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七年级语文试题
亲爱的同学们:
考试是你施展才华、尽显智慧的一方舞台。本试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共23个题。考试中请一定静心阅读,仔细审题,认真答卷。语文试卷还要特别做到:字迹美观(一.....律用钢笔或签字笔书写)、卷面整洁、文笔优美、谢绝空题。 .......................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得 分 评卷人 1.请根据提示用正楷字工整地默写相应的诗文名句。(共8分) ......
A.海日生残夜, 。(王湾《次北固山下》)
B. ,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C.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D. ,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E.曲径通幽处,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F.争渡,争渡, 。(李清照《如梦令》)
G.“吹面不寒杨柳风”, , 。(朱自清《春》) H.天上的明星现了,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得 分 评卷人 A.啜泣( chuò) 扒窃(bá) 黄晕( yùn) 随声附和....(hè)
B.炫耀(xuàn) 虐杀(nuè) 贮蓄(chǔ) 忍俊不禁(jīn) .... C.骸骨(hài) 潜行(qiǎn) 喑哑(yīn) 更胜一筹( chóu) .... D.匿笑(nì) 3.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
可望而不可jí( ) zhù ( )立
xī( )戏 hài ( )人听闻
4.下面语段中画线句有语病,请用恰当的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4分) ......得 分 评卷人 ①学生书写水平逐渐下降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②中考和高考评卷已经采取了对字迹潦草的试卷酌情扣分。③一项网上调查结果显
示,大部分人支持这一做法。④认为这样做就有可能防止改善学生书写质量差的状况。
换用号
增补号 删除号 调位号
洗濯(zhuó) .
堕落(duò) .
芊芊细草(qiān) .
1
5.名著阅读。(5分)
这样下去可怎么办呢,他想。他的嘴干得都快张不开了,两只手又都忙着,没法去喝一口水。这一次我非把它拽过来不可。他想,鱼要再使劲儿这么转,我可不行了。不!你行,他马上给自己重新打起气来,你永远行!
鱼又转了两圈,还是老样子,游到一半又游回了原路。真不知道我撑不撑得下去,老人想。他每次用力气,都觉得像马上要昏倒一样。真怕我撑不住啊,不过只要我还有一点力气,我就要再试一次。
A.选文出自 (作者)的小说《老人与海》,文中的“他”指的是 。(2分) B.结合文段内容,分析老人的性格特点。(3分) ......
二、古诗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分别回答问题。
(一)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得分 评卷人 6.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画面。(2分)
7.“归雁洛阳边”是指诗人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家乡洛阳。请结合诗歌内容,用第一..人称写一写诗人当时的心理活动。(2分) ..
(二)阅读《论语》(节选),完成问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座 号 (《学而》)
2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得 分 评卷人 8.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2分)
学而不思则罔( ) 不亦说乎 ( ) ..
9.下列句子朗读中,停顿处理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B.吾日三∕省吾身 C.择其善者∕而从之。 D.人不知∕而不愠。 10.下列句子中的“而”表转接的一项是( )(2分)
A.学而时习之 B.温故而知新 B.择其善者而从之 D.人不知而不愠 11.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A.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三)
王右军年减十岁时,大将军甚爱之,恒置帐中眠。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须臾,钱凤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
⑥
④
⑤
①
②
③
吐污头面被褥,诈孰眠。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
⑧
⑦
乃见吐唾从横,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
(选自《世说新语》,有删减)
【注释】①王右军:王羲之。②减:不足。③大将军:王敦。④钱凤:人名,字世仪。⑤逆节:叛逆。⑥阳:通“佯”,假装。⑦孰:熟。⑧从:纵。
12.文中大将军和钱凤为什么“大惊”?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得 分 评卷人
13.结合选文内容分析文中的王右军是一个怎样的孩子?(2分) ......
3
三、现代文阅读(29分)
阅读下面的两篇文章,分别回答文后的问题。
(一)济南的冬天(节选)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白,一道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
得 分 评卷人 14.本段围绕“ ”字描绘雪后山景,是按 顺序写景的。 文中体现这一顺序的词语有 。(3分)
15.选段划线句在描绘雪后山景时,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 有何表达效果?(3分)
16.“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请分析一下“秀气”一词的表..达作用。(3分)
17.老舍先生笔下的济南冬天的雪景如诗如画,让人浮想联翩。我们有幸生活在济南,对济南雪后的美景有更深的体验,请选择你脑海中的一幅雪中景色或事物进行描绘。
要求:①不得搬用选文中描写所选景物的成句;②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③60字内。(4分) (二)馄饨里的深情
①去年秋天,母亲查出胃癌晚期。每天早晨,父亲还会像往常一样,和母亲一起去晨练。我站在窗前,看着父母并肩而行,有说有笑,忍不住想哭……
4
②以往,母亲每周都会包上一顿馄饨,给父亲解馋。父亲说,外面哪家餐馆的馄饨和母亲包的都不是一个级别的,母亲包的馄饨皮薄馅嫩,吃起来香而不腻。父亲每当说起母亲包的馄饨,脸上满是神采;而母亲听到父亲夸奖的话时,总是笑个不停,有时候在厨房一边洗碗还一边高兴地哼唱小曲。自从母亲患病后,她就改变了习惯,每周要包上三次馄饨。父亲也变得越来越能吃,吃起馄饨来是狼吞虎咽。母亲在一旁埋怨说:“你看你,好像是八百年没吃过馄饨似的,慢点吃不行呀,没谁跟你抢。”
③我心里是明白的,母亲之所以每周多包两次馄饨,是因为她知道自己的时光不多了,能多给父亲包一次馄饨就多包一次。而父亲也明白母亲的心意,每次吃馄饨都吃到发撑。一向注重身体健康的父亲不是不知道,吃太饱对身体有害,他是在珍惜每一次吃馄饨的机会,珍惜母亲包的每一个馄饨。
④对于母亲的病,父亲和母亲都显得很坦然,我从来没有听他们谈论过。即使在母亲吃药时,她也是脸上带着笑。而父亲也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仿佛母亲只是患了感冒这样很平常的小病。生活并没有因为母亲的病而有什么大的改变,家里的气氛还这样温馨。我没听到他们发出过一声叹息,没见过他们脸上有一丝哀伤。每天他们还是照常去公园晨练,去剧场看变脸,回家后兴高采烈地谈论。母亲喜欢养花,父亲一盆一盆地往家买,整个阳台上满是花,连个下脚的地方都没有,花的芳香四处飘溢。
⑤母亲越来越瘦,只是精神还是那么好。那天是周六,我和姐姐陪母亲一起坐在客厅包馄饨,父亲在楼下和别人下棋。母亲说:“妈的病妈知道,我现在什么都不担心,就担心你爸。你别看他现在整天乐呵呵的,其实,他是怕我伤心,可是,等我真的走了,他一定会很难过、很伤心。”我和姐姐都不说话,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少年夫妻老来伴,你爸老了,却没有伴了,等妈不在了,你们要照顾好他。”“妈,你别说了……”我哭出声来。那顿馄饨,父亲和母亲依然吃得很香,只是我和姐姐却觉得难以下咽。
⑥也许人对于死亡真的有预感,在母亲去世的前一天晚上,她把我叫到她的床前,从枕头下摸出一张纸,对我说:“你看看吧,最好保存好,这样才能照顾好你爸。”我展开纸看见上面“一二三四”地写着许多注意事项:“你爸讨厌花椒,做菜时千万别放。”“你爸每天早晨起来喜欢喝杯凉开水,晚上要提前给他倒好。”……我的泪水一滴一滴地落下。
5
⑦母亲走的那天,父亲没有哭,他蹲在母亲床头,就说了一句话:“老婆子,我还想吃你给我包的馄饨……”母亲的脸上浮现出微笑,安详地闭上了眼睛。
⑧办完母亲的后事,父亲回到家里,一句话也没说,就钻进了他的书房。不一会儿,我们就听见了父亲的哭声。我和姐姐赶忙跑进去安慰。父亲摆摆手说:“你们让我哭一会儿吧。”我和姐姐相互看了一眼,不约而同地退出了父亲的书房。我终于明白了,父亲和母亲并没有我想象中那么坚强,以前他们都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只不过是用表面上的笑容来掩饰内心的悲伤,因为他们都怕对方难过。
⑨母亲走后的第一个周日,我们姐妹俩按照母亲生前嘱咐的办法给父亲包了一顿馄饨。开饭的时候,父亲夹起一个馄饨,吃了一口,便放下筷子,叹了口气。我问:“爸,是不是我们包的馄饨没有妈包的好吃?”父亲摇摇头说:“ “
⑩我和姐姐的眼里都噙满泪水。原来父亲并不是多么喜欢吃馄饨,而是在乎那个给他包馄饨的人哪!
选自《意林》2013年第一期
得 分 评卷人 1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记叙的内容。(3分)
19.第④段画线句“家里的气氛还这样温馨”,“这样”在文中指代的内容是什么?(3分)
20.母亲已患绝症,文章第④段中却写“我没听到他们发出过一声叹息,没见过他们脸上有一丝哀伤”,请说说父母为什么“没有一声叹息,没有一丝哀伤”?(3分)
6
(4分) 得 分 评卷人 21.下面两个句子哪个表达效果好?请结合语境说明原因。 原句:他是在珍惜每一次吃馄饨的机会,珍惜母亲包的每一个馄饨。 改句:他是在珍惜每一次吃馄饨的机会和母亲包的每一个馄饨。
22.选文第⑨段省略了父亲的话,请联系上下,把它补写在下面。(3分) .....
父亲摇摇头说:“ 。“ 得 分 评卷人 四、作文(5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岁月轻轻滑过指尖,许多往事便渐渐弥散在如沙漏般的光阴里面。但在生命
的长河中,总有某些东西,让我们刻骨铭心,难以忘记。因为这种记忆是美丽芬芳的,是让人心情愉悦的,能够温暖人心的……
请以“值得珍藏的记忆”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
要求:①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如需要可用“××”代替,否则扣分;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如写作诗歌不要少于20行。
7
600字
8
700字
9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七年级语文试题评分标准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1.请根据提示用正楷字工整地默写相应的诗文名句。(共8分,每小题1分) ......
A.江春入旧年 B.几处早莺争暖树 C.似曾相识燕归来 D.问渠那得清如许 E.禅房花木深 F.惊起一滩鸥鹭
G.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H.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评分意见:本题共8分。每小题1分,句子填写正确且无错别字方可得分。 2.D
评分意见:本题2分。
3.即 伫 嬉 骇
评分意见:本题共4分,每空1分。
4.②在句尾补上“的做法”(或“的措施”“的办法”“的行动”等均可) ④删掉“防止”
评分意见:本题4分,每个句子2分。修改正确1分,符号使用恰当1分。 5. A.海明威 桑提亚哥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
B.示例:通过“不!你行,他马上给自己重新打起气来,你永远行!”可以看出老人的自尊自信,勇于拼搏,通过“只要我还有一点力气,我就要再试一次。”可以看出老人坚毅顽强、永不言弃。 评分意见:本题共3分。能分析老人“自信”与“坚毅”两个方面的特点,各占1分,能结合文章内容,得1分。意思对即可。 二、古诗文阅读(18分)
6.示例: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一片白帆在桅杆上高悬。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意象刻画全面1分,语言生动形象1分。
7.示例:站在顺风行驶的小船上,我看到红日升起,江面上已充满春天的气息。天空中大雁也忙着北归,可是离家在外的我啊,何时才能回到家乡啊?大雁啊,请你把我的思乡之情捎到家乡,捎给亲人吧。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用第一人称1分,能够表达出思乡之情1分。 8.迷惑 通“悦”,愉快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每空1分。 9. B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 10.D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
11.A.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B.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聪明的。
评分意见:本题共4分,每小题2分。重点词“愠”“知”翻译正确,能补充出省略的成分,
10
且语句通顺即可得2分。
12.大将军与钱凤商议叛逆的事情,忘记了王右军在帐中睡觉,担心他们商量的计谋被右军听到了,为此感到大惊。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意思对即可。
13.示例:从“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孰眠”中可以看出王右军是个机智(聪明)、沉着(冷静、镇定)的孩子。(2分)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结合选文内容1分,性格特点1分。
三、现代文阅读(29分)
14.妙;空间顺序;山上、山尖、山坡上、山腰上。
评分意见:本题共3分。第一空1分,第二空答出“空间”1分,第三问正确抄写文中体现空间顺序的几个词语1分。
15.拟人;描绘出夕阳照在薄雪之上的色彩,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后小山娇美的情态和秀丽的景色。
评分意见:本题共3分。第一问1分;第二问2分,理解内容和表达效果各占1分。 16.“秀气”在这里是玲珑秀美的意思,不仅写出了济南雪后山景秀美的特点,而且流露出作者
对济南雪后小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评分意见:本题共3分。理解“秀气”的含义1分,表达作用2分。
17.略
评分意见:本题共4分。能抓住景物特征具体描摹雪后景色1分,恰当运用修辞方法1分,语言优美流畅通顺1分,字数符合要求1分。
18.本文写了母亲病重后为父亲包他爱吃的馄饨,母亲去世后,我们为父亲包馄饨的故事。 评分意见:本题3分。概括出母亲去世前的内容得1分,概括出母亲去世后的内容得1分,语言简练得1分。
19.母亲吃药时也带着笑;没有悲伤,没有叹息;一起去晨练;一起去看变脸;父亲给母亲买花;家里每周都吃馄饨等等。
评分意见:本题3分。答出其中的一件事得1分,答出3件即可得3分。(用文中原句答也可得分)
20.母亲没有哀伤,表现得坚强乐观是不想让父亲因为自己的病情而难过,不想让父亲担心(1分);父亲没有叹息和哀伤是想让母亲开心、快乐地度过剩下的日子(1分) 评分意见:本题3分。每个要点1分,语言表达1分。 21.原句连用两个“珍惜”(1分),强调突出了(1分)父亲对母亲做的每一次馄饨都倍加珍惜的情感,将父母之间的深厚情意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令人感动(2分)。第二句相比之下,没有第一句表达的感情强烈。
评分意见:本题4分。指出两句的不同得1分,,“强调突出”1分,父亲对这份爱的珍惜、呵护得2分。
22.馄饨有什么稀罕,我稀罕的是包馄饨的人,那个坐在家里给我包馄饨的人再也没有了…… 评分意见:本题共3分,运用第一人称1分,表达了父亲对母亲的怀念2分。 四、作文(50分) 评分意见:
11
先整体看书写,得出书写,再具体看作文质量,最高分打到48分即可。 项 目 基 础 分 创 新 分 书 写 无题目 扣2分。 1—10分 37分 评 分 细 则 思想健康,切合题意,中心突出,感情真挚,内容充实,思路清晰,谋篇布局合理,语言顺畅,符合文体要求。 思想深刻 ⑴见解新颖⑵透过现象深入本质⑶能揭示问题构思新颖 ⑸构思精巧⑹推理、想像有独到之处⑺形语言生动 ⑼词语丰富⑽句式灵活⑾善于运用修辞手法⑿文句有意蕴 产生的原因⑷材料丰富 象丰满⑻有个性 0—5分 减分 错别字、标点 每3个字扣1分,最多扣3分。错别字重复的不计。 字数不足 备注:
1.怀疑是抄袭的作文,经确认,判为10分以下。全文抄写前面现代文阅读的仅得标题分2分。 2.每份作文实际得分:基础分+书写分+创新得分-减分;本次最高分不得超过48分。
每少一行扣1分。 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