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
张茹茵
大连商业学校,辽宁 大连 116033
摘要:随着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管理模式已明显不能适应现代学生管理的需要。本文分析了当前中职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并指出新形势下中职学生管理工作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积极探索适应时代要求的管理模式,改革和创新中职学生管理工作。
关键词:中职学生管理;问题;对策
中职学校主要任务是为国家培养出既具有一定专业技能,又具备一定职业素养的实用型技术人员。学生管理工作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保证。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生源匮乏,素质下降,传统的学生管理理念、方式及体制已很难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形势的需要,必须要不断的进行探索与创新。
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现状
1 学校管理运行机制落后
近年来,中职学校传统的单向层级式、以制度为导向的学生管理模式已经逐渐转变为开放式的、以就业为导向的管理模式。学生的社会价值取向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转变都需要科学的管理机机制来保证,而目前与之相适应的机制和办法尚未完全形成。
2 学生素质下降
中职学生大多是中考落榜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无心向学;独生子女、单亲离异家庭学生增多,好逸恶劳,心理抗挫能力较弱;法制纪律观念淡薄,旷课、逃学、早恋、打架斗殴,顶撞甚至辱骂老师;学生自控力差较差,情绪易受外界影响,缺少自信心,易产生自卑心理;诚信意识淡泊,错误屡教不改;以自我为中心,对家庭、集体和社会缺乏责任感;社会定位不准确,实习就业高不成低不就。
3 传统德育教育主渠道失效
传统的德育等课程仅仅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对课程内容的讲授,没有针对当前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情感教育,人际关系指导,性心理教育,及正确指导学生认识和掌握与异性交往的知识及技巧等,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10 ·
对此,中职学校必须加强对学生管理的研究,创新管理方法,挖掘管理新途径,以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二、创新学生管理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的本质和核心,也是学生管理的理念和要求。以人为本,即是以生为本,服务于生。
1 树立以人为本、柔性管理理念,增强为服务学生意识。
首先,要凸显学生管理工作的教育属性,强化学生管理人员的教育意识。明确学生管理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政管理工作,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服务工作,而是一种教育活动。要变“管理学生”为“服务学生”,针对中职学生的生理、心理、能力等特点制定相适宜的教育方法与管理方法。其次,正确认识教育的价值取向,不以学生成绩高低而判断学生的优差,减少对学生的偏见与歧视,充分分析个体性格形成原因,对症下药,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来面对自己的未来。第三,“禁”、“导”结合,以导为主。“禁”就是对违反道德规范及校规校纪的行为坚决予以禁止。 “导”就是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礼,做好思想疏导工作。 “禁”靠“导”来疏导思想,只有“导”好,才能更好的完成“禁”。“水满则溢、月满则亏”,管理学生不能一味的强调“不能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要讲道理,告诉学生“为何不能做”,让学生从心里理解严格管理是为了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四,发现学生闪光点,增强学生自信。充分发挥学生的长处,给他们创造一个展示自己能力的平台。通过各种技能竞赛、演讲、球赛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
动让学生展现自我。第五,依法治校,师生良性互动。学生有权了解、申诉一切涉及他们自身利益的事情,充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2 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管理
中等职业教育是大众教育,不是精英教育;是成功教育,不是淘汰教育。若使中职学生真正成材,是要让他们由外在的感受向内化转变,能够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最终实现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实现“被动管理”到“自主管理”,这是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体制改革的首要任务及必然趋势。
1.1树立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理念陶行知先生说:“最好的教育是叫学生做自己的先生。”基于这个理念,学校首先要可利用拥有的物质条件,如广播、校报、班会、讲座等树立让学生自我管理的理念,引导学生参与自我管理,使学生产生自我管理意识及兴趣,激发学生自我管理的需要。
1.2 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教师要充分的尊重和理解学生,实施民主管理、平等对待每一名学生。在日常活动中要突出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教师不干预学生活动。但不干预不代表了不闻不问,而是应在事先提醒、提出参考意见与事后总结上提供帮助。这样,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已的能力,肯定自我价值。
3 健全和优化学生管理工作体制 伴随中职学校改革,学校部门之间的管理关系变得复杂。首先,应依据本校实际情况制定完整的、可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明确各部门的权利。学生管理
(下转第112页)
·区域治理
还能最大限度的维护我国企业、个人的合法权益,同时,提高我国相关土地资源部门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为土地复垦工作创设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和氛围。除此之外,基于我国土地资源的特殊性,各个地区的地质地理和生态环境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以及现有土地复垦工作的进度都不一样,因此,必须对自然环境、地质地理特点、地域经济发展等等进行综合分析,这样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有效的土地复垦相关条例,进而促进我国土地复垦工作的全面贯彻和落实。
2 加强土地复垦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尽管我国土地复垦相关的政策和条例已经实施多年,但是存在没有落实到企业和个人。因此,我国必须加强土地复垦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尤其是土地复垦政策和条例的贯彻和落实。根据我国相关制度和规范建立完善的土地复垦监督体系,并建立和执行责任制,从而保证我国企业和个人土地复垦工作的顺利完成。此外,还需要加强土地复垦工作的后期监督和管理工作。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土地复垦工作的长期性所导致,只有加强其后期监督和管
道
土地复垦保障性资金作为我国土地复垦工作的重要保障,对确保土地复垦工作的顺利完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国必须高度重视对其的投入,但是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以及土地复垦主体的多样性,我国必须建立土地复垦工作的专项保证性资金,同时,还需要拓展土地复垦保障性资金筹集的渠道,这样才能真正为我国土地复垦工作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比如可以采取现代企业经营“入股”的模式,还可以利用公益向社会进行筹集,甚至还可以从其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费用中提取一定的比例等等。
4 着重研发土地复垦的新技术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必须利用先进科学技术,研发土地复垦的新技术,这样就可以提高我国土地复垦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还能有效提升我国土地复垦技术水平,进而缩短我
(14).
理工作,才能协调社会、经济与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而达到我国土地复垦工作的最终目标。
3 拓展土地复垦保障性资金筹集的渠
基层建设与和谐
国复垦土壤肥力恢复的时间,平衡我国林地、耕地和建设用地资源的平衡。此外,研发土地复垦的新技术,还能改善我国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沙尘暴等等问题的产生,从而有效保护我国的土地资源,促进我国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的统一,进而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土地复垦工作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紧密联系,同时,也是决定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径,因此,我国必须联合企业、个人等方面,加强对土地复垦工作的经济投入力度,建立完善的土地复垦制度和法律法规,确保我国土地复垦工作的顺利进行,进而实现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统一。
参考文献:
[1]李晓冰,李富平.我国矿山土地复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4):52-56.
[2]潘志斌.我国矿区土地复垦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科技展望.2017.27
(上接第110页)
工作应树立依法治校、制度管理的意识,避免出现无章可循、朝令夕改或各规章并存等不规范、不持久的现象。其次中职学校的学生管理,是一项综合工程、系统工程,不能只依靠学生管理部门,必须把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位教职工身上,树立管理教育学生是全校教职工的共同责任的正确思想。领导应以身作则,齐抓共管,全员投入。 这样才能收到实效。
4 学生管理社会化
随着中职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职业教育实行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这是对传统的教学实习的一项重大的改革。因此,建立校外实习管理体系迫在眉睫。中职学生年龄较小,普遍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不能较好的适应企业的各项要求。故而首先要认真做好实习指导工作,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择业观和人生价值观,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的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感。用典型的实习案例,教育学生如何处理自
己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学会维持自己的心理平衡、冷静分析和处理问题;如何与领导及其他工作人员沟通与相处。其次,安排实习指导教师,时刻把握实习学生思想状况及实习动态,解决实习学生与单位之间的矛盾,并能把学生状况及时反馈给学校相关部门。
5 加强学生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学生管理人员在学生的素质培养和铸造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他们的工作态度、管理方法和教育艺术,对学生的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管理人员的素质决定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我们要多途径努力提高的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加强业务培训,制定科学的管理人员工作考评办法,以激励先进、鞭策落后,形成比、学、赶、帮的良好工作作风。同时,要把对班主任的选拔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真正把那些有热情、善于管理的骨干教师选聘上来。再通过专业的学习和训练使班主任达到德行双馨。要尽力提高班主任的地位及待遇,注重营造当班主任光荣的舆论氛围,要采用
相关的激励机制,把教师迫于无奈才当班主任的被动局面转变为乐于当班主任的自觉行动。
三、结语
中职学生管理问题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我们要积极构建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运行机制,并且运用现代化的教育管理手段,真正促进中职学生管理工作走向专业化、科学化,制度化,人性化。
参考文献:
[1]贺婷,刘琳.浅谈职业中专学生管理[J]新西部 2007(01).
[2]郭晶巍.中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教育发展研究 2009(4).
[3]徐淮刚.新形势下做好职业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考[J].职业教育,2007(8).
作者简介:
张茹茵,女,1981年出生,黑龙江哈尔滨人,大连商业学校财金系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数学教学。
· 112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