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备课时间 童年的水墨画 主备人 2021 年 月 日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 上课时间 2021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 培养核心素养:使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难点: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 学 流 程 教 学 预 设 补充或调整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 水墨画 染绿 浪花 溅起 清爽 竹竿 打碎 葫芦 蘑菇 松针 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这三首儿童诗都写了什么内容。 二、精读课文,深入感悟。 1.自由读诗 生自由朗读全诗,理解诗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的打上“?”。 2.理解大意 指名生读诗,其余生边听边试着在每节的标题后加上动词,概括主要内容;生个别回答,教师随机板书(溪边钓鱼、江上戏水、林中采蘑菇”)。 (板书:溪边钓鱼、江上戏水、林中采蘑菇) 3.分组读诗,生概括全诗大意。 4.赏析诗句 画出文中精彩的语句,反复诵读、体会。 (1)读了《童年的水墨画》,你有什么感觉? (感觉作者写的真是一幅幅画,是童年生活的一个个镜头。) (2)如果溪边是一幅画的话,不知你在画上都看到了什么? 预设:看到了澄澈的碧绿的小溪,小溪中映出溪边的垂柳,映出了钓鱼孩子的影子。 预设:我看见了孩子钓竿上的红蜻蜓。 预设:我看见了当鱼钓上来时,那溪里的涟漪和碎了的人影、树影, 以及在草地上蹦跳的鱼和手忙脚乱的孩子。 (板书:小溪、垂柳、人影、钓竿、蜻蜓) (3)就这样边读边想象,你才能真正地走进诗境。不知这些画给你怎样的感觉? (出示10:《溪边》图文) 生1:这是一幅有静有动的画。小溪、垂柳、人影、钓竿、蜻蜓都是静止不动的,因为它们都在等待水里鱼儿上钩;当鱼儿上钩后,这种静被鱼的挣扎、人的欢笑打破了,溪边热闹起来了。 生2:这是一幅色彩艳丽的画。这里有绿色的柳树,有绿色的溪水,连人影都被这溪水染绿了,并且有红色的蜻蜓点缀,真是“万绿丛中一点红”,多美的画面啊! (出示:《江上》图文) 生3:这是一幅快乐的戏水画。水中鸭子拍着翅膀玩耍,孩子们也用双手拨动着浪花,快乐地在水中嬉戏。(板书:鸭子、孩子戏水) (课件出示12:《林中》图文) 生4:这是一幅快乐的《采蘑菇》图,山林中,蘑菇点点,人影绰绰。(板书:蘑菇多多,人影绰绰) 小结:你们真的是用心去读书,用心去体会了,把这样的体会,融入我们的朗读中,一定会读得很美很美。 三、鉴赏写法,仿写诗歌 1.这首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主要通过捕捉镜头来记录童年生活场景,有一种动态的美,还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性。 2.模仿这两首诗中的其中一首,记录下自己的童年梦想与童年趣事。 3.生动笔习作,教师巡视。 4.交流作品,师生互动点评。 四、总结延伸 童年,有太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请大家课外多阅读其他儿童诗,丰富我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或者仿照课文写法,记录下自己童年的精彩片段,与大家分享。 板 书 设 计 溪边钓鱼:小溪、垂柳、人影、钓竿、蜻蜓 江上戏水:鸭子、孩子戏水 童年的水墨画 林中采蘑菇:蘑菇多多,人影绰绰 教学反思优点: 不足: 改进措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