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太莉
来源:《新作文·教学交流》2020年第02期
摘要:传统的语文教学一课一课教,学习效率低,不利于语文素养的培养。单元整合教学打破课与课之间的界限,依单元专题采取较为集中的方法途径,从单元整体上把握教材,处理教材;从单元整体出发,制定整体方案;从整体上进行语文能力的综合训练。通过四个板块完成学习任务,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拓宽了阅读面,提高了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素养;单元整合;小组合作 一、单元整合的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面向全体学生”,既指语文教学内容面向全体学生,又指语文学习过程,全体学生都要参与。
学生应该获得哪些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培养德、智、体、美德和谐发展。[1]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阐述,我们大致可以把语文课程的教学任务分解成四个方面:人文素养、语文学习习惯方法和态度、语文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语文学习方法是学生通过大量的语文学习实践自己“悟”出。因此,带有明显的个性特征的学习方法,才是方便、实用而高效的方法。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2]并指出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1]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探究新知识的过程中强化自己主动学习的意识,才能形成自主学习的态度。
学生的语文能力如何培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怎样在在充满活力的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崔峦说:“在教学中重视探究、发现的环节,给每个学生充足的读书、思考的时间。有意识地把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增加创造性学习和时间的机会。”[1]
这四方面教学任务的完成,都需要学生主动参与,因为语文是一种心理技能,而技能是不可传递的,只能靠個体的练习才能实现。
传统的语文教学过多地注重接受式学习,教师一课一课教,面面俱到。学生一课一课学,学习的内容支离破碎,课堂参与度低,缺少主动探索的机会。一学期下来,学生接触的仅仅是一本语文教材,不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语文能力低,视野和思维受,不利于语文素养的培养。
基于这样的现状,我进行了单元整合的探索。 二、单元整合的概念
单元整合是指以教材中所蕴含的学科本质为核心,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方面加以重组和融合,以集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综合素养的一种教学形态。 [3]
在单元整合学习过程中,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学习过程中,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单元整合教学打破课与课之间的界限,依单元专题采取较为集中的方法途径,从单元整体上把握教材,处理教材;从单元整体出发,制定整体方案;从整体上进行语文能力的综合训练。分为四个板块:第一板块基础知识和基本内容,第二板块精读,第三板块迁移运用,第四板块拓展训练。
三、单元整合的策略
单元整合四个板块的内容和具体策略如下:
第一板块基础知识和基本内容,主要解决单元的基础内容。提前两天通过导学单布置学习任务,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通过检测题的形式检测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小组合作学习,检查课文朗读的熟练程度,用一课时的时间完成基础知识的巩固。第二课时,把握单元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根据自主学习单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思路,再汇报交流,通过讨论、教师引导学会把握文章内容的方法。这一板块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实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第二板块精读课文,根据单元导语,梳理出本单元的核心问题,学生自主研读课文,品词析句,圈点勾画,与文本深入对话。教师积极创设情境,交流汇报重点问题的学习收获,在情境中品读重点句子,提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落实语言文字训练任务,体验文中包含的情感,训练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这一板块,梳理出阅读和表达方法。
第三板块迁移阅读,运用精读板块中学习的阅读方法学习单元的其他课文,拓展阅读资料。学生根据自主学习单,批注阅读,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学习收获。最后,小组汇报交流,通过教师引导,提升学习方法,深化单元主题。
第四板块读写迁移、拓展训练:在单元主题内容认知与情感熏染下,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表达方法,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写作训练,实现能力迁移训练。
通过“剖析”一篇课文,来让学生找出规律,并且引导他们自己主动地去获取知识。一个单元重点解决一个核心问题,各篇课文被设计成牵涉到这个核心问题的各个方面。在教学中通过对首篇的了解,次篇的掌握到末篇的运用,呈现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单元整合教学,重点突出,既不是每篇课文平均用力,也不是一步到位,而是先扶后放、层层递进。让学生始终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掌握知识,转化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学习的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教材的“例子”作用。 四、单元整合的收获
单元整合打破了传统填鸭式教育,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弊端。在单元整合中学生通过学习,采取有效地策略学习基础知识,培养学习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组内成员互相讨论,学生为了说服别人,展示自己的观点,就要不断深入地钻研知识,而在表述自己的观点时,就会将新旧知识融合起来,从而扩大了知识的应用层面。同时,还会借用他人的观点修正自己的观点。这种认知的重建,促进学生深层次思维的发展。[4]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读与单元主题相关的一系列文章,拓宽了视野,提高了人文素养。单元整合学习更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吴忠豪.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7,10,13,67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 [3]蒲春燕等. 聚焦语文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整合教学[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8:1
[4]孙立新.小组合作学习指导策略[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7:5 作者简介:
刘太莉,女,汉族,1986年4月出生,山东济宁人,现任教于东营市春晖小学,小学初级教师,主要从事一线语文教学工作。
东营市春晖小学 山东 东营 25709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jqkq.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