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凤凰*古城——中国最美的小城基本简介景点简介著名人物手工艺品凤凰美食建筑特点旅游禁忌个人总结——简介相传天方国(古印度)神鸟“菲尼克司”满五百岁后,集香木自焚。复从死灰中复生,鲜美异常,不再死。此鸟即中国百鸟之王凤凰也。凤凰西南,有一山酷似展翅而飞的凤凰,古城因此而得名。古城位于湖南省湘西自治州西南边,县治总面积1700多平方公里,人口41万,是一个以苗族、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集县。沈从文先生《边城》一书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凤凰:“若从一百年前某种较旧一点的地图上寻找,当可有黔北、川东、湘西一处极偏僻的角隅上,发现一个名为“镇竿”的小点,那里同别的小点一样,事实上应当有一个城市,在那城市里,安顿下三五千人口……”这就是蒙有一层神秘面纱的古城凤凰。凤凰古城以回龙阁古街为中轴,连接无数小巷,沟通全城。回龙阁古街是一条纵向随势成线、横向交错铺砌的青石板路,自古以来便是热闹的集市,如今更加生机勃勃。——景点简介水清澈,城墙边的河道很浅,水流悠游缓和,可以看到柔波里招摇的水草,可以撑一支长篙漫溯。沿沱江边而建的吊脚楼群在东门虹桥和北门跳岩附近,细脚伶仃的立在沱江里,象一幅永不回来的风景。建于清光绪28年(1902年),位于古城内吴家弄一号,在东门城楼和杨家祠堂之间,占地面积366.6平方米,由前进、天井、中堂及后进组成,为四水归堂回廊式院落,四周防火墙高深严密,是江南典型的四合院。《乌龙山剿匪记》、《湘西喋血记》、《父亲的战争》、《战士》、《拯救女兵司徒慧》、《未代苗王》、《我心飞翔》、《湘西往事》等十多部著名影视剧内景拍摄地。位于城东,紧靠沱江,原名\"升恒门\",为凤凰古城四大城门之一。东门城楼始建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城门下部由紫红砂岩砌成,上部城楼则用古砖砌筑。城门宽3.5米,高4米,呈半圆拱,两扇城门都用铁皮包裹,用圆头铁钉密钉,牢实坚固。城墙修筑全部用红砂条石,精工细钻,规格一致,城墙厚0.8米,下部内外两侧用条石加石灰浆砌成,中间填以碎石粘土,层层夯实;顶部的中间填充物改为石灰、鹅卵石、黄土拌成的三合土,厚约0.33米,上面铺以红砂块石。城楼高11米,大门上方有枪眼8孔。歇山屋顶,覆以腰檐,飞檐翘角,精美壮观。沈从文故居于1991年被列为省人民政府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拔款进行了整修。故居现陈列有沈老的遗墨、遗稿、遗物和遗像,成为凤凰最吸引人的人文景观之一,每天来瞻仰者络绎不绝。1902年12月28日,我国著名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沈从文先生诞生在凤凰古城中营街的一座典型的南方古四合院里。四合院是沈从文先生曾任清朝贵州提督的祖父沈宏富于同治五年(1866年)购买旧民宅拆除后兴建的,是一座火砖封砌的平房建筑。四合院分前后两进,中有方块红石铺成的天井,两边是厢房,大小共11间。房屋系穿斗式木结构建筑,采用一斗一眼合子墙封砌。马头墙装饰的鳌头,镂花的门窗,小巧别致,古色古香。整座建筑具有浓郁的湘西明清建筑古城特色。位于古城北文星街内的一个小巷里,故居往东200米便是秀丽的沱江。故居为四合院系南方古式的木瓦结构,比较矮小但很精致,故居现存房屋4间基本是保持原貌,很富于苗族情调,故居属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道光16年(1836年),属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杨家祠堂坐落在县城东北部的古城墙边。祠堂由大门、戏台、过亭、廊房、正厅、厢房组成,是典型的四合院建筑,占地770平方米。戏台为单檐歇山顶,穿斗式结构,高16米,面阔7米,进深8米;檐下如玉斗拱,台柱雕龙刻凤。正殿为抬梁式建筑,山墙为猫背拱,分为一明二暗三间。两边配有厢房。杨家祠堂设计精巧,做工精细。窗户、门、檐饰件均系镂空雕花,整体建筑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很高的建筑艺术价值虹桥横卧于沱江之上,风雨楼以它的壮观和俊美拔然而起,这其实就是成了一道重叠的风景,这道风景,由下而上、由古而今穿越着六百多年的历史。这座桥始建于明洪武初年,颇信风水的凤凰人都说,这座桥斩断的是一条龙颈,令一条巨龙身首异处。怪只怪那位和尚出生的安徽小子朱元璋,听信一位从昆仑山开始追索一支龙脉,经云贵高原来到五寨司城的阴阳先生的谗言,说这儿屏立南郊气势非凡的南华山和与之一脉相承一头扎入沱江的奇峰,就是他要寻找的龙头。并由此推断出总有一天这地方会有人出来问鼎中原,真命天子将出。那位朱皇帝岂能允许边远的凤凰有他潜在的对头于是朱笔一勾,龙颈被斩,凤凰风水遭毁灭性破坏,凤凰再也出不来皇帝了中国南方长城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竣工于明天启三年(公元1622年)长城南起与铜仁交界的亭子关,北到吉首的喜鹊营,全长三百八十二里,被称为“苗疆万里墙”,是中国历史上工程浩大的古建筑之一。其中大部分在凤凰古城境内贯穿而过大致经过新凤凰营、阿拉营、古双营、得胜营、镇溪营、振武营。城墙高约3米,底宽2米,墙顶端宽1米,绕山跨水,大部分建在险峻的山脊上,沿途建有800多座用于屯兵、防御用的哨台、炮台、碉卡、关门,当时沿线一般驻有4000-5000人的军队,最多时曾增到7000人左右。在凤凰城北35公里,是乾嘉苗民起义的根据地,为苗族聚居区腹地。因交通闭塞,虽有名但见其真面目者极少,附近的苗寨古木参天、民风淳朴。天星山兀然独立,藤萝密布,周围山多林茂,景色宜人。城墙上部为锯凿形状,箭垜300个,还有两座外突的炮台。站在炮台之上,遥想当年,箭垜旁刀戟林立,炮台上人影浮动,还有城外山头的碉楼狼烟滚滚,仿佛还看见刀剑交接之影,听见搏杀呼号之声,刹那间产生一种悲壮感。1983年10月黄丝桥古城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石结构建筑,城墙高5.6米,厚2.9米,宽2.4米,东西长153米,南北长190米,周长686米,占地面积2900平方米,筑城所用石料皆采石灰岩的青光石,小的也有1000余斤。石面精钻细凿,石面平整,工艺考究。砌筑时以糯米稀饭拌合石灰为砌浆灌缝,使数百米城墙,浑然一体,坚固牢实。古城开有三个城门,均建有十余米高的清式建筑格局的高大城楼,东门城楼题“和育门”,西门城楼题“实城门”,北门城楼“日光门”。三个城楼的屋顶均为歇山式,下层覆盖以腰檐,上布小青瓦,飞檐翘角,分外壮观。位于县城北四公里处,属典型的碳酸盐岩洞,该洞以奇、秀、阔、幽四大特色著称。洞长6000余米,共分五大景区:即古战场、画廊、天堂、龙宫和阴阳河。洞中有山,山中有洞,洞洞相连。在洞内有一大厅,据传是苗民纠集的地方,厅里立着一块带一个小孔的石头,对着小孔“呜呜”地吹,整个大厅会回荡着低沉的号角声,当年的苗民就是用这种方式传令的。它集奇岩巧石,流泉飞瀑于一洞,由千姿百态的石笋、石柱、石钟乳构成了一幅幅无比瑰丽的画卷。一条小溪穿洞而过,水流平缓,灯光打在岩壁上,皱襞倒影在水中,如梦如幻。岩洞用五光十色的霓虹灯打在石笋、石幔及石花上,营造出一个流光溢彩的世界。西门峡位于距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凤凰县仅20公里的吉信古镇,它傍邻209国道,全程6公里,它发源于两头羊自然保护区的群山之中;沿途危崖夹峙,树木葱荣,水质清澈、急流、险滩星落棋布。共有虎跳涧、白龙滩、卧龙滩、青龙峡、鬼见愁、龙王滩等急流险滩30余个。其中以青龙滩最为著名,它全长400米,落差20余米。它和龙王滩一道堪称国内漂流之经典。山江苗寨(又名总兵营)位于凤凰西北20公里处的一个峡谷之中,是一个具有浓郁苗族生活气息的小山寨。苗语称山江为“叭固”,意为蛤蟆洞,因寨边有个山洞,蛤蟆甚多,故而得名。称山江为总兵营则源于清朝镇压苗民起义时在此驻兵设过总兵营房。至于叫\"山江\"则因解放后在寨西北山上修了座山江水库,苗寨缺水、水库修成后观者如潮,人们称\"叭固\"为山江,久之,行政区名便随之改为\"山江\"。山江,保留着古老的苗家习俗。鲜丽夺目的苗族服饰,情调别致的拦门酒,风格独特的卡鼓、拦路歌、边边场,会使你耳目一新,如痴如醉;还有传统节日\"四月八\"的跳月跳花,\"六月六\"的山歌对唱,又会使您心动神摇,叹为观止。勾良苗寨位于历史文化名城凤凰的西北部落潮井乡勾良村,距凤凰古城29公里,是典型偏僻而原始的生红苗部落由于其地理位置处于湘黔结合位上,中原汉文化与西南楚巫文化在这里碰撞整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产生许多丰厚的民俗文化底蕴。位于国家第101座历史文化名城——凤凰境内,它傍邻209国道,与凤凰古城八大景之一的地下宫殿——奇梁洞、西门峡漂流同在209国道线上,处在张家界至凤凰古城这条旅游黄金走廊的中心节点位置现修有凤凰苗族文化馆,集中展示苗族的分布、迁徙、婚俗、赶集及节庆文化,乾嘉苗民起义等历史,苗族同胞起居生活等,让游人全面了解凤凰的苗族风情。飞水谷自明清以来即为南长城所隔断,位置极为隐秘,素不为世人所知。谷中危崖夹峙,树木繁茂,奇花异草点缀其间。一弘清流和无数特殊的岩石结成了诸如三叠瀑布、白龙滩瀑布、落英瀑布、斜瀑和兰草滩瀑布等十多个形态各异的小瀑布群。其中最为壮观的是在谷尾的飞水谷大瀑布。它高100多米,宽30多米。在雨水充沛的季节,瀑布轰声如雷,声震数里;雾气盈谷,数米莫辩。在一处不足500米的河岸上分布着数十座古代用于加工的碾房,并拥有湖南省唯一的一座五重连环古碾房;用于躲避土匪的“避祸洞”和躲藏土匪的“土匪洞”隔河相望,长期依存也是一个最为奇特的景观;在近百米高的悬崖上,还残留着南长城峰火台的断壁残垣。据专家考证,飞水谷在明清时即为驻军和乡民最大的加工基地。沿沱江边而建的吊脚楼群在东门虹桥和北门跳岩附近,细脚伶仃的立在沱江里,象一幅永不回来的风景。吊脚楼为土家族人居住生活的场所,吊脚楼半为陆地,半为水。多依山就势而建,呈虎坐形,以“左青龙,右白虎”中间为堂屋,左右两边称为饶间,作居住、做饭之用。饶间以中柱为界分为两半,前面作火炕,后面作卧室。吊脚楼上有绕楼的曲廊,曲廊还配有栏杆。“前朱雀,后玄武”为最佳屋场,后来讲究朝向,或坐西向东,或坐东向西。顺水而下,穿过虹桥一幅江南水乡的画卷便展现于眼前:万寿宫、万名塔、夺翠楼……一种远离尘世的感觉悠然而生。一般人家房屋规模为一栋4排扇3间屋或6排扇5间屋,中等人家为5柱2骑、5柱4骑,大户人家则为7柱4骑、四合天井大院。4排扇3间屋的结构是:中间为堂屋,左右两边称为饶间,作居住、做饭之用。饶间以中柱为界分为两半,前面作火炕,后面作卧室。吊脚楼上有绕楼的曲廊,曲廊还配有栏杆。北门古城楼始建于明朝。凤凰北面,俗称北门城楼,本名\"壁辉\"。北门古城楼始建于明朝。凤凰元、明时为五寨长官司治所,有土城。明嘉靖年间从麻阳移镇竿参将驻防于此采用本地红砂条石筑砌,做工考究,精钻细琢。城门呈一半月拱,有两扇铁皮包裹。圆头大铁钉密铆其上的大门。城楼用青砖砌筑,重檐歇山顶,穿斗式木结构,石座卷顶。城楼对外一面开枪眼两层,每层4个,能控制防御城门外一百八十度平面的范围。北门城楼与东门城楼之间城墙相连,前临清澈的沱江,既有军事防御作用,又有城市防洪功能,形成古城一道坚固的屏障,虽几经战火,仍巍峨耸立于沱江河岸。书家堂位于凤凰县黄合乡,又称舒家塘,曾是北宋杨家将杨六郎第三子杨再思在凤凰的屯兵之营。古城堡规划很有特色且规划合理。城中现存13个大石门,全是整块条石建造,气势非凡。古城堡周围由构筑恢宏的古城墙环绕,略呈圆形。古城墙总长1500余米,高约7米,宽2米,分上下两层,可供人行走或跑马,每隔3米有一个瞭望口。墙身由大块青石粘石灰糯米浆砌成,最重石块达750千克。墙形曲折蜿蜒,极富变化。全城共设3个大门,雄踞东、南、北三方,其中以与王坡屯遥相呼应的东大门规模最大,此门分两进,上有阁楼供护城卫士守护,岩石坚固整齐,易守难攻,是一座攻不可破的古老兵营。宽不足5米的青石版街,自道门口往西,经十字街、东正街、西正街、回龙阁、营哨冲、陡山喇、接官亭、沈从文墓地直至天下第一泉,全长3000多米。是凤凰最繁华的商业街。道两旁的建筑、街巷,都能让您饱览古镇的万种风情。现塔高21米,为大级六角砖塔,塔面饰以彩绘、雕塑;六通皆有丰月拱门窗,小塔精美秀丽。凤凰古城龙脉龙头位置,在凤凰风景区“虹桥”旁沿江的石板路、东关门楼阁上的一个亭子,因人杰地灵,山清水秀,当地人很久以前就在此许愿祈福,又号称“聚山水灵韵锁前世今生”而著称——许愿亭。万寿宫又叫江西会馆,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凤凰东门外沙湾,始建于明末清初,规模建筑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咸丰四年(1854年)江西人杨泗在西侧建遐昌阁;民国十七年(1928)又在大门北侧建阳楼。万寿宫形成建筑规模宏大设计精巧独特,雕琢玲珑剔透的建筑群落。紧靠大门与高大门楼连为一体的,北有阳楼,西有遐昌阁。大门内9级台阶之上凌空矗立正厅,而后是正殿。正殿右侧有肖公殿,晏公殿,财神殿以及厨房、斋房;左侧有梅廊、天符、雷祖殿、轩辕、韦陀、观音殿及客厅。4000多平方米内矗立殿宇、房舍20余间,或飞檐翘角或回廊游转,或卧龙啸空,或奇兽驰地,简直是殿宇楼台荟萃,建筑艺术大观。这里的织锦、蜡染、扎染、银饰等做工独特,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较高的艺术价值。苗家菜豆腐苗家酸汤凤凰凉粉苗家酸萝卜凤凰姜糖血粑鸭子建筑结构特点总结屋顶及脊饰脊吻、牌头、墀头、下缄抬梁:吊脚楼建筑主体采用穿斗木构解构当地穿斗结构的特点是:抗风性能好,所用木料皆取自当地,材料易得。直径较小。不多用梁,而用柱来承托檩椽;柱较密,成排架,构架的稳定全有赖于柱间穿过的枋木。凤凰商业街道,它们贯穿了古镇的新老城区,可以说是商业无处不在。沱江河上的游船,沿城墙脚下的小摊,街道两旁琳琅的饰品商铺和或喧闹或安静的酒吧数不胜数……商业步行街道,最宽处5米,作为小型集散广场,供游人休息,观江景;窄处3米,小巷弄宽1.5米-3米不等。是很有利的商业购物环境。商业化过度,对环境必然造成很大的压力,生态系统变得十分脆弱。城中的排水改造,截污坝的建造,人工打捞,等措施的实行对破坏程度有一定的缓解,但是,原味的古城早已不复存在,我们在市场经济下催生了新的凤凰城。游客居住、生活和交通上带来的压力促进了新城的发展,对老城的游客进行分流,提供在老城得不到的服务。新城的建筑都是刚劲混凝土的框架,造型上追求吊脚楼的外观,看着虽不觉得生厌。但是总归觉着呆板,没有吊脚楼那样被时间雕刻过那样清晰;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老城不能满足游客需求,于是通过更多的途径来达到经济效应。在凤凰,大大小小的酒吧沿街排开,一面临水,一面朝街,古老的吊脚楼和新生的酒吧,配合的虽还算协调,但是仍然会觉得少了些古朴的味道,使得看上去安静的小城变得很喧闹。在这里有建筑上功能和形式的矛盾,亦有发展和保护的矛盾。商业浪潮下,古城的发展,也许更应该注重原汁建筑风味的保留,而不是一味迎合游客的口味。•(并非禁忌,礼貌而已。祸从口出,约束自己的行•••••••为才是关键)①不要打张开的伞进别人的家(古城内的整体建筑风格基本都是门往里凹的,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在你进门之前把伞收起来,并非禁忌);②不要特意踩别人家的门槛(门槛一般都很高,一尺左右,不用别人提醒,你的脚自然会选择的是跨,而不是踩,只要不是特意踩,没人会说你,我们在家或做客吃饭的时候都经常坐在门槛上吃,比椅子稍高,坐起来很舒服);③到别人家做客的时候,男女不能同房住宿(看主人安排,并非一定这样);④到苗族家里做客不要踩人家的三脚架,也不要直接坐神龛方向正堂主位(苗族建筑的房子客厅不是接待客人的,两边的厢房才是,而客厅是吃饭的地方,因为人都比较多,客厅宽敞明亮,吃饭的时候都是围着做的,什么方向都有,并非禁忌);⑤苗寨里不要和已婚妇女开玩笑(平常打招呼,聊聊天都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苗族是一个很热情、好客、开明的民族,在其他民族还在指腹或媒介为婚的的时候,苗族就已经开始了自由恋爱);⑥苗寨,土家山寨里不要随便吹口哨,相传会召鬼,特别在别人家里不要吹;⑦苗寨里能称的上禁忌的只有一个: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不要当着苗族人的面说“什么什么苗子”之类的话,轻则被瞪,重则挨打。•凤凰干阑建筑的结构之美,使我感受到了吊脚楼与山水相依的风情,更深刻的体会了这种因地制宜,因材施作的优秀建筑成果。有人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我认为,这种民居是最亲近生活的,为了使生活更舒适而创造的。看看那象征家族中心的火塘里祖辈留下的火种,随着建筑和人一代代的传承下来,从不熄灭;苗民留下了他们的吊脚楼以前是为了居住延续家族,而今却能为更多人所用,延续了建筑的生命,也给我们的生活留下了更为丰富的精神场所。所以从根本上讲,建筑就是生活,既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又在缔造着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