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吉趣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9-2020年高二会考考前练习历史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二会考考前练习历史试题含答案

来源:吉趣旅游网
 2015年东城区高中春季会考考前综合练习

历史试卷

2019-2020年高二会考考前练习历史试题含答案 第一部分 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50分)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 “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种等级序列的形成是根据周代贵族 A.实力的强弱 B.血缘的亲疏 C.封国的大小 D.军功的高低

2.“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其中“建皇帝之号”的应该是 A.大禹 B.成汤 C.周武王 D.秦王嬴政

3.公元前127年,汉武帝下了一道法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可继承封地的一部分,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这项措施旨在 A.取消分封制 B.恩泽贵族 C.加强集权 D.削夺武将军权 4.右图所示机构形成于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5.明朝初年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殿阁大学士,其结果是 A.提高了行政效率 B.扩大了统治基础 C.加强了君主权力 D.避免了宦官专权

6.曾国藩在评论某历史事件时说:“举中国数千年礼仪人伦诗书典制,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奇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材料中的“奇变”应指 A.太平天国运动 B.甲午中日战争 C.义和团运动 D.武昌

7.列强强迫清立“使馆界”并使之成为“国中之国”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8.右图作为档案材料可以用于研究

A.虎门硝烟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 运动 D.国共第一次合作 9.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

A.九一八事变 B.卢沟桥事变 C. 淞沪会战 D.台儿庄战役

10.“不承认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对于驻在旧中国的各国使节,只当作普通侨民对待,而不当作外交代表对待,以便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这一被形象地概括为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 C.不结盟 D.求同存异 11.20世纪70年代是中国外交突破性大发展时期。具体表现包括 ①参加日内瓦会议 ②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③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 ④签署《上海合作组织宣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③ 12.公元前594年,在雅典推行改革,从而将雅典引上民主轨道的是 A.苏格拉底 B.梭伦 C.克里斯提尼 D.伯利克里 13.公元前五世纪雅典民主政治进一步完善,表现在

①按财产多少划分公民等级 ②用10个地缘部落取代原来4个血缘部落 ③向公职人员发放津贴 ④成年男性公民可担任几乎一切官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 根据美国1787年,总统拥有

A.立法权 B.司法权 C.财政预算权 D.行政权

15.法国1875年修正案规定“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共和国总统”。其作用是 A.阻塞了所有君主派的复辟之路 B. 开始确立法国共和政体 C.肯定了君主立宪政体 D.违背了民主共和的原则

16.列宁说:“俾斯麦按照自己的方式完成了历史上的进步事业。”这里的“进步事业”是指 A.政治的改革 B.工商业的发展 C.代议制的确立 D.德意志的统一 17.《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

A.空想社会主义思潮出现 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巴黎公社的诞生 D.工人运动的兴起

18.“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是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马歇尔计划的提出 C.“北约”的成立 D.“华约”的成立

19.商周时期青铜冶铸技术日臻完善,下列对这一时期青铜铸造业描述准确的是 ①工艺精湛 ②以青铜兵器为主 ③种类繁多 ④造型生动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 D.③④

20.《淮南子》记载:“故神农之法曰:‘丈夫丁壮而不耕,天下有受其饥者;妇人当年而不织,天下有受其寒者。’故身自耕,妻亲织,以为天下先。”这段话强调了 A. 男耕女织的重要性 B. 重农抑商的必要性 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古代农业的落后性 21.世界最早的纸币出现于我国的

A.西汉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22. 1728年,唐英奉命兼任景德镇督陶官,他在《陶治图说》一书中如此描绘景德镇:“商贩毕集,民窑二三百区,终岁烟火相望。”由此可以推断此时 A.景德镇成为“瓷都” B.抑商开始松动 C.民营制瓷业占据主导 D.家庭手工业发展迅速

23.“14年,全国棉布消费总量中,进口布所占比重达到14.1%,在纺与织分离的同时,织与耕的分离过程也开始了。”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A.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B.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C.民族工业急剧萎缩 D.国内市场不断扩大

24.“中国积弱,由于患贫。必先求富,而后才能自强。”下列洋务派创办的企业中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 安庆内军械所 B. 天津机器制造局 C. 轮船招商局 D. 江南制造总局 25.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这主要是因为

A.沿海通商口岸的开放 B.放宽对民间办厂的 C.列强向中国输出资本 D.群众反帝爱国斗争的推动

26.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发展状况。下列各项与图中B点到C点的变化直接相关的是

①“一五”计划的实施 ②“”运动的发动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④自然灾害的出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 D. ②③④

27.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村经历了从“干部敲破钟,社员不出工”到“不用敲钟,不用派工,农民赛着往前冲”的巨大变化。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A.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 B.人民公社适应了生产力发展要求 C. 兴办农业合作社有利于农民集体致富 D.家庭联产承包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8. 17世纪掌握着世界商业霸权,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国家是 A.葡萄牙 B.西班牙 C.英国 D.荷兰 29.19世纪中期,促使工厂摆脱水利条件,由分散走向集中的决定性因素是 A.蒸汽动力的出现 B.内燃机的创制 C.电力的广泛使用 D.化学工业的兴起

30.“19世纪50年代,工业在英国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超过了50%。”由此可以推断工业

A.加速了殖民扩张的步伐 B.带动了运输业的革新 C.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D.改变了英国的产业结构

31.“到1922年下半年,苏俄全国公私零售商业(不包括小商贩)已达47万家。”这主要得益于

A.战时主义的颁布 B.新经济的实施 C.农业集体化的完成 D.斯大林的确立

32. 罗斯福新政中,既直接促进就业,又为经济发展开拓空间的措施是

A.整顿财政金融 B.减少耕地面积 C.调整工业生产 D.推行“以工代赈”

3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稳定国际汇率,对国际收支出现暂时困难的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的国际金融组织是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关贸总协定 C.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D.世界贸易组织 34.下列各项符合右图所示国际组织特点的是 ①使用统一的货币 ②在经济结构上有很强互补性 ③成员国必须严格遵守协议

④成员国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④ D.③④ 35.欧洲经济一体化开始的标志是

A.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成立 B. 欧洲关税同盟的建成 C.《罗马条约》的签订 D.欧洲统一大市场的运作 36.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应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 A.老子 B.孟子 C.庄子 D.韩非子

37.明末清初商品经济蓬勃发展,弃农经商现象日益增多。下列思想顺应了这种社会变化的是

A.法不阿贵 B.理在气中 C.工商皆本 D.经世致用 38.我国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汉字产生于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时期

39.有人说:“中国古代文明的灿烂之花没有在中国结果,相反却在欧洲结出了划时代意义的果实”。下列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能够直接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简仪 B. 算筹 C. 造纸术 D.指南针

40.“看了这幅画,‘恍然如入汴京,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面耳。’”材料中的“这幅画”应指

A.《女史箴图》 B.《送子天王图》 C.《山水十二景》 D.《清明上河图》

41.歌曲《说唱京剧脸谱》:“蓝脸的窦尔顿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歌中所述的戏曲形式形成于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42.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家是

A.泰勒斯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43.“1858年在维登堡,打开宗教改革之门的九十五条论点(纲)被铸成了铜字。”据此推断“打开宗教改革之门”的是 A.马丁•路德

B.加尔文 C.伏尔泰

D.康德

44.下列对文艺复兴时期文学艺术作品共同特点概括准确的是 A.揭露教会 B.强调科学精神 C.宣传自由平等 D.弘扬人性之美

45. “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最早应出自 A.洪仁玕《资政新篇》 B.魏源《海国图志》 C.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D.郑观应《盛世危言》 46.下列近代人物中,将批判旧礼教与创作白话小说有机结合的是 A.陈独秀

B.蔡元培 C.鲁迅

D.胡适

47. 19 世纪,小说 《 人间喜剧 》 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其作者是 A.托尔斯泰 B.巴尔扎克 C.高尔基 D.雪莱 48. 20 世纪初,物理学发生了一场性变化。推动这一变化的是 A.经典力学的创立 B.电的发明和利用 C.相对论的提出 D.原子能的应用

49.“”结束后,重新确立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会议是 A.七届二中全会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十四大 D.十五大

50.有人称赞《命运交响曲》是“一首英雄意志战胜宿命论、光明战胜黑暗的壮丽凯歌。”这部伟大音乐作品出自

A.贝多芬 B.李斯特 C.莫扎特 D.德彪西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50分)

一、法律与政治文明的发展密切相关。回答下列问题。(本题共16分)

在古代法中,罗马法是以维护“私有制为基础的法律的最完备的形式”,同时它又体现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因此导致了罗马私法的高度发达,并使之于公法,引起法律第

一次分化为公私法两个不同的部门。他是商品经济条件下十分完善的法律制度,特别是其中有关财产所有权和契约的规定各项,都是由调整商品货币关系的经典规范构成的。

——摘编自周相《罗马法原论》 1.依据材料概括罗马法的特点,结合史实加以说明。(6分)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停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招募或维持常备军; 议会必须定期召开,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

——《权利法案》

普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帝国,有权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有权签署和公布帝国法律并监督法律的实施。帝国由皇帝统率,军官均由皇帝任命。

首相主持帝国,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

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是立法机构,行使立法权。但帝国国会的立法必须获得联邦议会的多数同意。皇帝在军事、财政问题上享有否决权。

——《德意志帝国》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权力分配的角度比较英德政治制度的不同。(4分)

3.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两部重要的法律文献。请选择其中的一部文献进行说明。(应包括背景和历史地位)。(6分) ....

二、不同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方式的变化映射出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本题共16分)

康熙年间,为了打击郑氏势力,收复,颁布了迁海令,完全禁绝沿海贸易,致使沿

海一片萧条。统一后,清朝取消禁海令,宣布开江苏松江、浙江宁波、福建泉州、广东广州为对外贸易口岸,并设立江、浙、闽、粤四海关。海禁的取消,使东南沿海海外贸易空前繁荣……

——李孝聪 《中国区域历史地理》

1.依据材料说明清朝前期沿海贸易的状况及相关原因。(4分)

2.读上图,从图中提取1912年至1932年间美国对外贸易变化的历史信息,结合所学分析变化的原因。(6分)

中国统计中美贸易情况 (单位:亿美元)

年度 1993 1998 2003 2007 出口 169.6 379.8 924.7 2127.2 进口 106.9 169.6 338.7 634.9 总额 276.5 9.4 1263.4 2762.1 贸易差 62.7 210.2 586.0 1492.3 ——《中国经济改革30年:对外开放卷》

3.依据上表概括说明中国对美贸易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从经济角度分析其原因。 (6分)

三、文物古迹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回答下列问题。(本题共18分)

左图是四川成都出土的东汉画像砖《讲经图》,这里的“经”是指儒家经典著作,包括《诗》《诗》《书》《礼》《易》《春秋》等。汉代民间流传这样的谚语:“遗子黄金满籝(竹子编制的筐箱),不如一经(儒家经典)”。 1.材料反映了西汉的什么文化现象?结合所学简要分析其原因。(6分)

左图是1772年版《百科全书》扉页的版画,被光环环绕的女神象征着真理,右边两位掀开真理帷幕的女神象征着理性与哲学。 参加《百科全书》撰稿的多达160人,其中包括伏尔泰、孟德斯鸠等著名思想家。法王路易十五的近臣警告说:像《百科全书》那样运载新思想和新科学的书籍,如果到处传播,就会危及国家和社会的

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百科全书》出现的文化背景及历史意义。(6分)

安全。

图 A 图 B

(3)图A和图B分别代表了近代中国思想发展历程中的哪两个重要阶段?结合所学,选择其中的一幅图片说明其历史作用。(6分) ....

东城区2015年高中春季会考考前综合练习

历史试卷答案及评分参考 第一部分 选择题 共50分

题 号 答 案 1 B 2 D 3 C 4 B 5 C 6 A 7 D 8 C 9 B 10 B 题 号 答 案 题 号 答 案 题 号 答 案 题 号 答 案 11 D 21 C 31 B 41 D 12 B 22 C 32 D 42 B 13 A 23 B 33 A 43 A 14 D 24 C 34 C 44 D 15 A 25 B 35 A 45 B 16 D 26 D 36 B 46 C 17 B 27 D 37 C 47 B 18 A 28 D 38 B 48 C 19 B 29 A 39 D 49 B 20 A 30 D 40 D 50 A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共50分

一、本题共16分

1.特点:私法发达,注重调节社会经济关系。(4分)说明:如《十二铜表法》明确保护私有财产权和债权人的利益(2分)

2.不同:英国议会的权力大于国王,议会是权力的中心;(2分)德国皇帝掌握了国家的最高权力,议会权力较小并受皇帝控制。(2分)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背景:在的统治被推翻,党团结个民主党派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建立新中国的有关事宜。(4分)历史地位:具有临时的性质。(2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背景: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保障在政治上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19年,召开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新中国开始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4分)历史地位:19年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奠定了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2分) 二、本题共16分

1.状况及原因:收复之前,实行海禁,导致沿海贸易萧条;(2分)收复后,取消海禁,东南沿海贸易出现空前繁荣。(2分)

2. 变化:1912年至1922年对外贸易持续增长,1922年至1932年初开始下降。(2分) 原因:第二次工业推动美国经济快速发展、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促进了美国对外贸易

的增长;(2分)经济危机爆发,资本主义各国推行贸易保护导致美国对外贸易下降。(2分)

3. 趋势:对美贸易总额大幅度增加,其中出口额增长迅速。(2分)原因:改革开放的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答出两点即可得分)(4分) 三、本题共18分

1.现象:儒学在社会上受到推崇,知识分子热衷研究儒家经典。(2分)原因:儒学主张维护社会等级秩序,符合汉武帝加强集权的需要;(2分)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地位空前提高。(2分)

2.文化背景:以法国为中心的欧洲启蒙运动兴起,以伏尔泰为代表的思想家提倡以理性而不是用外界的权威来判断一切事物,将批判锋芒直指封建制度。(4分)历史意义:进一步了人们的思想,为欧美资产阶级做了准备。(2分)

3.阶段:戊戌变法和新文化运动。(2分)作用:图A将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经典相融合,托古改制,为维新变法提供理论依据,在当时思想界产生巨大影响。(4分)图B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动摇了传统礼教的统治地位,促进了人们的思想。(4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jqkq.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