
③1层,粉质粘土(Q4alpl):黄褐色。含云母、煤屑、氧化铁铝并
夹有少量中砂。软塑。中等偏高压缩性。光滑,无摇震反应,干强度高,韧性好。该层天然孔隙比平均值为0.736,液性指数平均值为
0.85,标准贯入试验原始锤击数平均值为8.3击,修正锤击数平均值为6.5击。
该层于K3~K7处揭露,该层厚度介于3.80~1.80m,揭露层底埋深介于12.30~12.60m,揭露层底标高介于758.13~759.93m之间。
alplQ③层,中砂(4):黄褐色。含石英、煤屑、云母,并夹有少
量粉土等。稍密。颗粒级配较差,磨圆度较差。该层标准贯入试验原始锤击数值为10.5击,标准贯入试验修正锤击数值为8.4击。 三、水文地质条件
1、K0+000~K1+363段
场地地下水类型为孔隙潜水,勘察期间各勘探点中地下水静止水位埋深介于3.60~5.00m之间,静止水位标高介于768.75~769.62m之间,初见水位埋深介于5.50~7.10m之间,初见水位标高介于766.29~767.53m之间。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与人工浇水的补给。
2、K1+363~终点段
场地地下水类型为孔隙潜水,勘察期间各勘探点中地下水静止水位埋深介于0.90~2.50m之间,静止水位标高介于769.00~770.42m之间,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为雨水以及沿线渠道中水的补给。 四、编制依据
1、《太原市汾东商务区人民路道排工程排水工程施工图》《排水分册》 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四、规范相关要求:
①适用于基坑在15米以内边坡,斜面破为70-90度。
②土钉长度一般在开挖深度的0.5-1.2倍,其间距1-2米,土钉与水平角夹角宜为10-20度。
③土钉和面层必须有效连接在一起,常设有承压板和加强钢筋。 ④土钉宜用二级以上螺纹钢筋过钢管,钢筋直径φ16-φ32mm,钻孔直径宜为钢筋直径φ70-φ120mm。
⑤喷射混凝土厚度宜为80-200mm,常用为100mm。 ⑥喷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0。
⑦喷射混凝土面层中应配钢筋网,钢筋网采用Ⅰ级钢筋φ6-φ10mm,间距150-300mm。
⑧注浆材料宜用水泥净浆,强度不低于20MPa。 四、本标段拟采用的技术指标 ①坡度坡比采用1:0.3。
②土钉间距为1.2米,与水平面夹角17度。 ③土钉采用二级钢筋,钢筋直径8mm,间距20cm。 ④注浆采用C20水泥净浆。
⑤喷射混凝土强度为C30,混凝土喷射厚度10cm。
三、计算过程(以K2+400为例进行计算,按开挖11米计算) 1、计算参数:
厚度土质名称 (m) 填土 粉土 0.90 6.20 (Kpa) 5.00 15.00 (φ) 8.00 18.00 度(Kpa) 20 120 粘聚力C内摩擦角粘结强示意图 中砂 4.40 0.00 15.00 200 土的容重γ=20KN/m3 地面超载取值15KN/m2 2、计算过程
锚体稳定区长度计算Lbi=K0*Ti/Tt Ti-第i层土钉所受土压力(KN) Tt-试验拉拔力(KN/m)=πDτi K0-安全系数,取1.5 Lb2=K0*T2/Tt
每层土钉所受的土压力 Ti=[(q+γHi)Kai-2CKai]*SX*Sy Ti-第i个土钉所受的土压力(KN) q-坡上超载(KN/m2) γ-土的重度(KN/m3) Hi-第i个高度的土锚钉(m)
Kai -tg(45°-2
φi18)第i层φi的系数= tg2(45°-)=0.528 22SX及Sy-土钉水平及垂直距离(m) C-土的粘聚力(KPa)
土钉抗拔力计算公式(滑裂面外)Tμi=πDLbiτi Tμi -第i个土钉滑裂面外的抗拔力(KN) D-钻孔直径(m)
Lbi-第i层锚钉伸入破裂面外稳定区的长度(m)
τi-锚体砂浆与土体间各层土的粘结强度(KN/m2) 安全系数K= Tμi/ Ti≥1.5 各层土钉计算结果如下:
土钉 T1 T2 T3 T4 T5 T6 T7 T8 合计 Ka Ka c φ 18 18 18 18 18 15 15 15 Hi 1 2.2 3.4 4.6 5.8 7 8.2 9.4 Ti 13.5 31.7 49.9 68.2 131.4 151.8 172.1 L 9 9 9 9 9 9 9 Lb 3.3 3.3 3.3 2.6 Lui 5.7 5.7 5.7 6.4 Tui 粘结强度 K 16 7 4 3 3 3 3 0.528 0.727 15 0.528 0.727 15 0.528 0.727 15 0.528 0.727 15 0.528 0.727 15 0.589 0.767 0.589 0.767 0.589 0.767 0 0 0 214.8 120 214.8 120 214.8 120 211.8 120 401.9 200 450.9 200 499.9 200 3.38 5.62 1.82 7.18 1.04 7.96 618.6 2208.8
安全系数K=1873/548.1=3.6>1.5满足规范要求 土钉直径计算:
T1-T4 A=1.5*49900/335=223mm2 取用钢筋直径20mm T5-T7 A=1.5*172100/335=770mm2取用钢筋直径32mm 抗滑安全验算:
设墙宽为5.7米,底部角度取33度
Ft=(11*5.7*15+5.7*15)*tan33*1.2=799.5KN ∑T=618.6
K=799.5/618.6=1.3≥1.3 满足规范要求 抗倾覆安全验算:
Mw=(11*5.7*15+5.7*15)*5.7/2*1.2=3508.92KN.M M0=618.6*11*1/3=2268KN.M
K=3508.92/2268=1.55≥1.5满足规范要求 参考文献:《深基坑支护工程设计与施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