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吉趣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来源:吉趣旅游网
鲁教版五.四制三年级上册

23 陶罐和铁罐

设计者:广西来宾武宣县黄茆镇中心校尚根教学点 韦保登

【教材分析】:《陶罐和铁罐》是三年级上册第七组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这个故事主要是通过对话展示情节、推进故事发展,塑造人物形象,阐明道理。全文共17个自然段,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第1段至第9段,讲的是自满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谦虚的陶罐以礼相让,据理力争。第二部分是第10至17自然段,讲的是许多年过去了,陶罐被人们挖掘出来依然如故,而铁罐早已无影无踪。从而揭示出文章的宗旨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应相互尊敬对方特长、和睦相处。读懂课文讲的道理是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孩子比较喜欢读童话故事,《陶罐与铁罐》是一则童话,本篇课文内容简略易懂,对话有趣,学生乐于去读。应放手让学生自读,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教师作适当的引导。让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表现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的词句,体会他们的不同内心活动,并要说出自己的感受和见解。但是,三年级的孩子在阅读这则寓言时,往往会过于沉浸在故事情节中,而使自己的认识会有偏差,他们会以为陶罐是好人,而铁罐是“不好”的,几乎没有任何可取之处。这种认识上的偏差,需要老师在具体的课堂情境中加以引导。

【教学重难点】:能抓住句中描写人物神态或动作的关键词,感受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从而有感情地朗读陶罐和铁罐之间的对话。 【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懦、辩、耻、逝、殿、掘”6个二类字及“骄傲、傲慢”等19个词语,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傲慢、懦弱、奚落”。

2.能抓住句中描写人物神态或动作的关键词,感受到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从而有感情地朗读陶罐和铁罐之间的对话。 3.明白要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的道理。

1

鲁教版五.四制三年级上册

教学过程

一、直接点题,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请跟老师板书“陶”(课题已板书在黑板上),注意它的第一笔是“横撇弯钩”。(同学们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预设):陶罐是什么物品?

师:陶,是用黏土烧制成的。(出示图片)

2. 在没读课文之前让我们想想陶罐和铁罐各自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将难读的语句多读几遍。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出示课件:铁罐常常()陶罐,但多年之后,陶罐依然那么()、()、(),而铁罐()了。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 检查字词。(出示课件)

(一类字):傲慢 谦虚 恼怒 荒凉 朴素 价值 嘴巴 吵 闹 感受 捧起 和睦相处 盛东西

(二类字):懦弱 争辩 羞耻 流逝 宫殿 掘开 奚落 学生齐读、一生领读、同桌互查。 (二)整体感知

1.再读课文,想想下面的问题。 (1)读准字音。 (2)读通顺句子。 (3)标出自然段序号。

2

鲁教版五.四制三年级上册

(三)指导生字书写。(课件展示)

三、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让学生试着表演陶罐和铁罐的对话。 五、板书设计: 27、陶罐和铁罐

(短处) 易碎坚硬 谦虚

傲慢 3

(长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jqkq.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